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北京市潘家園文玩市場。 贗品生產地域扎堆高仿印刷以假亂真業(yè)內專家揭秘 “海外回流文物”穿上馬甲蒙人 誠信觀察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篤信的理財經。近幾年,古玩收藏、鑒寶拍賣等文化藝術品市場人氣爆棚。然而,由于國內市場文物制假猖獗,防不勝防,不少人將目光投向海外回流文物。 “在七八年前,‘海外回流文物’還不失為國內拍賣行招攬買家的一張?zhí)栒倭^強的招牌;三四年前,業(yè)內已視之為一個噱頭;今天在圈內如果說某藏品是‘回流文物’,常常帶有諷刺意味?!?span name="HL_TAG" style="border-bottom-style: dotted; border-bottom-width: 0px; color: rgb(0, 132, 216);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文物鑒定專家裴光輝先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即便如此,“海外回流文物”的造假熱潮,依然沒有降溫的跡象。 海關經?!疤擉@一場” 齊白石小品畫(蝦蟹)、黃胄小品畫(驢)等一批字畫,外包裝標注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材檔案”;沈周山水書畫,外包裝上書“故宮藏書”;甲辰仲秋王云,外包裝上則注明“辦理清室善后委員會”…… “這難道是文物走私出口?”近日,當廣州海關下屬白云機場海關關員查驗一批出口到日本的80多件包裝典雅、古色古香的字畫時,不禁心生疑竇。 白云機場海關立刻將所有物品送至廣東省文物鑒定站進行鑒定。經鑒定,以上均為現(xiàn)代仿古工藝品,不屬于文物。 看到這樣的鑒定結果,大家更加疑惑了:仿制品出口不受限制,為什么要在包裝上加貼“民國政府”、“故宮博物院”的封條及簽章? 業(yè)內人士介紹,一些專業(yè)造假商在國內進行一系列的高仿制作后,通過郵寄或者旅客帶貨的形式,將高仿品運至海外,在海外古玩店進行銷售,或者與海外文物拍賣商勾結,將高仿品及部分真品混合進行拍賣,有些仿品由此被“洗白”成文物。然后帶回中國大陸,聲稱“海外回流文物”,進行欺詐銷售。 以白云機場海關發(fā)現(xiàn)的這批出口日本的仿古工藝品為例,經海關詢問,發(fā)件人承認,這批書畫購自河南省南陽市石佛寺鎮(zhèn),每冊價格約為100元人民幣。 100元的廉價字畫,為何還如此精心地裝扮成“國寶”出口?難道僅僅只為了個人收藏愛好?個中緣由,不言自明。 贗品生產區(qū)域性明顯 據介紹,“海外回流文物”這個概念其實包括兩種情況:其一是從國外或港澳臺拍賣行競拍獲得,然后帶回中國大陸的拍品;其二是國內的拍賣公司到國外或港澳臺征集,然后拿回大陸拍賣的拍品。這兩種“回流文物”均存在贗品,比率不低,且呈逐年升高趨勢。比較而言,第二種情況下的贗品率要高于第一種情況。 “這些贗品大多是中國內陸制造的,少數(shù)是國外或臺灣制造?!迸峁廨x說。贗品最多的是書畫、瓷器、青銅器、玉器和硬木家具工藝品五大類。瓷器贗品主要出自景德鎮(zhèn);書畫贗品主要出自河南、江浙和山東;青銅器贗品出自河南和陜西;玉器贗品多出自遼寧、安徽和蘇州;硬木家具工藝品多出自廣東中山和福建仙游。 印刷品高仿能以假亂真 去年,某專業(yè)藝術品網站發(fā)布了《地下作舊產業(yè)調查》。披露了書畫贗品主要分布范圍:北京、南京、天津、西安、江蘇。重災區(qū)為天津(鼓樓地區(qū))、北京(潘家園、琉璃廠)、南京(夫子廟和清涼山古玩市場)。 書畫是藝術品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門類,億元天價的拍品也都是由書畫作品產生。印刷品復制成為書畫作偽新風向。據報道,內陸一位鑒賞專家稱他在臺灣一飯店衛(wèi)生間發(fā)現(xiàn)一幅明代大家王寵的書法真跡,估計市值至少1萬美元,感慨飯店竟把名家真跡放在男廁。并稱“可用學術聲譽擔保,一定是真跡?!笔赂魞商?臺灣故宮博物院出來澄清說,真跡原作現(xiàn)保存在臺灣故宮庫房內,并未流失民間,飯店掛的只是一件印刷品……可見,書畫高仿真印刷品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目前已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贗品“穿上馬甲”回流 海外游走的國內仿古工藝品如何回國變身為“真品”?裴光輝給記者描述出了一條路徑:內陸制造的現(xiàn)代贗品先經包括拍賣行在內的古董商以“仿古工藝品”送出海外,一到海外古董商馬上讓它們搖身一變成為“文物”;或“自我征集”帶回國內拍賣,那些入關的手續(xù)就成了“回流文物”的憑證;或委托海外拍賣公司拍賣自我拍回,再拿到國內拍賣,這就成了“回流文物”。業(yè)內稱此類“回流文物”為“假海龜”。 另有“真海龜贗品”,就是回流物是民國以前乃至清代的贗品,早年就在海外,但當成更早的真品帶回。 裴光輝介紹,近年國內文物高仿品在國外拍賣行被當成真品拍賣的情況已屢見不鮮。國外拍賣行的鑒定人員普遍缺乏對日新月異的內陸高仿品作偽手法的情報跟蹤,對中國文物的鑒定思維和鑒定方法陳舊落后。這是導致國外拍賣行“失手”拍出贗品的主要原因。 利益輸送一言難盡 國內拍賣公司到海外征集拍品,國內收藏投資機構從海外拍賣行拍獲帶回,以及海外人士捐贈給國內博物館??此坪唵蔚娜N海外文物贗品回流渠道之背后常有“曲線救國”的利益輸送。 近十年來,回流的天價國寶出現(xiàn)的贗品率相當高。2005年以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2010年以4.368億元拍賣成交的所謂黃庭堅書法《砥柱銘》和以5160萬英鎊成交的“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等等,都是漏洞百出的回流天價拍品。其中《砥柱銘》在拍賣之前更是被某銀行設計為一款信托資金高達4.5億元的金融產品,給投資者造成經濟風險不言而喻。 “近年越來越多的大型國有機構熱衷于搞藝術品投資,成立藝術品投資基金,天價購買‘回流國寶’,其背后存在的利益輸送一言難盡?!迸峁廨x直言評判。 為了避免高仿品出口后變身為“海外回流文物”,業(yè)內人士建議,海關等監(jiān)管部門應對那些申報出口的高仿品建立信息檔案,并將這些檔案進行全國海關聯(lián)網信息共享。一旦有“海外回流文物”進口,海關可以根據相關檔案信息進行比對,仿品必現(xiàn)原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