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帖》
拍賣的草書《平安帖》,不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三連帖。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歸復(fù)悉口口由同增慨。
王羲之行書《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為唐人雙鉤填廓摹本,三帖連為一紙。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新社2010年11月20日報道,書圣王羲之作品《草書平安帖》,在嘉德秋2010秋季拍賣會“秋光萬華――清代宮廷藝術(shù)集粹”專場拍宮廷專場中著名收藏家劉益謙斥資3億零8百萬元人民幣成功競拍。這是自黃庭堅的《砥柱銘》于6月初拍出4.36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之后,中國古代書畫又一天價成交價格。 為什么為什么不是真跡的書法摹本仍拍出數(shù)億天價?有的說現(xiàn)存的王羲之書法作品目錄有203幅,但王羲之真跡早已不存于世,目前學(xué)界公認的王羲之作品也僅存20多幅。因此,高古的精摹本歷來被當作真跡看待,極其珍貴。中國把唐代以前的古代器物稱為高古,明代以前的古代器物稱為古。高古摹本即是指唐代以前出自古人之手的按原真本臨摹、復(fù)制或翻刻的書畫等。《草書平安帖》自然不是真跡,最早見于《宣和書譜》著錄,后刻入北宋著名的叢帖《絳帖》,當時共有九行,后被一分為二,即將于中國嘉德秋拍亮相的為前半部,共四行四十一字。此帖經(jīng)乾隆二次題識并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且歷經(jīng)多位收藏家收藏,流傳有序,極其難得。一般來講,唐代的摹本只要傳承有序(如初月貼、傷亂貼、快雪時晴帖等),都是接近真跡的,反之,則有可能是當時臨習(xí)王羲之的書法高手杜撰出來的。
今天所知道留在內(nèi)陸的只有《蘭亭序》、《姨母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干嘔帖》等幾件。
“多奇”——“彼矣”為《游目帖》,后為《袁生貼》
王羲之《行穰帖》,硬黃紙本,24.4×8.9cm,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
釋文: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yīng)決不大都當佳
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 雖即修復(fù),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
《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的《喪亂帖》行草書。是王羲之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反映了喪亂時期他痛苦不安的情緒。全帖共8行,行草墨跡,白麻紙,縱28.7厘米,橫63厘米。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喪亂帖》八行,同《二謝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摹于一紙。上有梁徐僧權(quán)、姚懷珍簽押和日本恒武天王延歷(782~805)年號三郎。此三帖內(nèi)容均為書簡,摹填精良。是王羲之所創(chuàng)造的最新體勢的典型作品。
《孔侍中貼》
摹本, 紙本。縱26.9厘米。6行,42字。行書。
釋文: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lǐng)軍疾后問。憂懸不能須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報。
《頻有哀禍帖》 . 《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二帖合裝 (以上俱在日本)
釋文 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釋文:羲之頓首??煅r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jié)。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君倩。
此帖是王羲之寫給“山陰張侯”的一封簡短的信。在大雪過后,天氣轉(zhuǎn)晴,問候朋友是否安好。起首用一句“羲之頓首”,結(jié)語又加上同樣的敬語,這在古人的書信中還很少見。
這件書蹟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鋩,由橫轉(zhuǎn)豎也多為圓轉(zhuǎn)的筆法,結(jié)體勻整安穩(wěn),顯現(xiàn)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tài),明代鑑藏家詹景鳳以“圓勁古雅,意致優(yōu)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形容它的特色,并且認為趙孟頫受到這件書蹟?shù)挠绊憽?/font>不過王羲之內(nèi)斂沉潛,趙孟頫微有鋒鋩外露,比較對幅趙孟頫的題跋,可以得到這樣的印象。 清乾隆皇帝曾說:“天下無雙,古今鮮對” 。
《快雪時晴貼》據(jù)說是米芾所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快雪時晴帖》就是唐代書法家臨摹復(fù)制的。用的是雙鉤填廓法:就是用一張透明的薄紙或是涂了蠟的紙,鋪在原作上描出輪廓再將它描在要復(fù)制的紙上,然后按原樣用墨填寫。這樣的復(fù)制品幾乎與原跡一樣,保持了原作的神韻。年代距王羲之最近,又是唯一的一件,所以后人就一直把這幅《快雪時晴帖》當作真跡看待,成為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直接來源。 現(xiàn)存于是直接從王羲之的真跡上臨摹復(fù)制的,在真跡失傳的情況下,這件距今1300多年的復(fù)制品能流傳下來已是珍貴無比了。
《秋月貼》《袁生貼》
《七月帖》(《秋月貼》)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嘆!信反,得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而)(問)觸暑遠涉,憂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袁生帖》是《產(chǎn)婦帖》中的一小段;釋文為: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皙至都,已還未?此生到之懷,吾所囗也。
《都下貼》
釋文:《七月帖》(《秋月貼》)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嘆!信反,得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而)(問)觸暑遠涉,憂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得都下九日書。見桓公當陽去月九日書。久當至洛,但運遲可憂耳。蔡公遂危篤,又加下,日數(shù)十行,深可憂慮。得仁(“仁”字后面還有27個字被省略分別是“祖廿六日問,疾更危篤,深可憂! 當今人物眇然,而艱疾若此,令人短氣”)
《姨母帖》,行楷,載原裁于唐人摹《萬歲通天帖》。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 頓首。頃遘 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何如帖》和《奉橘貼》
此帖為《萬歲通天帖》第二帖,草書,藏遼寧博物館。王羲之父名“正”,為避父諱,“正月”書為“初月”。
釋文: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濟行無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雨后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帖為五行草書尺犢,末款“羲之”,鈴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nèi)府請藏印。該帖的上限約在北宋末期,是以臨寫的方法偽做出的名人書跡。
《上虞帖》草書,唐代摹本,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硬黃紙本 縱23.5厘米 黃26紙本
釋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fù)來修齡來經(jīng)日今在上虞月未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寒切帖》現(xiàn)藏天津博物館
《干嘔帖》,又名《如常帖》、《昨還帖》??v14.1厘米,橫26.4厘米,共4行36個字,五代至北宋時期的臨摹本。國家一級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寫給友人的短信。該帖筆意神采超逸,書風(fēng)沉著勁健,曾刻錄于《淳化閣帖》之中,是流傳有序的藝術(shù)珍品。 現(xiàn)藏天津博物館
小楷,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tài)。關(guān)于黃庭經(jīng),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jīng)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jīng)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于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書所為《道》、《德》之經(jīng),后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jīng)》,因此,又俗稱《換鵝帖》,無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現(xiàn)在留傳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現(xiàn)存唐摹王羲之帖有:1.《快雪時晴帖》,2.《遠宦帖》,3.《奉橘帖》、《平安帖》、《何如帖》三帖合裝(以上俱在臺北故宮博物院;4.《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三帖合裝;5.《孔侍中帖》、《頻有哀禍帖》二帖合裝;6.《游目帖》(以上俱在日本);7.《姨母帖》、《初月帖》(合裝于《萬歲通天帖》中,在遼寧省博物館。);8.《寒切帖》(在天津博物館);9.《行穰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附屬美術(shù)館) 共計九件十五帖。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有八種唐人臨摹本,《蘭亭序》的三個最佳摹本都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包括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是馮承素摹本,而氣韻直追王羲之的是歐陽詢的定武臨本。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雨后貼》、《黃庭經(jīng)》、《樂毅論》(小楷)、《臨鐘繇書宣示表》《墓田丙舍帖等》。
2006年3月12日上海博物《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的6件王羲之的作品。其中《喪亂帖》是此次展覽的重中之重,收藏于日本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8行62字,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縱28.7厘米,橫58.4厘米。在圣武天皇時期傳入日本已有1300年。但專家認為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傳入日本真跡已不存于世了。展出的還有《孔侍中帖》、《妹至帖》、《定武蘭庭序》(吳炳本)、《十七帖》以及唐代釋懷仁《集王圣教序》等。
2000年9月15日至2001年1月7日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稱,舉辦的中國歷代書法大展,第一展室集中介紹了中國“書圣”王羲之(303-361年),展出的一幅“Ritual to Pray f or Good Harvest”.(《行穰帖》)據(jù)稱是罕世珍品——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其實不會是真跡。
《臨鐘繇書“宣示表”》
《墓田丙舍帖》
單刻帖,又名《丙舍帖。宋米芾《書史》謂右軍(王羲之)暮年所書。今刻入?yún)R帖者,均稱王羲之臨、鐘繇書,小楷六行,共七十字。其用筆嫻熟。兼含行意。元趙孟兆頁《蘭亭十三跋》謂其與《蘭亭帖》絕相似,明時刻入《墨池堂》、《快雪堂》等,刊入日本《書道全集》(三),上海藝苑真賞社有影印本。
歷代視為鐘書法帖。其用筆嫻雅,字體風(fēng)流,不乏古意,點畫生動流轉(zhuǎn),饒有天趣,乃善書之絕妙。王之學(xué)鐘,實為善學(xué),失其拙厚樸質(zhì)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質(zhì)今妍,馳驚沿革,成千古之書圣。細讀此帖,用筆溫潤,結(jié)體勁健,正是王羲之創(chuàng)造性地臨摹鐘書所造成的新作,成為歷代書愛者取法貴上的正書法帖。 特點:1、用金文的筆法鑿出;2、懸臂書小楷有大字風(fēng)范。
鐘繇,三國魏書家,其正楷書法獨步當時,自言精思學(xué)書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無際?!∑鋫魇罆髡孥E已無存?!稌ㄕ齻鳌吩疲骸扮婔頃ǎ吖偶儤?,超妙入神?!薄K我詠矸ㄌ兴獭缎颈怼?、《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臨摹。唐張懷瓘《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于師,剛?cè)醾溲伞|c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余,泰漢以來,一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