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 1月30日是世界現(xiàn)代史上災難的一天,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他的名言:“消滅一個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先從他們的學校里下手。”
相形之下,中國對英語文化太“友好”、太“慷慨”了。中國的學生,從小到大,不知把多少時間花在了英語學習上。中國的父母也不知把多少金錢投資到孩子的英語學習上。很多時候這是以犧牲漢語學習為代價的。中國大學里本科專業(yè),英語往往是必修課,漢語卻不是。諸位聽了這樣的話有何感受?晉升職稱或招工,都要考外語;然而很少有人想到漢語能力才是關乎職工工作績效的關鍵?,F(xiàn)在有多少人能過寫一篇文從字順、條理清楚的漢語文章?然而這些都是工作中必需的技能。-------“拯救漢語”絕不是危言聳聽,筆者學的是漢語專業(yè),教了小學語文將近30年了,目睹我們身邊這些漢語“繼承者”的學習狀況、學習態(tài)度以及漢語的學習程度,實在不容樂觀.
母語是多么重要,這一正一反的例子。在科技文化領域,英語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英國和美國把英語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是他們的母語。法國、德國都重視自己的語言學習,有人嘲笑日本人的英語不好,殊不知這是日本政府保護民族語言的一種措施。日本政府并不要求或者期待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掌握英語。他們的翻譯事業(yè)非常發(fā)達,把一些重要的文獻都翻譯成日語。這樣不僅保護了本民族語言,還可以避免日本人把過多的錢財和精力都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一是漢語學習熱情與投入不足。一般小學生認為漢語的學習,只是語文課的學習,每周僅7-8節(jié)語文課的學習,且只學書本上課文中的“例子”,完成例子的“分析”與作業(yè),標準要求只是一味地會做課后習題,算是消化吸收了。加上近年來語文教學上“模模糊糊一大片”、“動感地帶”多 ---- 今天這樣教好,明天那樣教好,教學方法不斷“翻新”,可學生所得甚少,至于課下能夠靜心閱讀,再看看課外書,對于他們來說真是奢侈不了的事,哪來時間與精力去感悟領會漢語言的博大精深與漢字獨有的魅力?
二是學生對漢字的書寫水平下降。近讀一篇文章《教師寫字,不能像蟹爬》說得在理:何女士的兒子上三年級,語文課上老師開始教作文。兒子的作文常常要被退回來重寫好幾次,何女士感到納悶,就拿來作文本仔細看?!懊科魑暮竺胬蠋煻济苊苈槁閷憹M了點評,但字跡潦草,很難辨認?!焙闻孔聊グ胩煲矝]有全部看明白,孩子更是不知道老師寫了點啥,難怪作文總是不合格。以后每次作文本發(fā)下來,何女士都用鉛筆在一旁把老師的評語工整地“翻譯”出來,好讓兒子能夠領會老師的要求。
無獨有偶,陳女士近來也正為兒子老師的字而煩惱。兒子班上這學期新?lián)Q了語文老師,兒子回家常常抱怨看不懂老師寫的字。陳女士開始沒在意,后來見孩子學習情緒低落,聽寫差錯也多起來,這才急著找原因??吹嚼蠋煂懡o孩子的評語,陳女士恍然大悟:“語文老師的字寫得像螃蟹爬,看上去像小學生寫的,加上字寫得小,孩子怎么認?”她向其他家長打聽,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同樣讓很多家長犯難:“那位老師我們平時接觸較多,是一個很負責的青年教師,就是字寫得難看。孩子上課看不懂板書,字也跟著老師越寫越差?!标惻亢軗倪@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又不好直接給老師提意見。
其實,寫字也是很多青年教師的心病。宋老師是典型的“80后”,三年前從師范學院畢業(yè),順利進入市區(qū)某中學當英語老師。去年她第一次擔任班主任,經(jīng)常利用家校聯(lián)系本與學生家長交流,每次她都會洋洋灑灑寫上一大篇,但家長的反饋卻很少。正在她感到不解的時候,接到了一個令她尷尬無比的電話,一位家長向她求證孩子作業(yè)本上的評語是不是老師寫的。這位家長說,自己孩子平時成績不太好,曾發(fā)生過找同學冒充家長簽名的情況。這次看到評語的字跡歪歪扭扭,懷疑是不是兒子又讓同學冒充老師筆跡寫評語。家長的話還沒說完,電話那頭的宋老師臉已漲得通紅。。。
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統(tǒng)稱“三筆字”,歷來是做老師必須過關的基本功,但現(xiàn)在能寫一手好字的老師卻不多見。老師字寫得不好,不得不歸根溯源到他們所受的師范教育。雖然“三筆字”列入師范專業(yè)的課表,但現(xiàn)在越來越被邊緣化,不受老師和學生的重視。你再想,這樣的老師教出的學生字寫得好嗎?
菲爾.達斯特在《衛(wèi)報》上撰文稱,一旦我們失去用紙和筆的能力,我們無法解讀前人的情書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如果只有專業(yè)學者可以領會前人的信件,世界將變得可憐。我們己經(jīng)快要忘記我們的書寫藝術(shù)----這個母語凝固的化身,也是母語發(fā)展的重要載體。
有人說,輕視母語難出大才。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出大師的國家,毫不例外,都非常重視母語教育,如法國、德國。就是我國近代的諸位大師,中國文化的繼承者們,哪一個不是學習母語的典范?不重視母語的國家,往往出不了人才。諸君再看看高等院校師范專業(yè)里哪類專業(yè)最冷門?不言自知,筆者目睹安徽省2011---2012兩年一本高考志愿征集的專業(yè)里:中文,政教專業(yè)缺額最多。。。
三是漢語學習在小學往往也成了“三分天下”?!?/STRONG>語數(shù)英”,平起平坐,高考每門都是150分,孰輕孰重?“語數(shù)英”,三門都是“主課”。語文平到了和“數(shù)英”一樣的分值,可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數(shù)學、英語上,片面認為這兩門分數(shù)來得快,語文的學習實則存在著“望天收”的現(xiàn)象。加上現(xiàn)在的語文考試花樣翻新,難上加難,學生大都被逼得只做語文試題或卷子,從卷子到卷子,從試題到試題,舍本求末的多,溯本求源的少。認為學習語文就是會做語文試題,不注重語文學習的熏陶,不注重語文底蘊的夯實,更不注重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至于“大語文”概念更是奢談。---不考試,誰還那么呆呆地捧那“四書五經(jīng)”去讀?有電腦電視的播放我干嘛還要一字一句地去讀深奧的《紅樓夢》《水滸傳》?一切都來快的,一切都來現(xiàn)的,一切都圖省事的;“快餐文化”“考試經(jīng)濟”盛行,幾個人還肯花了時間、精力去專注母語字字句句的感悟與學習?“耐不住性子”的風氣培養(yǎng)不了“耐住性子”的老師,“耐不住性子”的老師更教不出“耐住性子”的學生。再加上高考天條的指定:考到哪兒我學到哪兒,不考的一概不問。
(本文由yunxix發(fā)表:http://www./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