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湖北鳳文化】
湖北省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 中游。因地處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 簡稱鄂。 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 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陜西 省為鄰。 全省有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qū)、24個縣級市(其中三個直管市:仙桃、潛江、天門),38個縣,2個自治縣, 1個林區(qū)(全國唯一的林區(qū)——神農(nóng)架林 區(qū))。
湖北鳳文化起源于石家河文化。1955年,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了湖北省第一件史前玉鳳。號稱“湖北第一鳳”。湖北天門石家河文化玉鳳新石器時代玉鳳,1955年出土于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zhèn)羅家柏嶺遺址?,F(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最大徑:4.9厘米厚:0.6~0.7厘米。
所處時期: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距今約 4700~4400年) 出土時間:1955年 出土地點: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zhèn)羅家柏嶺遺址 湖北鳳文化起源于石家河文化。1955年,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文化遺址, 出土了湖北省第一件鳳文物。號稱“湖北第一鳳”。
石家河文化玉鳳,從國博八萬件古玉收藏品中脫穎而出,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之《中國古代玉器藝術》專題展的封面圖片和壓題圖片。
石家河文化玉鳳,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之 《中國古代玉 器藝術》專題展的代表,與油畫“開國大典”,青銅器“四羊方尊”,國寶重器“后母戊大方鼎”比肩并立。
楚國八百年,歷史溯源、曲折發(fā)展、一鳴驚人等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荊楚大地的瑰麗風貌,詮釋了荊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楚文化以炎帝為始祖,鳳為圖騰、道家為學術主流。華夏文化的支柱是龍鳳呈祥,交相輝映,集中體現(xiàn)了周代文化的精髓。鳳凰起源于8000年前,是人們心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征。鳳文化所體現(xiàn)的愛國愛鄉(xiāng)情結,高潔行芳品德,鳴則驚人、飛則沖天的奮發(fā)圖強、求變創(chuàng)新精神,矢志不渝、涅槃再生精神,龍飛鳳舞、龍鳳呈祥的和合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的閃光點。湖北作為楚文化發(fā)祥地的中心,鳳文化底蘊深厚。
據(jù)《國語·鄭語》以及《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楚人是祝融的后裔。祝融部落在遠古之時依附于以鳥為圖騰的高辛部落集團,這給楚人打下了“鳥”之印記。從考古發(fā)現(xiàn)與文獻記載來看,楚人對鳳鳥的喜愛是無以復加的,這種喜愛,在楚文化核心區(qū)域的湖北地區(qū)尤甚。比如在江漢平原大量出土的虎座鳥架鼓和虎座立鳳,楚人以鳳鳥自居。比如絲織與刺繡,現(xiàn)有材料主要源于馬山一號墓,其中的藝術元素就以鳳為主體。作為鳳文化的核心區(qū)域,湖北省在繼承先祖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也應該具備一種鯤化為鵬、一怒而飛的魄力和勇氣。
湖北虎座鳥架鼓
兩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臥虎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長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鳴鳳,背向而立的鳴鳳中間,一面大鼓用紅繩帶懸于鳳冠之上。通體髹黑漆為地,以紅、黃、金、藍等色繪出虎斑紋和鳳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繪絢麗輝煌,既是鼓樂,也是藝術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鳳與虎的組合形象中,鳳高大軒昂,傲視蒼穹,虎卻矮小瑟縮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鳴鳳、向往安詳?shù)囊庾R和征服猛獸、不畏強暴的精神?,F(xiàn)收藏于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 楚人崇鳳:楚人作為太陽神祝融的后代,向來把鳳凰視為“太陽鳥”,因此楚人崇鳳。在鳳凰的身上,顯示了楚文化的精神特質。而且,鳳文化所體現(xiàn)的愛國愛鄉(xiāng)、高潔行芳的高尚品德;一鳴則驚人、一飛則沖天的創(chuàng)新求變精神;矢志不渝、涅槃再生的奮發(fā)圖強精神;龍飛鳳舞、龍鳳呈祥的和合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的閃光點。
鳳文化是楚文化精髓
鳳凰的文化意蘊,正是楚文化的精髓所在。繼承和弘揚以鳳為標識楚文化精神,對于當今湖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尤為重要。我們要繼承和弘揚楚文化的“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的“篳路藍縷”的進取精神、“鳳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的“撫夷屬夏”的開放精神、“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鳴將驚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鳥飛返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的“深固難徙”的愛國精神、“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的“和眾安民”的和諧精神,奮力實現(xiàn)湖北科學發(fā)展、跨越式發(fā)展的宏偉目標。 三 峽
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的瑰寶,古往今來,閃爍著迷人的光彩。長江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nóng)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三峽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并伴隨著許多美麗和動人的傳說。長江三峽是世界大峽谷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世界。 武當山
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內(nèi), 屬大巴山東段。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背倚蒼茫千里的神農(nóng)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源頭),是聯(lián)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地,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發(fā)源地。 黃鶴樓
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游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云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zhèn)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于斯。 湖北鳳
一、湖北天門; 二、湖北荊州; 三、湖北武漢。 湖北天門:是石家河文化遺址所在地。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石家河文化出土文物“玉鳳”是湖北史前最早的鳳文物。形象生動,造型優(yōu)美,號稱“湖北第一鳳”。 湖北天門:古稱竟陵,位于江漢平原。是石家河文化核心區(qū),是茶圣陸羽故里,也是內(nèi)陸僑鄉(xiāng),中國曲藝之鄉(xiāng),中國蒸菜之鄉(xiāng)(天門原屬沔陽,“沔陽三蒸”是享譽荊楚大地的美味佳肴),這里是明代竟陵派文學所在地,清代狀元蔣立鏞的故鄉(xiāng),現(xiàn)代水鄉(xiāng)園林城市、棉花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
湖北荊州:楚文化的核心區(qū)。以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鼓為湖北商周時期鳳文化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湖北荊州: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五大區(qū)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長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鄂中南中心城市 。
武漢:湖北省會。武漢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泱泱大武漢,處兩江四岸,三鎮(zhèn)鼎立,“九省通衢”,物華天寶;為盤龍之城、黃鶴之鄉(xiāng)、明清重鎮(zhèn)、首義圣地;載錄著大禹治水、屈子行吟、伯牙鼓琴、李白放歌的佳話;上演了北伐戰(zhàn)爭、“二七罷工”、“八七會議”、“浴血”抗日的史詩。
武漢:簡稱“漢”,湖北省省會,是中國國家區(qū)域中心城市(華中)。辛亥革命中首義武昌起義便發(fā)生在這里。武漢位于中國腹地中心、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江漢平原東部,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也是國務院批準的中部地區(qū)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區(qū),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跨江鼎立的格局。武漢也是世界各大城市中人均擁有水量最多的城市。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2009年國慶閱兵。金鳳高昂起頭,舞動美麗的翅膀,向世界展示荊楚人民的時代追求。顯示屏里,雄偉的三峽大壩、壯觀的武漢新姿,精彩的畫面絢麗呈現(xiàn),向祖國匯報著荊楚大地的驕人成就。華麗的車身上,演員們翩翩起舞,盡顯江漢平原的藝術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