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不寐不寐亦稱失眠或“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是指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不寐的證情輕重不一,輕者有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yán)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早在《素問?逆調(diào)論篇》中,就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記載。在《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中,亦有“虛勞虛煩不得眠”的論述?!毒霸廊珪?不寐》進(jìn)一步對形成不寐的原因作了精辟的分析:“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有邪者多實無邪者皆虛”。 不寐一證,既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與頭痛、眩暈、心悸、健忘等證同時出現(xiàn)。 病因病機 形成不寐的原因很多。思慮勞倦,內(nèi)傷心脾,陽不交陰,心腎不交,陰虛火旺,肝陽擾動,心膽氣虛以及胃中不和等因素,均可影響心神而導(dǎo)致不寐。 (1)思慮勞倦太過,傷及心脾 心傷則陰血暗耗,神不守舍;脾傷則食少納呆,生化之源不足,營血虧虛,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如《景岳全書?不寐》中指出:“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眠?!啊额愖C治裁?不寐》也說:“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jīng)年不寐。”可見,心脾不足造成的血虛,會導(dǎo)致不寐。 (2)陽不交陰,心腎不交 素體虛弱,或久病之人,腎陰耗傷,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濟(jì)火,則心陽獨亢,因而不寐,正如《景岳全書?不寐》所說:“真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BR> (3)陰虛火旺,肝陽擾動 情志所傷,肝失條達(dá),氣陰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或陰虛陽亢擾動心神,神不安寧以致不寐。 (4)心虛膽怯,心神不安 心虛膽怯,決斷無權(quán),遇事易驚,心神不安,亦能導(dǎo)致不寐。如《沈氏尊生書?不寐》中指出:“心膽俱怯,觸事易驚,夢多不詳,虛煩不眠?!贝藢袤w弱心膽素虛,善驚易恐,夜寐不寧,亦有因暴受驚駭,情緒緊張,終日惕惕,漸至心虛膽怯而不寐者。正如《類證治裁?不寐》所說:“驚恐傷神,心虛不安”,不論因虛、因驚二者又往往互為因果。 (5)胃氣不和,夜臥不安 飲食不節(jié),腸胃受傷,宿食停滯,釀為痰熱,壅遏于中,痰熱上擾,胃氣不和,以致不得安寐。這就是《素問?逆調(diào)論篇》說的“胃不和則臥不安”?!稄埵厢t(yī)通?不得臥》又進(jìn)一步闡明了胃不和則臥不安的原因:“脈數(shù)滑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BR> 綜上所述,不寐的原因很多,但總是與心脾肝腎及陰血不足有關(guān),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因為血之來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則心得所養(yǎng);受藏于肝,則肝體柔和;統(tǒng)攝于脾,則生化不息;調(diào)節(jié)有度,化而為精,內(nèi)藏于腎,腎精上承于心,心氣下交于腎,則神志安寧。若暴怒、思慮、憂郁、勞倦等傷及諸臟,精血內(nèi)耗,彼此影響,每多形成頑固性不寐。所以,不寐之證,虛者尤多。 辨證論治 臨床辨證,首先要明確本病主要特征為入寐艱難,或寐而不酣,或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整夜不能入寐。其次要分清虛實。虛證多數(shù)陰血不足,責(zé)在心脾肝腎。實證多因肝郁化火,食滯痰濁,胃腑不和。 在治療上當(dāng)以補虛瀉實,調(diào)整陰陽為原則。虛者宜補其不足,益氣養(yǎng)血,滋補肝腎;實者宜瀉其有余,消導(dǎo)和中,清火化痰。實證日久,氣血耗傷,亦可轉(zhuǎn)成虛證。虛實夾雜者,應(yīng)補瀉兼顧為治。 實證 (1) 肝郁化火 【癥狀】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飲食,口渴喜飲,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脈弦而數(shù)。 【證候分析】本證多因惱怒傷肝,肝失條達(dá),氣郁化火,上擾心神則不寐。肝氣犯胃則不思飲食。肝郁化火,肝火乘胃,胃熱則口渴喜飲。肝火偏旺,則急躁易怒?;馃嵘蠑_,故目赤口苦。小便黃赤,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脈弦而數(shù),均為熱象。 【治法】疏肝瀉熱,佐以安神。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味。方中龍膽草、黃芩、梔子清肝瀉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肝經(jīng)濕熱;當(dāng)歸、生地養(yǎng)血和肝;柴胡舒暢肝膽之氣;甘草和中??杉又燔蛏?、龍骨、牡蠣以鎮(zhèn)心安神。如胸悶脅脹,善太息者,加郁金、香附之類以疏肝開郁。 (2) 痰熱內(nèi)擾 【癥狀】不寐頭重,痰多胸悶,惡食噯氣,吞酸惡心,心煩口苦,目眩,苔膩而黃,脈滑數(shù)?!咀C候分析】本證多因宿食停滯,積濕生熱,痰熱上擾則心煩不寐。因宿食痰濕壅遏于中,故而胸悶。清陽被蒙,故頭重目眩。痰食停滯則氣機不暢,胃失和降,故證見惡食、噯氣或嘔惡。苔膩而黃,脈滑數(shù),均為痰熱、宿食內(nèi)停之征。 【治法】化痰清熱,和中安神。 【方藥】溫膽湯加黃連、山梔主之。方用半夏、陳皮、竹茹、枳實理氣化痰,和胃降逆;黃連、山梔清心降火;茯苓寧心安神。若心悸驚惕不安者,再可加入珍珠目、朱砂之類以鎮(zhèn)驚定志。若痰食阻滯,胃中不和者,可合用半夏秫米湯加神曲、山楂、萊菔子以消導(dǎo)和中、 痰熱重而大便不通者,可用礞石滾痰丸降火瀉熱,逐痰安神。 虛證 (1) 陰虛火旺 【癥狀】心煩不眠,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干津少,舌紅,脈細(xì)數(shù)。 【證候分析】腎陰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心肝火旺,火性炎上,虛熱擾神,故心煩不寐,心悸不安。腎精虧耗,髓??仗?,故頭暈、耳鳴、健忘。腰府失養(yǎng),則腰酸。心腎不交,精關(guān)不固,故夢遺??诟山蛏?,五心煩熱,舌紅,脈細(xì)數(shù),均為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 【方藥】黃連阿膠湯、朱砂安神丸二方同為清熱安神之劑,可隨證選用。黃連阿膠湯重在滋陰清火,適用于心煩不寐,若陽升面熱微紅,眩暈、耳鳴可加牡蠣、龜板、磁石等重鎮(zhèn)潛陽,陽升得平,陽入于陰,即可入寐,療效更為顯著。朱砂安神丸亦以黃連為主,方義相似,作丸便于常服,再可加入柏子仁、棗仁養(yǎng)心安神,諸藥相合,可奏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之功。 (2) 心脾兩虛 【癥狀】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zāi)垦?,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無華。舌淡,苔薄,脈細(xì)弱。 【證候分析】心主血,脾為生血之源,心脾虧虛,血不養(yǎng)心,神不守舍,故多夢易醒,健忘心悸。氣血虧虛,不能上奉于腦,清陽不升,則頭暈?zāi)垦?。血虛不能上榮于面,故面色少華,舌色淡。脾失健運,則飲食無味。血少氣虛,故精神不振,四肢倦怠,脈細(xì)弱。 【治法】補養(yǎng)心脾,以生氣血。 【方藥】用歸脾湯主之。方中人參、白術(shù)、黃芪、甘草補氣健脾;遠(yuǎn)志、棗仁、茯神、龍眼肉補心益脾,安神定志;當(dāng)歸滋陰養(yǎng)血;木香行氣舒脾,使之補而不滯。諸藥相合,養(yǎng)血以寧心神,健脾以資化源。如心血不足者,可加熟地、白芍、阿膠以養(yǎng)心血。如不寐較重者,酌加五味子、柏子仁有助養(yǎng)心寧神,或加合歡花、夜交藤、龍骨、牡蠣以鎮(zhèn)靜安神。如兼見脘悶納呆,苔滑膩者,加半夏、陳皮、茯苓、厚樸等,以健脾理氣化痰。本證亦有以歸脾湯、養(yǎng)心湯二方化裁同用而收效者。 (3) 心膽氣虛 【癥狀】不寐多夢,易于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舌淡,脈弦細(xì)。 【證候分析】心虛則心神不安,膽虛則善驚易怒,故多夢易醒,心悸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均為氣虛之象,舌色淡,脈弦細(xì),均為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 【治法】益氣鎮(zhèn)驚,安神定志。 【方藥】安神定志丸主之。方中人參益氣;龍齒鎮(zhèn)驚為主。配茯苓、茯神、石菖蒲補氣益膽安神。若血虛陽浮,虛煩不寐者,宜用酸棗仁湯。藥用酸棗仁安神養(yǎng)肝為主;川芎調(diào)血,以助棗仁養(yǎng)心;茯苓化痰寧心,以助棗仁安神;知母清膽寧神。證情較重者,二方可以合用。 此外,若病后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晄白,容易疲勞,舌淡,脈細(xì)弱,或老年人夜寐早醒而無虛煩之證的,多屬氣血不足,治宜養(yǎng)血安神,一般可用歸脾湯。 病后血虛肝熱而不寐者,宜用琥珀多寐丸。 若心腎不交,虛陽上擾者,可用交泰丸,方中以黃連清火為主,反佐肉桂之溫以入心腎,取引火歸原之意。 結(jié)語 不寐一證,多為情志所傷,勞逸失度、久病體虛、五志過極、飲食不節(jié)等都能引起陰陽失交、陽不入陰而形成不寐。臨床癥狀有輕重之別,輕者僅入寐不酣,重者可徹夜不寐。辨證以虛證尤多。治療用藥物之外,還須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勸其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避免情緒激動,睡前不吸煙,不吃酒和濃茶等東西,每天應(yīng)參加適當(dāng)?shù)捏w力勞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zhì),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也可配合氣功治療。這些都是防治不寐的有效方法。單純依靠藥物,不注意精神治療和生活調(diào)攝,往往影響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