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平脈辨證之厥陰病論治——第二屆國際經(jīng)方班講稿<徐汝奇先生>

 昆山同德堂鄒羿 2014-04-18

平脈辨證之厥陰病論治
徐汝奇

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zhèn)西門村衛(wèi)生所(徐汝奇中醫(yī)館)
平脈辨證源于《傷寒雜病論》,醫(yī)圣張仲景介紹他“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其中“并平脈辨證”一句,證明平脈辨證是在搜集前人經(jīng)驗之上的發(fā)明,《傷寒雜病論》的內(nèi)容即從平脈辨證方法架構三陰三陽辨證體系,確立“病→脈→
證→治”的診療規(guī)范,以論治“傷寒”為例,演義經(jīng)方運用原則。魏晉太醫(yī)令王叔和編次整理了張仲景的著作,并搜采歷
代名醫(yī)經(jīng)驗撰編《脈經(jīng)》,目的不僅在于規(guī)范脈法,推廣平脈辨證,還重新提煉《傷寒雜病論》中的部分內(nèi)容,以“汗、吐、下”三法的運用及諸雜病的“病、脈、證、治”規(guī)律為例,為讀者理會仲景學術的核心思想暨如何運用經(jīng)方提供方法,開創(chuàng)了從平脈辨證法通治萬病的新紀元。

平脈辨證首辨陰陽,法從獨脈,但從表里三焦證候立論?!秱?/font>·平脈法》強調(diào):“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終必有奸。審察表里,三焦別焉。”脈法不僅解釋了證候病機,并且脈象與證候之間、甚至于方藥都有直接的對應。辨證論治不僅從表里認定,也從三焦區(qū)別。三焦是古人基于解剖觀察對人體生理功能的界定。如230條所謂:“陽明病,脅下鞕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敝感〔窈鷾眯У姆从臣瓷?、中、下三焦都氣機條暢、津液流通??蓳?jù)三陰三陽病不僅僅是六經(jīng)病,而且是從古代解剖部位即上、中、下三焦以認識疾病表、里、內(nèi)、外病位的證候群或類病綜合征。
歷代醫(yī)家對于三陰三陽六經(jīng)病的認識歧義甚多,其實無論是陰陽表里虛實六大層面的類病也好、或六大經(jīng)絡病變的癥候群也好,其辨識皆俱特異性。尤其從平脈辨證法鑒別,診療規(guī)范,方法簡便。如《傷寒論》中規(guī)定:
1、太陽病
平脈法:“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fā)。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保ā秱罚?/font>
辨證提綱:“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1條)
解析:主證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提示風邪上受。頭項居上焦,故太陽病屬于上、中焦表實病變?yōu)橹鞯陌Y候群。凡與太陽經(jīng)絡屬相關的病變皆為太陽病。脈浮當三關俱見,但以左寸、雙尺浮為主。
2、陽明病
平脈法:“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fā)。以其脈夾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font>
(《傷寒例》)
辨證提綱:“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180條)
解析:主證必“胃家實”提示胃腑不通,胃居中焦,故陽明病屬于中、下焦里實病變?yōu)橹鞯陌Y候群。凡與陽明經(jīng)絡屬相關的病變皆為陽明病。脈長(即洪大)當三關俱見,但以右寸洪大為主。
3、少陽病
平脈法:“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fā)。以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jīng)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font>
(《傷寒例》)
辨證提綱:“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保?/font>263條)
解析:主證必“口苦、咽干、目?!碧崾旧訇柦?jīng)氣不舒、膽氣不利。膽位在中焦,少陽居表里之間,故少陽病屬于中焦半表半里病變?yōu)橹鞯陌Y候群。凡與少陽經(jīng)絡屬相關的病變皆為少陽病。脈弦當三關俱見,但以左關弦為主。
4、太陰病
平脈法:“尺寸俱沉細者,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fā)。以其脈布胃中,絡于嗌,故腹?jié)M而嗌干?!保ā秱罚?/font>
辨證提綱:“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273條)
解析:主證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提示中焦里虛,脾虛運化不及,故太陰病屬于中焦里虛為主的癥候群。凡與太陰經(jīng)絡屬相關的病變皆為太陰病。脈沉細當三關俱見,但以右關沉細為主。
5、少陰病
平脈法:“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fā)。以其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保ā秱罚?/font>
辨證提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保?/font>281條)
解析:主證必“脈微細,但欲寐也”,提示元陽不振,病在下焦,故少陰病屬于下焦里虛為主的癥候群。凡與少陰經(jīng)絡屬相關的病變皆為少陰病。脈沉或細微當三關俱見,但以左寸、雙尺沉細微為主。
6、厥陰病
平脈法:“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fā)。以其脈循陰器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此三經(jīng)皆受病,已入于腑,可下而已?!薄秱罚?/font>
辨證提綱:“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326條)
解析:主證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提示三焦不利、虛實夾雜,故厥陰病屬于上、中、下三焦虛實夾雜為主的癥候群。凡與厥陰經(jīng)絡屬相關的病變皆為厥陰病。
脈微緩當三關俱見,但以左關微緩為主。
平脈辨證法倡導平脈以辨證,辨證參以平脈,“色脈合參,可以萬全”,要求盡可能多途徑如寸口脈法、趺陽脈法、少陰脈法、辨色、聞聲、望神、按腹等診療方法精辨病機、甄別證候,同時又提倡診療方法的簡約化,是望聞問切四診綜合運用的典范。
在臨證實踐中,六經(jīng)病證候群有時并不單一出現(xiàn),合病并見較多,運用平脈辨證確立的“病、脈、證、治”原則,從脈象太過或不及中辨識主病之脈與兼證之脈,從脈象推測相應證候,再結合證候反推脈象十分相符,抓住三陰三陽六經(jīng)病辨證提綱與左、右寸關尺三關定位要領,提煉出主證與主病之脈互為印證,即可獲得相關診斷。如左寸脈太過見浮為太陽、左寸脈不及見沉屬少陰,而余脈之勢弱而平,即可認定太陽與少陰合病。
以上為六經(jīng)病平脈辨證的基本內(nèi)涵,綱要分明,法度嚴謹,應用循規(guī)蹈矩,更要知常達變,即所謂“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是經(jīng)方運用的基本原則。
本次講座重點探討厥陰病的病、脈、證、治規(guī)律。《傷寒論》三陰三陽六篇的經(jīng)文共計398條,其中太陽病篇178條、陽明病篇84條、少陽篇10條、太陰病篇8條、少陰病篇45 條、厥陰篇56條,霍亂篇10篇、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7篇,厥陰病約占三陰病各篇經(jīng)文總數(shù)的一半還多。若從平脈辨證法分析相關經(jīng)文,實際上涉及到厥陰病的經(jīng)文遠遠不止這些,并且十分復雜?!秱摗分鞣?/font>113方,其中厥陰篇的主方有烏梅丸、白虎湯、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四逆湯、瓜蒂散、茯苓甘草湯、麻黃升麻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通脈四逆湯、白頭翁湯、桂枝湯、小承氣湯、梔子豉湯、吳茱萸湯、小柴胡湯計16個經(jīng)方。但這些方中,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桂枝湯、小承氣湯、梔子豉湯、吳茱萸湯、小柴胡湯等廣泛分布在三陽病篇或太陰病篇、少陰篇,都為主治之方,并不局限厥陰病的主治,但這些經(jīng)方何以主治厥陰病呢?試作分析如下:
1、  辨證提綱:
《傷寒論》326條規(guī)定:“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主證必俱“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為陽明內(nèi)熱之象,“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為少陽郁熱之象,“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為太陰里虛之象,提示了厥陰病病機有虛實夾雜、上熱下寒、上實下虛、里寒外熱或寒熱勝復的特點,見證錯綜復雜,與三焦氣機不利相關。
337條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贝藶樨首C的定義。結合厥陰病的辨證提綱,可知凡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三焦氣機不利所致的寒熱夾雜,虛實互見,上熱下寒、里寒外熱,上實下虛等等病情錯綜復雜的證候群,如消渴、腹脹而下利、饑而不欲食、胃脘嘈雜、煩躁、咽喉干痛、惡寒、發(fā)熱、嘔吐等表現(xiàn)均屬厥陰病范疇,但主證必俱手足逆冷,兼證表現(xiàn)多樣化,且多伴有下利即大便稀癥狀。
2、平脈法則
王叔和在《傷寒例》中規(guī)定:“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fā)。以其脈循陰器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此三經(jīng)皆受病,已入于腑,可下而已?!?/font>
指厥陰病的主脈當見寸關尺三部均微緩,327條可以反佐:“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font>
但厥陰病證候群表現(xiàn)在上、中、下三焦的均可見證,相對三陽病、太陰、少陰病單純的主證表現(xiàn)而言,主證呈多樣性。脈象與之相應,也呈現(xiàn)了復雜性。在厥陰病篇55條經(jīng)文中,        涉及脈法應用的相關經(jīng)文如下:
332.傷寒,始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餅。不發(fā)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直醽沓龆鴱腿ヒ病:笕彰}之,其熱續(xù)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fā)熱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脈之,而脈數(shù),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余,必發(fā)癰膿也。——脈數(shù)
333.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脈遲
338.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蛔厥也?;棕收?,其人當吐蛔。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咨先肫潆酰薀?,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脈微而厥
343.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脈微
347.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脈虛
349.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脈促
350.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脈滑而厥
351.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脈細欲絕
355.病患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脈乍緊
357.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寸脈沉而遲、下部脈不至
360.下利,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今自愈。——脈弱
361.下利脈數(shù),有微熱汗出,今自愈;設復緊,為未解。(一云設脈浮復緊)——脈數(shù)、脈緊
362.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無脈、脈不還、少陰負趺陽
363.下利,寸脈反浮數(shù),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寸脈浮數(shù)、尺中澀
365.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shù)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脈沉弦、脈大、脈微弱數(shù)
366.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脈沉而遲
367.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今自愈;設不瘥,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脈數(shù)
368.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脈絕、脈還、脈不還
369.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死。——脈實
377.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脈弱
以上例舉經(jīng)文20條,涉及的脈象陰陽俱見,提示的病機有虛有實、或虛實夾雜,表現(xiàn)的證候或純陰無陽、或陰陽并存、上實下虛或上虛下實,虛實夾雜的矛盾十分突出,故平脈辨證以法治之,如烏梅丸、當歸四逆湯、白頭翁湯之類;平脈定方當隨證治之,如白虎湯、桂枝湯、小柴胡湯之類,選取主治之方并不限于厥陰病主方。
這些脈象描述及其方證辨識,看似毫無規(guī)律,但與厥陰病程階段錯綜復雜的病機相應,是辨別證候虛實的“法寶”。如何分析這個“法寶”,其實另有“法門”,王叔和整理仲景脈法之時已經(jīng)認識到,此“法門”即“厥脈”。
何謂厥脈?《脈經(jīng)》不載,但《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篇有解:
“傷寒,脈陰陽俱緊,惡寒發(fā)熱,則脈欲厥。厥者,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惡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熱多者,目赤脈多,睛不慧。醫(yī)復發(fā)之,咽中則傷;若復下之,則兩目閉。寒多便清谷,熱多便膿血;若熏之,則身發(fā)黃;若慰之,則咽燥。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難者,為危殆?!?/font>
據(jù)文意分析,在“傷寒,脈陰陽俱緊”的三關脈候中,有一種“脈欲厥”的脈象與“傷寒”病情錯綜復雜情況對應,這個脈即厥脈。厥脈之狀即“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此脈脈勢不均,從強到弱,又由弱到強,與寒熱夾雜、虛實相兼的病機相應。
接下來,《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篇繼續(xù)分析:
“傷寒發(fā)熱,口中勃勃氣出,頭痛目黃,衄不可制,貪水者必嘔,惡水者厥。若下之,咽中生瘡,假令手足溫者,必下重便膿血。頭痛目黃者,若下之,則目閉。貪水者,若下之,其脈必厥,其聲嚶,咽喉塞,若發(fā)汗,則戰(zhàn)栗,陰陽俱虛。惡水者,若下之,則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若發(fā)汗,則口中傷,舌上白胎,煩躁。脈數(shù)實,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若發(fā)汗,則小便自利也?!?/font>
從此經(jīng)文“貪水者,若下之,其脈必厥”即當知其內(nèi)有水飲,陽氣弱而氣化不利,所以口干喜飲,倘強行下法,必致“陰陽俱虛”。脈必厥,乃是通過“厥”脈動搖不定的態(tài)勢去把握虛中夾實的病機。
為此,《辨痙濕暍脈證》篇對厥脈的轉歸給予了總結:
“凡得病,厥脈動數(shù),服湯藥更遲,脈浮大減小,初躁后靜,此皆愈證也?!贝酥小皠訑?shù)”之脈類于“數(shù)”?!侗婷}法》謂:“若數(shù)脈見于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庇纱丝蓳?jù),厥脈動數(shù)不穩(wěn)當,表現(xiàn)在脈位以關脈較強盛。凡寸關尺三部脈勢不均,左右脈度不等者皆屬厥脈,但關部相對較強,辨識均以關部為主。
《脈經(jīng)卷四·辨三部九候脈證第一》載:“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均,是為病方欲進,不出一二日復欲發(fā)動,其人欲多飲,飲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此提示病變易虛易實,“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均”當為陽厥之脈。
又:“關上脈時來時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數(shù)者,胃中寒熱,羸劣不欲飲食,如虐狀?!贝颂崾静葸w延反復,“關上脈時來時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數(shù)”當為陰厥之脈。
厥脈分兩類,厥證亦有陰陽之別,337條釋:“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泵鞔_界定:手足逆冷者便是厥。但《金匱要略·臟腑經(jīng)絡先后病脈證》篇另解:“問曰:經(jīng)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稱厥陽。”指津液虧而陽氣偏亢的陽明經(jīng)氣過盛。陽熱過盛,津液虧虛,陰陽之氣不達四末,“陰陽氣不相順接”,微循環(huán)不良故而為“厥”。此厥屬陽厥。故厥證有陽明病陽盛之厥與厥陰病虛實夾雜之厥。350條:“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此“傷寒脈滑而厥”,脈滑主內(nèi)熱,厥乃厥脈,為“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的脈勢不均勻之象,因陽氣不通,故脈滑而厥主胸腹灼熱而四肢冷,故平脈辨證為“里有熱”。所以白虎湯證之厥屬于津液不足、陽氣亢奮的“厥陽”,脈象洪滑與之相應。
《脈經(jīng)》謂“滑與數(shù)相類”故脈滑與脈數(shù)相似,臨證區(qū)別不易。從《傷寒論·辨脈法》分析,脈滑為寒郁化熱,主內(nèi)實,為內(nèi)熱,肌表溫度不一定升高;而脈數(shù)為熱氣有余,主內(nèi)虛,當表里俱熱,肌膚溫度一般較高。后世從脈滑主內(nèi)熱氣盛之理,故定脈滑為痰熱之象。
厥陰病之厥如338條“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臟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吐蚘。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臟寒。蚘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久利?!?/font>
此“傷寒脈微而厥”即陽氣虛微,陰氣偏盛,導致“陰陽氣不相順接”,所以導致“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
另如105條:“傷寒十三日,過經(jīng)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鞕,而反下利,脈調(diào)和者,知醫(y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實也,調(diào)胃承氣湯主之。”
從“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與“脈調(diào)和”的對比可知,此脈微厥之“微”當是對“厥”的形容,非陽不足之脈微,而是“稍少或稍弱”的意思。佐證當見于335條:“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fā)熱。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fā)汗者,必口傷爛赤?!贝恕柏噬钫?,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即“厥的程度稍弱,熱勢也稍弱”之義。故此推論,“脈當微厥”實則指“輕微”或“細弱”的厥脈。故105條之“脈當微厥”應該屬于厥脈但病勢相對較緩的描述。
以上分析表明,厥脈多與厥陰病相關,盡管脈法提綱規(guī)定“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但厥陰病為“三經(jīng)皆受病,已入于腑”,故厥陰病證候復雜,上、中、下三焦癥狀混雜難分,病機呈現(xiàn)“虛而實、雜而亂”的特點。故厥陰病主證之脈有“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的特點,故兼證兼脈眾多,癥狀之實與脈象之虛對比性非常強。不僅寸關尺三關脈陰陽脈并見,并且左右三關脈位不對等,脈勢、脈度強弱不均
。證候表現(xiàn)陰陽兼顧,癥狀千奇百怪,不一而論。臨證中凡三焦見證錯綜復雜、水熱互結、虛實難辨者,皆屬厥陰。

332條:“傷寒始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fā)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恐暴熱來出而復去也。后日脈之,其熱續(xù)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fā)熱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脈之,而脈數(shù),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余,必發(fā)癰膿也?!?/font>
此段條文對厥陰病的病機認識非常重要,分析如下:
1)“傷寒始發(fā)熱六日”,與“厥陰受病,當六七日發(fā)”的病程吻合,陰陽辨證提綱云“陽數(shù)七,陰數(shù)六”,故見發(fā)熱六日,即當考慮厥陰病。
2)六日發(fā)熱之后,即由陰出陽,又發(fā)熱三日,非病入陽明(即“陽明受病,當二三日發(fā)”),就病出少陽(即“少陽受病,當三四日發(fā)”)。
3)但“厥反九日而利”,陰陽本已不相順接,發(fā)熱伴下利,是少陰病程的陰陽將竭,當不能食,如果脈象遲,反能食即陽氣將竭的回光反照,所以要考慮為“除中”。
4)厥陰病本脈象微浮,不發(fā)熱,是厥陰出陽之象,故“食以索餅,不發(fā)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font>  5)如果“其熱續(xù)在者”,即厥陰病轉出少陽,故“期之旦日夜半愈”。
6)如果“后三日脈之,而脈數(shù)”,是病入陽明,故斷定“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余,必發(fā)癰膿也?!?/font>
故據(jù)此分析,厥陰病程不但可見少陽病癥狀,同時也見陽明、少陰癥狀,當屬陰陽不接,水火不濟的陰陽合病,病機呈現(xiàn)了虛實夾雜、寒熱并存的復雜性,三陰三陽六經(jīng)病辨證論治中病情相對復雜的證候都歸類于厥陰。
厥陰肝與少陽膽表里絡屬,機能相關,《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說“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傷寒論·平脈法》認為“肝者,木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王叔和在《傷寒例》中認定“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故厥陰病之脈得“濡弱以弦”是向愈之兆。327條謂:“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贝恕拔⒏ 睂嵸|即“濡弱以弦”之義。
西漢·司馬遷《漢書·藝文志》中將經(jīng)方定義為:“本草木之寒溫,量疾病之深淺,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應,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于平?!必赎幉〉牟C主在“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由此而論,凡與經(jīng)方組成中蘊含“水火”,涉及了辛開苦降、瀉實補虛、條暢氣機的方證經(jīng)文均可列入厥陰。所以如三陽病篇的桂枝湯、小承氣湯、梔子豉湯、小柴胡湯,少陰篇篇的主方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吳茱萸湯等都被列入厥陰病篇也就不足為奇,而如半夏瀉心湯、大黃附子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干姜湯、奔豚湯、麻黃升麻湯、栝樓瞿麥丸、溫經(jīng)湯等等之類攻補兼施的方證皆可循從厥陰病病機論治,自然就順理成章。
從平脈辨證法則,厥陰病的論治可以大道至簡,無論證候群如何復雜,但只要抓住左、右寸關尺三部六位脈勢不均、強弱不勻的脈候體象即可;證候表現(xiàn)只要具備“虛而實、雜而亂”的特點,從看似無規(guī)律的規(guī)律中,抓住陰陽虛實寒熱夾雜、三焦氣機不利的病機就行。
所以,凡三陰三陽篇的方證皆可從厥陰病的平脈辨證法重新認識,三陰三陽篇中的多經(jīng)合病、以及《金匱要略》中的臟腑雜病論治皆當重新分類,而例如現(xiàn)代醫(yī)學所謂疑難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腫瘤、慢性肝病、腎病、胃腸功能紊亂癥、神經(jīng)官能癥、脈管炎、蕁麻疹等眾多的慢性病、以及因錯誤治療導致的久病遷延、臟器功能亢進或衰竭者、營養(yǎng)代謝紊亂者、濫用抗生素、長期應用激素者,等等,絕大多數(shù)都可歸類于厥陰病范疇,從厥陰病的脈證論治,療效也必然突出。
厥陰病例案如下:
案一、肖女士  1962年9月6日   泰和縣石山鄉(xiāng)農(nóng)民。  2011/11/3診見脈右寸浮細弦稍緊、關細弦稍緊、尺沉細弦稍緊,左寸弦細、關沉細弦、尺沉細微弦,舌淡略青,苔薄白。面色萎黃。訴:病已十四年,周而復始發(fā)作定期性脘腹痛,疼痛以心窩下為主。疼痛發(fā)作后的第三、四日開始發(fā)熱,體溫高達40.5度,下午2、3點開始發(fā)熱到凌晨3、4點緩解,伴惡寒,煩熱,無汗出。腹痛經(jīng)過約一周以后即大便瀉下,稀溏并夾白色粘液,日3-4次。平時則大便硬結如球,或日三四次或1-2日不解。近幾年來發(fā)作較頻,發(fā)熱、腹痛時間更長。發(fā)作時全身肌肉酸困痛,腰背痛,頭痛,手足冷,無食欲,口瘡潰爛,小便澀短痛,夾血尿。如此循環(huán)往復,年復一年的發(fā)作并住院,甚至網(wǎng)絡會診都無結果,已耗費十余萬元,中醫(yī)、西醫(yī)均治不效。檢查示:腎結石,結腸炎,非萎縮性胃炎(糜爛出血型),子宮肌瘤,輸卵管囊腫,尿淀粉酶偏高,白細胞偏高,心電圖提示二返、三返(均輕度)。
診斷:厥陰病。烏梅丸合白頭翁湯。
烏梅30克  細辛10克  干姜15克黃連20克 當歸15克
附片15克 花椒10克 桂枝15克  黨參15克
黃柏15克 白頭翁30克 秦皮20克 甘草10克   七劑

平脈辨證:
診見右寸浮細弦稍緊、關細弦稍緊、尺沉細弦稍緊,左寸弦細、關沉細弦、尺沉細微弦,其左、右寸關尺三部六位均不對等、脈勢強弱不均,當屬厥脈,診為厥陰病。
方證對應:
1、患者病達十四年之久,病程診斷符合厥陰病程。
2、證見周而復始發(fā)作定期性脘腹痛,疼痛以心窩下為主。疼痛發(fā)作后的第三、四日開始發(fā)熱,體溫高達40.5度,下午2、3點開始發(fā)熱到凌晨3、4點緩解,伴惡寒,煩熱,無汗出。此為厥陰病厥熱勝復癥狀。見326條、332條、336條。
3、其下午2、3點開始發(fā)熱到凌晨3、4點緩解,此為厥陰病欲解時。見328條。
4、伴惡寒,煩熱,無汗出。屬白虎湯證,此為厥陽。見334條、350條。
5、腹痛經(jīng)過約一周以后即大便瀉下,稀溏并夾白色粘液,日3-4次。屬白頭翁湯證,此為厥陰熱利下重。見331條、334條、341條、367條、371條。
6、平時則大便硬結如球,或日三四次或1-2日不解。屬小承氣湯證,此為厥寒冷結。。見340條、374條。
7、發(fā)作時全身肌肉酸困痛,腰背痛,頭痛,手足冷,無食欲,口瘡潰爛,小便澀短痛,夾血尿。見335條、337條、342條。
此患者證候復雜,寒熱虛實夾雜,屬典型厥陰病,以烏梅丸為主方。
相關經(jīng)文:
《傷寒論》326條: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
328條: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331條:傷寒先厥,后發(fā)熱而利者,必自止。見厥復利。
332條:傷寒始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當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為除中,食以索餅。不發(fā)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直醽沓龆鴱腿ヒ?。后日脈之,其熱續(xù)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發(fā)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fā)熱三日,并前六日,亦為九日,與厥相應,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脈之,而脈數(shù),其熱不罷者,此為熱氣有余,必發(fā)癰膿也?!?/font>
334條:傷寒先厥后發(fā)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fā)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其喉不痹。
335條: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fā)熱,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厥應下之,而反發(fā)汗者,必口傷爛赤。
336條:傷寒病,厥五日,熱亦五日,設六日當復厥,不厥者自愈。厥終不過五日,以熱五日,故知自愈。
337條: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340條: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jié)M,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
341條:傷寒發(fā)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四日,厥少熱多,其病當愈。四日至七日,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342條: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其病為進。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font>
350條: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367條:下利,脈數(shù)而渴者,今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以有熱故也。
371條: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379條: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按語:
患者一周后復診,癥狀稍有改善。繼續(xù)原方到第三周,食欲增,精神好轉,吃紅參燉雞湯復發(fā)高熱,用烏梅丸合小承氣湯,泄下污穢大便甚多,此后大便色由暗褐色轉黃?;颊呖偣卜幗齻€月,其間腎結石發(fā)作一次,改方四逆散合四金湯(金錢草、海金沙、雞內(nèi)金、郁金),但發(fā)熱下利未再發(fā)作。該患者證候分析涉及《傷寒論》厥陰篇相關經(jīng)文達16條,故運用經(jīng)方,必須洞識方證,熟悉經(jīng)文,并融會貫通。
案二:劉先生
1978
年生  住泰和縣沙村鎮(zhèn)

2012-6-4初診: 脈右寸細弦緩、關細弦稍緊、尺沉細弦稍緊,左寸浮緩、關弦而短、尺沉細弦稍緊。舌淡紫, 苔白膩。訴:口舌易潰爛,咽喉異物
感,饑餓時胃脘痛,大便一日三次以上,大便稀溏,小便黃。無口苦。
診斷:厥陰病。半夏瀉心湯合半夏厚樸湯:
法半夏15克、黃芩15克、黃連10克、黨參15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大棗15克、厚樸15克、茯苓15克、蘇葉15克、生姜30 克,七劑,日三服。
2012-6-20二診: 泰和縣中醫(yī)院檢查示:舌根下部可見一灰白色腫物。鼻咽部可見黏膜輕度充血增厚,咽側索可見紅腫。咽喉壁黏膜輕度充血,可見淋巴濾泡增生。意見:腫物待查。
脈右寸沉遲緩稍弦、關稍弦、尺沉細微弦,左寸沉遲緩稍弦、關沉、尺沉細稍滑。舌淡紫, 苔白膩 。咽峽暗紫。訴:咽中梗阻不適,異物感,吃西瓜胃痛,時欲吐痰。大便日兩三次,大便溏,肛門灼熱。
診斷:厥陰病。麻黃升麻湯:
麻黃15克、升麻10克、當歸15克、知母10克、黃芩15克、玉竹15克、赤芍10克、天冬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石膏30克、白術10克、干姜10克,  七劑,日三服。 2012-6-26三診: 訴:在22日下午四點半咯出一大塊狀有韌性的爛肉樣粘膩物?,F(xiàn)咽喉無明顯感覺,余癥大有好轉。
平脈辨證:
初診見“ 脈右寸細弦緩、關細弦稍緊、尺沉細弦稍緊,左寸浮緩、關弦而短、尺沉細弦稍緊”,此左右三部六位不等,示氣機厥逆,升降不利,屬厥陰病?!吧嗟希?/font> 苔白膩,為厥陰。訴:口舌易潰爛,咽喉異物感,饑餓時胃脘痛,大便一日三次以上,大便稀溏,小便黃。無口苦”,證屬厥陰喉痹、厥陰下利,柴胡劑不中與,當辛開苦降,宣暢氣機,故治喉痹取半夏厚樸湯、治下利取半夏瀉心湯。
二診見“脈右寸沉遲緩稍弦、關稍弦、尺沉細微弦,左寸沉遲緩稍弦、關沉、尺沉細稍滑”,上部脈較實,下部脈較虛,與厥陰病麻黃升麻湯證“寸脈沉而遲、下部脈不至”相類。檢查示舌根下部可見一灰白色腫物,但性質不明。證見“咽中梗阻不適,異物感,吃西瓜胃痛,時欲吐痰。大便日兩三次,大便溏,肛門灼熱”,示厥陰病仍存,雖無唾膿血,但時欲吐痰,故脈證合參,治取麻黃升麻湯。
相關經(jīng)文:
《傷寒論》357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止,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按:357條從“寸脈沉而遲、下部脈不至(指尺部脈微弱欲絕)”的“陰結”之象,反佐“手足厥逆、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等癥狀,判定麻黃升麻湯證的寒熱錯雜、上實下虛夾雜病機。凡陰陽不交、氣機不利、上、中、下三焦均有見證,病候呈現(xiàn)寒熱虛實夾雜者即為厥陰病。
患者感覺喉咽部異物一月余,消炎無效,自外地專程回鄉(xiāng)求治。初診要求其檢查確診,二診時攜帶報告單前來,甚為緊張,力求我處方,允不效則手術。第三天患者來診室報告,服藥7小包(一劑藥分3小包,每包200毫升,煎藥機煎?。?,咯出爛肉狀物一大塊,笑逐顏開。有一位來自廣東順德桂洲醫(yī)院的莫國友醫(yī)師隨我跟診在場,見此極為驚訝,直言不敢相信經(jīng)方有如此神效。其實,盡管張仲景認為“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但言“麻黃升麻湯主之”,其“主之”實質肯定了麻黃升麻湯對喉咽部腫物的療效。
案三、胡女士      197612    住泰和縣萬合鎮(zhèn)
2011/8/23  萬合中心衛(wèi)生院生化檢查示:總蛋白90.3、
球蛋白43.52 、白球比1.07、
谷丙轉氨酶47.8
堿性磷酸酶247.31、
尿酸352.8 、肌酐125.4
葡萄糖15.33;尿檢:葡萄糖2+ 、蛋白質1+、白細胞1+;血常規(guī):白細胞 22.7 、中性細胞百分比81.1。
脈右寸細弦稍滑、關弦細稍滑、尺沉細微弦,左寸浮細弦稍滑、關細弦稍滑、尺沉細微弦,舌淡紅,苔薄黃。訴:數(shù)日前尿路感染,腰痛?,F(xiàn)咽喉干燥,喜飲水,余癥不顯。
診斷:厥陰病。葛根黃芩黃連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土茯苓。
葛根120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15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10克、土茯苓30克,   十劑 日三劑。
     2011/9/3  右寸細弦滑、關弦細滑、尺細弦滑,左寸細弦滑、關弦細滑、尺沉細弦稍滑。,舌淡略青苔薄白。訴:陰癢,余癥不顯??崭寡?/font>8.6
診斷:厥陰病。葛根黃芩黃連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苦參。
葛根120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15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苦參15克,   十劑, 日三服。
2011/9/16 脈右寸沉弦稍滑、關弦細稍滑、尺沉細弦稍滑,左寸細弦稍滑、關沉細弦、尺細弦稍滑,舌淡紅,苔薄白。訴:無明顯不適??崭寡?/font>8.4
診斷:厥陰病。葛根黃芩黃連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土茯苓、大黃、附片。
葛根120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20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大黃15克、附片5克、  十五劑
2011/10/7右寸沉細弦稍滑,關細弦稍滑,尺沉細弦,左寸浮細稍弦,關沉細弦,尺沉細微弦。舌淡苔薄黃。訴:空腹血糖6.8。無明顯不適。
診斷:厥陰病。葛根黃芩黃連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土茯苓、大黃、附片、陳皮。
葛根120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20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大黃15克、附片5克、陳皮30克,  十劑。
2011/10/20脈右寸細弦、關細弦稍滑、尺沉細弦,左寸浮細稍滑、關細弦、尺沉細弦,舌淡紅,苔薄黃。訴:檢查空腹血糖5.4 。體重稍增加。
診斷:厥陰病。葛根黃芩黃連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土茯苓、大黃、附片、陳皮。
葛根120克、黃芩30克、黃連30克、甘草10克、天花粉20克、牡蠣3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干姜20克、土茯苓30克、大黃15克、附片5克、陳皮30克,  十劑,日三服。
平脈辨證:
平脈陰陽辨證綱要規(guī)定:
“寸脈見陽脈,左為手太陽、右為手陽明;寸脈見陰脈,左為手少陰、右為手太陰。
關脈見陽脈,左為足少陽、右為足陽明,關脈見陰脈,左為足厥陰,右為足太陰。
雙尺脈見陽脈,為足太陽;雙尺為見陰脈,為足少陰,左屬腎,右為子戶?!?/font>
患者初診之脈:“脈右寸細弦稍滑、關弦細稍滑、尺沉細微弦,左寸浮細弦稍滑、關細弦稍滑、尺沉細微弦”,此中寸、關屬陽脈,屬葛根黃芩黃連湯主脈,當診從太陽陽明?。坏珒申P脈弦不對等,屬柴胡桂枝干姜湯主脈,當診從少陽病。厥陰與少陽為表里,柴胡桂枝干姜湯的主治范疇為“陽微結”,實質是厥陰與少陽同病,屬膽熱脾寒、水熱互結之證,上、中、下三焦虛實夾雜,從病機而論當屬厥陰。故凡病機復雜的純?nèi)柣蚣內(nèi)幓蜿庩栭g雜的合病均可判斷于厥陰病范疇。
服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的合方二十劑之后,診見“脈右寸沉弦稍滑、關弦細稍滑、尺沉細弦稍滑,左寸細弦稍滑、關沉細弦、尺細弦稍滑”,此中左關脈沉細弦,為厥陰之象,提示太陽陽明病勢已挫。如果是藥寒傷胃,必飲食有礙,但患者訴無明顯不適,顯為厥陰病脈,故在主方中加大黃附片湯去細辛,或加陳皮以溫脾陽。
相關經(jīng)文:
《傷寒論》34條: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芩黃連湯。
147條: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篇:“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font>
按:患者因“尿路感染,腰痛”在當?shù)蒯t(yī)院消炎治療無效而確診為糖尿病。服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味的合方治療約3個月,共50劑,停藥迄今10個月,無明顯不適,復查血糖仍然正常。
糖尿病從六經(jīng)病辨證論治,其提綱挈領的優(yōu)勢不可替代。Ⅱ型糖尿病與代謝紊亂相關,初始于太陽陽明病,以陽明經(jīng)證、腑證多見,表現(xiàn)為陽明燥熱的亢奮之象;傳少陽之時即已傳變?nèi)胴赎帲C候寒熱錯雜,表現(xiàn)為氣機不利,甚至臟腑器官功能受損;厥陰病階段失治,則進入少陰病,則陰盛陽微,水火不濟,為糖尿病終末期,臟器已損,機能衰竭,并發(fā)癥層出不窮,是生命垂危階段。故糖尿病之治,若能阻斷于太陽陽明,則事半功倍;即便病已經(jīng)轉入厥陰,治之得當,尤可逆轉。但在少陰,沉疴難起,但治有重劑,亦是茍喘延年,半死半生。所以,糖尿病的治療,重在六經(jīng)病提綱挈領的辨證,在太陽陽明病階段即治厥陰,予以截斷逆轉法的治療,是防止病情遷延、獲得治愈的關鍵。
案四:劉女士  1947年生  
住南門村

2012/6/13診:脈右寸細弦緩、關細弦、尺沉細弦,左寸浮弦細、關細弦、尺細弦滑,舌紅稍紫,苔薄白。訴:頭昏頭暈,咽喉不適,時有一股氣從少腹上沖咽喉,情緒不穩(wěn)當,發(fā)作時十分難受,甚至有瀕臨死亡的感覺,偶有少腹痛。平時腰酸痛。月經(jīng)不規(guī)則,經(jīng)血夾暗黑血塊。檢查有腰椎盤突出,余無明顯發(fā)現(xiàn)。懷疑為神經(jīng)官能癥。中西雜投,久治無效。
診斷:厥陰病奔豚湯證。奔豚湯加味:
甘草20克、川芎15克、當歸15克、法半夏40克、黃芩15克、葛根60克、赤芍15克、生姜30克、桑白皮30克、威靈仙60克、遠志15 克, 五劑
平脈辨證:
脈右寸細弦緩、關細弦、尺沉細弦,左寸浮弦細、關細弦、尺細弦滑,左右三關脈象不均明顯。此為厥脈,診從厥陰病。其中右寸細弦緩,為陰類脈,與咽喉不適相應,示厥陰喉痹;左寸浮弦細,陽脈類,與頭昏頭暈相應,示太陽經(jīng)氣不利。凡兩關脈弦象明顯、而寸尺脈象強弱不等者皆屬厥陰病主脈。厥脈之狀即“脈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大,是其候也?!?/font>
方證相應: 患者訴“咽喉不適,時有一股氣從少腹上沖咽喉,情緒不穩(wěn)當,發(fā)作時十分難受,甚至有瀕臨死亡的感覺,偶有少腹痛”與“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fā)作欲死”吻合,為典型奔豚湯證。“平時腰酸痛。月經(jīng)不規(guī)則,經(jīng)血夾暗黑血塊。檢查有腰椎盤突出”,與“左尺細弦滑”相應,當為下焦痰濕阻絡之象,故加威靈仙、遠志化痰通絡。
相關經(jīng)文:
《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fā)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按:奔豚病病機寒熱夾雜、虛實互見,病情遷延,癥狀百出,久治乏效,但檢查大多無明顯陽性發(fā)現(xiàn),西醫(yī)一般診斷為憂郁癥、神經(jīng)官能癥之類,此類患者自己感覺非常難受,往往以為病入膏肓,所以求治愿望特別強烈。病機當與三焦不利引致氣、血、水的代謝紊亂相關,表現(xiàn)上、中、下三焦證候錯綜復雜,故診斷當從厥陰病。
奔豚湯的組成屬經(jīng)方“水火之劑”,專于氣、血、水的調(diào)節(jié),為調(diào)節(jié)三焦氣機紊亂第一方。方中甘李根白皮不易得,故從東方屬木、桑出東方之理,改用宣肺利水之桑白皮替代。
奔豚湯證極易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混淆,故平脈非常重要,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當左右寸關尺三部六位的脈象互為相對,雙關脈必見平等之弦,與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陽見證吻合。
案五、高先生   1953 住上田碼頭
2012-8-8 脈右寸浮細弦、關弦緩、尺弦滑,左寸內(nèi)側浮弦緩
外側沉弱、關弦、尺弦緊稍滑。舌紅
苔薄白。訴:左側腰痛、夜劇。偶有心悸動,有胃潰瘍史。大小便正常。診斷:排外心肌病變。
診斷:厥陰病。茯苓甘草湯。
茯苓30克、甘草15克、生姜45克、桂枝30克, 伍劑,每日一劑,水煎,日三服。囑:務必作心臟彩超確診。
平脈辨證:
左右三關脈象多樣化、脈勢不均,提示氣機不利,虛中有實。屬厥脈,診從厥陰病。左寸內(nèi)側浮弦緩、外側沉弱,屬《脈經(jīng)》所謂:“前如內(nèi)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與腰相連”;雙尺弦中兼滑,示下焦水結為飲,左尺兼緊,可知左側腰痛。
方證相應:
患者訴“左側腰痛,夜劇。偶有心悸動”,此為下焦陽虛,中焦水盛,上下交通不利的“厥而心下悸”之象,當治從厥陰,處方茯苓甘草湯。
相關經(jīng)文:
《傷寒論》356條: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湯。
按:患者以“腰痛夜劇”就診,脈診見左寸內(nèi)側浮弦緩 外側沉弱,提示心肌病變可能?;颊弑救伺c家屬均不相信,經(jīng)隨我跟診的同道勸說去作相關檢查,約三小時后取得結果,泰和縣人民醫(yī)院心臟彩超示:二尖瓣反流(輕度)。左室舒張功能減低。證明平脈辨證確實可以“料度腑臟”的。
案六:朱女士,  女, 1963年1月10 日,住萬安縣城
2012-6-16右寸浮弦緩,關弦,尺沉細,左寸細弦稍浮,關沉弦細,尺細弦。舌紅苔黃膩。訴:頭暈嘔吐反復發(fā)作,已四五年,久治無效。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用大劑量激素治療(一日12片),現(xiàn)激素用量漸漸減少,一日4粒強的松片。眩暈發(fā)作無預兆,最長發(fā)作達3個小時。月經(jīng)不規(guī)則,余尚可。病歷資料: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出院診斷:多發(fā)性硬化。MRI影像號365815意見:左側發(fā)射冠,雙側半卵圓中心及雙側顳葉枕葉多發(fā)斑片狀異常信號影,目前仍考慮多發(fā)性硬化可能性大,請結合臨床。

診斷:厥陰病。葛根湯合澤瀉湯
葛根300克、麻黃30克、桂枝30克、白芍60克、赤芍30克、生姜30克、甘草10克、大棗15克、澤瀉30克、白術15克,十劑,日一劑,日三服。
2012-7-4 脈右寸細弦緩稍浮、關細弦稍緊、尺細弦,左寸細弦稍浮、關細弦、尺沉細。舌紅苔薄白。訴:激素已停兩三天,無明顯不適。
診斷:厥陰病。 葛根湯加味
葛根300克、麻黃30克、桂枝30克、白芍60克、赤芍30克、生姜30克、甘草10克、大棗15克、黃連15克、菟絲子30克、茺蔚子15 克,十劑,日一劑,日三服。
2012-7-24 脈右寸浮滑稍弦、關弦稍滑、尺細稍弦,左寸浮弦稍滑、關細弦、尺細弦稍緊。舌紅苔黃。 血壓103/58mmHg。訴:激素已停20天,7月20日(星期五)發(fā)作眩暈一次,坐位時發(fā)作,約兩分鐘左右后自行緩解。大小便正常。
厥陰?。焊鸶鶞蠞蔀a湯加味
葛根300克、麻黃1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赤芍60克、生姜15克、大棗30克、
甘草15克、澤瀉30克、白術15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梔子15克,
十劑,日三服、每天一劑。

2012-8-10 血壓103/60mmHg. 脈右寸浮稍弦、關稍弦、尺弦稍細略緊,左寸細弦、關沉細稍弦、尺弦細稍緊。舌紅
苔薄白 水滑。訴:眩暈近期無發(fā)作。平時腰痛。余癥不顯。服藥晚了影響睡眠。 厥陰?。焊鸶鶞蠞蔀a湯加味
葛根300克、麻黃1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赤芍60克、生姜15克、大棗30克、甘草15克、澤瀉30克、白術15克、膽南星15克、威靈仙60克、懷牛膝15克,十劑,日一劑,分三次服。

平脈辨證:。
診見“右寸浮弦緩、關弦、尺沉細,左寸細弦稍浮、關沉弦細、尺細弦”,此左右三關脈象不對等,
屬厥脈,右寸浮弦緩,左寸細弦稍浮,提示上實下虛,左右氣機升降不利。診從厥陰。

左、右寸關尺三部均出現(xiàn)了從高漸低的階梯狀脈象,此屬葛根湯證之特有脈象。
右關弦、左關沉弦細,主痰飲?!督饏T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篇:“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虛。脈偏弦者,飲也?!?/font>
方證相應:
患者訴:“頭暈嘔吐反復發(fā)作”,舌紅苔黃膩,屬痰飲。舌紅本主熱,此為激素所致,與脈勢虛弱不符。“頭暈欲吐”屬澤瀉湯證之“支飲、冒?!埃布锤鸶鶞疀_氣上逆所致。
檢查示:多發(fā)性硬化,可類從“剛痙”機理。故治主從葛根湯治本、兼合澤瀉湯治標,標本兼治,從脈證虛實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相關條文:
1、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
2、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按:此患者“頭暈嘔吐”癥狀為主,甚至昏厥數(shù)小時,病史已四五年,檢查懷疑多發(fā)性硬化?,F(xiàn)在仍在堅持服用以葛根湯為主的加味方鞏固治療。
資料介紹,多發(fā)性硬化癥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脫髓鞘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梢鸶鞣N癥狀,包括感覺改變、視覺障礙、肌肉無力、憂郁、協(xié)調(diào)與講話困難、嚴重的疲勞、認知障礙、平衡障礙、體熱和疼痛等,嚴重的可以導致活動性障礙和殘疾,病因不清,多被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數(shù)人認為是一種代謝依賴性神經(jīng)變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辦法。但從六經(jīng)辨證,病位在頭部與上焦陽經(jīng)相關,而證候多虛,與中下焦陰經(jīng)關聯(lián),屬上實下虛,氣機升降不利,故據(jù)病機可辨從厥陰病。
葛根“味甘平”,《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認為可“起陰氣”。葛根湯為太陽陽明病主方,也為“剛痙”主之之方?!皠偗d”與頭腦病變相關,證明葛根湯可以有效改善腦血循環(huán)與大腦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凡陰陽氣機不利者皆歸類于厥證。葛根湯具有良好的“通閉解結”作用。故我主張從平脈辨證法則無限擴大葛根湯的主治范疇,并不僅限于太陽陽明病,葛根湯大劑量可以條暢氣機,對厥證類疾病如高血壓、腦梗塞等疑難病的療效十分突出。
大約在一千年前,宋代林億整理《傷寒論》時感嘆“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學之?!鄙w因
《傷寒雜病論》與《脈經(jīng)》一脈相承,學習《傷寒雜病論》,學了張仲景,其實也學了王叔和。

從上述案例分析可據(jù),平脈辨證法的優(yōu)勢在于從脈象的太過與不及中,精辨三陰三陽六經(jīng)病病機及其方證,避免誤診,提高療效,并簡化臨證思路。故從平脈辨證方法理解經(jīng)典原文,拓展經(jīng)方運用,最得仲景思想的真諦,療效必然突出?!傲隙雀K,獨見若神”,不愧是仲景脈法應用的最高境界。復興現(xiàn)代中醫(yī),必須推廣經(jīng)方,學會運用經(jīng)方,應當對張仲景、王叔和倡導的平脈辨證法重新認識。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