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元波 宣紙是中國傳統(tǒng)古典書畫用紙,產于安徽省宣城涇縣,故稱“宣紙”。宣紙起于唐代,有1400多年的歷史,具有易于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安徽宣紙是由當?shù)靥赜械那嗵礃涞臉淦ず偷静葑鲈辖涍^復雜的工藝做成的。 先將生長兩年以上的青檀樹枝的皮放進蒸籠里蒸熟后放入加水的池子里浸泡剝皮曬干后加入石灰與純堿再蒸,去其雜質,洗滌后將其撕成細條,晾在朝陽之地,樹皮經過日曬雨淋這幾道工序后會逐漸變白。 把青檀樹的細條和加工后的皮料、草料打漿混合并加入楊桃藤汁等植物膠充分攪勻形成紙漿。 用竹簾在池子里來回抄來抄去,當紗網(wǎng)提出水面的時候就成了一張紙糊了,這是宣紙的雛形,但它還是滴滴答答的富含水分,輕輕地把紙糊揭下來,放在一個平板上,再壓上一個大石板,這樣紙糊里的水就流出來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宣紙的好壞就在此,把擠過水的宣紙?zhí)нM40多度的烘烤房里,一只手小心翼翼的把一張紙糊貼在滾燙的烘墻上,另一只手拿著一把長刷子輕輕地刷平在烘墻上的宣紙,一會功夫一張宣紙就這樣誕生了。 這樣經過蒸煮、浸泡、日曬、洗滌、打漿、漂白、烘烤等十八道工序,歷經一年的時間,不起眼的樹皮、稻草才完成了一張宣紙的華麗轉身。 其實,人也是如此,只有經過磨礪錘煉,才能當擔得起生的重量,人生才能完成華麗地轉身,生命才有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