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④臨床表現(xiàn)的特殊性: |
|
A.溫熱病——起病急,傳變快,變化多,熱象重,易傷陰。 |
|
B.濕熱病——(裹結)熱蘊濕中,身熱不揚,脾胃運化功能障礙,水液代謝失常,病勢纏綿難愈。 |
|
分析:身熱不揚——皮膚初捫之不灼手,反涼,脛冷,久捫之則熱。脈不數(shù)反遲緩,大便不干反溏,面不紅反淡黃,口不渴(矛盾癥狀)。 |
|
脾主濕而惡濕,水濕則困脾。 |
|
濕熱?。簜枴疂癫。粺帷裰赜跓?、濕熱并重、熱重于濕)→傷陰 |
3.溫病的范圍和分類 |
|
|
外感病,除外感傷寒,都是溫病。 |
|
①病名分類: |
|
季節(jié):如春溫、冬溫。 |
|
主氣:風溫、暑溫、濕溫 |
|
季節(jié)與主氣相結合:秋燥 |
|
病變的特點:伏暑、溫瘧、溫毒、溫疫 |
|
②按發(fā)病的類型分類——初起的臨床特征: |
|
先見表證——入里(新感溫?。?。 |
|
里熱為主——伏氣溫?。ù簻?、伏暑、溫瘧)(與季節(jié)的主氣不相符合) |
|
新感溫?。ㄊ顪亍跗鸺匆娎餆嶙C;夏暑發(fā)自陽明。發(fā)病直接入里,人體功能狀態(tài)——腠理開泄;邪氣性質特點——熱之極,致病力強。) |
|
③按病變的性質分類——邪氣 |
|
溫熱?。猴L溫、春溫、暑溫(暑熱病)、溫燥、冬溫、溫疫、溫瘧、溫毒。 |
|
濕熱?。簼駵亍⑹顪兀ㄊ顫癫。?、伏暑、溫疫(分溫熱和濕熱兩類) |
|
暑溫:溫熱病→暑熱病;濕熱病→暑濕病。 |
|
④三焦為綱,病名為目(吳鞠通) |
|
(例)中焦篇 |
|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溫熱病。 |
|
(暑溫、伏暑)→濕溫 |
4.溫病與傷寒 |
|
|
關系:溫病與廣義傷寒屬隸屬關系(溫病隸屬于廣義傷寒),與狹義傷寒屬平等關系(并列)。傷寒(寒邪),溫病(溫邪) |
|
區(qū)別: |
|
傷寒→寒邪→足太陽表寒實證(辛溫解表),
傷寒之邪,留戀在表,化勢入里,消耗陽氣→陽明里熱證,耗氣傷津→ 三陰虛寒證,亡陽厥逆 |
|
溫病→溫邪,肺衛(wèi)、肺氣→肺系(衛(wèi)分(表)〈皮毛、鼻、手太陰肺經(jīng)〉;氣分(里)〈臟〉)→手太陰衛(wèi)分表熱證(辛涼解表),熱變最速,消耗津液→(逆?zhèn)餍陌麪I分,熱傷營陰;順傳陽明氣分,陽明里熱證)耗傷陽氣、津液→三陰虛熱,
亡陰脫液。 |
5.溫病與溫疫 |
|
6.溫病與溫毒 |
|
|
溫毒(局部紅腫熱痛,甚至潰爛,有傳染性)——痄腮、大頭瘟、爛喉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