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十月懷胎,痛徹心扉;含辛茹苦,拉扯子女。她們是給予我們生命的那個人,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偉大的人。母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贊頌?zāi)笎鄣膬?yōu)秀詩歌和文章。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今年的母親節(jié)了,在這里介紹我國歷代若干篇(首)歌頌?zāi)赣H的最經(jīng)典最著名詩文,給大家欣賞,并祝天下所有的母親們節(jié)日愉快,萬事如意,健康長壽! 第一,先秦的《詩經(jīng)·邶風(fēng)·凱風(fēng)》: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SPAN> 翻譯下來就是:“飄飄和風(fēng)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xì)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飄飄和風(fēng)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小小黃雀宛轉(zhuǎn)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SPAN>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作品基本上是來自普通勞動人民的心聲。這首詩贊美了母親的辛勤、勞苦,母親的明理、美德;而對自己不成器難回報、兄弟縱然有七個也不能寬慰慈母之心表示慚愧不安。它采用了傳統(tǒng)的賦比興藝術(shù)手法,文辭雖然樸實、思想雖然簡易,可是生動形象,畫面優(yōu)美,感情真摯,非常動人。 第二,唐朝詩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易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是眾所公認(rèn)的中國歌頌?zāi)赣H第一號作品,千古流傳不衰。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4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第三,唐朝詩僧輿恭的《思母》: “霜隕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fù)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SPAN> 輿恭的這首思念亡母的詩,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詩人回憶:去年五月黃梅時節(jié),家中糧斷。白發(fā)老娘倚門翹首,盼兒歸來,望眼欲穿。自己是出家人,身無長物,只好典當(dāng)袈裟,糴米回家,奉養(yǎng)老母。當(dāng)時的境況雖然清苦,但畢竟老母健在,孝心有托??涩F(xiàn)在母親已經(jīng)去世,柴扉冷落,已無親人倚門。霜打蘆花,淚濕衣衫,詩人陷入了深深的悲慟。 讀這首詩,令人悲從中來,情不自禁地怦然心動。詩中寫梅雨季節(jié),白頭倚門,典當(dāng)袈裟,負(fù)米歸來等景象,樸素真實,直抒胸臆。句句在敘事,句句含深情;句句在寫景,句句蘊至誠。莊子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边@是開啟心靈的奧秘,這是感人肺腑的奧秘。這是作詩的真諦,這是做人的真諦。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蹦笎凼鞘澜缟献顭o私、最忘我的感情?!鞍抵袝r滴思親淚,只恐思兒淚更多。”清人倪瑞璿《憶母》中的這兩句詩,總算懂得了母親的心腸,這是對母親有孝心的理解。所以,做兒女的,領(lǐng)略多少,感受多深,思念多強烈,報答多殷切,正是人品的折射。 輿恭的《思母》之所以格外動人,更因為詩是出家人寫的,是一位出家人不解的塵緣和難舍的親情。其實,母愛的崇尚和感戴,與出家宗旨并不相悖?!独銍?yán)經(jīng)》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币簿褪钦f,十方諸佛,憐憫憶念一切眾生,好像母親憶念親生兒子一樣。在佛經(jīng)中,母親的愛憐和佛祖的慈悲是同位的。僧人輿恭的感情之所以美好,正因為在他的詩中,充滿了世俗的人情。 第四,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母別子》: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應(yīng)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fēng)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白居易的這首《母別子》,寫出了在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戰(zhàn)爭災(zāi)難年代,母親與子女被活活拆散,生離死別的悲苦情景。丈夫是個大將軍,從前線擄掠回來新的美女,于是喜新厭舊,對原來的結(jié)發(fā)妻子,糟糠、黃臉婆,孩子的親生母親,就不要了,狠狠其將趕走??墒亲优€得要留在身邊,于是母子不得不忍痛分手。骨肉分離,這為娘的能不傷心嗎?肝腸寸斷、娘喊子哭,這場面能不感人肺腑?做母親的滿腔熱愛,這種來自本能的情感,又是多么的強烈!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fēng)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這是在內(nèi)容、風(fēng)格甚至文辭上最接近孟郊《游子吟》的一部作品。萱者,母親也。以美好的萱草比喻自己母親。母親天天倚靠在門邊,期盼著在外漂泊的游子歸來。母子連心,望眼欲穿,骨肉相系,情景交融。與此作媲美的,還有清朝詩人蔣士銓的《歲末到家》:“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fēng)塵。” 第八,清朝詩人黃仲則的《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黃仲則幼年喪父,居家貧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歸家,不過小聚幾日。一個風(fēng)雪之夜,詩人強忍離愁別情,看了一眼白發(fā)散亂、淚眼干枯的老母,沖出家門。愁情如潮,悲痛難忍,一首催人淚下的七絕《別老母》從心中噴涌而出。這首詩明白如話卻感人至深。在兒子眼里老母已是風(fēng)燭殘年、氣息奄奄;可是為了生活還要別她而去。無法讓年邁老母安享溫暖幸福不說,連給老母端湯奉水都做不到,這怎能不使詩人陷入深深的自責(zé)?這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難以名狀的哀怨和悲愴,也十分真切地抒寫出詩人內(nèi)心無法抑制的內(nèi)疚。這動人心魄力的詩句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一個赤子發(fā)自肺腑的呼喊,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悲莫悲於死別,痛莫痛於家難,哀莫哀於親喪,苦莫苦於孤子。嗚呼!天胡不吊,奪我賢慈,竟使兒輩悲痛哀苦,至於此極哉!回溯吾母來歸,已三十有六載,當(dāng)吾父健在之十年間,家中鞠育之苦,嫁娶之勞,飭家接物,皆吾母一人之內(nèi)助,其苦心孤詣,已可感於無窮者矣。洎乎先考中殂,家難頻作,於此二十六寒暑間,內(nèi)弭鬩墻之禍,外御橫逆之侮,愛護弱子,督責(zé)不肖,維持祖業(yè),丕振家聲,何莫非吾母誠摯精神,及無量苦心,有以致然也。嗚呼!吾母艱苦卓絕之志,既如此其甚,而不孝冥頑不靈,則又如彼?;貞洰?dāng)時憂危之情,愧惶幾若無地。痛念至此,百身莫贖。人子若斯,尚有何顏立於天地之間乎!嗚呼!自今以往,外應(yīng)族人,內(nèi)主家庭,安能得吾母復(fù)生,再為我獨承勞怨也。且復(fù)誰能容我狂愚,恕我暴戾,撫慰我激憤,曲諒我苦衷,為我代苦代憂,至死不怨,如吾母者乎?嗚呼!凡昔之足以裨益於兒,不惜茹苦飲痛,自甘枉曲,明祝默禱,吁求安全,如吾母之慈圣者,今竟欲一再見其聲音笑貌,而不可復(fù)得矣。嗚呼!吾母一生,為鄉(xiāng)里服勞,為國家酬德,嘉言懿行,至多極美,吾不能於傷悲之際,畢憶無遺。吾不惟痛吾母以愛護兒輩而凋瘵,以教養(yǎng)兒輩而病困,而又獨為不肖一人以犧牲其身。雖上升兜率,無所遺恨;惟生者之罪惡之苦痛,自此益難為懷矣。吾更痛心於指胸難過之語,吾尤痛於易簀之頃,強為藥好酒好以慰兒之言。自此兒雖連聲直呼,不復(fù)更聞吾母之咳唾。猶憶當(dāng)時吾母呼吸迫促,兒乃趨撫母背,以冀挽危亡於頃刻,然竟因是不獲睹最后慈容之悲戚!嗚呼恫矣!從此抱恨終身,不知生存於人世,復(fù)更有何意趣耶?其惟勉圖報親,藉慰地下之靈,末減兒輩罪孽於萬一,以聊舒終天之痛恨乎。嗚呼!其可得耶!其不可得耶!母而有靈,鑒斯哀忱?!腥A民國十年六月十五日於溪口?!?/SPAN> 在這里引用蔣介石和毛澤東各自在其母親去世之后,所做的《哭母文》和《祭母文》,希望了解他們——在我們眼中的偉人,怎樣對待母親的去世,對母親懷有怎樣的一種感情?這點也許和任何人沒有區(qū)別,每個人都有著母親的關(guān)懷,都會有失去母親的痛苦。當(dāng)然由于蔣介石和毛澤東思想、看法的不同,對其母親的評價也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但無論是蔣還是毛,我們都知道在其年少的時候,蔣因為早年喪父,自然母親對其愛護有加;毛由于父親對其嚴(yán)厲,更多的支持來自于其母親,比如遠(yuǎn)到長沙去讀書,則是其母親對其的私下支持。他們對自己的母親有著極為深刻的感情。蔣介石在《哭母文》中記述了自己18歲那年執(zhí)意留東洋,所有人都阻止的情況下,“先妣則深為嘉許,籌集資用,力促就道,然先妣自是益勤儉逾平時,蓋將以其所余資中正學(xué)費也”。從祭文中能夠看出蔣介石對母親的感情中,合有對其識大體、顧大局的敬重。但是他把自己的媽媽描繪成一個愿意讓兒子為國犧牲的偉大女性,未免把一個村婦夸張得太厲害,難以符合實際情況。 第十一,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及朱德母親的追悼會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舉行追悼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母親鐘太夫人大會。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為黨的領(lǐng)導(dǎo)人的母親舉行的公祭儀式。 是日下午2時,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結(jié)在楊家?guī)X大禮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領(lǐng)導(dǎo)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林伯渠等均參加了此次追悼大會。 追悼堂布置得莊嚴(yán)肅穆,靈前香煙繚繞,靈幕上高懸著“精神不朽”的大紅旗,悼堂四周掛滿了延安各界的挽聯(lián)。毛澤東的挽聯(lián)是“為母當(dāng)學(xué)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劉少奇、周恩來等人的挽聯(lián)是“教子成民族英雄,舉世共欽賢母范;畢生為勞動婦女,故鄉(xiāng)永保好家風(fēng)”。中共中央的挽聯(lián)是“八路功勛大孝為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中共中央黨校的挽聯(lián)是“唯有勞動人民的母性,能育勞動人民的領(lǐng)袖”。 追悼會在低沉的哀樂聲中開始,全體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夫婦就位,敬香獻(xiàn)爵。然后由謝覺哉代讀朱德祭文。這篇祭文曾以《母親的回憶》為題,刊登在《解放日報》上,后收入全國中學(xué)語文統(tǒng)編教材。朱德在祭文中深情、樸實、客觀地回憶道: 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yuǎn)回憶的。…… 母親可憐得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母親一共生了13個兒女。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全部養(yǎng)活,只留下8個,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這在母親心里是多么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 ?/SPAN> 母親總是天不亮就起床。母親要種田、種菜、喂豬、養(yǎng)蠶、紡紗,還要與家里的其他婦女輪班做飯?!?/SPAN> 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艱苦的,可由于母親的聰明能干,也勉強過得下去。平時吃的是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雜糧飯。穿的衣服是母親親手紡線、再請人織成布、染成色的土布衣服。一套衣服老大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SPAN> 母親性格和藹,任勞任怨,從沒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因此,在這個大家庭中,長幼、伯叔、妯娌相處得很和睦。母親同情窮人,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比自己更窮的親戚?!?/SPAN> 母親對我們管束很嚴(yán)。我剛四五歲,就跟著母親干家務(wù)活。父親有時吸點煙,喝點酒,母親不讓我們沾上一點。…… 長大后,我離開母親,參加了革命。母親不但不反對,還給了我許多安慰?!?/SPAN> 后來朱德在向美國女記者史沫特萊談起自己母親時說,她的褲子和短褂上,左一塊右一塊都是補丁,兩只手上伏著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勞過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頭發(fā)在后頸上挽了一個發(fā)髻,兩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滿了賢惠,充滿了憂愁。由于過多的生育、繁重的勞動、貧寒的生活,使這位年輕的母親過早地蒼老和憔悴。 朱德深受母親的影響,他在祭文中對母親滿含感激之情。他說: 我應(yīng)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我在家庭中已經(jīng)飽嘗艱苦,這使我在30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了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xí)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 我應(yīng)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chǎn)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認(rèn)識到: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產(chǎn)?!?/SPAN> 這位戎馬倥傯、叱咤風(fēng)云的八路軍總司令,這位馳騁疆場、錚錚鐵骨的硬漢,在寫作這篇文章時,不知淚掬幾許。幾十年后,曾有一名記者問朱德:“您一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朱德陷入深深的回憶,許久才說:“在母親去世前,連杯水我都沒來得及給她倒。”可見“母親”二字在朱德的心中有多重的分量! 朱德熱愛母親,敬重母親,把她當(dāng)作做人的楷模。他跟著母親養(yǎng)成了勤勞和儉樸的好習(xí)慣,學(xué)到了母親同困難作斗爭的經(jīng)驗和敢于吃苦耐勞的堅強意志,是母親賦予了他樸實、謙恭、淡泊、胸懷寬廣、堅忍不拔的個性。 朱德的祭文宣讀之后,便開始舉行公祭。延安各界代表周恩來、高崗、林伯渠、李鼎銘、葉劍英、賀龍、蔡暢等人,逐一敬香、獻(xiàn)花、獻(xiàn)饌、獻(xiàn)花圈、讀祭文。 接著,由吳玉章介紹鐘太夫人的生平: 鐘氏于1858年生于四川省儀隴縣一個生活貧困、社會地位低下的流浪藝人家庭。19歲時嫁到朱家,數(shù)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飯,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yǎng)蠶、紡棉花、挑水、挑糞。就在生朱德的前一分鐘,鐘氏還在灶前煮飯;等到嬰兒落地之后,她便又起身回到灶間,接著把飯做完。晚年的鐘氏雖知兒子已擔(dān)任了八路軍總司令,卻仍愿食其力,不輟勞作。她惟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見朱德一面。但因當(dāng)時正處于抗戰(zhàn)時期,朱德身負(fù)重任,鐘氏在望眼欲穿的思念中于1944年2月15日離開人世,夙愿未償。 再后,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講話。他稱贊鐘太夫人是個好勞動者,接著說: 看到總司令母親的傳記,感到一個農(nóng)民家庭從小到老都在生產(chǎn)勞動中,這是全人類的希望。我們中國的新社會就是從千百萬勞動者中間創(chuàng)造出來的。鐘太夫人是個好母親。我們看到總司令母親以勤勞的習(xí)慣、革命的意志教養(yǎng)了朱總司令。全中國人民的母親教養(yǎng)了朱總司令成為民族英雄,是很值得驕傲的,我們很榮幸有這樣一位民族母親?!@種抗屬在全中國是少見的,即使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軍人的母親中,也是值得驕傲的。她的操守值得全國軍人與官吏學(xué)習(xí)。 再后,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林伯渠代表邊區(qū)全體人民、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司令員賀龍代表軍隊全體將士講了話。再由朱德致答詞。 最后,大會宣讀唁電。鐘太夫人逝世以后,全國各地紛紛發(fā)來唁電表示哀悼。 在一片哀樂聲中,追悼大會宣告結(jié)束。 博主點評:朱德母親去世之日,正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曙光顯露東方之時。中共中央召開這次追悼大會,是號召大家以朱德母親為榜樣,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爭取抗戰(zhàn)的勝利;同時也是為樹立共產(chǎn)黨人的光輝形象,宣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孝道思想,贊美朱德的孝敬美德。在經(jīng)濟繁榮、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我們?nèi)匀恍枰獦淞⑦@種勤勞奮斗的精神,弘揚自強自尊、甘于平凡的美德,以及對父母長輩的孝順和敬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