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鳳池真?zhèn)饕捉罱?jīng)
《少林與太極》作者:三武
一、易筋經(jīng)總論 ?。ㄒ唬?BR> 凡學(xué)者,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勇往。清虛無障,勇往無懈。不先辨此,進(jìn)道無基。 清虛謂何?洗髓是也。勇往為何?易筋是也。易者,變也;筋者,勁也。 原夫人身髓骨以外,皮肉以內(nèi),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用非筋,無勁非筋,聯(lián)絡(luò)周身,通行血氣,助益精神,提挈動用。試觀:筋弛則瘓,筋攣則痿,筋弱則懈,筋絕則亡;再觀:筋壯者強(qiáng),筋舒者長,筋勁者剛,筋和者康。此皆內(nèi)賦也。于天,外感于病,或盛或衰,非由功,修不成諸壯;今以人功,變?nèi)鯙閺?qiáng),變攣為長,變?nèi)釣閯?,變衰為康,易之力也?BR> 然而,功有漸次,法有內(nèi)外,氣有運(yùn)用,行有起止,以至藥物器制,節(jié)候歲年,及夫飲食起居,征驗始終。務(wù)宜先辨信心,次立恒心,奮勇往心,堅精進(jìn)心,如法行持,日修不懈,無不成功也。 ?。ǘ?BR> 髓骨之外,皮肉之內(nèi),以至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無處非筋,亦無處非膜。 膜較于筋,膜為稍軟;膜較于肉,膜為稍勁;筋則分縷,半附骨肉;膜則周遍附著骨肉,與筋有分。其狀如此。煉筋則易,煉膜則難。 蓋操練之功,以氣為主。天地生物,氣之所至,百骸生長;修煉氣至,筋膜齊堅。然而,筋體虛,運(yùn)氣至,則起膜;體沉濁,氣不倍,不能起發(fā)。煉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夫力,務(wù)使周身膜皆騰起,與筋齊堅,外著于皮,并堅其內(nèi),始為氣充,始為了當(dāng)。否則,筋無助,譬猶植物無培于土,非曰全功。 二、內(nèi)壯論 內(nèi)與外對,壯與衰對。壯焉可歆也,外可略也。內(nèi)壯言道,外壯言勇。道植圣基,勇僅俗務(wù),隔霄壤矣。 凡煉壯,其則有三。 一曰:守中。 此道煉法專于積氣,下手之妙要于揉。其法詳后。 凡揉之時,解襟仰臥,手掌著皮,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曰中。唯此“中”,乃存氣之地,應(yīng)須守之。須含眼光、凝耳韻、勻鼻息、緘舌氣,四肢不動,一意冥心,存想中處,先后存忘,漸漸至于如如不動,是名曰守。斯曰合勢。 蓋揉在于是,守在于是;則一身中精氣與神,俱注于是,久久積之,是成功效。設(shè)或雜念紛紛,馳想世務(wù),神氣遂不凝注,虛所揉矣,無有是處。 二曰:萬勿它及。 人身之中,情、神、血不能自主,悉從乎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守中之時,一意掌下,是為合勢。 設(shè)或馳念一掌之外,又或馳念于各肢體,其所積精氣與神,隨散之于肢體,即或外壯,而非內(nèi)壯矣。揉而不積,虛所揉矣,無有是處。 三曰:待其充周。 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氣血,悉附之守。守之不馳,揉之且久,唯中蘊(yùn),而不旁溢。真積力久,自然充滿周遍。即孟子所云:“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自然為浩然之氣也?!?BR> 設(shè)若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于四肢,則內(nèi)壯不堅,外勇亦不全矣,兩無是處。 三、揉法 諺語有云:“筋骨磨礪而后能壯。”唯此揉法,磨礪之義也。其則有三。 一曰:春月起功。 蓋此法大約三段,每段一百日。初行時,必須解襟;次段功夫,必須見身。宜取二月中旬,下功為始,以后漸暖,乃為通便。 二曰:揉有定勢。 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自右邊推向左邊。是蓋氣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便于、不勞。 三曰:揉宜輕淺。 凡揉之法,雖曰人功,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自成。揉者法之,但取推蕩,徐徐往來,勿輕勿重,久久自得,是為合勢。 設(shè)令太重,必傷皮膚,則生斑痱;深則傷于肌肉筋膜,則生腫熱,兩無是處。 設(shè)有下功急迫,而不遇春夏,擇深邃之居,溫暖之處;或設(shè)爐火,使暖氣遍滿室中,亦可為之矣。 四、日月精華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暢,是生萬物;古人知之,而善咽之。其法秘密,世人莫傳也。況無堅志,且無恒心,是虛負(fù)居諸也。 凡行內(nèi)煉者,自初功起,至于成功,以至終身,無論忙閑,勿論時候,而此采精煉華之功,不可間斷。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氣,瘀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采咽之法: 日取于朔,謂與月初交,其氣新也。月取于望,謂金生盈滿,其氣旺也。 設(shè)朔望日,值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若過此六日,虛而不可取也。 取日于朔,宜初出時,登高默對,調(diào)勻鼻息,細(xì)吸光華,令滿一口,閉息凝神,細(xì)細(xì)咽下,以意送之,至于宮中,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存片時,然后起行,徑從應(yīng)酬。 望取月華,亦如此法,于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 唯有恒者,為能享用之,亦唯篤信者,乃能自取用之。 五、內(nèi)壯服藥法 煉壯之法,外資于揉,內(nèi)資于藥。行功之始,先服一丸,約藥入胃將化完時,即行功夫。 揉與藥力,兩相湊迎,乃為得法。過與不及,皆無益也。每功一日,服藥一丸,照此為常。 1?郾內(nèi)壯丸藥方 一方: 野蒺藜,去刺炒;白茯苓,去皮;白芍藥,火煨;大熟地,酒洗;辰朱砂,水飛;全當(dāng)歸,酒洗;干白術(shù),土炒;真人參,去節(jié);粉甘草,蜜水炙;大川芎,炙炒。共為末,煉蜜為丸,藥重一錢,或湯或酒送下,每服一丸。 又方用: 女貞子,揀凈;建蓮肉,去心;牡蠣,水洗白,色煨;山藥。各等分,為末,面糊丸,如同桐子大,每服二錢,白湯送下。 一云,多方品合,其力不專,另立一方: 只取野蒺藜一斤,炒去刺,細(xì)末蜜丸,每服一錢或二錢。 一方用: 白茯苓一味,去皮為末,每服一錢,蜜水調(diào)下;或煉蜜為丸;或以茯苓塊浸于蜜中,久浸愈佳。 一方用: 朱砂水飛,每服三分,蜜水調(diào)下。此方次之,不可久服。 2?郾蕩法藥水方 行功之時,先宜頻蕩洗法:用地骨皮、食鹽煎水,乘熱蕩洗,則氣血融和,肌膚舒暢。 蓋所鹽能補(bǔ)堅,功力易入;涼能散火,不致聚熱。 或一日一洗,或二日一洗,以此為常,功成乃已。 六、初月行功法 初揉之時,擇少年童子數(shù)人,更番揉之。一取力小,揉推不重;一取少年血氣壯盛。 未揉之先,服藥一丸,藥將化時,即行揉法,與藥力一齊運(yùn)行,乃得其妙。 揉時解襟仰臥,心下臍上,適當(dāng)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推而揉之。徐徐往來,勻勻勿亂,掌勿離皮,亦勿游動,是為合法。 當(dāng)揉之時,冥心內(nèi)觀,守中存想,勿忘勿逐,意不它馳,則神悉皆附注一掌之下,是為真正火候。若守中純熟,推揉勻靜,正揉之際,意不它往,竟能熟睡,更為得法,勝于醒守也。 如此行特約略一時為不能定,以大香二炷為則,早、午與晚,共行三次,日以為常。如少年火盛,只宜早晚二次,恐其火聚,或致它虞。 行功既畢,靜睡片時,清醒而起,不妨應(yīng)酬可也。 七、二月行功法 初功一月,氣已凝聚,胃覺寬大,其腹兩旁,筋皆騰起,各寬寸余,用力努之,硬如木片,是有驗也。 兩脅之間,自心至臍,軟而有陷,此則是膜較深于筋,掌揉不到,不能騰也。至于此時,于前揉處一掌之旁,各開一掌,仍為前法,徐徐揉之。其中軟處,用木杵深深搗之,久則膜皆騰起,浮至于皮,與筋齊堅,至全無軟陷,始為全功。 此揉、搗之功,亦準(zhǔn)二香,日行三次,以為常則,余仍應(yīng)酬。 八、三月行功法 功滿兩月,其間陷處,至此略起,乃用木槌,輕輕打之。兩旁所揉各寬一掌處,都用木槌,如法搗之。 又,于其兩旁,至兩肋梢,各開一掌,如法揉之。亦準(zhǔn)二香,日行三次。 九、四月行功法 功滿三月,其中三掌,皆用木槌打之;其外二掌,先搗后打。日行三次,俱準(zhǔn)二香。 功逾百日,則氣滿筋堅,膜亦騰起,是為有驗。 十、行功輕重法 初行功時,以輕為主。尤宜童子,其力平也。
一月之后,其氣漸堅,須用有力者,漸漸加重,乃是合宜。切勿太重,或致動火;切勿游移,或致傷皮。慎之!慎之! 十一、行功淺深法 初行功用揉,取其淺也。此漸加力,是因氣堅,而增其重,仍是淺也。次功用搗,取其深也。再次用之打,打外屬淺,搗內(nèi)屬深。內(nèi)外皆堅,方有得。 十二、兩肘肋分內(nèi)外功夫 功逾百日,氣已盈滿,天地之間,充塞周遍,譬之澗水拍岸浮堤,稍加決導(dǎo),則奔放之地,無處不到,不復(fù)在澗矣。當(dāng)此時,切勿用意引入四肢,所揉之外,勿輕用槌杵搗打。略有引導(dǎo),則入四肢,即成外勇,不復(fù)歸來,不成內(nèi)壯矣。 入內(nèi)之法: 乃用石袋,自從心口至兩肋梢,骨肉之間,密密搗之,兼用揉法,并用打法。如是久之,則其所積充周之氣,循循入骨,入骨有路,則不旁溢,始成內(nèi)壯也。 內(nèi)外兩歧,于此分界,極宜審辨,不令中間稍有夾雜。若輕用引弓弩、拳敲打等勢,一并其路,即趨于外,縱加多功,亦不入內(nèi)矣。慎之!慎之! 十三、木槌木杵勢 木槌、木杵,皆用堅木為之,其最降香;其文楠、紫檀、花梨、白檀、鐵梨,皆堪制用。 杵長六寸,中徑寸半,頂圓而微尖,即為合勢。槌長一尺,圓圍四寸,把細(xì)、頂粗。其粗之中處,略高少許,取其高處著肉,而其兩頭稍有間空,是為合勢。 十四、石袋勢 木槌、木杵,用于肉處;骨縫之間,悉宜石袋。 石取圓潔,令無棱角,大如葡萄,小如榴子。生于水中者佳。山中者燥,燥能動火;土中者郁氣不宣暢,皆不宜選。棱角尖硬,慮傷筋骨,皆不取也。 袋用細(xì)布縫作圓筒,如木杵形,圓其頭,長約八寸,其次六寸,再其次五寸;石用八兩,其大一斤,其最大者二十兩。分置袋中以指扣之,挨此撲打。久久骨縫之膜,皆堅壯也。 十五、五至八月行功法 功逾百日,心下兩旁至肋之梢,已用石袋打,而且揉矣。此處乃骨縫之交,內(nèi)壯、外壯于此分界。 即于此時,不向外引,則其積氣,向骨縫中行矣。氣循打處,逐路而行,則自心口,打至于頸;又自肋梢,打至于肩。周而復(fù)始,不可倒行。 日行三次,其則六香,勿得間斷。如是百日,則氣充滿前懷,任脈充滿矣。 十六、九至十二月行功法 功至二百日,前懷氣滿,任脈充盛,宜運(yùn)入脊后,以充督脈。 從前之氣,已上肩頸。今自肩頸,照前打法,兼用揉法,上行至枕,中至夾背,下至尾閭,處處打之。周而復(fù)始,不可倒行。 脊旁軟處,以掌揉之;或用槌杵,隨便搗打。 日準(zhǔn)六香,共行三次?;蛏匣蛳?,或左或右,揉打周遍,用手遍搓。 如此百日,氣滿齊,后能無病,督脈充滿。 凡打一次,用手遍搓,令其均潤,無滯無礙。 十七、配合陰陽說 天地一大陰陽也,相交而后萬物生;人身一小陰陽也,陰陽自交而后能無百病,此亦陰陽互用之妙。內(nèi)則氣血交融,自然無病,無病則壯,其理分明。然功夫亦借陰陽交互之義,以外助盜天地萬物之天機(jī)也。 凡行此功,始先卻病。凡人之身,陽衰多患痿弱、虛憊等癥,宜用童女或少婦三進(jìn)氣以助之;一云宜童女或少婦依法揉之,蓋女子外陰而內(nèi)陽,借取其陽,以助其衰,是為至理。 若陽盛陰衰者,多患火癥,宜用童子三進(jìn)氣以消之;一云宜童子或少婦揉之,蓋男子外陽而內(nèi)陰,借其陰以制其盛,亦是元機(jī),至于無病。 人行此功者,則從其便,若用童男童女相間行功,令陰陽和暢,更屬妙理。 十八、百日禁忌 此功以積氣為主,而精神隨之。勿多近內(nèi)。初百日內(nèi),全宜禁之! 百日功畢,然后可進(jìn)內(nèi)。以后慎加保護(hù),作壯之本,萬勿浪用,珍之珍之! 若功成氣堅,收放在我,順施則人,逆施則神,非凡寶可論價值也。 十九、內(nèi)壯神勇 壯有內(nèi)、外,前惟言其分量,尚未究竟,此再明之。 自脅肋揉打之功,氣入骨分,至令任督二脈氣充遍滿,前后交接矣。尚未見力,何以言勇?蓋以氣未到手也。 法用石袋,照前打之,先從右肩前打,依次打至右手中指之背,又從肩前打至大指、食指之背,又從肩后打至無名指、小指之背,又從肩里打至掌內(nèi)大指、食指之梢,又從肩外打至掌內(nèi)中指、無名指、小指之梢。 打畢,用手處處搓揉,令其勻和。日限六香,分行三次,時常蕩洗,以疏氣血。功滿百日,其氣始透,乃行左手,仍準(zhǔn)前法,功亦百日。 至此,則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并其指,可貫牛腹;側(cè)其掌,可斷牛頭;擎其拳,可碎虎腦。 二十、煉手余功 煉手之際,用功之后,常以藥水頻頻蕩洗。初溫后熱,最后大熱;自掌至腕,皆令周遍。 蕩畢勿拭,即乘熱擺撒其掌,以至自干。擺撒之際,以意努氣,至于指梢,是生力法。 又以黑、綠二豆,拌置斗中,以手插豆,不計遍數(shù)。一取蕩洗,和其血氣;一取二豆,能解火毒;一取磨礪,堅其筋骨,厚其皮膚。如此功久,則從前所積之氣,行至于手,而力充矣。其皮內(nèi)筋膜與骨相著,而不軟動,混元一體;如不用之時,與常人無異,用時任意一努,則堅如鐵石,以之擊撻,則人不能當(dāng)。蓋此力自骨中生出,與世俗所云外壯,迥不相同。 內(nèi)外之分,看筋可辨:內(nèi)壯者,其筋暢,其皮細(xì)膩,而力極重;若外壯者,其粗老,其掌與腕處之筋,悉皆蟠結(jié),狀如蚯蚓,浮于皮外,而其力雖多,惜無基矣。此內(nèi)外之辨也。 二十一、外壯神勇八段錦 內(nèi)壯既熟,骨力堅凝,然后可引達(dá)于外。蓋以其根在于內(nèi),由內(nèi)達(dá)外之功,概以八法:曰提、曰舉、曰推、曰拉、曰揪、曰按、曰抓、曰擰。 依此八法,努氣行之,各行一遍,周而復(fù)始,不計遍數(shù)。亦準(zhǔn)六香,日行三次。久久成功,則力充于周身矣。 用時,照法取力,無不響應(yīng),駭人聽聞!古所謂手托城閘,力抗舉鼎,手格猛虎,拽舟于陸,挾舟而走,植氅于風(fēng),竊舟于壑,俱非異事。 其八法,皆逐字單行,以次相及,更為專精,任從其便。 二十二、神勇余功 內(nèi)外兩全,益稱神勇。其功畢矣,以后常宜演練,勿輕放逸。 一擇園林諸樹之中,大且茂者,是得其本,取土、木相旺之意,與眾殊也。暇時,即便至樹所,任意行功,或捶,或托,或推,或拉、踢、撥,諸般技藝,任意為之。蓋取其精氣,又取努以生力,又取不假人功也。 一擇山野挺立大石,秀潤完好,殊于眾者。時就其旁,亦行推、按種種字法,時常演之。蓋木石實為天地之精英,金石之美潤,實稟山川之靈秀,我能取之,是為有用?;糯笏?,與木石居,非漫然也。 此法不煉不成,一煉有成,小煉小成,大煉大成,久煉久成,永無退功。敝人世利益,孰能及此,或問行功之要,曰勇、智、仁,又曰信、專、恒而已矣。 嘆世人之學(xué)易筋經(jīng)者,多如牛毛;成者,稀如麟角,非事之難成,或作或輟,或中道而止,或得而復(fù)失,或優(yōu)游不斷,職此故也。 聞,嘉慶年間,內(nèi)府教師楮公,年近古稀,貌若少年,身如鐵石,臂力千斤,駕五馬之大車,一手握其軫,則車不能前;略后,則牲口倒退;或前推,則一駒撲倒;或舉轅,則兩輪離地。面不紅,氣不喘,嘻笑自若,是易筋之功也。 又,閩東俞文海,亦善此法,角藝擅氣,爽如奔馬,大刀、大石幾石,強(qiáng)功舞舉,博弈如戲,亦此之力。 凡行此功者,勇冠古今,身享遐齡,效驗若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