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口、舌、眼、耳、喉
本部分中(草)藥有:蛇莓、蜂蜜、鳳凰衣(雞蛋清)、人中白、萊菔、雞內(nèi)金、銅綠、鉛霜、槐花、桃葉、鐵銹、鱔魚(yú)血、艾、薄荷、荊芥、石指甲、荸薺、藕、薏苡根、瑞香花、馬齒莧、苣荬菜、薤白、酢漿草、橄欖、花椒、半邊蓮、馬藺根、木賊、萵筍子、柳葉、黃花菜、小薊、虎耳草、蒼耳等35味藥。
|
|
九. |
口、舌、 |
眼、 |
耳、喉 |
|
|
|
|
|
|
1 |
天行熱盛,口中生瘡 |
蛇莓 |
|
蛇莓自然汁,搗絞一斗(約4000克)煎取五升,稍稍飲之。 |
4338#(1) |
|
|
|
|
2 |
治口瘡 |
蜂蜜 |
|
蜜浸大青葉(0212#)含之。 |
5171#(8) |
|
|
|
|
3 |
治口瘡 |
鳳凰衣 |
雞蛋清 |
鳳凰衣貼患處,日換二次。 |
0998#(3) |
|
|
|
|
4 |
口瘡口疳并乳鵝喉癬、喉疳、喉癰腫閉塞 |
鳳凰衣、人中白、橄欖核 |
|
鳳凰衣(微火焙黃)、人中白(0056#,煅)、橄欖核(5449#,瓦上煅存性)、孩兒茶(3597#)三錢(qián)乳細(xì)?每藥一錢(qián),加冰片五厘,吹搽患處。 |
0998#(2) |
|
|
|
|
5 |
治滿口爛瘡 |
萊菔 |
紅蘿卜 |
蘿卜自然汁頻漱去涎。 |
3688#(14) |
|
|
|
|
6 |
治一切口瘡 |
雞內(nèi)金 |
雞膆子 |
雞內(nèi)金燒灰,敷之。 |
2432#(12) |
|
|
|
|
7 |
治舌上生瘡 |
銅綠 |
|
銅綠、鉛白霜(3848#).等分,為細(xì)末。每用少許,干撒舌上。 |
4465#(8) |
|
|
|
|
8 |
治舌瘡 |
鉛霜 |
|
鉛霜一分,龍腦(1908#)半錢(qián),滑石一分。上藥細(xì)硏為散。每周少許,貼瘡上,有涎(xián)即吐。 |
3848#(8) |
|
|
|
|
9 |
治舌出血不止 |
槐花 |
|
槐花,曬干為末,敷舌上,或火燒,出火毒,為末敷。 |
5078#(11) |
|
|
|
|
10 |
治眼腫 |
桃葉 |
|
桃葉搗汁搽之。 |
3665#(2) |
|
|
|
|
11 |
治足上瘑(guō生于手足的一種濕瘍)瘡 |
桃葉 |
|
桃葉搗爛,以苦酒和敷。 |
3665#(3) |
|
|
|
|
12 |
治重舌腫脹 |
鐵銹 |
|
鐵銹鎖燒紅,打下銹,硏末,水調(diào)二錢(qián)噙咽。 |
3813#(4) |
|
|
|
|
13 |
口歪眼斜 |
鱔魚(yú)血 |
|
大鱔魚(yú)一條,以針刺頭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 |
5728(2) |
|
|
|
|
14 |
中風(fēng),口眼歪斜 |
艾 |
|
用五寸左右小竹筒一根,一頭插入耳內(nèi),四面以面密封,一頭以艾灸之七壯。患右灸左,患左灸右。 |
(目)p247艾附方3
※七壯:即灸七次,一次一個(gè)艾柱。 |
|
|
|
|
15 |
治一切風(fēng),口眼歪斜 |
薄荷+荊芥 |
|
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處砂盆內(nèi)硏,生絹絞汁于瓷器內(nèi),煎成膏;馀滓(zǐ:渣子)三分,去一分,將二分渣日干為末,以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早至暮三服。忌動(dòng)風(fēng)物。 |
3246#(4) |
|
|
|
|
16 |
失音不語(yǔ) |
蘿卜 |
|
蘿卜生搗汁,入姜汁同服。 |
3688#(4) |
|
|
|
|
17 |
治喉頭腫痛 |
石指甲、太陽(yáng)花 |
垂盆草 |
垂盆草搗汁一杯,加燒酒少許含漱5~10分鐘,每日3~4次。 |
1245#(3) |
|
|
|
|
18 |
治喉閉(以咽喉腫痛,閉塞不通為特征)乳鵝(以扁桃體腫痛,形似乳頭,狀如蠶蛾而得名) |
雞內(nèi)金 |
雞肫(zhūn)黃皮 |
不經(jīng)清洗的雞肫黃皮,陰干燒末,用竹管吹之。 |
2432#(13) |
|
|
|
|
19 |
咽喉腫痛 |
荸薺 |
|
荸薺絞汁冷服,每次四兩(一兩約31.25克) |
3686#(9) |
|
|
|
|
20 |
麥芒,塵土并物入眼不出 |
藕 |
|
大藕一截,洗凈搗爛,以帛子裹於眼上,挹(yì:舀)取汁,落眼中。 |
5647#(7) |
|
|
|
|
21 |
治夜盲 |
薏苡根 |
|
薏苡根和米泔水再煎煮雞肝食。 |
5550#(11) |
|
|
|
|
22 |
咽喉腫痛 |
瑞香花 |
|
鮮白瑞香花及根四兩。放碗中搗爛,加開(kāi)水擂汁服。 |
5063#(1) |
|
|
|
|
23 |
治耳有惡瘡 |
馬齒莧 |
|
馬齒莧一兩(干品),黃柏(4151#)半兩(銼)。搗羅為末,每取少許,棉裹納耳中。 |
0598#(10)※羅:一種細(xì)密的篩子。 |
|
|
|
|
24 |
治急性咽炎 |
苣荬菜 |
|
鮮菜一兩(切碎),與燈心草(1901#),水煎服。 |
2145#(2) |
|
|
|
|
25 |
治咽喉腫痛 |
薤白 |
|
薤根,醋搗,敷腫處,冷即易之。 |
5545#(10) |
|
|
|
|
26 |
治咽喉腫痛、口腔炎 |
酢漿草、銅錘草 |
銅錘草(紅花酢漿草) |
鮮酢漿草1~2兩,鹽少許。共搗爛,用紗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湯漱口;鮮草2~3兩,水煎,慢慢咽服。 |
4777#(14)、4469#(3) |
|
|
|
|
27 |
治時(shí)行風(fēng)火喉痛,喉間紅腫 |
橄欖 |
青果 |
鮮青果、鮮萊菔,水煎服。 |
5447#(1) |
|
|
|
|
28 |
治唇裂生瘡 |
橄欖 |
|
橄欖炒硏,豬脂和涂之。 |
5447#(6) |
|
|
|
|
29 |
治久患口瘡 |
花椒 |
|
蜀椒去閉口者,水洗,面(粉)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飯壓下,重者可再服,以瘥(chaì:病愈。)為度。 |
2152#(13) |
|
|
|
|
30 |
治喉鵝 |
半邊蓮 |
半邊花 |
鮮半邊蓮如雞蛋大一團(tuán),放在瓷碗內(nèi),加好燒酒三兩,同擂(leí:研磨)極爛,絞取藥汁,分三次口含,每次含約一、二十分鐘吐出。 |
1553#(6) |
|
|
|
|
31 |
治療喉痹(咽喉腫痛)垂死 |
馬藺根 |
|
馬藺根一握,搗,少以水絞取汁,稍稍咽之??卩湟晕镛止嘀?。 |
0611#(1) |
|
|
|
|
32 |
喉痹腫盛,語(yǔ)聲不出 |
馬藺根 |
|
馬藺根汁三合(1合約等于40克),入白蜜一合,相合,慢火煎成,徐徐咽之,日可五、七度(度:次)。 |
0611#(2) |
|
|
|
|
33 |
治咽喉紅痛 |
木賊 |
節(jié)骨草 |
鮮草搗絞汁調(diào)蜜服。 |
0705#(10) |
|
|
|
|
34 |
治舌硬出血 |
木賊 |
|
木賊煎水,漱之。 |
0705#(12) |
|
|
|
|
35 |
癤瘡瘢上不生髭(zī:嘴上邊的胡子)發(fā) |
萵筍子 |
|
先以竹刀刮損,以萵筍子拗猢猻姜末,頻搽之。 |
3704#(4) |
|
|
|
|
36 |
中風(fēng)失音 |
槐花 |
|
炒槐花,三更后仰臥嚼咽。 |
5078#(16) |
|
|
|
|
37 |
眉毛癢落 |
柳葉 |
|
垂柳葉,陰干,搗羅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鐵器中調(diào)。夜間涂之,漸以手摩令熱為妙。 |
3172#(5) |
|
|
|
|
38 |
聲音嘶啞 |
黃花菜 |
|
黃花菜30克加水500毫升,煎到300毫升。加蜜調(diào)勻,每日3次緩緩咽下。 |
藥食p142(4) |
|
|
|
|
39 |
舌上出血、齒衄 |
小薊 |
刺兒菜 |
鮮草90克,搗爛取汁,加酒半盞調(diào)服。 |
(藥食)p17(5) |
|
|
|
|
40 |
治中耳炎 |
虎耳草、蒼耳 |
石荷葉 |
搗汁滴入耳內(nèi);鮮蒼耳全草五錢(qián)(干品三錢(qián)),沖開(kāi)水半碗服。 |
2754#(1);2175#(10) |
|
|
|
|
41 |
治目上星翳 |
蒼耳 |
|
鮮草,搗爛涂膏藥上貼太陽(yáng)穴。 |
2175#(5) |
|
|
|
|
42 |
|
扭子菜 |
|
扭子菜適量,搗絨,兌淘米水,用棉花蘸水洗口腔。 |
2267(3) |
|
|
說(shuō)明:
1.本部分中的4338#(1):為《中藥大辭典》的藥序,其他類推。
(目)p247艾附方3:為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圖解本草綱目》247頁(yè)“艾”藥附方3。
藥食p142(4):為貴州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藥食同中草藥及驗(yàn)方》142頁(yè)黃花菜的【常用配方】④。
2.草木類草藥計(jì)量對(duì)照:
一方寸匕約:1克
一刀圭:0.1克即一方寸匕的1/10
一撮:0.4克即4刀圭
一勺:4.0克即10撮
一合:40克即10勺
一升;400克即10合
一斗:4000克即10升
3.本部分的一些中草藥
(1).蛇莓-為薔薇科植物。性味:甘苦,寒,有毒(《綱目》:有毒;《辭海》:未說(shuō)有毒)。蛇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2).雞內(nèi)金-為雉科動(dòng)物家雞的干燥砂囊內(nèi)膜。性味:甘,平
。入脾胃經(jīng)。具有消積滯,健脾胃之功效。
(3).艾-為菊科植物。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jīng)。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之功效。
(4).荊芥-為唇形科植物。性味:辛,溫。入肺、肝經(jīng)。具有發(fā)表、祛風(fēng),理血;炒炭止血之功效。
(5).薄荷-為唇形科植物。性味:辛,涼。入肺、肝經(jīng)。具有疏風(fēng),散熱,辟穢,解毒之功效。
(6).石指甲-異名太陽(yáng)花、垂盆草景天科植物。性味:甘淡,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
(7).荸薺-為莎草科植物。異名烏芋、馬蹄。性味:甘,寒。入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化痰、消積之功效。
(8).藕-為睡蓮科植物。性味:甘,寒。入心、脾、胃經(jīng)。有--
生用:清熱,涼血,散瘀。
熟用:健脾、開(kāi)胃、益血、生肌、止瀉。
(9).薏苡根-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根。性味:苦甘,寒。入脾、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殺蟲(chóng)之功效。
(10).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性味:酸,寒。入大腸、肝、脾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之功效。
(11).苣荬菜-為菊科植物。性味: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濕、消腫排膿、補(bǔ)虛止咳之功效。
苣荬菜是民間食用較普遍的一種野菜,其吃法多種多樣,可涼拌、做湯、沾醬生食、炒食或做餃子包子餡,或加工酸菜或制成消暑飲料。解放前,每逢荒年,農(nóng)村大多數(shù)人都用苣荬菜做餡,外面像元宵那樣掛一層薄薄的玉米面,美其名曰“歡喜團(tuán)”。
(12).薤白-為百合科植物。異名:小根蒜、藠頭、野蒜等。性味:辛苦、溫。入手陽(yáng)明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具有理氣、寬胸、通陽(yáng)、散結(jié)之功效。
李時(shí)珍說(shuō):“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
小根蒜莖葉及根均是一種很好的野菜,可以生吃蘸醬,涼拌(或拌豆腐),清炒(或炒豆腐),做湯、餡或腌吃。
(13)黃花酢漿草-為酢漿草科植物。異名:田字草、三葉酸草、六葉蓮等。性味:酸、寒。入手陽(yáng)明經(jīng)、太陽(yáng)經(jīng)。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銅錘草-為酢漿草科植物。異名紅花酢漿草、紫酢漿草。性味:酸、寒。具有散瘀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
(
14).半邊蓮-為桔??浦参铩P晕叮焊?,平。具有利水,消腫、解毒之功效。
(15).馬藺根-為鳶(yuān)尾科植物。性味: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16).小薊-為菊科植物。性味:甘涼。入肝、脾經(jīng)。具有涼血、祛瘀、止血之功效。
(
17).虎耳草-為虎耳草科植物。性味:①性涼,有毒。②微苦辛,寒,有小毒。具有祛風(fēng),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
(18).蒼耳-為菊科植物。性味:苦辛,寒,有毒。具有祛風(fēng),散熱,解毒,殺蟲(chóng)之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