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到安陽送女兒上學,然后參觀了袁林。 河南安陽以出土了甲骨文的殷墟而名聞遐邇。 大家卻不知在安陽還有一處奇特的景觀——袁世凱墓,即袁林。 現(xiàn)在我引領大家由外到內(nèi)對袁林做一個簡單介紹。 袁世凱墓也叫袁林,也稱袁公林,位于安陽洹水北岸之太平莊,南臨洹水,北望韓陵, 東接御道,西依京廣。是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tǒng)袁世凱的墓地所在。 1916---1918年由民國政府籌資興建,占地近139畝(約合92,713平方米),耗資約72萬元。 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規(guī)模略小,袁氏墓冢則仿美國第18任總統(tǒng)格蘭特 瀕河廬墓的形制修成,為內(nèi)包水泥,外砌石墻的獨特歐式風貌。 照壁、牌樓、碑亭、東西配殿、景仁堂、墓臺等建筑,以神道為中軸, 分布其間,布局嚴謹、錯落有致,既承襲我國傳統(tǒng)建筑規(guī)制, 又吸取西洋建筑風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風格迥異的陵園建筑特色。 現(xiàn)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省僅存的少數(shù)幾個官式建筑群之一。 袁世凱墓為什么不稱“陵”而稱“林”呢?據(jù)說,袁世凱死后, 他的大兒子袁克定也想按照歷代帝王的標準,把自己老子的墓地稱為“袁陵”。 但當時執(zhí)政的大總統(tǒng)徐世昌卻不同意,說:“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 且已取消了洪憲年號。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倍鴾势浞Q為“袁林”。 墓園建筑最大的特點是中西合璧,堂院前的部分是明清皇陵的風格, 堂院后的墓園部分則具有西洋建筑特色,整體看來非常別致。由南到北依次主要有: 照壁、神道、拱橋、牌樓、碑亭、享堂大院、東西配殿、景仁堂、墓廬等建筑。 中國自古以來,只有帝王之墓稱為陵。河南鞏義有宋陵;北京有明十三陵; 河北有清東、西陵。而也只有圣人之墓才稱為林。山東曲阜有孔林;河南洛陽有關林。 而袁世凱墓稱為“袁林”,與圣人墓相提并論,實在有些笑。
袁林的整體建筑風格是土洋結合、中西合璧。 墓區(qū)的南端在安陽橋洹水北岸,是一高大的九龍大照壁。 照壁:呈八字形,大屋脊建筑,青磚硬山,綠琉璃瓦頂, 長66.75米,高7.79米,厚2.20米,為目前國內(nèi)最大磚雕照壁。 照壁內(nèi)嵌刻有五個墓徽。 照壁上的磚雕十分精致 照壁后面向北有一條磚石神道,貫穿南北,全長1200米。 途中有一座小石板橋,現(xiàn)在因為神道兩側開發(fā)為古玩市場,故石板橋已經(jīng)隱于神道下邊了。 神道北端有一玉帶形的石拱橋 下橋北去,便是牌樓門 牌樓:六柱五樓的洋式風格高大牌樓,各柱及額枋等以日本進口的“鐵筋洋灰” (鋼筋水泥)筑成,檁椽等為木構,綠琉璃瓦頂。是中國古建和近代建筑材料的結合。 就連坊間的雕花、柱頂?shù)摹巴旌稹币彩撬嗟褡粒趾币姟?/font> 柱上為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大字標語 1952年10月,毛澤東來袁林視察,作出指示,要把袁林保護起來, 作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這樣,袁林才得以逃脫歷次政治運動的劫難,完好地保留至今。 現(xiàn)已成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牌樓后,在神道兩側依次分列著漢白玉質的望柱、石獅、石虎、石馬和文官武將。 神道左邊的望柱和石像生 神道右邊的望柱和石像生 牌樓門兩側,分立著六角形望柱,四周以白玉雕花欄獅護繞,四角柱頭有四個石雕獅子。 望柱的六面雕有日、月、星、辰、山、火、龍、虎、長尾猿、錦雞等“十二章紋”。 “十二章紋”在中國是帝王所專用的紋飾??磥?,袁世凱死后也要享受皇帝的待遇。 望柱上還有一“旸”字乃是將死者由人間引向天堂之意。
不論石馬、石虎、石獅還是文臣武將,全都是短腿。 最有意思的是神道兩旁的文官武將,個個如真人般大小,完全是袁世凱執(zhí)政時北洋政府時期的裝束。文官頭頂平天冠,身著祭天大禮服,袖手肅立,神態(tài)恭謹; 武官身著北洋軍服,腰扎皮帶,手握軍刀,據(jù)說其形象與當年的袁世凱十分相似。 在中國的陵墓史上,這可能是獨一無二的石像生了。
繼續(xù)向里面走,神道中間是一座紅墻、綠琉璃瓦的碑亭。 亭內(nèi)巨大的石雕墓碑正面鐫刻著袁世凱的繼任者、 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徐世昌楷書題寫的“大總統(tǒng)袁公世凱之墓”。 此碑背面與武則天“無字碑”相似,背面無碑文。墓碑高5.39米 碑亭內(nèi)臥著的巨型赑屃黿碑和帝王陵的規(guī)格一樣 轉過碑亭,便是袁林的主要建筑群“堂院”。堂院的建筑很像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寺廟。 大門:大門為進入祭祀?yún)^(qū)的門戶,面闊三間,中柱間為六扇朱紅實踏門扇, 門扇上有橫豎七排銅乳釘,未按帝王等級九路門釘制作。 神道盡頭為一座如“大雄寶殿”般的景仁堂,單檐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 面闊七間,寬30.67米,通進深10.67米,是當年祭祀袁世凱的地方。 景仁堂(1952年,毛主席視察安陽時在此殿后休息) 房檐上的垂獸、戧獸、跑獸 室內(nèi)設有供桌、靈位以及袁世凱生前的衣冠劍帶。現(xiàn)在成為介紹袁世凱生平的陳列室。 景仁堂內(nèi)彩畫盒子中使用了嘉禾和勛章圖案,與清式旋子彩畫中的龍、風、桅花等圖案不同。
袁家祖宗三代為朝庭一品官 東配殿 西配殿 鐵制盛水消防缸 石制盛水消防缸 下水道蓋 洹上村地名牌 穿過堂院后是大墓,一派歐式風格的袁世凱的墓廬。 迎面三座鐵門,中間兩扇門上鑲有兩個墓徽,其紋飾內(nèi)容與望柱相同。 羅馬式的大柱子、渾鐵鑄就的大鐵門、青石砌成的墓廬, 與前面的廟堂建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墓臺鐵門:“山”字形三進門,西洋式樣,作用同明清帝陵琉璃門, 青白石門柱,鋼質門扇,以渾鐵鑄成,鑲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雙柱之間。 鐵門的上邊各有一個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紋”,不忘帝王的排場。 墓廬為圓形,三層臺基均以虎皮石壘砌而成,周圍雕有十二尊石獅。 墓臺前有青白石五供桌:三塊巨型青白石雕成供桌,上列五供一堂, 分別為香爐、燭臺、花瓶。整個墓廬顯示著民國初年西洋式建筑特色。 據(jù)說當年在袁墓的周圍,還有大片的樹林和祭田,在空曠的平原上凸現(xiàn)出一派顯赫。 民國十七年,馮玉祥把袁世凱的“養(yǎng)壽園”沒收,做了安陽高級中學的校址。 袁世凱在安陽的田產(chǎn)也被充為公有。但袁林在民國年間一直得到保護,連日本人也沒破壞它。 我一路瀏覽觀光,心里卻一直在想:袁世凱老家在位于河南省東南部的項城,為什么要葬在河南省最北部的安陽呢?直到看了袁世凱家世以后才有了一點了解:
一、袁世凱其人: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生于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zhèn)袁寨一個世代官宦的家族。父祖多為地方名流。袁家在清道光年間開始興盛,袁世凱的從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運總督,也是淮軍重要將領,為其家族成員對袁世凱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響。 叔祖袁甲三曾督辦安徽團練,累官至漕運總督。父袁保中系地方名紳。叔父袁保慶曾在甲三軍中帶兵,官至江南鹽巡道。他們家按照“保、世、克、家”來排輩分,父親袁保中有八個子女,長子世昌、次子世敦和兩個女兒為元配夫人所生,其余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凱行四,七歲時又過繼給了叔父袁保慶為嗣子,少年時隨嗣父先后到濟南、南京等地讀書。保慶死后,復隨甲三子、戶部侍郎袁保恒至北京就讀。1876年(光緒二年)和1879年,袁世凱兩次鄉(xiāng)試都未考中,遂決計棄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凱至山東登州,投靠保慶的結拜兄弟吳長慶,任“慶軍”營務處會辦。吳長慶為淮軍統(tǒng)領,統(tǒng)率慶軍六營駐防登州,督辦山東防務。 袁世凱于清末投身行伍,至入值軍機,內(nèi)閣總理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經(jīng)南北議和,就任首任大總統(tǒng),1916年初袁世凱恢復帝制,名洪憲皇帝。稱帝斷了各路軍閥當權的夢想,前云南都督蔡鍔領導護國軍誓師北上討袁,袁世凱為避免國家分裂,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凱在郁憤中病死。 二、袁大總統(tǒng):少年時生性貪玩的袁世凱,早年考取功名屢次落榜,后投身行伍才逐漸發(fā)跡。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是甲午戰(zhàn)后的天津小站練兵,從此青云直上,戊戌變法的第二年當上了山東巡撫,后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進入了大清朝廷的權力中樞。1905、1906年北洋陸軍連續(xù)兩年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會操,其中1906年9月的會操是在彰德(即安陽)舉行的,袁世凱是閱兵大臣。這次會操是直隸兩湖等省陸軍的實戰(zhàn)演習,精選出來參加演習的北洋官兵有4萬多人,還有各國駐華官員和記者500余人參加。這是甲午戰(zhàn)爭以來北洋軍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凱對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野以及外國勢力看成是大清的支柱。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登天后,與袁世凱有矛盾的醇親王載灃攝政,袁世凱的厄運來了。攝政王載灃發(fā)布諭旨,解除了袁世凱所有職務,令袁世凱“回籍養(yǎng)疴”。袁世凱自從和大哥鬧翻之后,就把時稱彰德的安陽當成了自己的故里。袁世凱小的時候,就知道安陽有個洹上村,相傳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誹謗,到洹上村隱居三年,后來商王親自到洹上村迎他復任。安陽也是袁世凱的遠祖--漢朝大將軍·袁紹發(fā)祥之地,袁世凱覺得,洹上村對自己是一塊吉祥寶地,還在小站練兵的時候,他就買下了這里二百多畝地,只是沒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場。安陽洹上村位于河南與直隸交界處,交通方便,離京城也近。隱居這里垂釣洹水,也便于掌握天下動態(tài)。所以,袁世凱死后,歸葬于他曾閱兵和歸隱過得安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洹上村的三年,是袁世凱點撿半生得失的三年,是參悟“成王敗寇”潛規(guī)則的三年,是思索應該如何更好保護自己的三年,是圖謀養(yǎng)精蓄銳、一舉定乾坤的三年。他身在山野而心系廟堂,卻不再是思圖東山再起報效朝廷,而是開始用平北斗、太行低、小王侯的王者氣勢來體察天下大勢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fā),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北洋新軍成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凱,先任其為湖廣總督,旋任其為內(nèi)閣總理大臣。 袁世凱一面以武力壓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與革命黨人談判。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內(nèi)閣,任命袁世凱為內(nèi)閣總理大臣。11月13日袁世凱抵達北京,16日組織新內(nèi)閣。革命黨人也認為袁世凱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選出孫文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民國成立,孫文就任。當時革命黨節(jié)節(jié)敗退,武漢三鎮(zhèn)已被袁世凱北洋軍攻下兩鎮(zhèn)。1月16日,袁世凱回家路上,在東華門丁字街,遭到同盟會京津分會組織的炸彈暗殺,炸死袁衛(wèi)隊長等十人,袁世凱幸免于難。為了結束南北對立,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凱逼清帝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yōu)待條件,清朝對中國的統(tǒng)治宣告終止。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依據(j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tǒng)制為內(nèi)閣制,大大削減袁世凱的權力,但袁堅持于3月10日在自己的地盤北京就職。袁就職之后,維持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1913年2月,依據(jù)臨時約法,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按約法精神應由該黨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內(nèi)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卻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國大嘩。革命元勛孫文、黃興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殺,袁世凱則予否認;當時之證據(jù)指向時任國務總理趙秉鈞涉嫌教唆殺人,并無袁世凱本人授意之直接證據(jù),而宋案兇手武士英則是共進社成員,屬國民黨陣營。當年7月孫文組織了中華革命黨,發(fā)動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遭到失敗。二次革命開創(chuàng)了民國武力解決爭端的先例,也開創(chuàng)了民國軍閥混戰(zhàn)的先例。10月6日,國會選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tǒng),袁世凱隨即于北京故宮太和殿就職。11月4日,袁世下令解散中國國民黨,并收繳國民黨議員證書。國會因人數(shù)不足而無法開會。1914年1月,袁世凱悍然下令解散國會。袁堅持“人民濫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認識尚在幼稚時代”,同時為了壓制地方勢力,更為達到個人目的,廢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華民國約法》,改內(nèi)閣制為總統(tǒng)制。之后再修改總統(tǒng)選舉法,總統(tǒng)任期10年,任屆沒有限制,也可指定三個新總統(tǒng)候選人。
三、復辟稱帝: 1915年12月,在國會、民眾請愿團、籌安會和1993人各省國民代表的推戴下,恢復了君主制,建立洪憲帝國,行君主立憲政體,把總統(tǒng)府改為新華宮。袁世凱的稱帝理所當然遭到當時有識之士的反對。孫中山、梁啟超等人堅決反對帝制,北洋將領段祺瑞、馮國璋等也深為不滿,段祺瑞致電袁世凱:“恢復國會,退位自全”。帝國主義列強怕袁世凱稱帝后中國會強大亦不斷對他提出警告。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在云南宣布起義,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討伐袁世凱。貴州、廣西相繼響應,3月份袁世凱被迫宣布退位,恢復“中華民國”年號,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依靠段團結北洋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但起義各省沒有停止軍事行動。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癥不治而亡,時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于河南安陽。
袁世凱做山東巡撫時,他的母親劉氏病死在天津,靈柩運回項城之后,袁世凱的同父異母兄袁世敦以嫡子身份主持家務,他認為劉氏不是正房,堅決不準正門出殯,靈柩也不能埋入祖墳正穴和袁保中合葬。盡管袁世凱頗有權勢,但囿于倫理綱常,只能和哥哥爭執(zhí),甚至跪下哀求,也沒有得到袁世敦的許可。無奈的袁世凱最后只得另購墳地,才算讓母親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兄長袁世敦鬧翻了臉,盛怒之下與之絕交,從此永遠不再回項城老家。
因此,袁世凱對安陽感情很深,遠遠超過了生他養(yǎng)他的項城。袁世凱死后,歸葬于他曾閱兵和歸隱過得安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
來自: haoqirensheng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