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關(guān)于自然的文學(xué):讀梭羅《瓦爾登湖》札記

 優(yōu)雅a 2014-05-05
作者:龔光美    信息來源:鶴峰網(wǎng)    

      ——讀梭羅《瓦爾登湖》札記

有人說,大自然是作家、詩人和藝術(shù)家的母親;有人說,作家、詩人和藝術(shù)家是大自然的情人;這兩種比喻都有道理,喜歡談?wù)摳ヂ逡恋碌娜艘欢〞f:“這就是‘戀母情結(jié)’!”就算是吧,那也一定是“戀母情結(jié)”中最神圣的一種。從夏多布里昂、凡爾納、吉卜林、盧梭,到左拉、海明威,都是不折不扣的大自然的崇拜者。

盧梭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流露出來的對大自然的愛達到了依戀和感傷的程度。正是他對山區(qū)鄉(xiāng)村和日內(nèi)瓦湖畔優(yōu)美景色的描繪,使他無可爭議地成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鼻祖。他本人毫不隱晦地承認,對大自然的愛好照亮了自己的一生。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正是這樣一本反映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杰作。幾年前我就聽說這本書曾經(jīng)影響了托爾斯泰、圣雄甘地這些世界頂級人物,甚至改寫了一些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心里想,這大概是書商的宣傳廣告,但還是帶著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開始讀它。結(jié)果是被它吸引乃至感動,并對梭羅產(chǎn)生敬意。由衷的感嘆人世間竟然還會有像梭羅這樣崇尚自然,把自己的身心、激情、靈感全部的傾注到大自然之中,然后又創(chuàng)作出如此獨特的自然的文學(xué)作品。

梭羅不僅獻身于自然,真情感受自然,并且用對自然的傾情影響了文學(xué),“改造”了文學(xué)。他通過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展示了已經(jīng)被市井文化淹沒已久的簡樸生活,向被金錢崇拜毒化了的社會吹去一股勁厲的春風(fēng),不僅自己回歸本心,親近自然,而且更以自身的實踐為作家藝術(shù)家們?nèi)绾蝿?chuàng)造一種自然的文學(xué),做出了楷模。

“簡樸生活”的締造者

在美國的東北部有一座小城叫康科德,方圓幾百里都是一派恬靜優(yōu)雅的鄉(xiāng)村田園風(fēng)光,草地,小溪蜿蜒于丘陵、平原之間,林間湖泊神秘幽靜,曾經(jīng)如世外桃源般吸引了思想家和文人,而生于這個小鎮(zhèn)之中的梭羅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童年時期,他飽享農(nóng)民出身家庭的溫馨、和睦,深受父母勤勞樸實生活的薰陶,深深愛上了自己家鄉(xiāng),與大自然結(jié)下不解情緣。成年后,他開始主動地觀察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美麗之源,慢慢認識到大自然,不是神的造化和象征,而是他生活的舞臺,也是值得他思索的對象,開始成為一個與自然息息相通的崇拜愛默生的超驗主義者。他在學(xué)校就受到他的老師、著名自然學(xué)家路易斯·阿格西茲的賞識,他17歲進哈佛大學(xué)念書,開始師從一些當(dāng)時美國有名的超驗主義者,并開始以超驗主義指導(dǎo)自己的學(xué)習(xí),努力用自然的、毫不雕飾的文筆寫作,誠懇、熱情地鼓動別人到大自然中尋找享受生活。

他說:“一個人要想精神煥發(fā),他同自然的關(guān)系就必須親密無間,必須從大自然的身上感到一種友情;一旦自然對我們失去了同情,一旦自然不再同我們交談,那最肥沃最豐腴的土地也將變得貧瘠干癟?!?/SPAN>

他認識了著名思想家、科學(xué)家、《論自然》的作者愛默生,而且被愛默生將科學(xué)人格化、主張“認識自我”、“研究自然”的觀點所吸引,把愛默生說的“自然的美就是思想的美,自然的法則就是思想的法則”奉為信條,最終還成為愛默生的朋友和幫手。

1845年的春天,梭羅果斷決定,為自己解除工業(yè)社會文明的約束,投身大自然,過真正簡樸的生活。于這年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搬到瓦爾登湖畔,自己親手搭建小屋,自己動手料理自己的生活,一邊潛心寫作。第二天的日記這樣寫道:

這房子沒有抹灰泥,只是用板條釘起,里面都沒有安門。它高高在上的樣子,空氣流通,散發(fā)著香味,適合于招待外出旅行的神。它確實位于高處,以至于傳遍卡茨基爾山崗的大自然種種悅耳的音響、斷裂的響動、流浪者及與他們相伴的曲調(diào),都要穿越這房子的門窗而過。這哪里是凡人的居所?凡人怎么敢想象過這樣總是在俯視的生活?……這個地方純色的曙光仿佛進入了天國的境界。而且這個季節(jié)在那個地方是多么恬然寧靜,你不必去管時間是早晨、中午還是傍晚?!?/SPAN>

就是在這間小屋里,梭羅完成了《在康科德與梅里馬克河上一周》和名揚海內(nèi)外的《瓦爾登湖》。在《瓦爾登湖》的第一章以“簡樸生活”為題,向全世界發(fā)出了回歸自然,過簡樸生活的“文化宣言”。

他在這支小屋里沉思,閱讀,寫作,并且用一把砍刀,一把斧頭,一把鐵鍬,一輛手推車作工具,自制家俱,小木筏,自己砍柴做飯,下湖漁獵、自己種莊稼,精心營造一種遠離塵囂、無須刻意追求物質(zhì)文明的簡樸生活。而過這種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guān)注心靈和自然。他隨時將自己的觀察、體驗、甚至一閃而逝的思緒寫進自己的日記,然后,又用這些即時的素材加工提煉,寫進《瓦爾登湖》。

可以說,《瓦爾登湖》是一部貨真價實的極其形象的與大自然親密相處的現(xiàn)場記錄。

我讀過《瓦爾登湖》之后,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另一位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并且情不自禁地將兩人相比較。我覺得用梭羅所寫的“旅行的神”形容安徒生非常合適,因為安徒生是在不停地旅行、浪跡天涯中捕捉靈感和生活的啟示,梭羅則是在相對固定的大自然環(huán)境里啟發(fā)自己的靈感,同時享受那種未經(jīng)雕飾的接近純自然的寧靜生活。他們之間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親近自然,體察生活,然后像蜜蜂一樣“釀造”自己的作品。他們最大的不同點還不僅僅在于流動和不流動,而在于,前者寫出來的是充滿浪漫色彩的童話故事,后者則是品味自然、思考心靈的真實記錄。他們還有一個驚人的相似點,安徒生貌不驚人,甚至可以說生得很丑陋,因而靦碘、內(nèi)向,從不招搖,梭羅呢?用美國作家霍桑的話形容:

他長得很難看,長長的鼻子,模樣很怪的嘴。舉止有點粗魯土氣……是位身上帶著許多大自然的野味和血統(tǒng)的青年……。

他是大自然的敏銳而細微的觀察者……反過來,大自然好象把他當(dāng)作一個特殊的孩子收留下來,向他泄露出很少有人可以見到的秘密。到處生長著的花草,園林里的,山野上的,都是他熟悉的朋友。

這段描述使我很快聯(lián)想到巴烏斯托夫斯基以安徒生愛情軼事為題材的短篇名作《夜行的驛車》。

正是因為梭羅能夠以絕對與眾不同的視角和距離,才得以寫出了絕對與眾不同的《瓦爾登湖》,描繪了一個西方工業(yè)文明社會包圍之中的“世外桃源”——瓦爾登湖。他用兩年零兩個月的體驗為世界描繪出了一片神話般的樂土。

如果把安徒生比作“旅行之神”,梭羅就是瓦爾登湖畔的“自然之神”。

真實和自然,文學(xué)的基本要素

我必須把自己的思緒及時果斷地從梭羅簡樸生活的“現(xiàn)場”,轉(zhuǎn)移到文學(xué)這個主題上來,否則,我也有可能沉迷于梭羅的故事之中,身不由已地在瓦爾登湖畔的小屋里隱遁下來。

首先要講明的一點,梭羅的《瓦爾登湖》是來自大自然的文學(xué),而不是自然主義的文學(xué)。當(dāng)然,自然主義其實也沒什么特別不好的地方。過去我們的文學(xué)前輩們比較習(xí)慣地把自然主義帶上一種貶義的色彩,似乎凡是接觸性事時比較暴露或極端殘忍兇惡和比較血腥的場面時,那種較為細膩、具體、形象一點的描述就叫做“自然主義”,譬如對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風(fēng)格的定性就是如此。但我要說的是,自然的文學(xué)只限于兩方面的含意:一是描寫大自然的取材大自然的作品,二是在寫作風(fēng)格上表現(xiàn)很自然的作品。前者是描述對象,后者是寫作的方法和風(fēng)格。

可以說,《瓦爾登湖》在這兩點上都給我們樹立了典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無論是梭羅的行為還是《瓦爾登湖》這部作品,在當(dāng)時美國工業(yè)化社會這個“金錢統(tǒng)治世界”,“金錢統(tǒng)治書本”的大勢之下,并沒有得到上流社會的認可,寫完后竟然找不到出版商,只好借債自費出版。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梭羅對社會的認識,他本人也開始覺察到自己思想中某些天真的近于幻想的成份,他也開始逐漸明白自己的思想行為終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破滅。他開始把自己的隱居看作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反抗和不滿的表達,用許多對自然現(xiàn)象的描寫,作為對某種社會現(xiàn)象的影射和間接的批判。但他一直保持以簡潔洗練、淳樸自然、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使其散文保留了一種非常自然的風(fēng)格。

回顧西方文學(xué)史,其實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學(xué)描寫、歌頌的對象,從希臘文藝復(fù)興時期就非常講究崇尚自然了。從雕塑、繪畫到詩歌、文學(xué),講究自然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一脈相承。例如希臘、羅馬的人物雕塑非??粗芈泱w,即或男女生殖器官,亦且毫不遮掩,中國則不然,這是因認識的區(qū)別造成。梭羅之前的歌德就說過:

“自然永遠是美的,它使藝術(shù)家們絕望,因為他們很少有能完全趕得上自然的?!?/SPAN>

比梭羅早出生15年的雨果說:“詩人只應(yīng)該有一個模范,那就是自然;只應(yīng)該有一個領(lǐng)導(dǎo),那就是真理。”

康勒也說:“真正美的東西必須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边@些觀點其實同梭羅的寫作實踐是不謀而合、非常一致的。甚至可以說,在與親近大自然、表現(xiàn)大自然,使自然人格化方面,梭羅比這些文學(xué)大師的貢獻更大。因為,歌德也好,雨果也好,他們在自己作品中描寫的大自然都只是在為其主題“服務(wù)”,而較少成為他們作品的中心“主體”,因為,他們的作品是遠比梭羅更直接地描寫社會生活。梭羅的偉大在于,他不僅以自己的全副身心描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和忘我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無與倫比的、以自然為主體的文學(xué)作品。

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領(lǐng)域里的“自然”到底包涵了哪些實質(zhì)的內(nèi)容呢?第一是真實,第二還是真實,惟其真實,才能自然。

真實是自然的前提要素,是文學(xué)的第一生命。這里的真實絕不排斥藝術(shù)上的虛構(gòu),因為虛構(gòu)的目的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無論是“寫實”的真實,還是虛構(gòu)的真實,最后達到的效果,而且必須是自然的,情節(jié)的真實和情感的真實二者中,情感的真實最為緊要,一個作家寫出的作品,如果不能包含真實的情感在內(nèi),他怎么可以做到自然呢?

梭羅在“簡樸生活安貧樂道”一節(jié)中對自己有這樣一種評價:“他們從現(xiàn)實事物中得到激勵,觸發(fā)靈感,帶著情人般的火熱和情意去珍愛現(xiàn)實事物——我自認屬于此類人士?!边@中的現(xiàn)實事物就是真實存在的一切。同時,他認為,自己應(yīng)當(dāng)成為個人生活中每一刻的“在場的見證者?!边@是對自己作品忠實事實的強調(diào)。他甚至認為記錄真實是作家和記者的天職,因為要真實,所以寫得很苦,甚至因為他的一些作品太過真實而不能發(fā)表,但他還是要把這種苦當(dāng)作應(yīng)得的報酬。這種自信實在太可貴了。所以他在“野蠻人住宅的溫暖”一節(jié)中,強調(diào)抒發(fā)真實情感還須有必要的條件,亦即自然的表達,他形象地感慨說:“飛鳥不會在洞穴里鳴唱,鴿子不會在籠子里流露他們的純真。”他為很多人認識不到簡樸生活的意義而憤憤不平,說簡樸生活是門學(xué)問,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卻一直遭到人們的輕視。他告誡人們,不能任人漠然無視。他批評某些人說,欺騙和困惑已被尊崇為最完美的真理,而現(xiàn)實倒顯得荒誕不經(jīng)。他抨擊虛假的新聞,說:“新聞是何許東西!那些萬古常青的事物,才重要得多!他認為,人應(yīng)當(dāng)過真實的生活:

讓我們?nèi)绱笞匀灰粯幼匀欢坏剡^上一天吧,別因堅果殼和掉在鐵軌上的蚊蟲翅膀而脫離軌道,讓我們天剛破曉即起身吧,早餐與否別太在意,但求身心從容無憂;任他人來來往往,讓晨鐘敲響,讓孩子們嬌啼吧——下定決心,我們要去過好每一天。

這就是梭羅強調(diào)的生活,真實而自然,不追求虛假的享受,不屈從常人的觀點,不苛求物質(zhì)的滿足,從容無憂,“即便警鐘響起,我們還可以將它當(dāng)作音樂來傾聽!”這使我想起中國文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的一句話:“文名可以當(dāng)科第,儉德可以當(dāng)貨財,清閑可以當(dāng)壽考?!边@意思很簡約:考不取功名不要緊,只要寫文章有了點名氣就可以當(dāng)科舉及第,金榜題名;養(yǎng)成儉樸的生活習(xí)慣,不必花太多錢追求奢侈和享受,就等于賺取了許多的金錢財富;有充分的閑暇時間享用就等于比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多活好多年!這與梭羅的認識何其相似?

在“翻閱書卷”一章里,梭羅對文學(xué)的功用有許多精辟獨到的見解。

他有一句名言:一個村莊就是一所大學(xué)。他還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說,年老的村民都是從事研究的同仁,頗有閑情逸致,在他們的晚年進行自由自在的研究。他質(zhì)問:難道這世上的大學(xué)永遠只能建在巴黎或牛津嗎?

我想,這種“村莊就是大學(xué)”的觀點,也是來自于他的自然觀,因為在每一個普通的村莊里,任何一位有志于求知的人都能首先通過大自然獲得教益,他們可以面對森林、草地、湖泊、藍天,凝神冥想,靜心思考人生的意義,從大自然的美景中獲取靈感,學(xué)到大學(xué)課本里絕對沒有的東西。鼓動人們到大自然中尋找生活,去追求物質(zhì)生活以外的精神價值。這雖然有點“自然即一切,思考就是知識”的主觀主義和超驗主義的味道,但這種崇尚自然的精神還是十分感人的。尤其在那種文本主義盛行的時代,還是一種充滿叛逆精神的公開表述。

隱居的價值:孤獨與靈感

梭羅的作品如“聲音”、“隱居林中”、“湖”、“過冬的動物”、“春”等章節(jié),特別是他的政論性作品,雖然闡釋說教之處也頗不少,散文中也并非鮮見。但他總能用他采自自然的意境為自己的觀點作出慷慨的補償。他筆下的森林,森林中的飛禽,湖畔的各種生靈,連貓頭鷹和山鳥也寫得靈性十足:成為大自然中一簇互相依存和諧相處的生命群體。他把大自然的所有動物、植物乃至波光云影、聲響氣息、泥土沙礫和一切可以觸摸、感知的東西都稱為“我的同類”!

他寫瓦爾登湖畔的景色、感覺、動植物和作者本人的心理活動時,其語言是非常富有哲理意蘊的:

這是一個令人癡迷的黃昏,孤身化入一種感覺,個個毛孔都滿溢著愉悅。我在大自然里以飄逸的姿態(tài)逍遙來去,已與她化為一體。我身穿薄衫,沿著硬朗多石的湖畔漫步,那時,風(fēng)云翻涌,天氣顯得無比清涼,心無雜念,天氣對我自然恬適。黑夜在牛蛙的呼喚中緩緩降臨,夜鶯的歌聲隨著吹起微波的風(fēng)兒從湖面徐徐傳來。赤楊和白楊爭相搖晃,蕩起我情感的波瀾,我的呼吸無法通暢,誠然如湖水一般……

既然黑夜已經(jīng)來臨,風(fēng)在林中呼嘯,波浪依舊拍岸,一部分動物在用自己的歌唱來為其他動物催眠。寧靜一向都不是絕對的。最兇猛的野獸非但沒有安靜,反而正在尋找自己的獵物。臭鼬、狐貍、兔子在森林中游蕩,它們毫無畏懼,它們是自然界的守護者,是銜接永無休止卻又生機盎然的白晝的鎖鏈……

他寫自己隱居的心境,也和大自然的描述融為一體:

我從未感到孤單和寂寞,也絲毫沒有承受到寂寞的壓迫和負擔(dān)……然而飄來的雨絲輕灑下來,我驀然覺得能和大自然相依為伴,竟是如此甜美、陶醉和受惠。在這滴答的雨滴聲中,各種聲音和景象都擁著無邊無際的友愛將我的房屋包圍,……很顯然,我感到這兒有我的同類。

有了思想的翅膀,我們就能在清醒的狀態(tài)下歡欣鼓舞。只要我們的心靈自覺努力,我們就能超越一切行為和其結(jié)果之上;所有好壞之事,猶如大河洪流一般,從我們身旁一泄而過,我們并非完全沉浸于大自然之中。

梭羅宣揚“寂寞有益于身心健康”,“喜歡孤獨”,聲稱“我沒有遇見比寂寞更適合于我的同伴了?!彼f太擁擠的生活互相影響,彼此干擾,以至失去了相互應(yīng)有的敬意。

他鼓吹,人能夠“在肉體和靈魂都很健全有力之時,我們卻能不斷地從與此類似的、更為正常、更加自然的社會中得到激勵,從而發(fā)覺我們并不寂寞?!?/SPAN>

梭羅對于自然的崇拜,對于寂寞的偏愛,也產(chǎn)生了另一種后果,即與他人更加隔膜和疏遠,他因為身心靈魂融入了大自然,而對人類刻意安排的一切,如盛宴的餐桌,沒有誠意的款待,還有那些貴族富人出沒的風(fēng)景區(qū)、豪宅和庭院的娛樂,非常反感,說這一切在他眼里如同虛無。因此,他寧愿去拜訪一位住在樹洞中的鄰居,也不愿去拜訪一位讓他在客廳里久等的國王!他也不愿意接待那些不請自來的無聊訪客。在“訪客”一章中,他坦陳了自己與他人格格不入的心境:

令人驚奇的是,在如此小的房間里竟能容下如此之多的男女。一天,有25到30個靈魂來到我的房里訪問我,同時加上他們的肉體在其中,但是,直到分手時,也幾乎找不到我們之間曾經(jīng)如此接近過的感覺。

正是這種感覺,使他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刻,仍然產(chǎn)生了某種憂慮,這是一種對生命也會終結(jié)的焦慮感。他在“還有其他品類的人”中寫道:“一個活著的人隨時都有死亡之險,……一個人呆坐家中,與他在外奔跑是同樣的危險?!薄翱墒?,假如你不老去想它,擔(dān)心它,那又何險之有?”

在這所謂“其他品類的人”中間,還夾雜著梭羅非常討厭的一種人,他把他們叫作“自封的改革家”,他毫不掩飾對這類人的厭惡之情,并且直接寫進了《瓦爾登湖》。其實這些人至少在表面上還是很喜歡梭羅的。從這個情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梭羅的靈魂是孤獨的,因為他太孤僻清高,以至于越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他愈感到孤獨,在愈寧靜的地方,他愈感到快樂。所以他才能在瓦爾登湖畔一口氣呆上26個月。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他的價值觀已大異于常人,他的社交標準也與眾不同,更接近于平民百姓。所以他說,“讓我去過那真正富裕的簡樸生活吧。越淳厚的農(nóng)人,我越會對他產(chǎn)生敬意,給予關(guān)心!”

“雨中田園”也是寫得很美的一章,松林奇景,湖沼虹光,溪邊遇雨,雨中布道,田原詩情,篇篇精采。在“更上一層的法則——野性之美”一節(jié)里,他簡直開始嫉妒那些有幸能長期住在深山野林的人們了:

獵父、漁夫、樵夫等人,一生在深山野林中度過,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已是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在工作的閑暇時光,要比詩人和哲學(xué)家都更適合于觀察自然界。

他的確把大自然理想化了,他其實并不了解他所羨慕的那些人在生活的壓力之下是否一如他所料,還有多少心情悠閑自得地去觀察和欣賞大自然呢?

自然的詩意語境和哲理闡釋

梭羅不僅是位優(yōu)秀的散文大師,也是一位熱情奔放的詩人。在《瓦爾登湖》的許多篇章中,都融進了他自己的詩作,也引用別人的詩歌,如泰·卡倫、斯賓塞、喬治·查普曼、羅利等,還有民間歌謠和一些沒有注明出處的詩。這些詩的引用毫無例外地都被梭羅用來渲染和加強《瓦爾登湖》的詩意語境,而且一般來說也都恰到好處。

我并沒有在夢鄉(xiāng)/讓一行詩顯得榮耀,我生活在瓦爾登湖/再沒有比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我是他的石岸/是他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fēng)/在我的手心里/是他的碧水/是他的白沙/而他最深隱的泉眼/高懸在我的哲思之上。

這首詩概括了作者選擇瓦爾登湖的目的,那就是更接近上帝和天堂,他已經(jīng)與瓦爾登湖融為一體,他的哲思就沉積在深邃的湖底。這是一語雙關(guān)地道出梭羅的詩情和語境。

又如:

(瓦爾登湖)它給我的印象卻好似山中的一汪潭水/高高地泊在山坡上/在朝陽初升之時/我眼中的湖水滑落了它夜色的霧衫/漸漸地/它柔緩的漣漪!或它亮滑如鏡的湖面/在遠近各處清晰起來/此時的霧靄/如幽靈般悄無聲息地隱沒于森林中/又猶如異教徒在夜間的秘密聚會/偷偷散場了……

我特別注意到,梭羅的詩,從來不是用來單純描寫自然景色的,而始終渲染著他的情緒、思想,隨時隨地闡釋和表達著他的哲理思維。

他的詩,出于自然,又穿透自然,縱貫今古,闡釋天、地、人的有機聯(lián)系,上溯到遠古。再如:

上溯到亞當(dāng)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之時/那個春天的早晨/瓦爾登湖已經(jīng)存在于天地間。

誰知道呢?在多少部已遺失的部落英雄史詩中/瓦爾登湖是他們的喀斯塔里亞靈感之泉/人類最早的黃金時代/又有多少山林水澤的仙女在這里嬉戲?/這是康科德桂冠最璀璨的一顆鉆石……

所有這些神奇的景色和詩情畫意,最終都引導(dǎo)讀者,沿著梭羅指引的方向,擺脫虛假的人類社會,無視塵世的宏偉、甚至放棄對空氣稀薄、缺少樂趣的天堂的追尋,最終像一只自由飄逸的水鳥降落到瓦爾登湖中的小島上,在這片被梭羅視為人間天堂的湖畔,在他親手搭建、僅能容身的小木屋里,像他一樣親近自然,“認識自我”:

將你的目光掃視內(nèi)心/會發(fā)現(xiàn)你心中有一千個未知的地方/那就去周游吧/成為內(nèi)在宇宙的地理學(xué)家

用梭羅的話說的那樣“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季;是白晝,還是黑夜;是日落西山,還是皓月隱沒,都可作心靈的探險,直至大地?zé)o影無蹤?!?/SPAN>

可以說,這種詩意與哲理的交融在《瓦爾登湖》中達到了頂峰,我想,如果不是梭羅這種詩意的營構(gòu)、哲理的提煉,《瓦爾登湖》怎么可能去影響托爾斯泰、圣雄甘地這樣的人呢?又怎么可能影響和改變某些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呢?

心靈與自然共生的文學(xué)

在捧讀《瓦爾登湖》之初,我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一種錯覺,以為梭羅是一個圣徒式的非凡人物,但讀完他的作品、大致了解他的身世之后,我才知道,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之身。不論他的苦行僧式的生活實踐還是他的烏托邦式的政治見解,都沒有、也不可能超越他那個時代的局限。即便是那樣地講求內(nèi)省、簡樸,蔑視金錢主宰的世界,毫不為物質(zhì)利益所動,他仍然更加不為冷酷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所容。超然物外的思想因其天真的特征而只被少數(shù)精英人物理解和接受。倒是他的文學(xué)代表作品《瓦爾登湖》能被千千萬萬的人奉若《圣經(jīng)》。他英年早逝,但著述豐富,可惜多是政論和散文,沒有給后人留下太多有關(guān)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的專論,使我們無法知道他本人如何闡述他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他的日記中也只能見到這方面一些零散的內(nèi)容。不過,他卻用他文筆簡潔洗練,充滿哲理、智慧,具有詩情畫意和濃厚自然氣息的文字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實在而且可以仿效的榜樣,讓我們從其字里行間任情體味和品嘗“自然的文學(xué)”的清閑和甘醇。

《瓦爾登湖》的每一個篇章主題鮮明,但其文體自由,信馬由韁,從不刻意歸納;充滯哲理的思辯,卻從不矯揉造作,強加于人;他的文章語匯,就如瓦爾登湖畔的自然景色,色彩絢麗,自然融洽。讓人既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又感受到極其自然的文學(xué)語言的魔力;他的思緒起伏跌宕,豐富、浩瀚,獨具感染力;同時還閃射出他心如明鏡、安貧樂道、慈悲仁愛的人格魅力。

這部巨著最可貴之處,便是作者為自己的信念身體力行的真誠。他在1841年1月24日的日記中寫道:“一個人能給予別人的高貴禮物就是他的真誠,因為其中包含正直的品德。”“我處世也就猶如身處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什么都無須保留,做什么都堂堂正正。”我想,他的創(chuàng)作也正是跟他處世一樣堂堂正正。

他雖然勸人為善,鼓勵別人親近自然,審視內(nèi)心,去追求簡樸生活,但他并不把自己打扮成超凡脫俗的圣人,而且毫不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在《瓦爾登湖》的后半部分,多處坦言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和動搖。比如在“終結(jié)的尾聲”一章中,他就說:“我有同樣充分的理由,令我離開或是進入森林。我感到,或許還有多種生活方式可過,我用不著將更多的時間全交給一種單一的生活?!彼f這話的時候并沒有擔(dān)心人們可能攻擊他出爾反爾,因為他太坦誠了,連自己對死亡的恐懼都毫不隱瞞。他是在啟發(fā)大家跟他一樣,到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去探險,甚至“獵殺自己”,去發(fā)掘人生的真蒂:“你必須做一個哥倫布,去發(fā)現(xiàn)你心海里的新大陸和新天地,開出思想而不是貿(mào)易的新航道。梭羅雖然不遺余力地鼓吹安于貧窮,甚至抱殘守缺的觀念,勸告人們:“不要太顧慮于發(fā)展,不要汲汲于你的影響,這些都是身外之物?!钡c此相矛盾的又覺得中國清朝皇帝守舊,乃至于告誡人們:“請思考一番中國人的(當(dāng)然是指清代)那種自高自大和人類由于自滿而造成的停滯不前?!?/SPAN>

這些,讓我們看到了《瓦爾登湖》的一些消極的思想觀念,特別是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想的痕跡。此外,與當(dāng)今主流思想明顯分歧的是梭羅反對創(chuàng)新的言論,他在《瓦爾登湖》中公開宣揚“不要勞心費神地尋找新東西,不要自尋煩惱,要尋找舊有的,返璞歸真”,因為“萬物沒變,只有我們在轉(zhuǎn)變”。他有一句格言:“可以賣掉你的衣服,但要留住你的思想?!狈浅R俗⒛?。

他所信奉的超驗主義,其實也是18世紀發(fā)端于新英格蘭一場反對理性主義的哲學(xué)和文學(xué)運動,一種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唯心主義思想體系,相信人類具有固有的善良天性,在揭示真理方面,內(nèi)在的洞察力優(yōu)于邏輯和經(jīng)驗。他在日記中坦言:“事實上我是神秘主義者、超驗主義者,而且是自然哲學(xué)家?!?/SPAN>

諸如此類的思想在《瓦爾登湖》中屢屢有所表現(xiàn),然而就這部巨著的整體影響而言,這些消極甚至錯誤的觀點影響還是有限的,可以說還是瑕不掩瑜。

所以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對自己強調(diào)的主要之點,還是它那種“自然的文學(xué)”的特質(zhì),以及抒發(fā)表達自己思想情感時那種無所不及的樸實無華、自然而然的語境狀態(tài)。

梭羅的日記有不少論及“自然”這個永不衰竭的話題。

談到詩人時,他說:詩人和崇拜自然的人肩并肩地走,不斷地觀測自己的內(nèi)心,就象天文學(xué)家觀測天象。

他必須不局限于自然——甚至是超越自然的。并非是自然通過他說話,而是自然與他同在?!?dāng)他從自然中捕捉到某個真相,然后就在心靈里加以詩化。他不用說出那是具體的何時何地。他的思想是一個世界,自然的則是另一個。他是另一個自然——自然的親兄弟。(1939年3月3日日記)

……自然界的東西都堪稱經(jīng)典,它們與藝術(shù)品類似。(1845年8月某日)

大自然與我同步發(fā)展,和我一起生長。我的生命即是陶醉?!蟮厥亲盍钊颂兆淼臉菲?,而我是他發(fā)出的樂音的聽眾。(1851年7月16日日記)

最能被看作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話,是他1845年某日的日記:

在書寫的語言與說的語言之間,也就是在讀的語言與聽到的語言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差異。一個是易逝的,一種聲音,一種說法,一種方言,人們都是從母親那里學(xué)來的。它是潺潺不息、支離破碎——未經(jīng)加工的原材料。另一種是保存下來的、經(jīng)過選擇的、成熟的表達方式,說給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時代的人聽的深思熟慮的言詞。一個是自然的和便利的,另一個是神圣的和具有啟發(fā)性的。

梭羅正是運用這兩種表達方式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心靈與自然的神話,也給世界奉獻了一部散發(fā)著大自然氣息的經(jīng)典佳作。我想,梭羅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部影響深遠的巨著,與他以極為嚴肅的態(tài)度去體驗生活分不開的,他比許多自我標榜的所謂現(xiàn)實主義作家都更懂得自然之予文學(xué)的重要和自然之予人性的重要。這也是他深入自己的內(nèi)心“探險”最重要的收獲。不論創(chuàng)作思想還是寫作的實踐都堪稱作家的楷模。他對自然的真誠和對文學(xué)的真誠,的確都是值得人們稱道的。

在當(dāng)下這個文學(xué)已不大可能再被當(dāng)作救世經(jīng)典的時代,即便最優(yōu)秀的小說、詩歌、散文,還能像《瓦爾登湖》那樣,能夠深深地影響如同托爾斯泰,如同圣雄甘地這樣的一代偉人嗎?這已經(jīng)是一個沒有懸念的答案,經(jīng)過市場的陶冶,文學(xué)的教化功能已經(jīng)嚴重萎縮、大不如前。現(xiàn)在面對的是文學(xué)已被迅速邊緣化的現(xiàn)實,其實也不必有太多焦慮遺憾,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樂觀其成,現(xiàn)實歸現(xiàn)實,只要不被市場將自己異化了,只要還能讀到像《瓦爾登湖》這樣的好書,甚或像梭羅那樣,自愿變成瓦爾登湖的石岸,變成掠過湖心的一陣清風(fēng),這樣詩意地生活在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地方,讓心靈與自然合而為一,不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