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輔行訣》中小陽旦湯(桂枝湯)可以治療《傷寒論》 中說的太陽中風。與此相對應的小陰旦湯能不能治療太陽溫病?此方與桂枝湯不同之處是以黃芩易桂枝。桂枝有發(fā)表解肌作用,黃芩應該也有類似功能。李杲謂“黃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熱”,《本草匯言》:清肌退熱,柴胡最佳,然無黃芩不能涼肌達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黃芩不能上清頭目。所以方脈科以之清肌退熱,瘡瘍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熱明目,婦女科以之安胎理經,此蓋諸科半表半里之首劑也?!侗静菡罚嚎菡咔迳辖怪?,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fā)背,尤法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本人沒用過此方,按道理此方來自《湯液經》,既然與小陽旦湯(桂枝湯)相對應,應該能治療發(fā)熱汗出口渴不惡寒的太陽溫病。求教有用過此方的高手,發(fā)一兩個醫(yī)案欣賞欣賞。 《輔行訣》原文: 小陽旦湯(桂枝湯):治天行發(fā)熱,自汗出而惡風,鼻鳴干嘔者方。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二兩,切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傳承集》注:十二枚:此下抄本中有新補小字按語:“按:《傷寒論》桂枝湯?!贝税捶欠冻舅逃校顺喺邠?jù)《敦煌古醫(yī)籍考釋》135頁【按語】化裁人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服已,即啜熱粥飯一器,以助藥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則病不除也,取瘥止。若不汗出可隨服之。日三服。若加飴一升,為正陽旦湯。 小陰旦湯:治天行身熱,汗出,頭目痛,腹中痛,干嘔,下利者方;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二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傳承集》注:十二枚:此下抄本中有新補小字按語:“按:《傷寒論》黃芩湯加生姜。”此按非范抄本所固有,乃抄閱者據(jù)《敦煌古醫(yī)籍考釋》135頁【按語】化裁人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服湯已,如人行三四里時,令病者啜白酨漿一器,以助藥力。身熱去,自愈也。 弘景曰:陽旦者,升陽之方,……;陰旦者,扶陰之方,…… ,《傷寒論》黃芩湯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張路玉《傷寒 * 論 溫熱》:黃芩湯乃溫病之主方,即桂枝湯,——以黃芩易桂枝而去生姜也。蓋桂枝主在表風寒,黃芩主在里風熱,不易之定法也。其生姜辛散,非溫熱所宜,故去之。, 樓主如何評價《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中有關治溫病的方子。,還沒有認真研究過《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但劉渡舟等審定的《傷寒論》里關于溫病的方子曾經思考過。,桂枝湯證為邪風傷營,黃芩湯證為里熱傷營。,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若發(fā)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風溫者,因其人素有熱,更傷于風,而為病也。脈浮弦而數(shù),若頭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主之。,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方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黃芩三兩 牡丹皮三兩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方就是小陰旦湯加牡丹皮。 可見,小陰旦湯可以治療發(fā)熱而渴,不惡寒的太陽溫病。加牡丹皮,可以涼血,散血液中的熱結;而桂枝湯中的桂枝,可以散血液中的寒凝。 ,小陰旦湯:治天行身熱,汗出,頭目痛,腹中痛,干嘔,下利者方。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二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風溫者,因其人素有熱,更傷于風,而為病也。脈浮弦而數(shù),若頭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主之。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伍簡侯《經方隨證應用法·桂枝湯證》: 編者按:《漢方新解》謂“桂枝湯”,適應熱性病初期。葉橘泉氏亦謂適用傷寒及斑疹傷寒之初發(fā)期等。在兩說以前,吳鞠通氏即以“桂枝湯”治溫病,載在所著《溫病條辨》之首方。其時諸大醫(yī)家多有斥其非者。證以新解,葉說,均與吳氏同意。而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則竟謂頭痛、身痛發(fā)熱、有汗,乃吳又可所謂之瘟疫癥,用“桂枝湯”,從未治愈一人。但其文內并未寫出惡風、惡寒、項強、脈緩等證。又未寫出啜粥等服法。其無效固宜。或原是瘟疫而出現(xiàn)上述與太陽病幾個相類之證狀。誤服“桂枝湯”,不但無效,且可能使病證加劇。文后又云,用治新感溫病,或加青蒿、生地等,甚佳。是治瘟病,原可用“桂枝湯”,而必須加青蒿生地耳。王雨三氏《治病法軌》,謂脈浮、內熱、口渴,加生地、青蒿、花粉、丹皮之類。與前王同意。在吳鞠通、王清任以前,有用“桂枝湯”加生地,以治瘟病者,為喻嘉言氏所首創(chuàng)。其言曰,余用“桂枝湯”加生地,以佐芍藥之不逮。三十年來,功效歷歷可紀。由是以言,吳氏用“桂枝湯”而不加生地等味以滋陰。故為人所訾議。則本方之可應用于熱性病傷寒初期,當以加生地、青蒿等為是矣。 又按:諸家所指“陽旦湯”即“桂枝湯”,應加味,或不應加味,在臨床應用上,必須詳加考定始可。據(jù)《金匱要略》原文,產后中風,續(xù)續(xù)十數(shù)日不解,頭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干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xù)在者,可與“陽旦湯”。唐宗海云,此乃“桂枝湯”增桂加附,以固少陰之根而止汗。成無已、陳修園、山田正珍、湯本求真等,均指為“桂枝湯”之異名,而有非議沈明宗贊用加黃芩之妙者。再證以其他醫(yī)家所著各醫(yī)籍,如《類證活人書》,“陽旦湯”為桂心、芍藥、甘草、黃芩?!督饏T心典》陽旦湯,即“桂枝湯”加黃芩?!稄埵厢t(yī)通》在“陽旦湯”下,引《千金》“桂枝湯”加黃芩,治冬溫、脈浮、發(fā)熱、項強、頭痛。劉明氏(見上整理篇)對于此方,就原文證狀解釋,尤極透辟。略謂病人中風,續(xù)續(xù)十數(shù)日不解,必有里熱,此無可疑之事。故服一服中加黃芩三錢,乃極合理者。并引證麻黃湯:中有里熱者,尚須酌加清熱藥如黃芩、石膏等,其收效遠過于原方。(按張錫純氏,亦于“麻黃湯”中加知母,以清余熱,可為此說作一佐證。)故我確認劉氏之說為可信。《千金方》加黃芩為可遵。醫(yī)者對于此類病證,大可用“陽旦湯”治之,用附一病例于后。 簡侯:曾治一常姓患者,女性,身熱,自汗,時感冷,腹痛,脈兩手浮弱中,時帶弦狀。胸中感熱悶,食熱物則難受,食冷物又感不安。用本方(桂枝湯)加黃芩一錢許,一帖而汗不作,再進一帖,而身熱、胸熱皆除,遂愈,是“陽旦湯”(小陰旦湯)之效也。,李東垣:“桂枝湯”,治表虛,“小建中湯”治里虛。又:以桂枝易肉桂,為治感寒腹痛之神藥,如中熱腹痛,去桂,加黃芩。 ,不懂先生真有學問啊,學習了。, 有些藥方自己沒有用過,但思考過。因為有疑慮,讀書的時候,遇到別人的經驗,順便把它發(fā)到帖子上,以備查閱。, 什么都是先學習,然后才實踐的啊。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謝謝關注!,如果有這方面的醫(yī)案請先生發(fā)上來看看??!, 桂枝湯加葛根可以治療太陽溫病,曹穎甫《經方實驗錄》早就論及。余無言用桂枝湯加石膏治療太陽溫病(見《余無言醫(yī)案》),上面所引伍簡侯用桂枝湯加黃芩治療太陽中風胸熱(其實也應該看做太陽溫病),所以用桂枝湯隨癥加減治療酒客濕熱病也是可行的。,酒客不喜甘,以其濕熱內蘊。桂枝湯加入清熱燥濕的黃連黃芩,味由甘變苦,或許能治酒客所患的太陽中風。 伍簡侯醫(yī)案“胸中感熱悶”與酒客濕熱類似: 曾治一常姓患者,女性,身熱,自汗,時感冷,腹痛,脈兩手浮弱中,時帶弦狀。胸中感熱悶,食熱物則難受,食冷物又感不安。用本方(桂枝湯)加黃芩一錢許,一帖而汗不作,再進一帖,而身熱、胸熱皆除,遂愈,是“陽旦湯”(小陰旦湯)之效也。,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治風熱感冒 作者:善財童子 發(fā)表于 2008/1/11 17: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此方出自桂本傷寒溫病篇,仲景稱之風溫也.此乃失傳已久專治熱傷風的正治方. 傷于風有表證而未入里的,體內寒多的宜桂枝湯, 體內熱多頭不痛的則是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 如果熱甚頭痛面赤的則要黃連黃芩梔子牡丹芍藥湯. 古圣制方之妙,效果之神,自與后世不同.后世時方派對風熱治以辛涼解表,連翹散和桑菊飲類.然效果不盡人意,時效較長. 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并無辛涼解表之意,而是以調風邪致營衛(wèi)不和的桂枝湯的基礎上作加減,體素有熱的去桂枝加黃芩牡丹,此乃風邪在表尚未入里的治法.熱傷風者小孩尤常見,小孩一般體內多熱,四處跑動出汗后傷于風則呈此證. 我有一女病人的兩個小孩都得了風熱感冒,多次去醫(yī)院求診,前后花了近千元,病情纏綿兩個多星期,終未見痊愈,鼻子長期拖著黃濁涕.我投以桂枝去桂加黃芩牡丹湯,只喝了兩劑,諸證若失,令其母親開心不已,真是一劑知,兩劑已.可見經方的神效和桂本傷寒雜病論的真實不虛. , 《張氏醫(yī)通》 > 卷十六 祖方 桂枝湯(玉函): 陽旦湯(千金) 治冬溫脈浮發(fā)熱。項強頭痛。 桂枝湯加黃芩錢半。 陰旦湯(千金) 治冬溫內寒外熱。肢節(jié)疼痛。中挾寒食。 桂枝湯加黃芩錢半,干姜五分。 陰霾四塞。非平旦之氣。無以打開陽和。桂枝湯原名陽旦。打開陽邪之藥也。千金于中加入黃芩之苦寒性輕。以治冬溫在表之邪熱。仍以陽旦稱之。若兼挾寒食。再加干姜之辛溫散結。以治中土之停滯。遂因之曰陰旦。與經絡之陰陽,風馬牛不相涉也。,JT叔叔傷寒論慢慢教程: 經方之中,代表性的清三焦的藥是柴胡湯,補三焦的藥,是《輔行訣》里的黃耆建中湯(不能說是《傷寒雜病論》的,這兩個黃耆建中湯是不一樣的。《傷寒雜病論》里面的黃耆建中湯,張仲景絕不允許黃耆出頭,黃耆的量放得很少,可是《輔行訣》里它的黃耆是放得很多的。) 我們從《輔行訣》來看一下古代《湯液經法》的結構,這個結構看起來很美,怎么說呢?古方的世界里,我們說小陽旦湯是什么?就是今天的桂枝湯,它的藥味是桂、芍、草、姜、棗,《輔行訣》里的小陰旦湯是什么?是芩、芍、草、姜、棗,所以桂枝,一個溫開的藥,跟黃芩一個涼性的藥,行成一個對照。桂枝湯治療的,是表面受到風邪;黃芩湯治療的,是里面有風邪、會肚子絞痛的熱性下利。如果桂枝湯在《輔行訣》里面再加一味飴糖,就是麥芽糖,它叫做正陽旦湯,這樣的結構很像小建中湯,不過小建中湯的芍藥有加倍,加飴糖的正陽旦湯,芍藥不加倍,但意思是類似的,效果也差不多。 大陽旦湯跟大陰旦湯呢?正陽旦湯上面呢,如果芍藥乘以二,有飴糖、再加黃耆五兩之多,這個叫大陽旦湯,可能這就是古方世界真正的黃耆建中湯,黃耆放到五兩這么多。如果是小陰旦湯,加上柴胡八兩、半夏半碗,這就是大陰旦湯,也就是后來的小柴胡湯加芍藥,所以張仲景的小柴胡湯,在古方的世界叫做大陰旦湯。以實際療效來講,大陽旦湯是最補三焦的,大陰旦湯是最清三焦的──這樣的一個對比。,如果,“大陽旦湯是最補三焦的,大陰旦湯是最清三焦的──這樣的一個對比”。 那么,小陽旦湯與小陰旦湯就是表面受到風邪與里面有風邪、會肚子絞痛的熱性下利的對比。 ,但《張氏醫(yī)通》 > 卷十六 祖方中認為:“《千金》于中加入黃芩之苦寒性輕。以治冬溫在表之邪熱?!翱梢?,小陰旦湯加入桂枝,也可治療溫病。,桂枝湯加入黃芩,與桂枝湯加入葛根,在治療溫病方面有什么不同? |
|
來自: johnney908 > 《精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