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華特約通訊員劉建章通訊員張明蔣揚眉 案情 2011年1月至5月,某市看守所管教籍某在得知自己管理的在押人員王三(另案處理)想向審判其案件的主審法官行賄,從而達到判處緩刑的目的后,多次將自己手機和兩個銀行賬戶提供給王三,便于其和朋友聯系籌集行賄資金,同時介紹律師王某(另案處理)擔任辯護人,幫助王三“跑關系”。其間,因王某與審理王三案的主審法官素不相識,籍某遂利用工作之便介紹王某與該法官相識,并將該法官的家庭住址及生活喜好告知王某,后王某向該法官行賄7.5萬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籍某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伙同他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其行為已構成行賄罪。被告人籍某的行為系共同犯罪,其身為管教民警,在共同犯罪中積極主動,犯罪作用相當,不存在從犯情節(jié),故其辯護人辯稱被告人籍某系從犯、主觀惡性小的辯護意見不能成立,遂依法以行賄罪判處籍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四個月。一審宣判后,籍某向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籍某在行賄行為及受賄行為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溝通、撮合作用,所以籍某構成介紹賄賂罪。第二種觀點認為,籍某的目的是為了給王三謀取不正當利益,具有明顯幫助行賄人的意思并實行了幫助行賄人行賄的行為。因此,籍某應與王三、王某一起構成共同行賄罪。 說法 法院最終認定籍某的行為構成行賄共犯。行為人在行賄者與受賄者之間進行介紹賄賂的行為與行賄、受賄的幫助行為極為相似。介紹賄賂罪的行為人在行賄者與受賄者之間進行介紹賄賂,該行為實質上就是行賄、受賄的幫助行為,應以介紹賄賂罪論處。本案是,籍某伙同他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屬共同犯罪,應以行賄罪論處。因此,如何將介紹賄賂行為與一般行賄共犯區(qū)分開來是本案的一個焦點。 首先,法律依據不同。介紹賄賂罪具備獨立的犯罪構成,介紹賄賂行為并不是行賄罪的幫助行為,其與行賄者并不形成共犯關系。從社會危害性角度而言,介紹賄賂者在行賄者與受賄者之間進行撮合,促成賄賂成功,是導致賄賂現象蔓延的一個重要原因,其社會危害性獨立于行賄者和受賄者,有進行獨立評判的必要。我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向國家工作人員介紹賄賂,情節(jié)嚴重的,構成介紹賄賂罪。行賄共犯是指與他人共同構成行賄罪,即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伙同他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的行為。 其次,主觀方面不同。介紹賄賂罪的行為人明知自己是處于第三方的地位而進行介紹賄賂,其目的是通過自己和雙方的聯系、撮合而促成賄賂結果的實現。若行賄、受賄雙方本就有賄賂意圖,行為人只是為行、受賄雙方進行溝通、聯系的或代為傳遞錢物,則應認定行為人與行、受賄人的共同故意不明顯,行為人構成介紹賄賂罪。而行賄罪的共犯明知自己是在幫助行賄一方。若行賄方本沒有行賄的意思,而因行為人的行為誘發(fā)了行賄意圖,行為人與行 賄人具有共同行賄的主觀故意,行為人與行賄人共同構成行賄罪。 再次,客觀方面不同。介紹賄賂罪通常表現為雙方牽線搭橋,介紹賄賂人處于中間位置,作為行賄、受賄雙方的中介,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雙方認識、聯系,或者代為傳遞信息或轉遞財物,幫助雙方完成行賄受賄行為。行賄共犯是為了幫助行賄方實施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而實施的各種行為,如出謀劃策、籌集資金等,最終使行賄人完成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的目的。 最后,利益實現方式不同。介紹賄賂罪的主體是不依賴于受賄或行賄方的第三人,對利益的享有是單獨的、獨立的;而行賄共犯依附于行賄罪,不能獨立存在。也就是說,介紹賄賂罪行為人本身利益的實現不以行、受賄人利益的實現為前提,其獲取的利益往往是其中介行為的有償報酬,如中介費用、勞務報酬等。而行賄共犯行為人與行賄方有共同的利益需求,該利益實現必須以行賄人直接利益的實現為必要前提。 本案中,籍某作為看守所管教,在得知自己管理的在押人員王三想向審判其案件的主審法官行賄,從而達到判處緩刑的目的后,將自己手機和兩個銀行賬戶提供給王三,便于其和朋友聯系籌集行賄資金。因籍某系公務人員,不便直接幫助王三行賄,便介紹律師王某作為王三的辯護人,通過王某向主審法官行賄。同時,籍某又在王某與主審法官之間牽線搭橋,便于王某向該法官行賄。最終,在籍某的聯系、介紹、指使下,王三向該法官進行行賄。從主觀方面看,籍某在得知王三有行賄的意圖后,為其提供各種便利行為,主觀上具有明知自己是在幫助行賄方實施行賄的主觀故意??陀^上,若無籍某提供通信方式、銀行賬戶、介紹辯護律師等行為,王三無法實施向主審法官行賄的行為,故籍某并非是行賄、受賄雙方的中介,而是積極幫助行賄方實施行賄的幫助犯。綜上,籍某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伙同他人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其行為構成行賄罪,該案屬于共同犯罪,籍某在共同犯罪中積極主動,起主要作用系主犯,故應以行賄罪主犯追究籍某的刑事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