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麻黃湯類方
一、麻黃湯方
【方劑組成】麻黃(去節(jié))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去皮尖)9克
【用法】水煎,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再內余藥煎取一杯,溫服。服藥后蓋棉被取微似汗。
【方解】麻黃為一有力的發(fā)汗藥,佐以桂枝再宜致汗。杏仁定喘,甘草緩急,故治太陽病表實無汗、身疼痛而喘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35條: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以頭痛、發(fā)熱、惡寒為常,若更見有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無汗而喘者,此為表實證,則宜麻黃湯上之。
按:桂枝湯證,由于自汗出,郁集于體表的體液和廢物得到部分的排出,雖亦身疼痛,但不劇烈,并亦不至迫及于肺。而麻黃湯證,由于無汗體液和廢物充盈于體表,壓迫肌肉和關節(jié),因使身、腰、骨節(jié)無處不痛,并逆迫于肺而發(fā)喘。只以自汗出和無汗的關系,遂有虛實在表的不同反映,亦即或宜桂枝或宜麻黃的用藥關鍵。
《傷寒論》第36條: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注解:太陽與陽明合病,當指既有發(fā)熱惡寒的表證,同時又有大便難的里證言。喘為承氣湯和麻黃湯的共有證,不過承氣湯證為腹?jié)M而喘;而麻黃湯證為喘而胸滿,故謂不可下,宜麻黃湯以發(fā)汗。
按:腹?jié)M而喘者,則腹?jié)M為主而喘為客,即先由于實滿上迫胸隔,阻礙呼吸因而發(fā)喘,下之滿自去,而喘亦自已;喘而胸滿者,則喘為主而胸滿為客,即先由于呼吸困難,胸腔內壓增高因而胸滿,發(fā)汗以平喘,則滿自消。證有主從,治分表里,對于辨證甚關重要。
《傷寒論》第37條: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注解:太陽病已十余日,脈雖浮但細,并其人多倦嗜臥,病已有內傳少陽之象,故謂外己解也。設更胸滿脅痛者,則柴胡證具,故可與小柴胡湯;若脈但浮而不細,并亦無嗜臥及胸脅滿痛者,則病仍在表,雖十日已去,也可與麻黃湯。
按:脈細主血少,而見之于浮,乃體表津血不足的為候,即小柴胡湯條所謂血弱氣盡腠理開的情況。嗜臥與嘿嘿都是倦怠形狀,詳見小柴胡湯條,可互參。
《傷寒論》第46條: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fā)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fā)煩目暝,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注解: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為麻黃湯方證,病雖八九日不解,但上述的表證仍在,此亦當與麻黃湯發(fā)其汗。服藥已微除,謂服麻黃湯后,上述為證即略減退。發(fā)煩目暝為病欲解而發(fā)作的瞑眩狀態(tài)。劇者必衄,謂此瞑眩發(fā)作的劇者又必鼻衄,但病亦必隨衄而解。陽氣指津液而言,其所以致衄者,即因為日久不得汗出,則郁集于體表的津液過多過重的緣故。
按:古人常稱津液為陽氣,或簡稱為陽。桂枝湯證自汗出則陽氣虛于表;麻黃湯證無汗則陽氣實于表。若久不得汗則陽氣愈實,因謂為重。瞑眩為服藥有驗的一種反應,看似驚人,少時即已,而且所病亦必隨之而愈,故古人有“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的說法。病家醫(yī)家均應識此,免得臨時慌張亂投藥物,反而誤事。
《傷寒論》第51條:脈浮者,病在表,可發(fā)汗,宜麻黃湯。
注解:脈浮,為病在表的脈應,若無汗則宜麻黃湯發(fā)其汗。
《傷寒論》第52條:脈浮而數(shù)者,可發(fā)汗,宜麻黃湯。
注解:脈浮數(shù),為表有熱的脈應,宜麻黃湯發(fā)汗解之。
按:以上二條均屬簡文,證已詳于前,故只舉可發(fā)汗的脈應論之。
《傷寒論》第55條:傷寒脈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注解:太陽傷寒脈浮緊,本宜麻黃湯發(fā)其汗,若拖延日久不發(fā)汗,體表郁閉,致陽氣重于表,邪無從出,體液上沖因致此。有因衄而解者,如46條。也有雖衄而不解者,即本條。
按:表實宜發(fā)汗,若遷延不發(fā)汗者,往往因陽氣重于表而致衄。亦有因衄而表解病愈者,本條所論為雖衄而表不解者,故以麻黃湯發(fā)汗以解表,表解則衄亦必已。又必與衄家不可發(fā)汗之戒相鑒。所謂衄家是指長時鼻衄的病,由于久失血,即遭受外感亦不可發(fā)汗。因汗奪津液,必益虛其血液也。而本條所述是宜汗不汗,體液上沖而致衄,發(fā)汗表解而衄亦自止。
《傷寒論》第235條: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
注解:脈浮無汗而喘,此喘發(fā)自于表實甚明,故發(fā)汗則愈,雖有陽明證,亦宜麻黃湯先發(fā)汗。
【辨證要點】基于以上所論,則麻黃湯的應用,以表實無汗為主,至于其具體證治,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
②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
③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者.
④太陽傷寒脈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者。
⑥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
【驗案】陳某,男性,24歲,病歷號97771,1965年10月9日初診。昨天打籃球后用涼水洗澡,今早感惡寒感身熱(38.6℃)、無汗、頭痛、身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此屬太陽表實證,治以發(fā)汗解表,與麻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