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肝金本穴大墩改曲泉,及大腸經本穴商陽改曲池。(補井當補合) 化合治療法,也有僅以經絡配合為主,而不拘泥于穴道,亦不拘泥于所治病癥,這種配穴法,古醫(yī)書中說的很多,就甲己合而言,如玉龍賦所說:“陰陵、陽陵,除腫之雉熬,商丘、丘墟,腳痛堪追”(陰陵與商丘均屬脾經,為己土;陽陵與丘墟均屬膽經,為甲木);乙庚相合,就是肝經的穴和大腸經的穴相配,如席弘賦所說:“手連肩脊難忍,合谷針時要太沖”。又如百癥賦所說:“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太沖、期門均屬肝經,為乙木,合谷溫溜均屬大腸經,為庚金);其余丙辛相合,即小腸經配肺經,如(千金)所說:“后溪并列缺,治胸項痛”(后溪屬小腸經,為丙火,列缺屬肺經,為辛金);丁壬相合,如百癥賦所說:“委陽、天池、,腋腫針而速散”(天池屬心包經,為丁火,委陽屬膀胱經為壬水);戊癸相合,如百癥賦所說:“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陰谷屬腎經,為癸水,三里屬胃經,為戊土);這些例子,就都沒有拘泥于用各經本穴,治療也未拘泥與甲己合化治脾胃,乙庚合化治肺大腸之呆滯。 二、 這種方法就是甲己相合,針治膽經本穴臨泣,可以治療脾經疾病,針治脾經本穴太白可以治療膽經疾病。其它各經均可以此類推,各經之互合取穴如下: 膽經(甲)的病變用脾經(己)的本穴太白治療。 脾經(己)的病變用膽經(甲)的本穴臨泣治療。 肝經(乙)的病變用大腸經(庚)的本穴商陽以二間代替(瀉井當瀉滎)治療。 大腸經(庚)的病變用肝經(乙)的本穴大墩以行間代替(瀉井當瀉滎)治療。 小腸經(丙)的病變用肺經(辛)的本穴經渠治療。 肺經(辛)的病變用小腸經(丙)的本穴陽谷治療。 心經(?。┑牟∽冇冒螂捉洠ㄈ桑┑谋狙ㄍü戎委煛?/span> 膀胱經(壬)的病變用心經(?。┑谋狙ㄉ俑委?。 胃經(戊)的病變腎經(癸)的本穴陰谷治療。 腎經(癸)的病變用胃經(戊)的本穴足三里治療。 這種方法在臨床應用亦多,也有只重經絡而不拘泥穴道亦有效著。例如甲己相合,針治膽經的穴位,可以治療脾經的疾??;如膽經的日月穴能治胃疾患嘔吐、黃疸、腸疝病、鼓脹等癥;針脾經的穴位,可以治療膽經的疾病,如脾經的商丘穴能治療癔病及膽虛癥,身熱善太息,心悲氣逆;又如脾經大包穴可治胸膜炎(即胸肋中痛,邪入膽經,布之肋下之故)。 三、 《針灸大成》曾經指出:陽日陽時陽穴,陰日陰時陰穴,陽以陰為闔,陰以陽為闔,闔者閉也,閉則以本時天干與某穴相合者針之,陽日過陽時,則前穴已閉取其合穴針之。 例如:甲與己合之穴,則取甲膽穴道與己脾穴道同用,丙與辛合,則取丙小腸穴道與辛肺穴道同用,戊與癸合,則取戊脾與癸腎之穴道同用。 又甲日乙亥時為不開穴,則取相合之己日乙亥時之開穴中封穴代替,乙日丙戌時為陽時不開穴,則取相合之庚日丙戊時在開穴陽谷代替。 子母配穴療法 一、 子母補瀉始載與難經六十九難:“虛則不其母,實則瀉其子”,此法是應用五輸穴,根據其臟腑經絡之間的五行生克關系,配用母穴或子穴,使其補瀉的作用。所謂虛則不其母,實則瀉其子,古人所稱的虛癥與補的意義,就是指某組織的生理機能減退而予以興奮;實證與瀉的意義,亦就是指某組織的生理機能亢進而予以抑制。此法多用于臟腑疾患,但經絡病癥亦可采用。首先判斷發(fā)病臟腑或發(fā)病所在之所屬經絡,辨別疾病性質的虛實,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原則,采用本經或異經的五輸穴,并施以相應的補瀉手法。要運用這種取穴原則,首先必須將五臟的相生關系搞清,而其相生關系是由于每一臟器都有一個代表該臟器功能的五行性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它們的相生關系(見圖)。因其順序相生,所以木的母是水,木的子是火;火的母是木,火的子是土;土的母是火,土的子是金;金的母是土,金的子是水;水的母是金,水的子是木。這種母子相生的原則應用在治療上,其具體操作方法有二種類別: (一) 此法為時下一般針書最常見之母子補瀉法,各經取穴參考后表,例如:腎臟虧虛,腎臟屬水,則可取本經之母穴復溜補之,腎實則可在本經之子木穴涌泉瀉之;如:肝病虛,肝屬木,可取本經母穴水穴曲泉補之,肝實則取本經之子穴火穴行間瀉之,以下按十二經分別說明如下: 膽經 肝經 小腸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上述十二經的二十四個母子穴,《針灸大成》載有一首簡明的歌訣是:“肺瀉尺澤補太淵,大腸二間曲池間,胃瀉厲兌解溪補,脾瀉商丘大都邊,心先神門后少沖,小腸小海后溪連,膀胱束骨補至陰,腎瀉涌泉復溜焉,心包大陵中沖補,三焦天井中渚痊,膽瀉陽輔補俠溪,肝瀉行間補曲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