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西大街曾叫豬市大街 東西西大街,呈東西走向,東起東四路口,西至五四大街東口,長576米,現(xiàn)在道路紅線寬24米,為城區(qū)城市道路東西向主干道。1913年前,齊化門(現(xiàn)朝陽門)至馬市大街(今美術館東街)和王府大街為斷頭路。分為兩段,東四路口以東稱齊化門大街(民國后稱朝陽門大街,1956年稱朝陽門內(nèi)大街),東四路口以西至馬市大街稱豬市大街。1965年豬市大街改稱東四西大街。 東四西大街因東口是東四路口而得名。東四,是東四牌樓的簡稱,始稱于明代,是北京內(nèi)城三大商業(yè)中心之一,路口建有四座木牌樓,1954年因阻礙交通,四座木牌樓被拆除。 東四西大街道路兩側均為平房區(qū)和商業(yè)門臉房,路寬六丈,為元大都時期道路,原為土路。民國三十七年(1947年)擴寬道路并鋪設瀝青路面。 舊日馬市大街至沙灘本無路,1946年拆掉地區(qū)300余間房,修通東西道路。原無名,泛稱沙灘或豬市大街。1958年道路西側蓋起中國美術館,稱美術館前街。1965年定名為五四大街,因有北京大學五四紅樓而得名。下面是二份民國期間開辟這條道路的政府公函的簡要內(nèi)容: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8月5日,北平市地政局向北平市政府秘書處為沙灘至豬市大街干線打通計劃征用工地的公函:查東四至西四道路為連貫本市東西城中部最重要干線,交通繁巨,車輛眾多,必須路線平直,車道開闊,始敷應用。惟其中沙灘至豬市大街一段無路直通,現(xiàn)均繞行弓弦胡同,路面狹窄,曲度過大,行車極感困難,且易發(fā)生撞車事故,為本市干線街道系統(tǒng)內(nèi)最大之缺點,急有改善之必要。本工務局前經(jīng)勘測繪圖,擬具該沙灘至豬市大街干線打通工程計畫,函經(jīng)本地政局將擬征用之房地價格詳加勘測,評定各該段內(nèi)房地分戶估價清冊。惟可否將沙灘至豬市大街干線打通以利市政發(fā)展之處,擬請鈞府先行決定,以便遵辦。如承核準,并擬依照下列程序分別辦理:(一)呈報行政院,俟核定后即行實施;(二)所有沙灘至豬市大街擬征用房地之范圍內(nèi)先行布告,限制建筑;(三)凡在打通計畫內(nèi)之房地,除市有者外,征用時概由本地政局按照當時市價評估補償;(四)被征收之業(yè)戶,其遷居房屋之善后辦法,由本地政局與本工務局及財政局另行核擬簽陳;(五)打通該段工程需費過巨,且兩旁商店過少,全向受益人征收工程受益費決非受益人所能擔負,擬采部分征收辦法,余由市庫擔負。 民國三十六年1月23日,北平市地政局為沙灘至豬市大街干線打通計劃征用工地致市政府秘書處復函:案準貴處一月二十三日函開:本府第三十六次會報工務局譚局長提擬具沙灘至豬市大街干線打通計劃實施辦法提請公決案,經(jīng)討論決議:交地政局核簽。等因。紀錄在卷。除函達工務局外,相應檢同原提案專函奉達,即希查照辦理。等因。準此,查原計劃應征用民房約三百間、民地十四畝四分,應按照《土地法》之規(guī)定分別予以征收,一俟原案核準后,再行按照工務局計劃圖詳予勘查評估發(fā)價,所需產(chǎn)價并請由財政局核議。相應函復,即希查照為荷。此致 解放后的1953年,在豬市大街路南拆遷平房蓋冶金工業(yè)部大樓,同時拆掉東四路口西南角弓箭大院(原明清制造弓箭兵工廠)蓋冶金工業(yè)部職工住宅樓。 1958年夏,搬遷大豆腐巷西側平房300多戶居民至朝外工體北路排字房安置,蓋國慶十周年“十大工程”之一華僑飯店,同時在豬市大街北側蓋民航大樓。 1996年擴寬東四西大街成今規(guī)模,在東四西大街北側搞隆福寺街改造,修建仿古建筑隆福寺商業(yè)街。 2000年華僑大廈拆掉重建。 2005年,民航總局拆掉東側平房至隆福寺街,建起民航信息大廈。 2012年,東城區(qū)政府規(guī)劃在東四路口西北角蓋商業(yè)大廈,同時計劃重蓋隆福寺古廟。 豬市大街,因這里曾經(jīng)是北京著名的生豬交易集散地而得名。明朝年間,在北京內(nèi)城東部以東四為中心,以東四牌樓為基點,朝西叫作豬市大街,簡稱豬市。這條街上,歷史上曾經(jīng)分散著數(shù)十家豬店和豬肉鋪,它們每天連夜將當天收購來的生豬宰殺,以便第二天擺上案臺供大家購買。這種程序年復一年,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種景象才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豬市的興盛帶動了東四地區(qū)的商業(yè)繁榮,當年在東四周邊方圓幾里地之內(nèi),還出現(xiàn)了一些動物集市,如大鵓鴿市、小鵓鴿市(今大鵓鴿胡同和小鵓鴿胡同)等。牌樓西北有馬市大街(即今天的美術館東街)。從今天的東四十字路口往南不遠,有一條禮士胡同。在這張清末年間出版的帝京輿圖上,它的名字是驢市胡同(今禮士胡同)。從驢市胡同再往南,就到了燈市口和米市大街,這是沿用至今的兩個地名。在這些昔日的這些市場當中,燈市的繁華最盛也名聲最響。據(jù)史料記載,燈市生意興隆時長約一公里多,每到夜晚,街的兩邊燈似繁星花似海,車如流水馬如龍,其熱鬧景象,已非一般筆墨可以形容。 大豆腐巷,呈南北走向,北起東四西大街,南至報房胡同,廠236米寬4米。原來這里曾是京城最大的肉市。原來整條街里,胡同兩邊都是賣豬肉的攤子,這些攤主都是山東人,買賣實在,豬肉新鮮,逐漸生意就越做越紅火。當年與大豆腐巷一街之隔的隆福寺街一帶,是宰豬的地方,那里宰了豬直接就拉到大豆腐巷出售。 陳學昭先生1925年10月寫了一篇《北海浴日》散文,開頭寫道:我常在豬市大街擺步,不論午前或午后,總之是頗想走走的時候。一陣大風刮起,飛塵濃郁的轉(zhuǎn)旋,腳下是軟軟的,眼前是模糊的,我走得極慢,而力氣用得極大,一擺一擺的走著。當這時候也不止十來只一群的三四群的豬,必必拍拍地魚貫入市,驅(qū)豬的人拿著竹竿,一前一后的揮著,于是它們在左右繞圈子,發(fā)出呀吆呵呼的悲鳴,我避來逃去在豬圈(群)里竟沒有站立的地方了!……好不容易突出重圍,重新擺步,不幸又是一隊高視闊步的駱駝們,跨著方步,昂然而前。我的軀體比它們短,我的力量比它們小,再是我不如它們,于是我只有立在一旁,靜待他們過去,到這時候,所謂的擺步的興趣也就完結了。上述是一段紀實文字描寫,形象的再現(xiàn)了80多年前北京東四牌樓至現(xiàn)美術館一帶的真實情景。 下圖二張照片是清末豬市大街的街景。 此外,明代中葉修建外城后,外城人口逐漸增加。清代強迫把內(nèi)城漢人80萬遷到外城居住,形成前門外生活區(qū)、商業(yè)區(qū)和娛樂區(qū)。 明末在正陽門外2里形成集市,以販賣生豬和豬肉為主,亦稱豬市口,宣統(tǒng)年間雅化稱珠市口。珠市口西有珠市口西大街,接騾馬市大街和菜市口。珠市口東有三里河路通蒜市口和攬桿市。 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具有800多年歷史了,自忽必烈建造北京城時,它就是東城南起文明門(明清崇文門)北至安貞門東城墻的南北交通大道。元大都時期,北新橋以北是墳地和跑馬場,北新橋以東至今東單北大街新開路之間的二十多條胡同,均是800年以前形成的居民居住區(qū),東四牌樓是十字交叉的中心點,于是就形成內(nèi)城方便居民生活的商業(yè)中心,與“西四”和“鼓樓前”齊名。 東四牌樓這地方元朝時叫“十字街”,明朝時叫“大市街”。明朝時在十字路口的東、南、西、北四面各建了一座牌樓,故名東四牌樓,簡稱東四。 四座牌樓是一樣的,牌樓的基座是石頭的,在有一人多高的石座上,是三間四柱三樓沖天式木牌樓,南北向牌樓額上寫著“大市街”三字,東邊牌樓額上寫著“履仁”二字,西邊牌樓額上寫著“行義”二字。解放后,為了拓寬馬路,也為了后來通無軌電車,把四面的牌樓拆除了。根據(jù)周恩來總理指示把其中一個牌樓拆遷到陶然亭公園里面。牌樓的基座上鐫刻著此牌樓系由東四牌樓遷移至此重建的說明?!拔母铩焙笤偃ヌ杖煌す珗@就見不到了,據(jù)說是當年江青讓造反派破“四舊”把牌樓給毀了,原因不明,據(jù)說是沖著周恩來干的。 1965年全市整頓地名,東四北大街北起東四十條路口,南至東四路口,全長1032米,七十年代擴寬為城市次干道,道路寬18米。 東四牌樓,地處十字路口,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往東直達朝陽門(明朝以前稱齊化門,解放前人們大都仍沿稱齊化門),往西是豬市大街,往南是東四南大街,往北是東四北大街。這幾條大街商鋪林立,吃、穿、用,應有盡有,非常繁華。 東四北大街屬于東四商業(yè)中心的一部分,繁華的商業(yè)店鋪從東四路口往北到東四五條西口,商鋪一家挨著一家,過了東四五條沿街商鋪就少了。到了東四十二條再往北又興旺起來,形成北新橋商業(yè)中心。 東四北大街經(jīng)營商業(yè)大多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有關,由于著名隆福寺廟會在北大街內(nèi),京城著名的錢莊“四大恒”就在東四牌樓附近,其中隆福寺街東口是京城最大的錢莊(現(xiàn)在是家快餐店)。此外,東四北大街兩側經(jīng)營商鋪有:糕點店(過去叫餑餑鋪)、藥店、茶葉鋪、糧食店、醬坊、酒肆、山貨店、雜貨店等等。著名商鋪有東恒肇當鋪、宏仁堂藥店,合昌紙店、聚壽堂飯莊、魯園春飯莊、白魁老號飯莊、景泰茶園、四條的慶明齋餑餑鋪、八條的瑞放齋餑餑鋪、普云樓盒子鋪等。 中國民俗節(jié)日農(nóng)歷二月二“龍?zhí)ь^”,要吃春餅和熟食,叫“吃龍鱗餅”,同時還要去理發(fā)店剃頭。老北京民俗傳統(tǒng)講究在這天買盒子菜,是老北京時傳統(tǒng)吃食,由熟肉鋪或豬肉杠子(豬肉鋪)制作出售。那時四九城里最盛名的是西單天福號醬肉鋪、前門外糧食店福云樓、東四牌樓普云樓、東華門大街金華樓、護國寺街仁和坊等。 盒子菜,顧名思義是指裝在盒子里的熟食。盒子也叫什錦盒子,是一個直徑約20厘米,扁圓形的漆盒,盒蓋上描金畫彩,盒內(nèi)有八、九個格。每到立春時要吃,需要把各種熟肉卷在春餅里吃,吃薄餅時抹些甜面醬夾些大蔥絲一起服食,熟肉鋪制作的熟肉絲分門別類地擺放在小格內(nèi)。這種熟食俗稱“盒子菜”,經(jīng)營“盒子菜”的鋪子就俗稱“盒子鋪”了。 熟肉的品種有熏大肚、松仁小肚、驢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每年清宮需要的盒子菜都由東華門負責制作。晚期慈禧太后偏愛西單天福號的醬肘子,天福號也因此馳名。東四牌樓的普云樓以秘制醬鴨、五香燒雞最著名。醬鴨是用北京填鴨加桂皮、黃酒、紅曲等調(diào)料制作,甜咸鮮嫩,外表紅潤整齊。 80年代中期形成隆福寺風味小吃一條街后,東四北大街則以時裝、小家電、飲食等為經(jīng)營特色。2008年奧運會前整頓市容,東四北大街形成50對家個體時裝店,吸引年輕人。下圖是整治前的建筑照片。 下圖是手繪的東四北大街499號建筑外形的圖片,建筑為中西結合鋪面房,應該建于民國初年,西式房頂又加建一中式建筑,樓下很難察覺其存在。2007年修繕時好像拆除了中式頂樓?,F(xiàn)在是一家經(jīng)營體育運動用品的專賣店。 上圖作者鄭希成先生,1938年1月出生在北京,現(xiàn)在家住在東城區(qū)東直門北新橋九道灣的胡同里,原是北京象牙雕刻廠一名工藝美術師,退休后得過兩次心梗后就一直在家休養(yǎng)。2002年起,開始致力于北京胡同的保護、記錄,并用畫筆記錄下那些曾經(jīng)充滿生命力,卻即將消失的民居院落。 鄭希成先生畫北京民居宅院是從2001年開始的。當時他被北京舊城內(nèi)整片拆毀民居四合院的行動震驚了,折毀的規(guī)模之大、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北京雖然在1983年被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但對北京舊城如何保護,卻爭論了半個世紀,陸陸續(xù)續(xù)的拆毀一直未停。也就在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之后,事情起了變化,北京舊城改造工程引進了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政府劃撥土地,開發(fā)商出資拆遷重建,在巨額利潤的驅(qū)使下,拆遷瘋狂地進行著。 作者在退休后十幾年中,以年近七旬之高齡,不顧自己殘病的身體,走進京城各個胡同、尋找各式各樣民居宅院,有的已被拆的七零八落四合院里,還時常冒著地產(chǎn)開發(fā)商驅(qū)趕和冷眼態(tài)度,在很多住戶協(xié)助下,把很多的已被拆除的、將要拆除的、已被保留下來的北京民居宅院,畫出了百余幅高視點白描民居宅院圖。 鄭先生是畫家、是雕刻藝術家,他不是以建筑師的眼光來作畫的,所以,這些畫不是建筑實測圖;同時,他也不是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記錄院落保存的實況的,所以,畫中沒有畫出四合院中私搭亂建不堪人目的景象。他通過實地調(diào)查,根據(jù)歷史照片或圖像,盡量恢復院落和建筑物的原來風貌,有的就是在他記憶中很熟悉的北京四合院的固有風貌,把最美的東西奉獻給了讀者。鄭先生曾親眼目睹過野蠻拆遷的慘況,他不會忘記這些歷史場面,但他卻理智地采取怨而不慍的方式,在畫稿中主要表現(xiàn)北京歷史風貌之美。 鄭先生特別注意了院落主人或居住者身份履歷,人文的因素決定了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物的風格。既注意到兩進、三進占地在兩條胡同之間的大型院落,或占地兩三條胡同的王府,也沒有把兩合、一合不成格局的小院子漏掉。不同階層的人構成了北京居民的成分和居所建筑的不同。北京舊城內(nèi)、外城居民成分不同,內(nèi)城多住滿人,達官貴族府邸、王府多,大型四合院多;外城前門大街以西同鄉(xiāng)會館多,進京的漢人官員和士大夫多;前門大街以東工商會館多,小手工作坊多,居住條件狹小,出現(xiàn)了“奴欺主”式的窄條形四合院,但建筑物的細部往往有精致裝飾,說明他們社會地位雖然不高,卻不乏資財。 我叫翔文,小時候家住隆福寺內(nèi)31號,是靠近隆福寺后門的一個很大的院子,原來是個花廠子,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我和找我來玩的小朋友可以在院子里騎馬打仗、捉迷藏、跳房子、跳繩,盡情地折騰。院子里有北房七間,西房兩間,緊靠西房有一棵筆直高大的臭椿樹,每當陣風吹來,樹枝搖曳,樹葉嘩嘩作響,煞是動聽。隆福寺的“廟會”伴隨著我一天天長大,有“會”就在“會”里玩,沒“會”就在“廟”里耍。那時候隆福寺、東四牌樓一帶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留在記憶中。 我大概記得東四北大街幾家比較有名氣的店鋪,譬如“天源醬園”,在東四北大街頭條胡同西口路北,門臉古香古色,很有特色,也很氣派。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和法國合作拍了一部兒童影片叫《風箏》,里面有一段戲,就是在“天源醬園”門臉拍攝的,至今記憶猶新。 “天源醬園”斜對面,馬路西邊靠近東四牌樓有一家很大的南味食品店,字號大概是“森春陽”,記不太準確了。媽媽經(jīng)常領我去那店里買我愛吃的南味肉松、香腸等,“森春陽”旁邊有一家較大的賣香燭的店鋪,專賣香燭紙碼。 由東四往北,四條口北邊一點有一家老字號——北慶仁堂中藥店(現(xiàn)在是永安堂藥店)。那時候買中藥,是一味藥用一小張白紙包一個小包,多少味藥包多少個小包,然后再包成一個大包,用紙繩系好。在每個小包里放一張火柴盒大小的白紙,上面印著紅色文字的說明,包括該藥材的產(chǎn)地、藥性和治療作用,還帶一個小插圖,表示該藥的形狀。我小時候還積攢這些小紙片呢。 北慶仁堂斜對面,也就是馬路西面,有幾家鞋鋪。其中最有名的叫老德華盛,那時候買鞋,進門后,店鋪的買賣人先請您坐下,端上茶水,然后才問您穿多大碼的鞋。按您的需要從大玻璃鞋柜里拿出鞋來,用拂塵(也叫蠅甩子)抽一抽,請您坐在那里試一試。正如相聲里面所說的,您試了幾雙以后,都不太滿意,如果穿著感覺緊一點,他會說穿一穿這鞋會“開楦”;如果您穿著感覺松一點,他會說穿一穿這鞋會“回楦”,總之,他會和顏悅色地讓您高高興興地把鞋買走,把買賣做成。那時候的服務態(tài)度,真是沒挑。 明星電影院是東四地區(qū)著名的文娛活動場所,坐落在隆福寺街東北口,經(jīng)常上演國內(nèi)外優(yōu)秀影片,有時還演一些“雜?!敝惖墓?jié)目。說到明星電影院,不能不提到它的經(jīng)理,這位經(jīng)理很有頭腦,又很能干,解放前在隆福寺街一帶很有影響。當時為了掩護我黨的地下工作,這位經(jīng)理曾當過保長。但到了“文革”時期可把這位經(jīng)理折騰得夠戧,戴高帽子游街、掛牌挨批斗,后來一病不起,離開了人世。他弟弟當年在蟾宮電影院當放映員,也是地下黨,解放后調(diào)到大華電影院任支部書記。 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燃放煙花。各店鋪除了在門臉上掛各種各樣的燈籠外,還在家門前的馬路上搭一個高臺子或者放兩張八仙桌摞在一起,在上面燃放“花盆”(樣子像一盆花而得名)、“盒子”(樣子像圓的糕點盒而得名)等禮花,看放煙花的真是人山人海,馬路上擠得水泄不通,我騎在大人的脖子上看放煙花,那興高采烈勁兒就甭提了,后來才知道這就叫做“火樹銀花”吧。
東四西單鼓樓前之 大市街那時候是東四地區(qū)的一條主干道。這條大街上匯集了當時北京最知名的老買賣。
誒,這餑餑兒這詞就是這么來的??赡欢ㄓX得奇怪了,點心這詞在那時候怎么就沒叫起來呢?關于這一點,據(jù)說在老北京還有這么兩種說法。 兩種說法故事不一樣道理卻是一樣的??傊沁^去的老百姓橫豎他都不待見“點心”這詞兒,聽著變扭。所以才改叫餑餑兒的。當然了,現(xiàn)在咱們沒這么多講究了。點心這詞就又流行回來了。 多了不表,就說這聚慶齋餑餑兒鋪吧。平時銷售的有:中果條兒(也就是江米條兒)、槽子糕、月餅、燎火、茯苓餅等等。還有細八件兒,大八件兒和小八件兒。要說這各類八件,那可是咱們老北京最傳統(tǒng)的點心組合了。說到這兒,您肯定想知道這八件兒八件兒的里面到底都包括什么餑餑兒吧。得了,今兒您算是來著了。我啊,給您數(shù)叨數(shù)叨,這細八件兒它包括:狀元餅、大師餅、雞油餅、杏仁餅、白皮餅、囊餅、硬皮兒桃兒、蛋黃兒酥。大八件是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棗花酥、卷酥、核桃酥、八拉餅。小八件是喜餅、石榴餅、蘋果餅、桃兒餅、杏兒餅、棗方子、杏仁兒酥、桃仁兒酥。呵,聽著跟相聲貫口兒似的。細八件兒和大八件兒都是一套八樣整一斤,小八件兒是半斤。不過目前各類老北京書籍中關于八件兒里到底都有什么點心存在一些出入。我剛才給您說的算是最流行的說法了。 此外還有一種當時特別流行的餑餑兒叫缸爐。過去做餑餑兒之前,都要開爐先試試火候兒。用來試火候兒的這頭一撥餑餑兒就叫缸爐。別看聽著這缸爐像是個試驗品,邊兒上還凈是裂口兒,可它卻顏色棕紅,營養(yǎng)豐富,價格便宜。所以過去婦女生孩子坐月子,都吃這東西。特別是洗三那天,娘家人來時,除了帶來點兒雞蛋、小米兒、紅糖什么的,這缸爐也是必送的。其實現(xiàn)在在北京的一些小點心鋪里還能買到缸爐。就看能用不用心找運氣好不好了。 除了上面給您說的這些老字號,東四西大街上還有一個老北京有名的豬市,不遠還有知名的隆福寺廟會,東邊的朝內(nèi)大街還是老北京的糧道,齊化門兒外的糧食都要通過這條馬路運進北京城。這片實在是太熱鬧了。還真是我這三言兩語給您說不明白的。今天我就給您說道這里,有時間的話還是您自己去東四轉(zhuǎn)轉(zhuǎn)吧,那邊兒現(xiàn)在也挺熱鬧的。
一、前、后炒面胡同 前炒面胡同,呈南北、東西曲折形,北起朝陽門內(nèi)大街,東止朝陽門南小街,南有支巷通禮士胡同,北與后拐棒胡同相通,西與前、后炒面胡同相通。全長492米,寬5米。明朝屬思誠坊,稱炒米胡同。清朝屬鑲白旗,乾隆時稱炒面胡同,宣統(tǒng)時分稱前、后炒面胡同。民國后沿稱。“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瑞金路三十條,后恢復原名。據(jù)傳,此地曾有多處賣炒面、炒米等小吃,胡同由此得名。下圖是前炒面胡同西口的照片(我的同學老土坷垃拍攝) 前炒面胡同內(nèi)5號院曾是軍閥陸宗輿住宅。33號院清時是溥儀本家府第,民國時日本人在此開設“新酒家”。1949年成立背景內(nèi)三區(qū)政府(1952年改稱東四區(qū)政府)位于前炒面胡同,1958年東單東四兩區(qū)合并,搬到什錦花園去了。胡同33號現(xiàn)在是交通部規(guī)劃設計院,余皆民居。 后炒面胡同,呈東西走向,東起前拐棒胡同,西至大通胡同,北與小通胡同相同,全長178米,寬4米。九十年代末建北京市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委員會大樓胡同全部被拆。 朝陽門街道朝西社區(qū),轄區(qū)面積0.16平方公里,東起朝內(nèi)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南與禮士胡同相鄰,北至朝陽門內(nèi)大街。包括:一條大街(朝內(nèi)大街)和前炒面、前拐棒、后拐棒三條胡同。轄區(qū)內(nèi)共有居民樓9棟,其中商品住宅樓(俊景苑,和風相府)2棟,53個平房自然院,戶籍人口1434戶,3211人,社區(qū)內(nèi)共有駐區(qū)單位25個,其中,中央、市屬單位8個,社區(qū)屬較為典型的混合型社區(qū)。社區(qū)內(nèi)大單位有交通部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商業(yè)局,人民文學出版社,語文出版社等。 二、前炒面胡同5號 陸宗輿,字閏生。浙江海寧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yè)。曾任清政府奉天洋務局總辦兼東三省鹽各使、交通銀行協(xié)理、印鑄局局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總統(tǒng)府財政顧問。1913年底任駐日公使。1916年后任交通銀行股東會長、中華匯業(yè)銀行總理。在段祺瑞指使下,與曹汝霖、章宗祥勾結,出賣國家主權,向日本大量借款,承認其在中國山東的特權,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1919年五四運動中,群眾強烈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陸宗輿、曹汝霖、章宗祥。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將3人免職。 在他的家鄉(xiāng)海寧縣,5月13日,各界人士在硤石鎮(zhèn)召開萬人大會,一致決議開除賣國賊陸宗輿的鄉(xiāng)籍,通電全國;并在鹽官邑廟前、鎮(zhèn)海塔下和陸家門口3處樹立石碑,上刻“賣國賊陸宗輿”,每日觀者不絕。宗輿聞訊后,重賄海寧縣知事毀碑,群眾憤起阻止。北洋政府總統(tǒng)徐世昌親自下令將碑拆去。 此后,陸宗輿仍任匯業(yè)銀行總理及龍煙煤礦和鐵礦督辦,1925年后一度出任臨時參政院參政。1927年任張作霖安國軍外交討論會委員;同年任交通銀行總理。旋辭職,息影天津寓所。1940年,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被聘為行政院顧問,以賣國終老。1941年6月1日病死于北平前炒面胡同寓所。 陸宗輿雖然在中國近代史的政治方面風評不好,但他也為中國近代鋼鐵工業(yè)做出了一些貢獻。北京石景山的龍煙鋼鐵公司就是陸宗輿努力的結果。1919年在石景山東麓建成,只可惜很快五四運動爆發(fā),陸宗輿被免職。龍煙鋼鐵公司在建成后的二十年里未能煉出一噸鋼鐵。解放后,5號院是東四區(qū)政府所在地。下圖是陸宗輿在北京前炒面胡同5號寓所拍攝的照片。 三、前炒面胡同33號 2001年春天,一位夜以繼日地進行錫宜路施工圖設計的工程師寫了一篇散文《東四路口,長明的燈》:“在京華連綿的高樓之中,前炒面胡同有一座白色的辦公樓——公規(guī)院辦公樓并不起眼,但因為那徹夜不滅的燈光而被稱為東四路口標志性建筑。”他寫道,忘記了白天和黑夜而一心工作著的人們,已經(jīng)沒有了“吃苦”的概念,耳邊只有嘀噠作響的時間的腳步聲。“在多少個不眠之夜以后,做完最后一遍檢查,簽上設計者和審核者的名字,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家時,走在朝內(nèi)大街上,仍然忍不住回頭看一眼東四路口那幾盞長明的燈。也許,就在這個不眠的夜晚,一座大橋、一條高速公路即將在他們手下誕生……” 成立于1954年的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最初的名稱是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公路總局設計局,如今是一家隸屬于國資委中交集團的科技型企業(yè)。在改制為企業(yè)之前,公規(guī)院曾經(jīng)長期擔負著全國公路勘察設計的規(guī)劃和管理職能:上世紀70年代末,受交通部委托完成了《國家干線公路網(wǎng)》的規(guī)劃;80年代末,根據(jù)交通部“三主一支持”的發(fā)展戰(zhàn)略,完成了國家公路主骨架、主樞紐的布局方案;主持編寫了《中國交通公路史》。公規(guī)院還走出了交通部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公路司司長和副司長等政府高官。許多由交通部發(fā)布的橋梁、路面設計行業(yè)規(guī)范標準和定額,是由公規(guī)院完成的。因此,他們在業(yè)內(nèi)被稱為“皇家設計院”,雖屬“非官方言論”,但卻反映了她在同行業(yè)中的實力和地位。2006年10月19日改制為有限公司,現(xiàn)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聯(lián)交所成功上市。 公規(guī)院現(xiàn)有各類在職專業(yè)技術人員411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153人、中級職稱人員116人;返聘專業(yè)技術人員51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45人、中級職稱人員3人。公司設有大橋、道路交通、國際項目等生產(chǎn)體系及珠海分院、工程監(jiān)理公司、《公路》雜志社等全資子公司,華達工程設計咨詢公司、工程勘察公司、公規(guī)路橋技術公司等參股公司及中美華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公規(guī)院配備有先進的巖土工程勘察、測試、分析設備和水文地質(zhì)勘察、工程測量設備、先進的公路、橋梁勘測設計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藏有數(shù)萬份國內(nèi)外技術文獻資料、技術檔案?,F(xiàn)在公司總部已經(jīng)搬到德外大街85號中交集團大廈內(nèi)(德外置業(yè)大廈A座),原來的辦公大樓對外出租。 半個多世紀以來,公規(guī)院緊扣時代脈搏,走出了一條光榮和創(chuàng)新之路,成為共和國公路交通事業(yè)發(fā)展的縮影。在公規(guī)院50周年慶典時,周海濤院長滿懷感情地撰文回顧了在公規(guī)院誕生的許多新中國橋梁史上的“第一”:第一部公路橋梁設計規(guī)范;第一座裝配式肋拱橋、第一座薄壁箱拱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箱形拱橋……周海濤說:“今天看來,這些成就雖然已經(jīng)不再那么高大雄偉,但這些仍然是我們的驕傲,因為她是中國公路橋梁設計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石?!?/p> 北京瀚海科技大廈,注冊地址在前炒面胡同33號大院,后門在朝陽門內(nèi)大街上,院內(nèi)擁有獨立院坪、四合院、寫字樓,原址是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建于1958年的一棟舊辦公樓,于2009年底裝修改造完工,開始對外出租,團中央網(wǎng)絡中心等單位已入住,租金價格5元/平方米/天。 投資裝修并對外出租的“女二房東”是北京瀚海智業(yè)投資管理集團公司,是一家集寫字樓經(jīng)營和科技產(chǎn)業(yè)集群建設等業(yè)務的私人公司,專門收集中央機關閑置的舊辦公樓,內(nèi)外一裝修就改造成高檔寫字樓了,低阻進,高價在出租,二年收回裝修成本。 該公司先后經(jīng)營有瀚海文化大廈(原北京無線電元件九廠1958年生產(chǎn)車間)、瀚海海運倉大廈(解放軍總后某機關辦公樓)、瀚?;▓@大廈(原紡織部建筑設計院1953年蓋的一棟破樓)等,經(jīng)營寫字樓經(jīng)營面積近20萬平方米,均屬于“二房東”性質(zhì)。 該公司號稱擁有的企業(yè)是北京華?;鶚I(yè)科技孵化器、北京漢潮大成科技孵化器、北京神舟空間科技孵化器和北京瀚海潤澤科技孵化器等四家國家級科技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和一個國家中醫(yī)藥發(fā)展綜合改革試驗區(qū)建設示范基地、一家北京中心城區(qū)第一家民營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北京瀚海智業(yè)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園。 四、前炒面胡同“水會”和消防隊 前炒面胡同北面有一條死胡同,叫“水會”,原是清末時期的民間消防隊,后來是民國時期警察局的消防隊,負責東四牌樓地區(qū)消防,一直延續(xù)到1949年和平解放。解放后,在消防隊所在地建起煤場,負責附近七、八條胡同的煤球、蜂窩煤供應。90年代初煤場停業(yè),后來在此地建起商品房小區(qū)。 如今的北京人,知道“水會”的寥寥可數(shù)。其實,水會乃是北京早期民間自發(fā)的消防組織。 晚清時期,前門外大柵欄地區(qū)已發(fā)展成為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商鋪林立,民房密集。但因其建筑大多是磚木結構和紙糊門窗,故經(jīng)常發(fā)生火災??嘤诋敃r尚無官辦的消防機構,在一次遭受滅頂之災的大火之后,大柵欄地區(qū)重建時,一些睿智的商賈富戶便紛紛投資,自發(fā)組建起自己的消防組織——水會。水會由大戶商家牽頭,串聯(lián)附近的中小商戶共同協(xié)商成立,選出會首,制定防火公約,各商戶按鋪面大小分等級出資籌備經(jīng)費,每月還須按等級交納一定數(shù)目的會費。 水會由商鋪的學徒組成,平時他們在商鋪各司其職,救火時由水會臨時召集,身穿特制的“號衣”到現(xiàn)場救火,滅火后憑“號衣”領取報酬。成員中還有一些小商販和看街人以及一些僅盡義務不取報酬的助善員,相當于今日的志愿者。水會除負責本地區(qū)的消防任務外,還要主動協(xié)助轄區(qū)以外的消防事務,一些大商號開張開業(yè)或官宦富商人家舉辦紅白喜事,也要邀請水會參加,以防不測。因水會是民間組織,平時缺少訓練,且設備比較簡陋,在救火過程中,若遇小火或火勢初起,經(jīng)大家奮力撲救,尚能奏效;若火勢兇猛,再遇大風,救火人員無法接近,只能望“火”興嘆。盡管如此,水會的收費依然可觀。救一場小火也要收三四十兩銀子?;馂倪^后,受災戶還要舉辦宴席招待水會成員。若損失不大,元氣未傷,則是不幸中的萬幸,更需大大犒勞。但對于本小利微的小商小戶,再經(jīng)一場大火,根本無力恢復,哪里還有銀子設宴招待?只有挨門叩頭道謝的份了。 以前門大柵欄地區(qū)為中心的城南水會最多。如同仁堂獨資興辦的普善水會就是成立最早、設備最好、實力最強的水會。其組織龐大,管理嚴格,水車的壓水裝置也多,噴出的水柱又黑又粗又高,滅火威力很大。一次皇宮失火,請普善水會前往,很快將火撲滅。慈禧太后大加賞識,封該水會為“烏頭”。以后,各地水會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僅城南就有崇東、公義、義善等水會,就連八大胡同的妓院也成立了水會,名曰同善水會。其管轄范圍包括廊坊頭條、大柵欄、觀音寺街、琉璃廠一帶,可見實力之雄厚。 凡商鋪多而集中的地區(qū)都有水會,連40里開外的通州也有好幾家水會。不過,最出名的當數(shù)城南水會。究其原因,一是城南的地理位置特殊,經(jīng)常發(fā)生火災,以至于救火救出了經(jīng)驗;二是有過幫助紫禁城救火的經(jīng)歷,受過朝廷的獎賞。 水會的滅火工具以水車為主,此外還有水龍帶、激筒、撓鉤、梯子、水桶和燈籠等。起初水車并無車輪,由人抬著走,后經(jīng)改進才安上鐵輪。水車為長方形大木柜,外包鐵皮,內(nèi)設水槽,水槽兩邊各有幾個如同壓水機樣子的壓水裝置。 在首都博物館里收藏著一輛人力消防車,是北京現(xiàn)存最古的消防車。使用這輛消防車的不是清朝皇宮,而是京現(xiàn)存最古的民間消防車,是一件珍貴的文物。該車高136厘米、長137厘米、寬68厘米。車身前后左右,各有一個巨大的鐵環(huán),是用來拴繩拖車用的。有四個車輪子,是用鐵鑄造的,車輪直徑50厘米。該車水箱是銅質(zhì)的,容水量約為1立方米。運作中得隨時補水。車上有一個橫桿,一個活塞,由4個人操作。把左邊杠桿壓下,右邊的杠桿升起,把右邊的杠桿壓下,左邊的杠桿升起,就這樣反復地壓下升起,一抽一壓帶動活塞,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就可激水騰空而起射向火場撲滅火災。車身中央正上方,有一個出水口,是甩來接水龍帶用??趶?厘米,揚程約15米。車身前后均以古銅雕花飾物鑲嵌,古樸莊重,制作十分精良。 這輛消防車的制造廠家是“粵東廣平安造”,是為國貨,制作年代大約在清代晚期,大約比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稍晚。故宮收藏的是平抬式,沒有機動功能和轉(zhuǎn)輪功能?;洊|人能生產(chǎn)出這么精良的消防激桶,與廣東與外國洋行有大量貿(mào)易外來有關,可能是與洋行合作的結果。 這輛消防激桶的主人不是皇家,二是屬于同仁堂的“外城同善水會”。清朝的北京外城,泛指正陽門至永定門一帶,所謂前三門外的地區(qū),即今宣武區(qū)和崇文區(qū)的轄區(qū),又稱“城南”地區(qū)。同善總局又稱同善水局,俗稱同善水會,是民辦消防組織,始創(chuàng)年代不詳,舊址在前門外大烏紗帽胡同火神廟內(nèi)。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遷移至王廣福斜街。其保護范圍,就在前門外廊的坊頭條、大柵欄、觀音寺街、琉璃廠街一帶。在北京歷史上,前門外大柵欄是一個火災頻發(fā)的,地區(qū)。最慘重的一場火災發(fā)生在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據(jù)說是義和團燒廊坊四條大柵欄東口洋藥店引發(fā)的連片大火,前門大柵欄地區(qū)所有商鋪全部被燒光,損失慘重,市井蕭條了好幾年。大柵欄地區(qū)商業(yè)房重建時,商賈富戶中的有識之士,深感成立消防組織的必要,于是紛紛投資水會建設,充實消防設施。同善水會的這輛消防激桶多半是那個時候添置的。 據(jù)文史記載,1900年義和團也曾燒毀東單地區(qū)不少洋行,大火延至東四牌樓,不知道當時的前炒面胡同“水會”出動了沒有。 前炒面胡同“水會”應該是為東四牌樓和隆福寺商業(yè)街設置的,投資人應該是東四地區(qū)的商賈們,像“四大恒”“永仁堂”等大買賣們肯定帶頭參加了。 1903年,官辦的消防組織在北京成立,名曰消防科,隸屬于京師警察局。至此,民辦的水會自然完成歷史使命。 光緒二十年(1894年)爆發(fā)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軍隊全線潰敗于日本的嚴重事實,引起了中國人改革兵制的思考。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天津后成立了“都統(tǒng)衙門”,該衙門“招募華人八十名,組成官辦救火會,設備救火用具,如人力軋機(手消防泵)、撓鉤、水桶等多件?!?902年袁世凱接收天津后,把從保定帶來的2000名經(jīng)過培訓的巡警同天津都統(tǒng)衙門接收的千余名華捕和救火隊員合并成天津巡警隊,由巡警總局統(tǒng)轄。消防隊也作為天津巡警總局所轄的一支隊伍。所以,我國第一支近代消防警察隊伍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天津首先建立起來的。 繼天津建立消防警察隊后,第二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北京組建了消防警察隊伍。據(jù)《內(nèi)政年鑒》記載:“北平市消防隊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緒二十九年。初警務學堂附設消防科,延(請)日(本)人為教習,挑選長警專司訓練,畢業(yè)后即組成消防隊,分駐于內(nèi)外城扼要地方,遇有火警即出場施救。” 同年,哈爾濱、成都也組建了消防警察隊。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設立巡警部,據(jù)《清史稿·職官志六》載,警政司下設習藝所員外郎一人,兼消防隊總理;五品警官五人,其中消防隊三人;六七品警官各九人,其中消防隊各六人;八九品警官十有二人,其中消防隊各八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巡警部改轉(zhuǎn)為民政部。至此,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了消防警察機構。 清政府在創(chuàng)辦警政時,看到日本在軍事上“專用西法制勝”,曾委派慶親王奕匡與日本人訂立合同開辦警務學堂,訓練巡警,并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派遣大臣赴日本考察警政狀況,以資借鑒。北京消防公所曾聘請日本人為“教習”教授消防技術。 各地建立消防警察隊伍后,都制定過一些章程,規(guī)定了消防警察的任務、人員要求、救火規(guī)則等事項,對規(guī)范消防警察隊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光緒三十年(1904年)制定的《天津巡警救火章程》是最早的消防警察章程,章程規(guī)定:“發(fā)生火災所管段內(nèi)……正、副巡官、巡弁及休息巡長、巡弁均須馳赴救護,惟現(xiàn)時值班巡長、巡弁不在應往之例。距失火場一里之內(nèi),無論是否該管地段……一聞警信,均須首先救護。其非應管地段之值班巡警弁兵,一俟該管官弁到后,即可自歸本段。距火場一里之外,三里以內(nèi),一聞警信,正、副巡官以一人留局辦事,一人馳往救護,并帶領下班巡警三分之一同往。如副巡官有事,即巡弁帶往即可。凡遇非?;馂?如衙署、局所、祠廟之類)須設特別警報,所有各局不值班之巡弁、巡長、巡警均須馳往。惟人數(shù)既多,尤應靜候本營官長之指揮?!?/p> 又規(guī)定火災現(xiàn)場的警察分為兩種職能:“一日警戒,一日救護。于警界線內(nèi),不準車馬及閑人闖入,此警戒之職也;保全被難者之性命及搬運之財貨,此救護之職也。但人命與財貨有時不能兩全,則必先人命而后財貨?!?/p>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在這一章程基礎上制定的《直隸省城警察救火章程》,又規(guī)定消防器械的運用和保存的注意事項。 關于消防警察的條件,要求是比較高的。據(jù)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廣西桂林省城消防所章程》曾規(guī)定:“所長需曾在高等巡警學堂優(yōu)等畢業(yè)者,或曾辦消防、歷練有素。消防手年齡在20歲以上、40歲以下,并且要文義粗通,身體強健,軀干在4尺5寸以上,視聽力均完全,握力能及50度,發(fā)聲明亮,足力敏捷,還要有相當?shù)谋H?。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入消防手,即曾處監(jiān)禁以上刑者,營業(yè)不正者,負有重債者,吸食鴉片者,身家不清者?!?/p> 消防警察在清代末年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各方面還很不完善。但是把消防列入警察系統(tǒng),作為國家治安行政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開創(chuàng)了有史以來中國消防的新階段,在組織、紀律、訓練、裝備等方面都比舊式的官辦消防組織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也起到了民間消防力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下面二張圖片是民國時期北京警察局消防隊和民國女警察的照片。 《民眾報》(北平) 防火和消火方法:(一)防火之準備。查防空應有防火之準備,一般民宅應備存防火用水,以水桶或缸類之物儲存之,又須屯存沙土及鐵鈀等防火用具,至機關、會社、學校及公共場所則除如上之準備外,仍須有輕便消火器及簡單消防設備。(二)消火之方法,如發(fā)生普通火災時,該處警防班員一致合力撲救,同時電知消防隊部派員馳救,制壓其擴延則可矣。其燒夷彈引起之火災,則不能直接用水撲救,若直接用水撲救反使火盛旺,并有引起爆發(fā)瓦斯燃發(fā)之危險。撲救時應盡量用沙土掩救,并用水浸透之棉被類或毛毯之物掩蓋,急電知消防隊以免引起延燒附近房屋起見,須對其周圍注水,以期防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