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有常、飲食有節(jié)、勞逸有度是中醫(yī)養(yǎng)生中最為關(guān)鍵的三句話。 “勞則氣耗”,“久視傷血(心)”,“久行傷筋(肝)”,“久立傷骨(腎)”。過分體力勞作,或長期過勞,透支體力,很易損傷五臟,耗精血損陰陽,積勞而成疾,甚至極度勞累而“過勞死”。 實踐中也是這樣。久讀、久看電視,會引起頭暈?zāi)垦?,眼睛干澀;久立會出現(xiàn)腰肌勞損,腰酸背痛,下肢靜脈曲張。所以,《黃帝內(nèi)經(jīng)》認(rèn)為“陽氣者,煩勞則張”,“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唐代百歲醫(yī)家孫思邈則說“力所在地及而強舉之,傷也”,力主“養(yǎng)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勞及強所不能堪”。 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固然重要,但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如果運動中出現(xiàn)了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心跳頭昏,神疲勞力,這是陽氣弛張,過勞傷氣耗精的表現(xiàn),必須力加避免,達到“節(jié)辛勤以養(yǎng)力”的目的。 過分靜養(yǎng)脾胃差 中醫(yī)又說“久臥傷氣”、“久坐傷肉”、“逸則氣滯”,即過分靜養(yǎng),會使脾胃消化功能低下,臟腑功能呆鈍,氣血流行滯澀,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損,血中糖、脂、尿酸、血壓升高,久而久之則會生病,而且多是體弱多病,如反復(fù)感冒、食欲不振、神疲乏力、不耐疲勞,身體發(fā)胖等。這樣看來,過逸貌似“休息”、“休養(yǎng)”,實際上容易傷壞身子而產(chǎn)生疾?。簧≈笠膊荒転橹委煚I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臟腑氣血狀態(tài),病反難愈或難以速愈。解決體力過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堅持運動。但能堅持者較少,運動得法也不多。建議一要持之以恒,二要運動適量,三要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運動種類,避免運動損傷,得不償失。 推薦“中醫(yī)養(yǎng)生十六訣”: 發(fā)宜多梳,每日用木梳梳頭3~5遍,每遍60次; 面宜多擦,60次; 目宜常運,左右各36次; 耳宜常彈,左右各30次; 舌宜抵腭,每次1分鐘; 齒宜常叩,大齒門齒各60次; 津宜多咽,常咽常益; 氣宜常呵,深息長嘆; 肢宜常搖,次數(shù)不拘; 背宜常溫,以暖為度; 胸宜常擴,不塌胸駝背; 腹宜常摩,順逆各36次; 谷道(肛門)宜常提,多多益善; 足心宜擦,左右各30次; 皮膚常干浴,四肢腹背各30次; 大小便宜閉口勿言。 運動原則“三、五、七” 推薦“三、五、七”的運動原則,即每次三十分鐘,每周五次以上,每次百分之七十的運動量。不同年齡段適合不同的運動,因此推薦:四十歲以下的人最好進行跑步、爬山、游泳等運動;四十歲以上之人以步行、慢跑為宜;六十歲以上的人不宜跑步、爬山和冬季游泳。 諸運動中,力薦楊式太極拳,它的柔中見剛、圓中寓方、形隨氣移、形神相依、循序漸進、連綿不斷的運動形式,不僅蘊含“三、五、七”的原則,而且練體更練神,健身又健心,尤其適用于中老年人。 深圳市羅湖區(qū)中醫(yī)院院長深圳市名中醫(yī) 曾慶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