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至瑯琊,"齊人徐福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發(fā)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揭開了秦代大規(guī)模航海求仙、探求未知世界活動的序幕。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之碣石,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航海求仙遍及中國北方海域。在眾多求仙航海者中,以首倡者徐福船隊規(guī)模最大,出海次數(shù)最多,為齊燕方士中求仙的主力。公元前210年,徐福率船隊最后一次出海,"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從而結束了秦代出海求仙這一重大活動。同時,也給后人留下了無法解答的歷史疑案。二千余年來,關于徐福求仙一事廣為流傳,眾說紛壇,成為史學界研究爭論的重點之一。近十年來,隨著對外開放的加強和中外關系史研究的深入,更由于"文化搭臺,經(jīng)貿(mào)唱戲"原則之通用,徐福研究異軍突起,成為史學界研究的熱點,對活躍史學領域和中日關系的研究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年代久遠,史料過簡,加之論者所處角度不同和對史料理解歧異,在許多方面發(fā)生了激烈爭論,形成了近年來難得出現(xiàn)的"百家爭鳴"局面。成為近年來爭論最激烈的一樁歷史公案。 徐福研究中引起爭論的要點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籍貫(故里)之爭;二是出海的啟航港之爭;三是其"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的登陸終止地之爭。本文謹就徐福船隊啟航港之事予以探討,并就教于史學界同仁。 一、東渡啟航港的諸種觀點 關于徐福自何處入海求仙,傳說紛壇??偫ㄆ饋碛幸韵聨追N觀點。 1.河北秦皇島出海說。 2.河北鹽山縣出海說。 3.山東蓬萊出海說。 4.山東槎山、蘇山島出海說。 5.山東黃縣(龍口市)出海說。 6.山東青島市嶗山區(qū)徐福島、登瀛村出海說。 7.山東青島市黃島區(qū)徐山出海說。 8.山東青島市膠南(瑯琊)出海說。 9.江蘇連云港出海說。 10.江蘇贛榆出海說。 11.浙江寧波、舟山出海說。 12.廣東沿海出海說等等。 從以上各處啟航地點來看,范圍十分廣闊,幾乎包括整個中國海域。但其中心則是山東半島所在的渤海、黃海地區(qū)。之所以集中于這一地區(qū),一則齊、燕之地方士眾多,而倡導求仙及率船隊出海的皆為齊、燕方士。其二則是因為古代傳說中的三神山都位于渤海中,故方士上書言事和出海求仙均以渤海為是。在古代,渤海地區(qū)包括今渤海、黃海海域。《山海經(jīng)》載:"瑯琊臺在渤海間",即是明證,說明古渤海包括今渤、黃海。再往南就是古南海的范圍了。因此,徐福等人出海求仙,必在齊燕一帶,其航海范圍不可能遍及全國沿海,更不可能到屬古南海范圍的粵、浙沿海地區(qū)啟航。尤其是廣東沿海,距齊地近萬里,徐福船隊無論如何也不會在廣東出海。此一觀點顯然是后人附會和民間傳說而來,不須多辯。下邊,僅將其他幾種出海說予以分析辯駁。 浙江寧波、舟山啟航說。已有專家撰文駁斥,認為可能是后人據(jù)陳壽《三國志》而附會者。查《三國志·孫權傳》載:"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shù)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后人可能即據(jù)此而附會為徐福自此處渡海止人洲不歸的故事,并有眾多民間傳說和遺跡等物事。實際上徐福足跡不會越過長江而到南海尋求三神山,因此,浙江出海的觀點是不能成立的。 河北秦皇島,即秦始皇刻石記功之碣石,此處海口作為方士出海港是有史可據(jù)的,但不是齊方士徐福的入海地點。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之碣石,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后“韓終去不報”,“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致使秦始皇“發(fā)兵30萬人北擊胡”。而“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未可為求仙藥’”,“于是乃去也”,結果引發(fā)了諸生“犯禁者460余人、皆坑之咸陽”的慘劇。由此可見,由秦皇島出海求仙者并非齊方士徐福,而是燕人盧生、韓終等人。該港口雖亦屬秦代方士航海求仙之啟航港,但與齊人徐福無關。 關于河北另外一處出??诩贷}山出海說,將在下文專門論述,此略。 山東半島沿海地區(qū),是徐福出海說中最集中、最紛雜的地區(qū),地方史志和民間傳說十分豐富,除龍口說、徐山說、瑯琊說將在下文逐一論述外,謹將其他各說作一簡析。關于山東槎山、蘇山島啟航說,北京楊斌先生已有專著論及。楊先生認為:"以此地的地理形勢,南距瑯琊較遠,且無優(yōu)良天然港灣,做臨時避風停船處則可,做長期停船之舉,尤其大批船隊停此,運糧上水皆不方便,顯然不適宜做起航之地"。對此,本人表示完全贊同楊先生的觀點,該出海說不能成立。 蓬萊(登州)啟航說。登州在當時作為海口,雖然具備船隊停泊的條件,但與瑯琊港相比則相差太遠。既不是都城大邑,也非著名良港,而且距徐?;顒又行默樼鹛h。試想,徐福何以要在瑯琊上書獲準后,不在當時中國東方大港瑯琊(郡治所在地)組織船隊出海,而非要跑到僻遠小邑登州海口出海呢?顯然,登州啟航說是不能成立的。但應指出,徐福出海求仙,首尾10年,其活動范圍遍及北方沿海,期間為躲避風浪,補充糧水而臨時??康母蹫澈?诒胤且惶?,而這也正是山東半島地區(qū)有關徐福故跡、傳說特別多的重要原因。登州作為徐福船隊臨時停泊的港灣是完全可能的。 嶗山舊屬即墨,地處膠州灣東北海濱,為山東東部名山,南距瑯琊二百余里。此地流傳許多與徐福有關的傳說,《即墨縣志》:"徐福島,縣東南50里,相傳徐福求仙到此,故名"。因此,嶗山出海說較其他地區(qū)似較有據(jù)。我認為,之所以如此,一是嶗山為名山,神話、傳說很多,加之有心人收集整理,故出現(xiàn)了與徐福有關的民間傳說(其實半島地區(qū)有關徐福的傳說十分豐富,只是沒有人收集整理而已)。其二,嶗山距瑯琊較近,又是徐福船隊出海北上的必由之路,在此地避風補充都是可能的,故而留下徐福島、登瀛村等遺跡傳說。但當時嶗山是一荒僻之地,遠離城邑,既無良港,又無造船和補充給養(yǎng)諸條件,不僅不能作為大型船隊的出?;?,連作為長期訓練童男女的場所也不適宜。何況,在其南方不遠的瑯琊,各種條件均極為優(yōu)越,出海口斷不會舍瑯琊而擇嶗山的。因此,嶗山出海一說也是不能成立的。 以上啟航地點的提出,大都在史學界沒有引起重視和反響。故本文亦不予以詳細辯駁,只是為全面論述該命題起見予以簡單說明,以免缺漏。而對于近年來呼聲最高,且有大量著作廣為論述宣傳的幾種觀點,則需要逐一詳細論辯考證,以求對于廓清這一史實有所俾益。這些觀點有:贛榆(連云港)啟航說;黃縣(龍口)啟航說;河北鹽山啟航說;青島徐山啟航說;瑯琊(膠南市)啟航說。而這些啟航說的提出,主要是隨著徐福故里的"發(fā)現(xiàn)"與爭論而引發(fā)的。對故里之爭,本人另有文章,此處不多贅述,謹對上述五種影響較大的啟航港觀點提出一點質疑與商榷。 二、贛榆啟航說駁正 贛榆啟航港的觀點,是羅其湘、汪承恭同志于1984年4月18日《光明日報》發(fā)表之《秦代東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發(fā)現(xiàn)和考證》一文中首先提出來的。文章在認定贛榆之徐福村為徐福故里之后,又進一步論述說:“秦始皇派遣徐福入海東渡,共有兩次,這兩次起航不一定在同一個地點”。“徐福第一次出海地點可能在徐山”。而“徐福第二次出海東渡的起航點,據(jù)野外地理考察,我們認為是在離徐福故鄉(xiāng)--徐福村不遠的海州灣沿岸的嵐山頭或連云港附近”。并指出了徐福東渡的兩條航路,“北路,從嵐山頭、柘汪附近起程”,經(jīng)山東半島、朝鮮半島而抵日本;“南路:從古朐山(今連云港錦屏山)附近起航”,橫渡黃海,直抵日本??傊?,啟航港均為贛榆及附近之連云港的???。 觀點鮮明,語氣肯定。這無異于在史學界引發(fā)一枚重磅炸彈,立即引起了轟動,從而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論。平心而論,該文對于促進中國史學界之徐福研究方面確實起了重大作用,但對其學術觀點則是無法表示同意的。一點質疑與商榷。 羅其湘先生在文章中說,秦始皇三到瑯琊時,曾二次經(jīng)過贛榆,并斷言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公元前210年),由江南渡江“并海上、北至瑯琊”時,“徐福就是這次在他的家鄉(xiāng)一帶,又一次見到秦始皇,再次受命出海東渡的”。這樣一來,自贛榆出海亦即從徐福的“家鄉(xiāng)”出海,也就順理成章了。贛榆出海說的中心內容即在于斯。 顯然,贛榆啟航說是建立在贛榆徐福故里說這一大前提的基礎上的。先確定贛榆為徐福故里,再確定徐福在其家鄉(xiāng)(故里)“再次受命出海東渡”,從而確認贛榆即是東渡的啟航港。然而,徐福故里一說既無史料記載,也無出土文物佐證,其觀點實難成立。其依據(jù)一是因村名叫徐福村,故認定即是徐福故里;二是在該村地下挖掘出土的遺物證明是漢代村落遺址。然而,以祖先姓名命名其出生地的做法有悖古代風俗,不能成為理由;而該村既然是漢代村落,就可斷言決非戰(zhàn)國時代生人徐福之故里;另外,至秦滅六國時,贛榆為楚國領土,這與《史記》所載之“齊人徐福”之“齊人”,誠為不相關之事。因此,故里一說本身就缺乏科學根據(jù),而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啟航港之說也就不能成立了。 眾所周知,秦始皇曾三到瑯琊,其次數(shù)之多,居留時間之長是其他巡經(jīng)地區(qū)無法比擬的。據(jù)《史記》記載,徐福兩次參見秦始皇均在瑯琊,從未有在異地拜見秦始皇之記載,更沒有陪同秦始皇到贛榆的記載。其最后一次出巡行抵瑯琊時,其行程路線是自咸陽“至云夢”……“浮江下……過丹陽,至錢唐……上會稽……還過吳,從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瑯琊”。其路線是自長江口入海北上,由海路直抵瑯琊,并沒有經(jīng)過包括贛榆在內的其他地區(qū)。而“方士徐福等入海求神藥,數(shù)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愿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騙過秦始皇,得以再次出海不歸。可見,徐福此次也是在瑯琊見到秦始皇的,并非羅文所說“在他的家鄉(xiāng)一帶,又一次見到秦始皇,再次受命出海東渡的”。因為從《史記》中可以知道,秦始皇在聽信徐福的謊言之后,“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魚具,而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瑯琊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并海西”而歸。而徐福率船隊隨秦始皇一同由瑯琊出發(fā)之事明矣。怎么會再跑到相距數(shù)百里的贛榆啟航北上呢? 另外,據(jù)贛榆之《徐福故里古遺跡考察材料》稱:在贛榆大王坊村附近古河中發(fā)現(xiàn)了距今2000年的造船木材,從而認定是徐福造船遺址。并進一步論證,“徐福在這里造船,以荻水口入海東渡,是有根據(jù)的”。并肯定地認為:“在始皇37年,秦始皇出游,五六月間,來到秦東門,為秦東門建成和徐福東渡,舉行盛大海祭,徐福率隊出荻水口,進行東渡,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在古代,修造木船在中國沿海各??诰苓M行。而古代森林茂密,遍及沿海各地,造船材料應有盡有,在贛榆出土沉積木頭是不奇怪的。但不能就此認定為徐福造船遺址,更不能得出徐福船隊由此入海東渡的結論。試想,秦代瑯琊是郡治所在地和大港口,是東方經(jīng)濟中心,長期活動于瑯琊的徐福怎么會不在瑯琊建造船只和出海求仙,反而要跑到荒僻的贛榆造船出海呢?至于說數(shù)千童男女的征集、訓練和給養(yǎng)補給及百工、船員的配備,都是小小的贛榆一地所無法解決的。因此,所謂在贛榆造船、出海之說與“故里說”一樣均屬于虛烏有之事。 至于“連云港市孔望山”啟航說,其根據(jù)與前述贛榆說相同,此處不專立論析辯。要之,贛榆啟航說和連云港啟航說均是不能成立的。 三、黃縣(龍口市)啟航說辨正 正值贛榆故里說及啟航港說盛行之時,位于山東半島的黃縣(龍口市)也開始了對徐福故里和東渡啟航港的研究,確認:黃縣之徐鄉(xiāng)城為徐福真正之故里。其主要依據(jù)是元人于欽所撰之《齊乘》記載:徐鄉(xiāng),“蓋以徐福求仙而得名”。其論證方法與贛榆模式相仿,即先肯定黃縣為徐福故里,進而斷定徐福東渡的啟航港亦在黃縣,即徐福亦是從其故鄉(xiāng)啟航東渡日本。持這一觀點的文章亦屬不少,而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李永先先生之《徐福故里及東渡的探索》一文。文章對于徐福事跡作了十分全面的研究,其資料之引用,論點之闡發(fā)均有獨到之處,在黃縣故里說和啟航港說上的觀點十分鮮明。在否定了贛榆故里說和秦皇島、贛榆等入海說后,提出了徐福從黃縣啟航東渡的觀點,認為“徐福東渡從瑯琊徐山和黃縣北海岸(今登州灣)這兩個海港啟航,不僅從《史記》中可以找出根據(jù),后來也有許多古籍記載和民間傳說”。并指出“徐福第二次東渡是從黃縣家鄉(xiāng)啟航。徐福為黃縣徐鄉(xiāng)人……即今鄉(xiāng)城鎮(zhèn)”,“徐福從黃縣北海岸東渡,這里就是后來的登州灣”。并進一步論證說:秦始皇37年,秦始皇再次相信徐福的謊言,“為徐福第二次東渡配備了射手。秦始皇還親自在芝罘射死一條大魚,為徐福東渡掃清道路。徐福第二次東渡即在這一海域的黃縣北海岸(今登州灣)啟航”。而“徐福這次必然送走秦始皇,從芝罘附近海域,也是他家鄉(xiāng)黃縣北海岸啟航,沿廟島群島而去,決不可能再重新回瑯琊入海"。從而否定了在瑯琊、贛榆及其他啟航地的觀點。 平心而論,黃縣啟航說較之贛榆啟航說理由略充分一些。據(jù)《史記》所載,黃、腄(即今黃縣、蓬萊)等地是秦始皇東巡時的經(jīng)由之地,秦始皇曾在該地停留祭祀齊之八神。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芝罘射殺巨魚后“并海西”,亦從黃縣海域經(jīng)過。而徐福在出海求仙期間,可能為躲避風浪、補充糧水而在黃縣沿海停泊,故而留下諸種傳說。但僅僅據(jù)此就確定徐福從黃縣啟航東渡則是沒有道理的。 如同贛榆啟航說是建立在贛榆故里說的基礎上一樣,黃縣啟航說也是建立在黃縣故里說的基礎上的??梢哉f,沒有故里說,就沒有啟航說。那么,黃縣究竟是否徐福之故里呢?簡而言之:黃縣故里說沒有史料根據(jù)和文物證明,其觀點也是不能成立的。 黃縣故里說據(jù)于元人于欽的《齊乘》,于欽在卷四《古跡》中之“徐鄉(xiāng)城”條下注記:“徐鄉(xiāng)城,漢縣,蓋以徐福求仙為名,城帝時封膠東恭王子炔為侯”。縱觀其文意,只是認為可能是“以徐福求仙而得名”,并未言明徐鄉(xiāng)為徐福故里。于欽在徐福之后1500年之記載沒有直接證據(jù),當系采自民間傳說,其權威性實屬可疑。此類傳說和記載在全國所在多有,焉能均與故里有關連?因此,故里之說是不能成立的。同樣也說不上徐?!笆且宰院N髦咙S縣徐鄉(xiāng),將其家人及愿隨之族人、鄉(xiāng)人一并東渡于平原廣澤而不來”之事了。 撇開故里不談,單從航海條件來看,黃縣也不具備啟航說的條件。當時在山東半島只有瑯琊是中心城市和濱海大港,而黃縣只是一個偏僻縣城而已。無論是船艦的建造,船員、百工的配備,童男女的征發(fā)、集中,五谷和給養(yǎng)的征集補充等,都是當時的黃縣所無法承擔的。這一點僅從徐福幾次會見秦始皇都在瑯琊就可得知,其航海求仙活動的主要中心是瑯琊而非其他地區(qū)。很難想象徐福為什么會舍棄條件優(yōu)越的瑯琊港而跋涉千里到荒僻小縣的登州灣裝備船隊、啟航東渡。 在駁論贛榆啟航說時,我已經(jīng)指出秦始皇船隊與徐福船隊一同北上,“射殺巨魚”的史實。其理由同樣適用于對黃縣啟航說的駁議。公元前210年徐福再次受命出海,其一切準備工作均在瑯琊進行,而后一同北上,在之罘射殺巨魚后方才分頭航行,秦始皇“遂并海西”,歸途中病逝??梢?,徐福船隊當在之罘海域與秦始皇大隊分手,決不可能西航到黃縣再來一次東渡啟航儀式和接族人、鄉(xiāng)人一同出海冒險的舉動。 要之,黃縣作為徐福船隊的臨時停泊港灣是可能的,但作為啟航港則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作為中轉港與啟航港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四、鹽山啟航說辨正 1992年8月29日,《光明日報》發(fā)表了題為《徐福何處渡扶桑,專家說是鹽山縣》的新聞報道。文章說:“經(jīng)有關專家考證,22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航海專家徐福從河北省鹽山縣出發(fā)入海東渡日本。因此,徐福是中日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最早使者,鹽山縣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僑鄉(xiāng)”?!扒厥蓟?7年(公元年210年)徐福受秦始皇之命,在鹽山縣一帶招募童男童女各500名,并百工、水手、弓箭手3000多人,僑寓在原齊國舊地饒安(鹽山縣)籌措衣物,然后經(jīng)無棣溝入海,輾轉漂泊,沿廟島群島,經(jīng)遼東半島達朝鮮半島西岸,最后過濟州島和對馬海峽到日本九州北部伊萬里地方登陸”。鹽山啟航港說遂由此而起。 鹽山,為齊之邊地。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曰:“鹽山縣,本春秋齊無棣邑,管仲曰‘北至于無棣’。漢于此置高城縣,屬渤??ぁ?。又云“饒安縣,北至州(滄州--引者注)90里,本漢千童縣,即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以為縣,屬渤???。靈帝置饒安縣,以其地豐饒,可以安人”。而《光明日報》以漢饒安指為“齊國舊地饒安”,則誤矣。 李吉甫所述秦千童城及漢設千童縣的來歷十分肯定,當有所根據(jù)。這是除《史記》所載瑯琊與徐福的史料之外最可信的史料。但若以此而引伸出徐福由鹽山啟航抵達日本,則是站不住腳的。 我認為,千童城的存在和童男女所居當屬事實。因徐福自公元前219年受命出海求仙,歷時10年:其間出海次數(shù)至少亦在二次以上,其船隊很可能遍航古渤海(今渤海、黃海),故而在齊、燕沿海均曾停泊、休整。千童城很可能是徐福首次出海時航抵渤海灣上岸休整補充時所留下的遺跡。其理由是:一、千童城在渤海灣畔,為齊、燕邊界地區(qū),徐福船隊從瑯琊出發(fā),循山東半島北上,繞成山,經(jīng)之罘西行,抵達渤海灣,跋涉千里,如果碰上風暴,船艦受損,只有泊岸休整補充,作短時間停留。千童城可能就是其休整的場所。其二,關于徐福出海求仙所率帶的童男女人數(shù)歷來說法不一,有千人、二千人、三千人及數(shù)千人等幾種說法。我意,在首次出海時,徐福船隊規(guī)模不會太大,人數(shù)不會太多,因此,后來徐福才會欺騙秦始皇說:“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旰吻蟆吭唬骸刚堁幽暌鎵鬯帯?。神曰:‘汝秦王之禮薄,得觀而不得取’……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說,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谷種種百工而行”,人數(shù)由千人增為三千人,就是徐福一番謊言所致,這也就證明了千童城確實是徐福首次入海求仙所率帶的人員,千童城就是這些人留下的遺跡。第三,根據(jù)《史記》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最后一次出海,在重新配備人員之后與秦始皇一同從瑯琊啟碇北上,在之罘射殺巨魚后,秦始皇“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而徐福則在之罘與秦始皇分手后,率船隊繼續(xù)東渡航行,不可能隨秦始皇“并海西”,再跑到鹽山去筑城休整征發(fā)童男女,然后啟航東渡。據(jù)此,鹽山只能是徐福航海求仙活動中曾停留過的休整地點,但不是東渡日本的啟航港。 值得一提的是,與徐福同時入海求仙的尚有燕人盧生、韓終、石生、侯生等人,其船隊規(guī)模、童男女數(shù)量應與徐福船隊人數(shù)相近。鹽山為我國之齊、燕邊界地區(qū),燕之方士的求仙活動極有可能波延到今鹽山地區(qū)。由于燕人出海求仙者眾,其出海口和集中地點決非碣石一地,渤海灣畔之千童城,有否即是韓終等求仙隊伍中的一支童男女的集結地和出??谀兀炕蛟S是由于徐福名氣太大,后人將燕方士的活動掛靠在齊人徐福身上,故而在唐人李吉甫筆下成為“徐福筑此城以居之”。睽之與徐福同時求仙,最早“報不還”的韓終,其膽略行為并不遜于徐福,僅因司馬遷厚此薄彼,對韓終未多記述,遂使韓終出?!安贿€”的事跡湮沒二千余年,至今默默無聞,較之徐福之名氣、影響,可謂天壤之別。那么,將燕人求仙之童男女的遺跡歸之于齊人徐福之童男女的可能性亦是很大的。但應指出的是,這段議論沒有史料依據(jù),僅作為個人一種補充性觀點談談而已。其要點在于進一步闡明:鹽山不是徐福東渡的啟航港,也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僑鄉(xiāng)”。作 者: 張樹楓 |
|
來自: 玉人 > 《家鄉(xiāng)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