在大運河處旁,有一個孤單的身影,周圍亂草與雜石堆積,顯得無比荒涼。歇山頂?shù)娘w檐執(zhí)拗地伸向天空,孤影孑然,這就是橫塘驛站。 江南魚米之香讓姑蘇水城早早地發(fā)達光大起來,不管是泰伯時發(fā)揚立足后的一撇而過,還是春秋時紛亂鼎立后的寥寥戰(zhàn)火,亦或者楊廣時爭鋒相對的豪奪占取,在橫塘的驛站里,來來回回后,都是紅塵一筆。 許許多多游子在異鄉(xiāng)暫棲的家,許許多多跟蘇州有關(guān)的人生段落的起始,在橫塘驛站開始書寫著獨有的歷史,來去間,它一直在見證。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賀鑄在橫塘路上的感慨是人生滄桑和悲壯的體會。它就像一個人生的交叉路口,匆匆相遇,之后再匆匆別過。 唐朝時期大詩人白居易來蘇州赴任,觸怒朝中權(quán)貴被貶官。出京后的白居易早已經(jīng)習慣了民間的愜意。京杭運河中,蘇杭兩岸的民風民情已在不知不覺中蘊育了他對蘇州的感情。 作為刺史的白居易到任后,成日忙于政事,為了百姓疾苦稅收均衡、修七里長提,第二年卻因身體不濟辭職離任,離開時,蘇州城里的百姓成群結(jié)隊地來挽留他,許多百姓和官員抬著豐盛的酒席,帶著樂隊前來送別,人群站滿橫塘驛的大運河兩岸,人們痛哭流涕,跟著船追送了十幾里久久不肯離去。劉禹錫嘆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歡迎關(guān)注蘇州微生活,微信號:suzhouvlife 白居易作別江南后,繼續(xù)在宦海沉浮,歷任秘書監(jiān)、刑部侍郎、刑部尚書等,不知道在橫塘的那一場離別是否成為他記憶里的珍藏。 到了清朝,乾隆下江南巡訪踏春,乘著游船時就來過此地,據(jù)說,京杭運河修造的其中一個原由,便是討好乾隆,方便南巡這件事。他在橫塘驛站停歇,看蘇城如詩,也不由的感嘆;那些騎著駿馬來蘇州行商或者游玩的,必然也會到橫塘驛站小憩,自此橫塘驛站變得格外熱鬧,雖說來的來,走的走,卻不曾停歇過。 對橫塘人來說,橫塘驛站,它就是一個耄耋老者,看著楊廣討伐,見證乾隆來去,望過詩人離別,看過狀元使然,有諸多的故事在這里上演,并落幕。 然而,它終于沒落了,清光緒年間設立了文報局,利用輪船火車傳遞公文私信,效率大有提高。可是僅僅過了幾十年后,它卻沒落在角落中,只有附近的一所橫塘中學的學生以及附近的居民,閑暇亦或回家時,才會路過,如今中學也已搬遷,它卻蒼老如老嫗一般在那里輾轉(zhuǎn)周折。 橫塘驛站沒落后,成了孩子們捉迷藏的樂園,老人們記憶里為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修的御道也一點一點從變遷的城市里消失,原本相伴驛站的亭子橋也走了,只有刻著捐贈者的名字和一間亭子還在,幸好旁邊還有一座彩云橋相伴,在晉元橋處眺望,依舊能見到那份淡影妙姿。 客到烹茶,旅舍權(quán)當東道; 燈懸待日,郵亭遠映胥江。 如今驛站口,沒有當年的亭臺樓閣,有的只是一間同治年間重修過的亭子和上面的這幅對聯(lián),仍鮮活地向今人展示著歷史中的那個場景,一段段野史故事和古老身姿。 聲明:本文為“蘇州微生活”原創(chuàng)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