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五言篆書聯(lián)》 見于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
尺 寸: 127×31.5cm×2 估 價: RMB 15,000-20,000(元) 成交價: 44,000(元) 鈐?。汉谓B基印、子貞 釋文:水淺魚龍起,山寒鶴鹿鳴。 題識:何紹基。 鑒藏印:荼陵譚光鑒藏書畫記 拍賣日期: 2005-05-14
聲明:資料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本站不能保證所有拍賣作品的真實性。
何紹基《嘉言游好五言聯(lián)》紙本 105×28cm 湖南省博物館藏
釋文:嘉言登五岳 游好在六經(jīng) 何子貞隸書頗具深度和系統(tǒng)性,隸書五言聯(lián):“駕言登五岳,游好在六經(jīng)”,寓流動于平正,藏精巧于古拙,舉重若輕,游刃有余,落筆灑脫,皆隨意而自然,觀賞此書,自覺有清雅之氣。 來自湖南省博物館網(wǎng)站
何紹基《春風(fēng)流水八言行書聯(lián)》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紹基《偃泊澄清行書聯(lián)》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釋文:偃泊山水敖游風(fēng)月 澄清流品提挈紀綱
何紹基《隸書講道研書八言聯(lián)》 242×40cm×2 紙本 1871年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講道毓德立誠垂范研書賞理敷文奏懷同治辛未立秋后五日補署緄叟志于邗江運閞
鈐印:何紹基印(朱) 子貞(白)
何紹基 楷書八言聯(lián)冰梅箋本 縱176 橫40厘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資料來自青島市博物館網(wǎng)站
此聯(lián)楷書,是為李璋煜(方赤)而作,其書法韻味出自于張黑女碑和顏真卿。用筆多逆鋒,剛勁規(guī)整。氣勢緊密。
何紹基 破半同兩聯(lián)
何紹基 行楷龍門對
何紹基《為問鷗書十二言聯(lián)》 灑金紙 166.5x38cm 湖南省博物館藏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紹基《紅樹黃河七言聯(lián)》紙本 125×31cm 湖南省博物館藏
釋文:紅樹雁聲當(dāng)夕起 黃河詩思共秋高 何紹基對篆書的書法創(chuàng)作是比較得心應(yīng)手的。在其傳世墨跡中,這類作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品位高。體勢上,大篆小篆都寫;書寫形式上,書聯(lián)、屏條、橫幅等都具備,如篆書七言聯(lián):“紅樹雁聲當(dāng)夕起,黃河詩思共秋高”。結(jié)構(gòu)謹嚴,布局沉穩(wěn),用筆揮灑自如,且富有變化,頗具韻味。
來自湖南省博物館網(wǎng)站
行書七言聯(lián)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59.7X22.2cmX2
行書七言聯(lián)
行書七言聯(lián) 軸 紙本98.8X18 cmX2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的聯(lián)文:「小海銀魚吹白浪,層樓珠酒出紅霞」,充滿了愜意之趣。何紹基的行書,用中鋒筆,微有顫動之勢;字常不為繩墨所拘,有著從容閒適的感覺,並時有欹斜之態(tài),本幅正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何紹基《明月異書七言聯(lián)》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行書聯(lián) 縱123厘米、橫32厘米。 轉(zhuǎn)自中華博物網(wǎng)
行書聯(lián)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
何紹基 行書世事古人聯(lián)
行書七言聯(lián) 刊于《藝壇》2004年第5期歷代入粵名人墨跡
何紹基 秋深雨后七言聯(lián)
太史詩翰冊(部分) 上海劉海栗美術(shù)館藏 轉(zhuǎn)自劉海栗美術(shù)館網(wǎng)站
何紹基《重謁三蘇祠詩稿》 1855年 21x24cm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紹基書蘇軾《和子由論書》等雜詩冊 1847年 湖南省博物館藏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紹基《詩稿》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行書手札 廣西桂林圖書館藏
釋文:……用意用筆講究之至,佩服、佩服。鄙意如此大篇頭緒煩多,宜一直敘下后以補筆斡旋,令具。若三四反復(fù),頗覺眉目難清。李文恭推重向公,甚至屢見章奏。且賊之由粵入楚,向公亦不能無過,此等處尚宜酌。上年在孝陵衛(wèi)被賊劫營,退守丹陽,挫失后彈壓調(diào)度,大局仍能不誤,尤宜分明敘出,以塞議者之口,此公善守而不善戰(zhàn),勝人者在堅定嚴密持重有德,既得此美謚,起段或?qū)钪椅洳⑻?,一則成功而得謚,一則未成功而得謚,賴圣明鑒。其隱微所以為諸將勵,此意可做一段文字。實敘處不必太煩也,承揮問勤勤,謹此奉寄。辱疊韻賜詩,容勉和奉答也,定翁如面,基頓首。
資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資料由得意忘形提供
何紹基《行書手札》
何紹基《臨漢碑》 資料來自《歷代名家墨跡傳真.清何紹基臨漢碑》(上海書畫出版社)
點擊右鍵逐頁下載[韓天衡題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附錄:《歷代名家墨跡傳真.清何紹基臨漢碑》原書說明
何紹基臨漢碑簡介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世傳其雙臂過膝,故又自號蝯(猿)叟,湖南道州人。道光丙申(1836)年進士。綬編修,充武英殿國史館協(xié)修、總纂,官至四川學(xué)政。為晚清書壇極具個性和饒有影響的大書家。 何氏是一位天才加勤奮的書家,其楷行宗師顏真卿,千載下,習(xí)顏而具鮮明個性者當(dāng)以何氏為首選??胺Q是活學(xué)活用顏氏書風(fēng)的佼佼者。以筆者考察,何氏習(xí)顏而饒別趣,此別趣正與宋人溫革之書風(fēng)暗合,然溫革字,世所罕睹,益成全了何氏書風(fēng)名蜚四海。嚴格地說,作為官員的他,書藝非其余事,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一輩子都借以風(fēng)光與自豪的所在。他花甲前書作多以楷行行世,沉雄峭拔,精力酣足是其獨具的特色。不滿足于既得,是何氏書藝獲得大成的動力,據(jù)其文孫何維樸稱:“咸豐戊午(1858),先大父年六十,在濟南濼源書院,始專習(xí)八分書,東京諸碑次第臨寫,自立課程,庚申(1860)歸湘,主講城南,隸課仍無間斷,而于《禮器》《張遷》兩碑用功尤深,各臨百通?!闭鎸嵉孛枋隽撕问贤砟昱R習(xí)隸篆之勤,雖是“臨”,而細讀其晚歲所臨漢碑,他并非表面化地臨其形,而是以形攫神,形遠旨近,是一種智慧的饒有創(chuàng)意的“臨”,故而“臨”出的漢隸與古篆,都鈐有何氏古拙生澀的獨特印記。由先前的享大名于行楷,更享大名于篆隸,得一望二,循序漸進,是值得急于求成者從中獲得啟迪的。
何氏的隸書,謂之為“臨”,實為托古求新。在何氏稍前的隸篆大家中,鄧石如以雄遒豪邁勝,伊秉綬以堂皇莊嚴勝,何紹基則避同求異,表現(xiàn)為凝結(jié)澀拙,在結(jié)字和氣格上朝先賢忽視的生拙方向作了有力而有效的探索,對后世很有示范的意義。尤其是在用筆上,他深諳顏真卿“屋漏痕”的真諦,書寫點畫,強調(diào)積點成線,力透紙背,使篆隸書的點畫本身具有了更獨立的觀賞性和靈感,這不能不說是何氏的一個貢獻。要之,鄧、伊、何三大家,樹立大旗,立三新面,流風(fēng)所至為嘉道以來篆隸書藝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作出了本人也未嘗預(yù)知的奉獻。這勃興而卓著的隸(包括篆)書的成果,足以擠兌清代行楷藝術(shù)的式微。(文:韓天衡)
何紹基《臨張遷碑》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點擊右鍵逐頁下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何紹基(1799-1873)
何紹基《臨禮器冊》紙本 42.7×29.5cm 湖南省博物館藏
釋文:略 來自湖南省博物館網(wǎng)站
何紹基《臨衡方碑四屏》 1869年 128.8X32cmX4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紹基《臨魯峻碑》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紹基《臨道因碑》紙本 30×29cm 湖南省博物館藏
釋文:略
來自湖南省博物館網(wǎng)站
何紹基臨《顏真卿爭座位帖》
更多請點擊右鍵下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有清一代,書壇繁榮,承帖尚碑,交相輝映,名家輩出,五彩紛呈,然而能兼善諸體,尤以回腕執(zhí)筆之法切入妙境者,唯晚清何紹基一人而已。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diào)總纂?yún)f(xié)修、武英殿纂修及福建、貴州、廣東等省鄉(xiāng)試正副考官和四川學(xué)政等職。子貞多才多藝,工詩差圃,精通經(jīng)史、小學(xué),旁及篆刻、律算,尤其擅長書法。其書,早年學(xué)顏真卿,后廣涉博獵,上自周秦兩漢篆隸,下至六朝南北碑,無所不習(xí),巧取各家之長,妙融各體之奇,脫古立新,獨具風(fēng)采。子貞之所以雄踞書壇,除其悟性優(yōu)異而外,勤奮是其重要因素。《清稗類鈔》稱其“懸腕作藏鋒書,日課五百字,大如碗”。在跋《張黑女墓志》時自云:“每一臨寫,必回腕高懸,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約不及半,汗浹衣襦也。”足見刻苦之狀。子貞平生以臨帖為日課,真、行、隸、篆,無不潛心臨習(xí),所臨漢碑,即達百余種之多,但尤喜臨《顏真卿爭座位帖》。
顏真卿(708-784)為唐代著名書家。所書雄健豪放,成為二王書法后的又一高峰。其性格忠義節(jié)烈,剛毅正直。所書《爭座位帖》,其內(nèi)容系與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義爭論文武百官朝廷宴會中之座次,實質(zhì)為反對郭英義、魚朝恩等邪惡集團之政治斗爭。其書跡,古秀蒼勁,豪放逸宕,真力彌漫,意態(tài)超然,歷來與《蘭亭序》并譽為行書“雙璧”。米芾稱:“爭坐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于意外。”
子貞不僅珍愛魯公書法,更敬仰其品格,此因與其志操融合有關(guān)。子貞供職時,廉潔簡樸,正直無私,彈劾貪官污吏,伸張正義,受到百姓愛戴,后遭權(quán)貴排斥,以“肆意妄言”犯上之罪,被罷官去職。正因書品、人品相契合,故而臨習(xí)此帖,心得倍深,神妙奇出,可謂子貞臨書之最。通觀全帖,圓活森嚴,大氣磅礴,雄秀超絕,遒勁獨標,不僅為行書墨跡中之精品,更乃行書范本中之準繩。
胡經(jīng)之識于湖北松滋
二O0二年四月八日
共15頁
資料來自《中國書法家全集.何紹基》(河北教育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