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木瀆多次,但是一直對古鎮(zhèn)知之不詳。古鎮(zhèn)建于2500年前與蘇州同時,因吳王建姑蘇臺館娃宮木塞河瀆,有了這個雅名。但除了我們最熟悉的山塘街、還有東街西街中街之外,到底古鎮(zhèn)還有些什么值得一看的呢?后來逐漸知道了有所謂的古鎮(zhèn)十景,還有被拆除的敵樓。直到去年才弄清古鎮(zhèn)真正值得保護的,是那條南北古街——南街。南街北起西安橋南達南亭路,這是古代南面農(nóng)民進古鎮(zhèn)木瀆的一條必經(jīng)之路。從山塘街往南穿過著名的虹橋,經(jīng)過西安橋,就進入了這一條南街。
在一個風雨飄搖的下午,我又倘佯在木瀆古鎮(zhèn)的南街。這里有建于清末民初蘇州唯一的廊橋,傳說著一個浪漫動人的故事。廊橋本來也是一座小小的石橋,附近有一馮姓望族,家有一千金小姐。小姐年當妙齡,自然上門提親的公子少爺不斷。但馮小姐一個都看不上,獨獨看上了每日里搖著小船經(jīng)過,貧苦卻善良的賣魚郎。時間過得很快,最后馮家老爺開明,成全了這一段姻緣。于是馮小姐,跟著賣魚郎住進了破茅屋。每日里粗茶淡飯,馮家小姐雖不以為苦,但賣魚郎卻心存愧疚,覺得對不起馮小姐。終于有一天賣魚郎決心闖蕩江湖,做生意掙大錢去了。賣魚郎走后馮小姐帶著幼兒住回娘家,每日里站在南街河上那座小石橋上望夫歸來。不管刮風下雨,無論冬夏春秋,一天到晚癡癡地站在橋上望著河的遠方。而馮家有個小木匠,暗慕著小姐,心疼著小姐,礙于身份卻只能把這份念想深深地埋在心中。小姐上了石橋,他便在不遠處默默守著……后來他突發(fā)奇想,在小石橋上建起了廊屋,好為小姐遮陽擋雨。小石橋,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廊橋。
除了有傳奇故事的這頂廊橋外,跨過南街河的古橋還有很多。有建于清代乾嘉年代的吉利橋,有建于道光五年的張家橋。除了我看到的之外,當然過去的古石橋可能更多。張家橋在吉利橋的南面河上,橋欄桿和橋板已經(jīng)換過,成了水泥橋了。但此橋的橋墩和橋洞石構卻是古老的原件。細細觀察,看到了橋洞石條上刻著一行字:道光五年孟春吉日。這意味著這頂橋最遲建于1825年,距今已經(jīng)188年了?;蛟S道光五年僅僅是重修之時,那么這古橋初建年代可能更早。
位于張廣橋北面的是吉利橋。此石橋構件保存非常完整,欄桿又十分低矮,顯得素雅樸實。恕我孤陋寡聞,這種橋的造型好像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橋有十級石臺階,有很別致的兩條石欄桿,特別的粗壯圓潤,直接坐落在兩頭橋柱上,而橋柱卻是成L型的。橋頂?shù)氖逡彩窃?00多年的歷史磨得石板光亮潤滑。橋中間的千斤石是與一般清代石橋相同的法水圖案,只是相當?shù)木殻梢酝茰y是清代中前期的作品。橋的西堍有一個花崗石雕的佛號經(jīng)幢,歪著豎在那里,幾百年來守望著來來往往的鎮(zhèn)民。橋欄桿的外側刻著幾個字:重修吉利橋。還有一行小字,大概是重修的年月時間,但我無法看清。問了住在橋附近的老人,知道吉利橋年代比張家橋更早,至少有200多年歷史,這樣看來建于清代乾嘉年間大致是不會錯的。
長長一條南街有多少沿街的商店鋪面,更有多少深宅大院?并行的南街河邊的石砌河灘碼頭記錄著這里發(fā)生過多少故事?至今無人能夠說清。
南街43號是馮秋農(nóng)的故居,是一幢明代晚期建筑,由墻門、廳堂、樓廳以及圍墻組成的封閉式庭院。這里是不是就是廊橋故事主人翁的故居?好像沒有人記得。馮家廳堂為內(nèi)四界結構,左右?guī)?。磚雕墻門為馮宅標志性的精華之作。磚雕集中分布于上枋、字牌、下枋和左右肚兜等處。上枋浮雕仙鶴、云朵、壽字,意為“添我高壽”。字牌浮雕“貽厥孫謀”四個大字,出處為《尚書·五子之歌》。其文是:“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意思是為子孫的將來作好長遠的謀劃安排。下枋浮雕鯉魚跳龍門。右肚兜浮雕醍醐、戴勝,意為“醍醐灌頂”,并襯托象征清高有節(jié)的竹子。左肚兜浮雕鷺、蓮花。意為“一路連科”。磚雕線條柔順秀逸,圖案寓意吉祥、情趣雅俗兼?zhèn)?,充分表現(xiàn)了蘇州香山幫匠人高超的藝術水平。
在馮家老宅的東面有一條橫弄堂,那里有一所華佗廟。華佗(約145-208年)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是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張機)并稱為“建安三神醫(yī)”。少時曾在外游學,鉆研醫(y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y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內(nèi)、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行醫(y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木瀆鎮(zhèn)怎么會有華佗的紀念館?這就不很清楚了?;蛟S是過去留下的一所小小的寺廟,現(xiàn)在重新維修做了華佗的紀念館,也是可能的。但是史志并無記載,只能在這里存疑,以待知情者告知。
木瀆古鎮(zhèn)南街的東面就是邾巷弄,其中也有不少古建古宅,南街和邾巷弄之間就有馮桂芬故居榜眼府。這南街、這地段如今雖然破舊,但風韻還在,如何保護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也應該放在有關部門的議事日程上了。
2013-10-08
虹橋晚照---文人所重,如今從這里通向北面的山塘街,南面的南街
木瀆旅游景區(qū)的指路牌
向南跨過虹橋,就是書弄,再向前走幾十米就是南街
書弄的南面有一頂橋,叫做西安橋,過橋就是南街
南街口西面是姜窯路,中間一頂大日暉橋,
南街口向東走就是馮桂芬故居
馮桂芬故居又稱榜眼府
南街河的水流淌著,千百年如此,石階依然在等待著人們的光臨
雨中一縷陽光透過樹叢,水中依然是倒影,只是換了人間
廊橋還在,只是馮家小姐不知何處去了?
只留下相思歌 ,回蕩在河邊水中。
沒有人走動,大概不想驚動了相思魂!
還是過去的小街,猶如蘇州的丁香巷,
雨點漫散著從窄窄的小街上空落下。
南街43號是馮秋農(nóng)的故居,是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的古建筑
破爛不堪的馮家大廳,正在維修中
馮家大院中的精華,磚雕門樓代表了清代蘇州香山匠人的最高水平
上枋浮雕天鵝、云朵、壽字,意為“添我高壽”。
鯉魚跳龍門,形態(tài)生動,刻劃精當
大廳中的船篷翻軒 華佗廟的正殿
華佗廟,也就是華佗紀念館的所謂和尚站在門口收費 居然還幫人看病,不知真假
香爐上的字是木瀆城隍廟,
建于乾嘉年間的吉利橋,造型別致,十分古樸
橋不是很大,但經(jīng)歷了200多年的風雨依然不變 側看吉利橋,橋石柱和石欄桿圓潤樸質(zhì),一邊還有文字:重修吉利橋
精雕的千斤石
橋西堍有一蓮花頂?shù)牧娼?jīng)幢
這是張家橋,橋板和欄桿都是水泥制的,但是橋洞依然是古制,有文字在
石刻文字:道光五年孟春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