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心理治療小說 《不焦慮》 精華選載 【禪的道理】 現(xiàn)代人喜歡看禪書,但許多人看了沒起多大作用。 有位焦慮癥患者去請教禪師。禪師指了指房間里的米袋菜筐說:你幫我把它們挪個地方。那位朋友便把袋子筐子提了起來,問放哪兒?禪師說:你先拿著,我尋地方。尋了好一會兒,那位朋友因為拎重憋得滿臉通紅。禪師問他重嗎?他說重。禪師讓他一件件放下。他莫名其妙一件件放下了。禪師問他輕松嗎?他說輕松。 禪師說:禪的道理,就是要放下心頭許多負(fù)擔(dān)。 那位朋友問:放下哪些負(fù)擔(dān)? 禪師說:你想做一件不好的事,一面想做一面道德不安,內(nèi)心打架很累,你放下去做的念頭,心頭就輕松了。 那位朋友問:還有呢? 禪師說:你想做力不能及的事,內(nèi)心也是想做又怕做,兩股勁兒沖突,你放下貪心不做,就解脫了。 禪就是從“放下”開始。 【蘇東坡曾是抑郁癥患者】 禪宗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的變異,是真正本土化的佛教。 中國兩千多年來是儒道互補的思想文化歷史。一方面,是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占著統(tǒng)治地位;另一方面,老子莊子代表的道家文化在儒家文化不可企及的領(lǐng)域占著思想空間。古來所有的士大夫知識分子都或站在這邊或站在那邊:積極入世者秉承儒家文化;消極遁世者自然是道家文化。 禪宗就是吸收了中國老莊道家文化特色形成的新文化。 禪宗和老莊一樣,能夠適當(dāng)安慰和陶冶知識分子的緊張心理。古來士大夫之所以相當(dāng)迷戀老莊及禪宗,是因為某種心理需要。 孔孟儒家文化齊家治國平天下積極干預(yù)社會,老莊道家文化以及禪宗淡泊功名遠(yuǎn)離塵俗。這兩種思想文化不僅表現(xiàn)在把整個士大夫知識分子分成兩大營壘,更表現(xiàn)在把一個人劃分成兩種不同的交替狀態(tài)。 一個人在順境時可能儒家文化;而到逆境時便老莊文化了。 要補充的是,這不能只從社會的、階級的、政治的、歷史變遷的角度來估量。人并不一定政治上失意、仕途潦倒或者遭受打擊迫害才尋找老莊文化安慰自己。人完全有可能身體病了工作累了就精神軟弱,尋找老莊禪宗來拯救自己。 積極入世與消極出世不僅是兩種不同的社會政治態(tài)度、兩種不同的人生狀態(tài),還是兩種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 說得更具體是兩種身心狀態(tài)。 生命力旺盛時就儒;生命力衰弱時就道。 古往今來許多知識分子,青年時治國平天下積極入世,到了中老年便皈依老莊與禪宗,就是對此的有力佐證。 蘇東坡、白居易、黃庭堅這些杰出文化人為什么對禪宗情有獨鐘,他們一定有著精神上自我撫慰的巨大需要。蘇東坡等人很可能就曾經(jīng)是神經(jīng)癥患者。那個年代雖然沒有神經(jīng)癥的概念,但是這種疾病現(xiàn)象應(yīng)該早有發(fā)生。那時候的知識分子不比現(xiàn)在的知識分子不辛苦,那時候的知識分子不比現(xiàn)在的知識分子不努力,他們那種自小寒窗苦讀而后又奮取功名的人生道路肯定還有更多的自我強迫與焦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