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論曹操的戰(zhàn)略思想

 聯(lián)合參謀學院 2013-10-20

何博士備論中對魏武的評價就是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古來皆稱曹操善用兵,然未有確實論證者。近年來三國論者幾近魚龍混雜之態(tài),各執(zhí)一詞,有從日本舶來的陰謀論,還有各種缺乏史料支持的新觀念,皆不足為奇。筆者是個比較保守的人,參閱了一點史料以后仍然以傳統(tǒng)史家的觀念為是:陰謀論完全沒有證據(jù)可以推翻,更沒有證據(jù)可以支持,偶見一些捕風捉影的線索,此外陰謀論大量的論斷都由想象和毫無邏輯的推論構成;其二針對那些摳字眼的腐儒,非要搞出一些標新立異的觀念,把三國志當字典摳字眼作論斷,也缺乏原始史料的支持,僅見于字里行間的細節(jié)。筆者新近在書櫥里找到一本74年中華書局的曹操集,這本書記載了現(xiàn)存史料中所能找到的大量曹操的詩詞政令軍令等等,通常只見于當代傳記的參考書目當中(據(jù)我所見這些傳記都沒能用好這本最接近曹操本人想法的資料集),更可貴的是該書在編纂時錄入的曹操注孫子也有很詳細的版本校對。通過這些材料和史實,不難對曹操的戰(zhàn)略思想管中窺豹,這也正是本文的目的。

首先先談談其政治戰(zhàn)略的思想,一言以蔽之,“興義兵以誅暴亂”。這句話帶有明顯的政治宣傳色彩,也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大政治利益所在??赡芎芏嗳硕颊J為當時整個國家都像游戲那樣被各個勢力分裂,而事實上,所有這些諸侯名義上都是天子的朝臣。他們所有的官爵,大多都要由朝廷敕封,當然也有少數(shù)“自封”、“自領”的情況,如袁術之流??偠灾?,文人作為社會的標桿,大多都是以朝廷為正統(tǒng)的。此說并非空穴來風,證據(jù)就在荀彧應對“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這種情況的說辭:昔晉文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徙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匡天下之素志也??梢娨粐?,即便窮途末路,在文人眼里仍然是天下的所在,這里同樣還可以引述袁紹手下兩位謀士的爭論,袁紹傳“初,天子之立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币东I帝傳》:沮授說紹云:“將軍累葉輔弼,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毀壞,觀諸州郡外讬義兵,內圖相滅,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紹悅,將從之。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jù)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p>

授曰:“今迎朝廷,至義也,又於時宜大計也,若不早圖,必有先人者也。夫權不失機,功在速捷,將軍其圖之!”紹弗能用。(這里和三國志里郭圖沮授顛倒了一下,這個細節(jié)與主題無關也無從考據(jù))我相信這段話比荀彧更全面的揭示了當時文人對朝廷的態(tài)度,很明顯的是《獻帝傳》中的郭圖淳于瓊只看到了“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而荀彧則看到了“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梢姰敃r文人態(tài)度準確的來說是以天下人心與朝廷之間的關系為衡量,不過百姓支持朝廷背后的推動力是當時的戰(zhàn)亂環(huán)境。用毛玠的話來說“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yè)饑饉流亡,公家無經(jīng)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存主與恤民,相應于迎帝許都和屯田政策,曹操不僅得到了樹立其政治權威的一面旗幟,同時也獲得了人心。政治權威的獲得,是曹操政治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以后每每對外用兵,無一不打著天子的旗號,戰(zhàn)爭對于他而言,已經(jīng)成為了“義舉”,從這個角度看,政治對戰(zhàn)爭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反饋了曹操本身的政治利益。

關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思想,我們還可以從他廢立皇帝的態(tài)度上看得出來。光和末年曹操剛討伐完黃巾,王芬等人就“連結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在拒王芬辭中很明確了點出了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夫廢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在他的眼里,廢立要權成敗,計輕重,衡量好政治環(huán)境再做決斷,并非輒以“大義”為辭盲目廢立,后來王芬敗而自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之后袁紹等人又想拉曹操入伙,立劉虞為帝,曹操又以“諸君北面,我自西向”婉拒,此事最后也以劉虞拒不就范稱帝結束??梢姰敃r漢室雖然傾敗,仍有很大的號召力,許多諸侯并非沒有看到這點,特別是袁紹,他本人就有行廢立失敗的切身體會,而是他自己心中所想的是自己稱帝而已,這也就是他在曹操西迎天子的時候猶豫不決,而后在曹操迎回天子又暴跳如雷的原因。

戰(zhàn)爭不過是政治政策的一種延續(xù),曹操以一個領袖的角度協(xié)調兩者,就是他戰(zhàn)略思想最深刻的地方——一方面是政治上的作為要為對外征伐統(tǒng)一服務;另一方面帶兵打仗時需要時刻以政治利益為約束。除了上述的政治戰(zhàn)略以外,曹操在軍事領域的思想則更應當受到重視,而最能反映軍事思想的必定是曹注孫子,很可惜的是這條總是被歷史學家忽略。同時軍事理論的討論也不應當局限于兵法的字里行間,更需要通過結合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來分析。軍事理論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面,以此刺激出在其他環(huán)境下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提供了萬全的靈丹妙藥,也不是給后世牽強附會地應用。而曹操帶兵的史實和其注解孫子的只言片語正好相為依據(jù),后者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思想,因此,之后的討論都會附上大段的曹注孫子以窺得其決策時的思路。

政治上的變化注定是要是軍事力量為后盾的,和以往戰(zhàn)略家一樣,曹操特別重視后勤。孫子中關于戰(zhàn)爭后勤部分作戰(zhàn)篇的注解可以看到很多曹操對戰(zhàn)爭后勤的見解,開篇就說“欲戰(zhàn)必先算其費,務因糧于敵也”。軍策令中曹操還提到了一件過往的事情?!肮孪仍谙逡?,有起兵意,與工師共作卑手刀。時北海孫賓碩來侯孤,譏孤曰‘當慕其大者,乃與工師共作刀耶?’孤答曰‘能小復能大,何苦!’”這件事情只是曹操重視后勤的一個側面而已;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點明了古代戰(zhàn)爭糧秣是重中之重。而戰(zhàn)亂年代,非但糧草不夠行軍之用,連百姓平日用糧都成了很大的問題,武帝紀上說,曹操剛從徐州回頭跟呂布火拼的那一年,“是歲谷一斛五十馀萬錢,人相食”。武帝紀引用魏書上說“自遭荒亂,率乏糧谷。諸軍并起,無終歲之計,饑則寇略,飽則棄馀,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shù)。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蕭條?!彪m然史書上并沒有明確記載曹操因兵糧退兵,但是很多退兵的記錄相信和軍糧都有關系,而且曹操的對手也有因軍糧不濟而敗的戰(zhàn)例,最出名的就是曹操收編青州軍的那次戰(zhàn)役。鮑信對黃巾軍的觀察結果是“觀賊眾群輩相隨,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為資”,而后曹操“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蹦弥一锏木陀腥f,而且曾經(jīng)是“數(shù)開示降路,遂設奇伏,晝夜會戰(zhàn),戰(zhàn)輒禽獲,賊乃敗走”的苦戰(zhàn)之后,向當時的曹操乞降,軍糧問題可見一斑。曹操的對策就是而后建安元年末的“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這里不過多贅述屯田的細節(jié),因為屯田本身就是個不斷在改變的政策,“軍國之饒,始于棗祗而成于(任)峻”,后來又“使(國)淵典其事”,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其中具體的方法則大多來自旁敲側擊的考據(jù)。不過屯田的結果很明顯,即“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糧食問題緩解了,但是軍糧的運輸卻是讓曹操很頭疼的問題,正如他在“中原內虛于家”的注解:百姓財殫而兵不解,則運量盡力于原野也,又可見于“故智將務食于敵”這句的注解:轉輸之法,費二十石得一石……言遠費也。運糧問題主要會在后路被截斷的時候凸顯出來,孫子又云“故我欲戰(zhàn),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必所救也”,曹公曰:“絕其糧道,守其歸路,攻其君主也”。糧道被斷,即使軍中仍有備糧還是難免會掉入“必所趨”的被動的局面。如曹操在建安三年第三次征張繡,圍繡,“劉表遣兵救繡,以絕軍后”,又有情報說袁紹要趁機偷襲,在雙重壓力下,曹操只能撤兵。

關于運糧問題,這里還可以提一下曹操收關中卻沒有乘劉備在蜀立足不穩(wěn)時一舉征伐劉備,“得隴不復望蜀”。司馬懿當時對曹操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征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極言“善戰(zhàn)者,其勢險,其節(jié)短,勢如擴弩,節(jié)如發(fā)機”,曹操本人并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自己也認為“決水千仞,其勢疾也”,不過智者之慮雜于利害,他更要考慮的是進兵可能帶來的問題,一方面是朝廷內部可能出現(xiàn)的政治問題,這里別過不提;另一方面則是蜀道艱難。曹操在其詩秋胡行中是這么寫的“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牛頓不起,車墮谷間”,描述了征張魯時蜀道艱險。有位學者在駁斥蜀道艱難這方面舉了張郃的例子,“至陽平,魯降,太祖還,留郃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薄9倘粚τ趶堗A的部隊的確深入過蜀地,不過而后“備以精卒萬余,分為十部,夜急攻郃”,一萬多人分十部進攻,可見張郃當時的部隊規(guī)模并不大,至多不會過五千,而曹操如若真的帶大軍進攻,恐怕至少要數(shù)倍于張郃的軍力,對于曹操而言千里饋糧,再加之轉輸之費,蜀道之難,大規(guī)模的進攻肯定需要長時間準備,這對于剛剛平定隴右攻取漢中的曹軍來說,在沒有穩(wěn)定后勤支持的情況下深入蜀地必然是強弩之末。關于蜀地兵糧運輸?shù)膯栴},我們甚至可以通過諸葛亮北伐一窺究竟?!熬拍?,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jù)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司馬懿)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斷,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機……”可見不僅對于從漢中攻入蜀地,就連從蜀地攻隴右兵糧的運輸都是大問題。曹操詩中的牛與車就是糧草輜重的運輸工具,可見曹操在進攻蜀地這個問題上真正忌憚的還是蜀道對于后勤運輸?shù)募s束。

糧草既定,則悉以兵事為重。曹操在軍事戰(zhàn)略上的諸多思想,可以通過官渡之戰(zhàn)看出端倪。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現(xiàn)在對袁紹的評價是成王敗寇,而事實上袁紹本身就是有著剛愎自用謀事不周色厲內荏的毛病,這些性格上的缺失是一部分,其戰(zhàn)略上的思考能力也很差,三國志上有一段曹操與袁紹的對話: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jù)?”公曰:“足下意以如何?”紹曰:“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本褪沁@么一段話,兩人高下已分。官渡戰(zhàn)前,沮授和田豐也勸諫過袁紹,認為剛剛打垮公孫瓚,民眾疲敝府庫不殷云云,事實上從建安四年滅公孫瓚一直到建安五年出兵白馬,期間至少有半年時間休整,因此算不上民眾疲敝,至于府庫糧秣的問題,在官渡戰(zhàn)中可以看得出來曹操雖然屯田,但仍無法支撐他在官渡的軍隊,而袁紹則不斷調兵運糧,可見即使袁紹府庫不殷,但還是夠支持在前線的軍隊,而沮授田豐等人的意見更重要的不過是希望能夠通過覲見獻帝的名義師出有名。因此在戰(zhàn)前的確不能說袁紹準備不周,他攻滅公孫瓚,曹操也打敗了呂布,還要算上曹操在官渡陣前東征攻滅劉備。有人說袁紹沒有趁曹操東征劉備是個錯誤,事實上我們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就是五年春正月董承被誅劉備東窗事發(fā),一直到二月顏良領兵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其間短于一個月,也就是曹操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攻滅了劉備,這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袁紹從得到情報,核實情報,調軍,恐怕也就這么點時間,何況曹操早已看透了他對手好謀寡斷的性格。從這一個月攻跨劉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曹軍訓練之精良,軍策令中曹操也回憶“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見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破之。是時士卒精練,不與今時等也”。曹操在事業(yè)初期“不欲多兵”,背后的目的之一就是其精兵思想: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在“十則圍之”這一句上,曹操注了這么句話“以十敵一則圍之,是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強,不用十也,操所以倍兵圍下邳生擒呂布也”,由此不難看出在其勢力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他的大多數(shù)士兵都是精練之師,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一個月攻跨劉備的原因。當然訓練的直接證據(jù)肯定是漠于史海之中,不過仍然有《軍令》一篇,《步戰(zhàn)令》一篇遺世,前者規(guī)定了軍營中不許帶箭試弓,不許殺豬賣豬,不許砍桑樹等等,犯了就是軍杖或者鞭刑;后者連用十個斬字,用來嚴肅對戰(zhàn)時陣中軍紀,這些多少都可以反映出曹兵的訓練。

曹兵的訓練不僅是曹操一個月攻跨劉備的本錢,更是在官渡的第一戰(zhàn)斬顏良解白馬之圍的一個重要因素。顏良圍劉延于白馬,曹操用荀攸言“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后者,紹必西應之,然后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張遼關羽前登,擊斬顏良。袁紹坐不住,引兵渡河,當時白馬“輜重就道”,他們就開始“分趣輜重”,這時曹操突然殺出,斬袁紹騎將文丑。當時曹操的騎兵不滿六百,而袁紹也有六百騎加上步兵“不可勝數(shù)”,而竟然被殺得措手不及,行軍篇有云,半進半退者,誘也,可見袁紹此人不善用兵是實。顏良文丑被斬,對袁軍的士氣是個很大的打擊,“紹軍大震”。然后那些歷史都被渲染了好多遍,雙方僵持在官渡,曹操想退被荀彧打了氣又熬了下去,一直到許攸獻計,一直到火燒烏巢出了一段小插曲。當時袁紹聞知烏巢被劫,用重兵進攻曹操官渡本營,而“遣騎救瓊”,這些騎兵應該沒有曹操軍策令上說的馬鎧和大鎧,數(shù)量上也不見得很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和淳于瓊內外夾擊對曹操構成了很大的威脅。曹操的手下一見到騎兵就希望分兵拒之,曹操怒罵:“賊在后,乃白!”,這樣“士卒皆殊死戰(zhàn),大破瓊等,皆斬之”。官渡一戰(zhàn),很多書中都有詳盡分析,不過從剛剛引述的材料來看,曹操極其擅長用輕兵度路軍爭而戰(zhàn)。孫子中說“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曹操注解曰:必殊死戰(zhàn),在亡地無敗者。與烏巢類似,前述第三次征張繡被劉表絕后路之后,曹操引軍途中敗張繡追兵,用的也是類似的手法。孫子云,兵之所加,如以石擊卵者,虛實是也;曹注:以至實擊至虛,并不難將這些論詞與火燒烏巢聯(lián)系起來。而曹操對輕兵出神入化的運用,則可以從軍爭篇的某些片段中得以了解,“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后人發(fā),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曹注:迂其途者,示之遠也;后人發(fā),先人至者,明于度數(shù),先知遠近之計也。要軍爭(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都先要了解地形遠近之計,而后他又在注解中闡明他對于百里爭利則擒三將軍這句話的理解:百里而爭利,非也,三將軍皆以為擒。輕兵突襲爭利不能太遠,而輕兵軍爭,獲得了速度上的優(yōu)勢以后,在作戰(zhàn)這方面則以類似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四字為準繩,孫子曰:其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曹注總結道:因敵而制勝也。曹操南征北戰(zhàn),“兵之變化非一道也”,大概也就這種“因敵制勝”的泛泛而談才能概括他的軍事思想,畢竟軍事理論不能指導戰(zhàn)爭,誠如岳飛所云,運用之道,存乎一心。

憑借訓練有素的輕兵突襲是曹操帶兵的一個特點,但是他不僅是局部拼殺的將領,更是個能夠在戰(zhàn)場上把握全局的政治領袖。三國之謂,即三方斗智。即使在赤壁,孫劉聯(lián)軍主力還是孫權,所謂劉備聯(lián)吳只是劉備在敗局間給自己喘息的空檔而已。不過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整個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劉備已經(jīng)達到了他事業(yè)的最高峰:雄踞益州,從曹操手里奪取了漢中,同時又兼有從孫權處“借”來的荊州,此時的關羽水淹七軍,重兵圍困襄樊;而孫權此時則是急紅了眼,東吳一貫的戰(zhàn)略就是把持住長江一線的州郡,先利用天險立于不敗之地。此時真正的三角外交上演了,冬十月,“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曹操也因為關羽北伐自許以南諸州郡皆叛而親征,半途中侍中桓階對曹操分析道:“今仁等處重圍之中而守死無二者,誠為大王遠為之勢也。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外有強救,大王案六軍以示余力,何憂于敗而欲自往?”曹操一點就明,立刻就遙制諸軍,不再往前線走。曹仁等將領都限于死地,照曹操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必殊死戰(zhàn)”,襄陽也是大城,雖然為水所困,但關羽急攻失利的事實也證明該城不易破;最關鍵的是要讓孫權動手擊破關羽。同時曹操又派了趙儼去曹仁督軍,襄樊被圍,當然趙儼被留在了徐晃的軍營里,他就是要向諸將陳述無論如何都要“緩攻”。當然緩攻并非不攻,曹操表面答應孫權不會將其進攻計劃透露給關羽,暗中遣人將消息透露給關羽,此時關羽則陷入了疑惑,趁此機會,徐晃聲東擊西將關羽打敗,解了襄樊之圍。不過徐晃并非有勇無謀之輩,他僅僅將關羽打退而不行追擊,就是為了貫徹曹操借吳手破關羽的戰(zhàn)略,所以傳統(tǒng)的觀念會認為,曹操重兵云集,就算呂蒙不在關羽背后刺一刀,關羽也必敗無疑,而讓呂蒙動手,就是曹操最陰險也是最精妙的一步棋。這樣的戰(zhàn)爭部署看似奇怪,戰(zhàn)而不追,純粹為了政治需求而打仗,在歷史上的確罕見,不過其成效顯著:曹操保住了襄樊扼住了荊州方向的門戶,孫權奪取了荊州獲得了長江一線的掩護,只有劉備成了冤大頭,損失了一員猛將,丟了地盤,最后連自己的性命和蜀軍主力都搭了進去。孫子謀攻篇中說,上兵伐謀,曹公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曹操解襄樊之圍就說明了這一點。

最后,再來談談曹操的戰(zhàn)術指揮。不同于西方的戰(zhàn)爭史,我們目前能找到的三國時期的史料中,對于戰(zhàn)術細節(jié)往往是略過不提的,大多都是某某幾年幾月與某某戰(zhàn)于某地,大破之這樣的記載,裴松之注的三國志里引注的魏書卻提供了一些記錄,如上述官渡之戰(zhàn)的戰(zhàn)術細節(jié)一樣,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線索。第一個例子是“三年春,太祖軍頓丘,(于)毒等攻東武陽。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引注魏書:諸將皆以為當還自救。太祖曰:“孫臏救趙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臨菑。使賊聞我西而還,武陽自解也;不還,我能敗其本屯,虜不能拔武陽必矣!”乃遂行。表面上看是圍魏救趙的翻版,其實和曹操在官渡和關羽圍襄樊的情況沒什么兩樣,首先是確保自己的本營不被短時間擊潰。這是必要條件,其次就是猛攻其弱點,大勝而歸。孫子有云,善戰(zhàn)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第二個例子,是呂布和陳宮占濮陽與曹操交手,“二年春,襲定陶?!紡蛷臇|緡與陳宮將萬余人來戰(zhàn),時太祖兵少,設伏,縱奇兵擊,大破之?!币⑽簳河谑潜猿鋈←?,在者不能千人,屯營不固。太祖乃令婦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謂曰:“曹操多譎,勿入伏中?!币娡湍鲜嗬?。明日復來,太祖隱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進,乃令輕兵挑戰(zhàn),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騎并進,大破之,獲其鼓車,追至其營而還。這段文字有點含糊,大致意思是曹操在東呂布在西,曹操的屯營西面有道坡或者是人造的堤,坡的南面有叢林,曹操的士兵都在收糧食,在營地的不足一千人,而且營也不堅固,曹操讓老弱守營(我還沒見過野戰(zhàn)營地里帶女人的),自己派一半輕兵在堤的一面挑戰(zhàn)引誘呂布軍,另一半藏在堤后面,呂布原本以為曹操會埋伏在南面的叢林里,但是一看到在堤外的一半輕兵就調轉方向往大堤那邊攻過去,此時呂布的陣形肯定會因為方向的變化而有些散亂,而且“兵益進”的過程中陣形也越來越凌亂,此時躲在堤后的部隊突然殺出,從堤上就勢沖下“步騎并進”打垮了呂布。這里有些比較含糊的地方其一是“婦人守陴”,這一點與主題無關可以忽略;其二是連一千人都不到的部隊,居然打退了萬余人,這有點讓人匪夷所思。不過仔細一想倒是有一種可能是曹操當時只是來不及集合那些在收糧的部隊,呂布的疑慮給了曹操時間在堤后部署陸續(xù)趕回的部隊,一直到殺出堤的時候“步騎并進”。這個戰(zhàn)例比以往都要有趣的是它并非傳統(tǒng)的布陣會戰(zhàn),而是在會戰(zhàn)過程中慢慢組織起自己的陣形。就像虛實篇里說的:夫兵形象水,水之形,趨高而避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曹注:勢盛必衰,形露必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在這一戰(zhàn)中,曹操清楚地觀察到了兩邊形勢的變化,利用地形將自己的調兵和部署匿于無形,是為形兵之極至于無形,曹操就是因敵形而立勝。

自此,從曹操的戰(zhàn)略到戰(zhàn)術已經(jīng)在已知史料的基礎上做了討論和概括,其指導思想無非同于孫子,而運用之道卻千變萬化,曹操本人的戎馬生涯,有大勝也有大敗,其實很多時候他和周瑜諸葛亮這些對手一樣都看清了問題,但是在執(zhí)行對策的時候往往被自己的性格缺陷所約束,或許正如鈕先鐘先生所說,對于一個戰(zhàn)略家,性格較才智來得更為重要。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