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滿中醫(yī)治療古秘方脈 腹脹浮大是出厄,虛小命殂須努力。浮大當(dāng)發(fā)汗,虛小當(dāng)利小便也。脹滿脈弦,脾制于肝。洪數(shù)熱脹,遲弱陰寒;浮為虛滿,緊則中實;浮則可治,虛則危急。 證 夫中滿腹脹者,其面目四肢不腫,而肚腹脹起,中空似鼓者是也。丹溪曰∶心肺,陽也,居上;肝腎,陰也,居下;脾居中,亦陰也。經(jīng)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朝百脈,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是脾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平人也。今也,七情內(nèi)傷,六淫外浸,或飲食之不節(jié),或房勞之致虛,則脾土之陰受傷,而轉(zhuǎn)輸之官失職,胃雖受骨,亦不能運化,故陽自升,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濁相干,隧道壅塞,氣化濁血瘀郁而為熱,熱留而久,氣化成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經(jīng)曰鼓脹是也,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似于鼓,故名曰鼓,其病膠固難治。又名蠱者,若蠱侵蝕,有蟲之義。理宜補(bǔ)脾,次養(yǎng)肺金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遠(yuǎn)音樂,戒暴怒,無有不安。醫(yī)者不察病起于虛,急于獲效;病者苦于脹滿,喜行利藥,以求欲速。殊不知即得一時之快,不一二日之間,脹滿復(fù)作,愈盛于前,真元已耗,去死則不遠(yuǎn)矣。古方惟禹余糧丸,制肝補(bǔ)脾,殊為切當(dāng)。 然恐其溫?zé)嶂幪?,亦須隨證順時加減用之。俗謂氣無補(bǔ)法者,以其痞滿壅塞,似難于補(bǔ)。不思正氣虛而不能營運,邪氣著而不出,所以為病。經(jīng)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氣虛不補(bǔ),何由以行?且此病之起,固非一年,根深勢篤,欲取速效,自求禍耳。知王道者,可以語此。其或受病之淺,脾胃尚壯,積滯不固者,惟可略疏導(dǎo),若以峻攻之策,吾不敢也。 治 凡胸腹脹初得,是氣脹,宜行氣疏導(dǎo)之劑,木香、檳榔、枳殼、青皮、陳皮、濃樸之類;久則成水脹,宜行濕利水之劑。 一、肥胖之人腹脹者,宜利濕為主,胃苓湯主之。 一、瘦人腹脹者,是熱,宜黃連、濃樸、白芍、香附之類。 一、色白腹脹者,必是氣虛,用人參、白術(shù)、茯苓、陳皮、濃樸之類。 一、因有故蓄血而腹脹者,用桃仁、紅花、甚者用桃仁承氣湯利之。 一、因食積而腹脹者,有熱,宜利氣丸,或保和丸,加木香、檳榔、阿魏之類;有寒者,用丁香、砂仁、木香、濃樸、香附、神曲之類。 一、因外寒郁內(nèi)熱而腹脹者,用升麻、干葛、藿香、官桂之類。 一、因多怒而腹脹者,用青皮、陳皮、香附、木香、梔子、蘆薈之類。 一、心腹脹滿或痛,咳嗽痰涎喘促,大便閉,前后心背痛,分心氣飲加三棱,莪術(shù)、檳榔、香附、烏藥。 方 家傳正氣散〔批〕(按此方理脾消脹平和之劑) 治心腹脹滿,或出遠(yuǎn)方,不服水土。 蒼術(shù) 陳皮 濃樸 藿香 半夏 烏藥 枳殼 香附子 大腹皮 甘草 上銼,生姜、棗子煎,溫服。 和榮順氣湯(云林制) 治脾弱血虛,心腹脹悶,兩足虛腫。 當(dāng)歸(酒洗,一錢) 川芎(六分) 白芍(酒洗,一錢) 白術(shù)(土炒,一錢半) 茯苓(一錢) 蒼術(shù)(米泔制,一錢) 陳皮(去白,一錢) 枳實(炒,一錢) 烏藥(一錢) 神曲(炒,一錢) 香附(醋炒,一錢) 牛膝(酒洗,一錢) 木瓜(一錢) 獨活(酒洗,一錢)澤瀉(一錢) 薏苡仁(炒,一錢半) 木通(一錢) 甘草(三錢) 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行濕補(bǔ)氣養(yǎng)血湯 治氣血虛弱,單鼓腹脹浮腫。 人參(大補(bǔ)元氣) 白術(shù)(補(bǔ)脾) 白茯苓(滲濕) 當(dāng)歸(養(yǎng)血) 川芎(行血) 蘇梗(利氣) 白芍藥(斂脹) 陳皮(泄?jié)M) 濃樸(寬脹) 大腹皮(寬膨) 木通(利水) 萊菔子(消食) 木香(運氣) 海金沙 甘草(調(diào)諸藥,扶胃氣) 上銼散,姜、棗煎服。氣虛,倍參、術(shù)、茯苓。血虛,倍芎、歸、白芍。小便短少,加豬苓、澤瀉、滑石。服后腫脹俱退,惟面目不消,此陽明經(jīng)氣虛,倍用白術(shù)、茯苓。 消脹飲子(彭大參傳)〔批〕(按此方治脹滿消補(bǔ)兼施之劑) 治蠱脹,單腹脹。 豬苓 澤瀉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半夏 陳皮 青皮 濃樸 紫蘇 香附 砂仁木香 檳榔 大腹皮 木通 萊菔子 甘草(各等分) 上銼,生姜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廣術(shù)潰堅湯〔批〕(按此方治熱脹之劑) 治中滿腹脹,有積聚,如石堅硬,令人坐臥不寧,二便澀滯,上氣喘促,或通身虛腫。 濃樸(善制) 黃連 黃芩 益智仁 草豆蔻 當(dāng)歸 半夏 廣術(shù)升麻 紅花 吳茱萸 生甘草 柴胡 澤瀉 神曲(炒) 青皮 陳皮 口干加甘葛 上銼一劑,生姜煎,食遠(yuǎn)溫服。忌醋酒濕面。 香樸湯〔批〕(按此方治寒脹之劑) 治中寒下虛,心腹膨脹,不喜飲食,脈浮遲而弱。 濃樸(姜炒) 大附子(泡,去皮臍,七錢) 木香(三錢) 上銼,姜七片,棗二枚,水煎服。 金陵酒丸(王進(jìn)士傳) 治鼓腫。 真沉香(一兩) 牙皂(一兩) 廣木香(二兩半) 檳榔(一兩) 上為末,用南京燒酒浸十次,曬干,用京酒為丸。每服三錢,重者四錢,五更燒酒送下。水鼓,水自小便而出;氣鼓放屁。水鼓加苦葶藶五錢,炒,酒送下,再服。 調(diào)胃散 蒼術(shù) 白術(shù) 茯苓 白芍藥 桔梗 紫蘇 檳榔 陳皮 甘草小便閉加車前子。腹脹加枳殼。 金蟾散(李桐峰傳)〔批〕(按此方治氣鼓之劑) 治氣鼓如神。 大蝦蟆一個,以砂仁推入其口,使吞入腹,以滿為度,用泥罐封固,炭火 令透紅,煙盡取出,候冷去泥,研末為一服,或酒,或陳皮湯送下。候撒屁多,乃見其效。 大三棱煎丸〔批〕(按此方治實脹之劑) 治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常服順氣寬中,消積滯,除膨脹,大治 瘕積塊,消脹軟堅,累獲良驗。 三棱(生,細(xì)銼半斤,搗為末,以酒三升,于銀石器內(nèi)熬成膏) 青皮(二兩) 蘿卜子(炒,二兩) 神曲(炒,二兩) 麥芽(炒,二兩) 砂(用瓷罐,研細(xì),入水少許,調(diào)坐于溏灰火中,候水干取出為末) 干漆(炒,三兩) 杏仁(湯,去皮尖,炒黃色三兩) 上為末,三棱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遠(yuǎn)米湯下。 調(diào)中健脾丸〔批〕(按此方治虛脹之劑) 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及胃口作痛。 黃 (二兩,蜜炙) 人參(二兩) 白術(shù)(六兩,共土水拌炒) 茯苓(二兩) 陳皮(三兩,鹽水制) 紫蘇子(二兩半,炒) 蘿卜子(一兩半,炒) 山楂肉(三兩炒) 草豆蔻(一兩,酒炒) 澤瀉(三兩半,炒) 薏苡仁(三兩炒) 沉香(六錢,另研) 五加皮(三兩,炒) 栝蔞(一兩,用大栝蔞二個,鏤一孔,每個入川椒三錢,多年糞底一錢,敲米粒大,俱納入栝蔞內(nèi),外以綿紙糊完,再用綿筋鹽泥封固,炭火 通紅為度,取山擇去泥,其黑皮一并入藥) 上共為細(xì)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日進(jìn)三次,白湯下。此藥不傷脾氣,大有補(bǔ)益,勿輕視之。 牛皮丸(方外人傳) 治腹中水響如雷,上攻即嘔吐,胸膈脹滿,或手足作腫。 黑丑(頭末,九錢) 木香(九錢) 陳皮(九錢) 上為末,黃蠟化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黃酒送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