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肝癌患者以氣血虧虛為本,氣血濕熱瘀毒互結(jié)為標(biāo)的虛實錯雜的病機特點,以患者的不同的癥型、體質(zhì)為基礎(chǔ),給予不同配伍、不同劑量的治療方藥。 1.氣滯血瘀 病癥:脅痛如錐刺,痛牽腰背,固定不移,入夜痛劇,納差,惡心,脘腹脹悶,脅下痞硬,呃逆噯氣,或伴腹水,大便不實,乏力。舌苔淡白,質(zhì)紫暗,舌邊尤甚,呈紫斑狀,脈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消積。 處方:柴胡、黃芩、白芍、郁金、桃仁、白術(shù)、大黃、由三七(先煎),莪術(shù),半枝蓮、鱉甲(先煎)。 加減:有尿赤便秘等熱象加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龍葵;伴苔膩、脈弦滑或濡,胸悶惡心等加制半夏、茯苓、菌陳。 2.濕熱蘊毒 病癥:兩脅痞硬,刺痛不移,發(fā)熱汗出,心煩易怒,口干口苦,身目黃染,惡心少食,便結(jié)溺赤。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而紫暗,脈弦數(shù)稍滑。 治法:解毒瀉火,清利肝膽。 處方:菌陳、山梔、黃芩、苦參、郁金、莪術(shù),半枝蓮、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 加減:肝區(qū)隱痛,頭昏目干加當(dāng)歸、白芍、川芎;腹水加車前子、澤瀉、腹水草。 3.肝腎陰虛 病癥:脅肋隱痛,低熱盛汗,腰酸腿軟,頭暈?zāi)垦?,形體羸瘦,有人腹脹如鼓,青筋暴露,五心煩熱,入夜尤甚,皮膚鞏膜黃染,溲赤,或嘔血便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無力。 治法:滋養(yǎng)肝腎,化瘀消癥。 處方:生地、鱉甲(先煎),女貞子、旱蓮草、白芍、丹皮、山萸肉、丹參,西洋參(另燉),半枝蓮、七葉一枝花。 加減:腹脹加川樸、大腹皮;有出血傾向,加重西洋參,再加仙鶴草、生藕汁。 4.脾虛濕因 病癥:消瘦乏力,納呆腹脹,便溏肢浮,神疲體倦,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膩,脈滑細或濡。 治法:健脾益氣,除濕消脹。 處方:黨參,白術(shù)、云茯苓、山楂,陳皮,法半,丹參,苡仁、徐長卿、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 加減:發(fā)熱伴大汗用白虎湯加減;便閉腹脹用承氣湯加減;肝區(qū)痛加川楝子、延胡,或白芍、甘草。 目前,各地分型尚不統(tǒng)一,以上四型較多,此外還有肝郁脾虛,肝胃陰虛等癥型。病人在臨床上的表現(xiàn),多為兩個或更多型的綜合。因此,在治療的同時更需因人而治。 中醫(yī)辨證論治,病人有什么癥狀通過望聞問切綜合分析判斷屬于那個證型,有針對性制訂不同的理法方藥,真正一人一方,對癥狀的改善非常明顯,效果是非常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