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育堂語錄學(xué)習(xí)筆記--基礎(chǔ)理論總結(jié)(2013-08-04 14:02:05)天氣炎熱,先開空調(diào)把房間溫度降下來,然后停掉空調(diào)后靜坐,人靜下來后,不熱。挺好的。
每天讀一段樂育堂語錄,猶如真人就在身邊。耳提面命。此書買了很多年了,現(xiàn)在才開始仔細反復(fù)的研讀。
一些文字會從心底冒出來,有時不管它,有時會記下來。。。。。。
讀呂繼唐老師的書,書中說:“靜在人的生活中是真實,善良,美好的體現(xiàn),如安靜,平靜,冷靜,文靜,恬靜和雅靜等等”這不是托諸於穆之天的意思嗎?
呂老師用的第一個詞是真實。
當(dāng)然,前提是放松,也就是說,真實絕不是壓抑的。是因為放松,而涌現(xiàn)的一種感觸。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偶爾這樣,放松心情,在五顏六色的世界里?!?/div>
我們總是在橫向的平面的時空里迷失,而真實,是縱向的。因為真實,才有自己的存在。
今天開始這個基礎(chǔ)理論總結(jié),以后會通過不斷的學(xué)習(xí)和進步來充實它。
一,真
1,真情真性。
佛門叫出離心,不如語錄中真情二字深入我心。
真情一出,妄情原形畢露。功名利祿,錢財美色,都不能承載這人生的追求,存在的意義,人生之中,只是不得以才在虛妄無趣中打轉(zhuǎn)。
樂育堂語錄曰:
修煉之道,莫要于水火,須要水清火白,方為先天水火。火何在?心中之性,性即火也。然性有二:有氣性,有真性。氣性不除,則真性不見,仍不免事物之應(yīng)酬,一時煩惱心起,化為凡火,熱灼一身,而真性為之消滅焉。故煉丹者,第一在凝神。凝神無他,只是除卻凡火,純是一團無思無慮、安然自在之火,方可化凡氣而為真氣也。諸子打坐,務(wù)將那凡火一一消停下去,然后慢慢的凝神。如此神為真神,火為真火,然后神有方所。
2,無思無慮之真。
語錄中多處提到這個,也是我感觸極深的地方。
其實日常我們聽很好的音樂,靜心品茶,或怡情于山水時,偶爾會觸摸到這種狀態(tài)。只是難以以之為常罷了。
無法刻意求之,無意之真,中有真意。
我覺得,真情真性實為一物,只是動靜之別。
3,真性真命。
我心之虛,即本來天賦之性;外來太空之虛,即未生虛無之性。
我身之和,即我生以后受天地之命;太和一氣,即未生以前懸于天地之命。
此即真性真命,與天地人物合而不分之性命,亦即神仙造而為神仙之性命也。生等欲復(fù)命歸根,以臻神化之域,亦無他修,只是凝神令靜,調(diào)息令勻,勿忘勿助,不疾不徐,使心神氣息皆入于虛極靜篤而已矣。但非造作之虛,乃自然之虛。故天地鬼神人物,同一源也。然亦非虛而無實也。惟我之神既虛,則天地清和之氣自然相投。人之所以參天地、贊化育、變化無窮、神妙莫測者,即此神息之虛得感清空之虛之氣入來。此虛中所以有實也。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內(nèi)外有剛健中正、純粹以精之景。如此見性,方是真性發(fā)見。
二,虛
入手核心的東西:
1,凝神調(diào)息,勿忘勿助,不疾不徐,要使心神和氣息這兩樣都入虛極靜篤。
2,要將此心放得活活潑潑,托諸於穆之天,游于太虛之表,始能內(nèi)伏一身之鉛汞,外盜天地之元陽。久之神自凝而息自調(diào),只覺丹田一點神息,渾浩流轉(zhuǎn),似有如無。
於穆者:於,嘆辭也;穆,美也。《魏書·宗欽傳》:“於穆吾子,含貞藉茂,如彼松竹,陵霜擢秀。
那太虛之表呢????????????
但不是造作之虛,是自然之虛。區(qū)別在于,自然之虛,萬物同源。
虛中有實,我之神即虛,天地清和之氣自然相投。這是一個緩慢的積累的過程,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內(nèi)外,內(nèi)和外啊,有剛健中正,純粹以精之景。
如此可見真性。
浩浩蕩蕩,智慧靈明,光明洞達,活潑不拘。
玄關(guān)
語錄中有兩種玄關(guān),日常的和專修的,前者是從無基礎(chǔ)的狀態(tài)向正確方向眺望的窗口,后者是入道之門,玄牝。
1,如人當(dāng)閟寂之時,忽有人呼其名,猛然一應(yīng),即玄關(guān)矣。一應(yīng)之后,陰陽判為兩儀,又非玄關(guān)也。玄關(guān)者,太極將分、兩儀將判之時也。動不是,靜亦不是,其在靜極而動、動極而靜之間乎!所謂動靜無端,玄關(guān)亦無端,學(xué)者須善會之。
2,吾示玄關(guān)一竅,是修道人之根本,學(xué)者之先務(wù)也。不比中下二乘說竅,有形可指,有名可立。爾等須從混沌又混沌,方有丹藥底本,神仙根基。起初打坐,必浩浩蕩蕩,了了靈靈,游心于廣漠之鄉(xiāng),運息于虛空之所。然亦不可專在外也,須似內(nèi)非內(nèi),似外非外,庶吾心之氣與天地靈陽之氣通矣。到得神凝息調(diào),忽然恍恍惚惚入于混沌之際,若無著落者然。此即虛極靜篤時也,亦即是安身立命處也。于此忽然一覺,現(xiàn)出我未生以前一點真面目來,完完全全一個太極本體,天地人物與我同根共蒂者。我于此一覺而醒,即以先天一點元陽主宰其間,運起呼吸之神息,招攝歸來,不許一絲半點滲漏。頃刻間氣機蓬蓬勃勃,直覺天地內(nèi)外一氣流通貫注,到此性地初圓,謂之性陽生。然在后天而論,則為性光見,以先天大道而言,此為精陽生。古云“大道冥冥,太極流精,心包元化,氣運洪均”,此之謂也。
3,夫玄關(guān)一竅,是先天混元一氣之玄關(guān),了無聲臭可捫,色相可見,此為最上上乘煉虛一著天機。從古仙子鮮有下手之時即得悟入此際者。若論玄關(guān),不止一端,如煉精化氣之時,則有精生之玄關(guān),煉氣化神之時,則有氣動之玄關(guān)。此等處亦不可不明。何謂精生之玄關(guān)?如下手打坐,即便凝神調(diào)息,到得恍惚之間,神已凝之,息已調(diào)了,斯時一點真精即藏于陰蹺一穴之處。我從混沌一覺,急忙攝取陰蹺之氣歸于中黃正位,與離中久積陰精煅煉為一。
4,古云:“一孔玄關(guān)竅,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氣穴,內(nèi)有坎離精?!狈蛉宋瓷郧埃藗€元真之氣原自懸于太虛,鋪天蓋地,究竟莫可端倪。迨父精母血兩神相摶,此個鼎爐一立,其中一個竅隧容受天地元真一氣,此即竅中竅,又謂竅中妙是。是正佛謂“涅槃妙心”,道謂“玄牝之門”,“天地之根”,儒謂“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币淮艘桓[之妙而已。及有生后,為塵緣所染,為習(xí)俗所移,此竅已窒,此妙又不知歸于何處??v有時竅開,出于不容己,發(fā)于不自知,明明現(xiàn)出一輪新月,恰是如來真面,而無如塵根俗氣逐日增長,一霎時又不知消歸何有。所謂小人不能無仁心,只旋生旋滅,無有一眼窺定、一手捏定而不失其機者。吾今道破,總要知神氣混合丹田中,有融融泄泄、清凈無為之妙,即是竅中發(fā)現(xiàn)真實色相,可以超生死、脫輪回、成仙登圣之種子。
有無
我目前覺得,修煉就是無中生有,有中再生無,無再生有,有又生無,循環(huán)遞進的過程。也就是性命雙修。
語錄曰:
煉丹之道,始以離中之無求坎中之有,到得陽氣萌動,然后以坎中之有會離中之無。有有無之名,必有有無之義。諸子須知陽生有象,一經(jīng)采取煅煉,渾化為無,如此之無,即虛無清凈之藥,結(jié)虛無清凈之丹是,是即未生身處一輪明月也。果能悟徹本原,不落凡夫窠臼,當(dāng)其有也,是無中之有;當(dāng)其無也,是有中之無。雖一陽初動,活子時到,氣機似有可象,而究之心無所有,仍是先天之有,斯為真有。及藥氣來歸,汞與鉛混合為一,雖謂之無,其實氣機之流動又何嘗全似于無?如此之無,乃是有中之無,方為真無。是則有也無也,特氣機之起伏耳,而其真元則不在有無中,卻不出有無外??傊?,流通活潑者氣也,虛明洞達者神也。唯于氣機之中,有此了靈之景,斯得之矣。再示諸子神氣之要。氣產(chǎn)運行,而心神不大爽快者,斯神未與氣交也,所謂鉛至而汞不應(yīng)。若心神已快,而氣機不甚充滿洋溢者,斯氣未與神合也,所謂汞投而鉛不來。到得鉛汞融會為一,然后以如來空空之心,合真人深深之息,相吞相啖于黃房。
小周天
1,如靜極而動,即忙起火,動極而靜,又須停符,任其一升一降,往來自如,合天地之造化,與日月為盈虧,是為小周工法。古人謂一日十二時,皆可為,如覺照則用,不覺照則不用。
2,藥未出時,不妨溫溫鉛鼎,故曰:“藥未出礦須猛火,藥已歸爐宜溫養(yǎng)?!弊阋娝幧?,武火也;藥還之火,文火也?;鸷蛭奈?,只有意無意之分焉耳。其余周天火候,只一個溫溫神火,不即不離,斯無危殆焉。故曰:凝其神,柔其意。蓋神不凝,則丹不聚;意不柔,則火不純,火不純,而丹亦難成也。故升降之際有沐浴抽添者,此耳。到得藥氣已上泥丸,尤當(dāng)一意不散,一念不起,凝聚精神團于一處,溫養(yǎng)片刻,然后腦中陰精化為甘露神水,滴入絳宮,冶煉片時,而后化為金液,歸于丹田,溫養(yǎng)成珠。此處務(wù)須溫溫鉛鼎以行封固可也。
3,若打坐時,不先將六根六塵一齊放下,大休大歇一場,驟引凡息上下往來,以希此真一之氣,未有能得者也。唯能于大靜之后,真陰真陽方能兆象。吾然后以離宮之元神下照水府,則水府之金自蓬勃氤氳直從下田鼓蕩,所謂“地涌金蓮”是也。我于是收回中宮,再加神火溫養(yǎng)久之,此個元氣滃然而上升泥丸,所謂“天垂寶蓋”是也。我于此凝聚片刻,以藏于宥密之地,此即順天地造化之機,合盈虛消長之?dāng)?shù),如是而不結(jié)丹成嬰者,未之有也。此即《易》之乾卦中已備露其機矣。何也?“初九潛龍”,即大休歇一場是也?!熬哦婟垺保丛獨獬鮿佑谙绿镆?。“九三朝乾夕惕”,即以此氣回于中宮,內(nèi)想不出,外想不入,防危杜漸之義也?!熬潘能S淵”,即靜養(yǎng)久久,忽覺一縷真氣直從下田沖突而來,然非真有也,故曰“或”之?!熬盼屣w龍”,即此氣升于泥丸,陽氣極盛之時也?!吧暇趴糊堄谢凇?,即此元氣動極欲靜,我必引而歸之虛無一穴,斷不貪圖逸樂,致令此氣長放光明,庶無過亢之弊。諸子深知易道,亦曾悟及否耶?
大周天
大周工法,則不似小周有間斷,所謂無來無去,無進無退,不增減,不抽添,一日一夜,唯有綿綿密密,不貳不息,動如斯,靜如斯,行往坐臥亦無不如斯,而要唯以一個了照心常常覺照,不稍間斷而已,若稍有間斷,即與走丹無異,所以為大周天煉神還虛之大造化也。吾教諸子,第一以煉心為要。而今修士,多有不從此下手,后來傾倒者多也。尚其鑒之。
元神
語錄中的元神,非過去心,非未來心,非現(xiàn)在心。語錄形容為“忽感忽應(yīng),忽應(yīng)忽止”“其中稍有計較,不能隨應(yīng)隨忘,是謂現(xiàn)在心——皆不名元神,由此采取,即帶濁穢,縱使養(yǎng)成,難以飛騰變化,去來自如。”
語錄曰:
元神者,修丹之總機括也。藥生無此元神,是為凡精無用,不能結(jié)胎;還丹無此元神,是為幻相,不能成嬰。吾竊怪世之修士徒知精氣為寶,不知元神為主,縱說成藥,亦不過保固色身而已,烏能成圣胎哉!吾今為生道破。夫所謂烹煉陽神者,即此元神采而服之,日積月累,日充月盛而成之者也。不然,何不曰“陽精陽氣”,而必曰“陽神”哉?可知煉丹者,即煉此元神一味為之主也。然此是上上乘法,以成金液大還之丹者。若中下兩品,雖不全用陽神,卻亦離不得陽神,若無陽神,凡精凡氣亦不能凝結(jié)于身心,以成長生不老人仙。若最上乘法,純是陽神一件,雖不離精氣二者,然不過以之為輔助而已。生須要認得元神清楚,以后才有作用。夫元神即無極而太極也。當(dāng)其虛靜無事,渾渾淪淪,無可名狀;及氣機偶觸,忽焉感孚,躍然而動。此躍然一動之際,即是真正元神?!兑住吩唬骸凹湃徊粍?,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若未動時,先存逆料,是未來心;若已動后,猶懷追憶,是過去心;忽感忽應(yīng),忽應(yīng)忽止,是即元神作用,其中稍有計較,不能隨應(yīng)隨忘,是謂現(xiàn)在心——皆不名元神,由此采取,即帶濁穢,縱使養(yǎng)成,難以飛騰變化,去來自如。吾今略為抉破,生好好用工以行采取焉。然微乎微乎!妙哉妙哉!非上根法器,加之以學(xué)問優(yōu)、見識到,則不可語此也。又云玄關(guān)一竅即此偶然感動之陽神,又云玄牝之門亦此陽神之觸發(fā)。然有分別。玄牝之門,是陰陽交媾之后,一元之氣氤氤氳氳始有朕兆。若陽神,則是氤氳活潑之氣中靈而覺者是。雖然是二,究竟一也。故《太上》云:“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煉丹無此陽神,其所汨沒者大矣。雖然,此元神也,亦清清凈凈、無雜無染、一心一德之真意也。其靜也,元神主之;其動也,元神主之;及其采而為藥也,亦元神為之運用而轉(zhuǎn)旋也。元神之用,誠大矣哉。生善會之。切莫加一念,生一意,一日十二時中,常動常覺,常應(yīng)常靜,不怕他萬感紛投,俱是此個元神作用。否則落于后天甲里,那一點靈光反隱而不見矣。
泥丸宮
此個宮內(nèi)極是清虛玄朗,落于后天,致有渣滓之窒塞,所以其神不清,其心不靈,常不免于昏憒。若能凝聚半晌,則濁氣自降,清氣自升,常與天地輕清之氣相通。茍能久久溫養(yǎng),則清氣充而濁氣去,不但身體康強,顏色光耀,而金液大還,亦無非由此靜養(yǎng)之功積成也。
具體方法:
到得藥氣已上泥丸,尤當(dāng)一意不散,一念不起,凝聚精神團于一處,溫養(yǎng)片刻,然后腦中陰精化為甘露神水,滴入絳宮,冶煉片時,而后化為金液,歸于丹田,溫養(yǎng)成珠。
采陽
前日教生采陽,是采取元神也。
性命
感覺剛剛習(xí)慣了酷暑,又快立秋了,告別免費的桑拿,是否會有幾分的不舍呢?很有小資味道的感觸,虛偽,無恥,呵呵。這兩天站樁繼續(xù),但是小孩暑假,擠出專修的時間確屬不易。
看書倒是頗有突破性的感悟,主要指性命雙修,尤其是命功的問題。
很久以來,一直認為先性后命是我的道路,期間有在天為命在人為性等性命合一的感悟,但止于理論。
近來讀樂育堂語錄,突然像打開了另一扇門,對于的命的概念,出現(xiàn)了和實修印證的理解方向。
首先,命是不可離的,可離即非命也,如同道家傳統(tǒng)理論中的有無。無中之有,是為真有,有中之無,是為真無,有無相生。無中含有,有里蘊無,是同時存在的,沒有了有,則一切不存,沒有了命,便是死亡。
如同房子,沒有里面的空間,則會被大氣壓擠碎,空間里沒有空氣,一樣會被擠碎。這只是個比方,不一定全對。
性命的關(guān)系就像有無相生,無中生有,才是真無,有中生無,才是真有,此真即人的性命根蒂。
那么什么是一直存在不可或離的呢?在先天是真一,在后天呢?氣,所以,語錄里的命功是從呼吸開始,由數(shù)息,隨息,到真息,胎息,從空氣到神氣到先天一炁,真一之氣,步步深入,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或可這么理解,命,生之根,生命之源。其根本是先天的,但入于后天又有后天的化身。修命即修生養(yǎng)生也。不修命,即無不生有,則死。不一定要有命這個名詞,不講修命,實際上有,也是一樣的。
語錄曰:
陽生有象,一經(jīng)采取煅煉,渾化為無,如此之無,即虛無清凈之藥,結(jié)虛無清凈之丹是,是即未生身處一輪明月也。果能悟徹本原,不落凡夫窠臼,當(dāng)其有也,是無中之有;當(dāng)其無也,是有中之無。雖一陽初動,活子時到,氣機似有可象,而究之心無所有,仍是先天之有,斯為真有。及藥氣來歸,汞與鉛混合為一,雖謂之無,其實氣機之流動又何嘗全似于無?如此之無,乃是有中之無,方為真無。是則有也無也,特氣機之起伏耳,而其真元則不在有無中,卻不出有無外??傊?,流通活潑者氣也,虛明洞達者神也。唯于氣機之中,有此了靈之景,斯得之矣。
所以無為本,有為用,有無才能相生。驟引凡息上下往來,希圖有中生有是不行的,語錄曰:
若打坐時,不先將六根六塵一齊放下,大休大歇一場,驟引凡息上下往來,以希此真一之氣,未有能得者也。唯能于大靜之后,真陰真陽方能兆象。吾然后以離宮之元神下照水府,則水府之金自蓬勃氤氳直從下田鼓蕩,所謂“地涌金蓮”是也。我于是收回中宮,再加神火溫養(yǎng)久之,此個元氣滃然而上升泥丸,所謂“天垂寶蓋”是也。我于此凝聚片刻,以藏于宥密之地,此即順天地造化之機,合盈虛消長之?dāng)?shù),如是而不結(jié)丹成嬰者,未之有也。此即《易》之乾卦中已備露其機矣。何也?“初九潛龍”,即大休歇一場是也。“九二見龍”,即元氣初動于下田也?!熬湃μ琛?,即以此氣回于中宮,內(nèi)想不出,外想不入,防危杜漸之義也?!熬潘能S淵”,即靜養(yǎng)久久,忽覺一縷真氣直從下田沖突而來,然非真有也,故曰“或”之?!熬盼屣w龍”,即此氣升于泥丸,陽氣極盛之時也。“上九亢龍有悔”,即此元氣動極欲靜,我必引而歸之虛無一穴,斷不貪圖逸樂,致令此氣長放光明,庶無過亢之弊。諸子深知易道,亦曾悟及否耶?
此外命功必有其它路徑,論壇中有過的通暢感,微震等功感的利用,其實就是神入氣中的命功范疇吧?粗淺的思考。。。。。。 |
|
來自: 昵稱12725532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