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網(wǎng)絡(luò) 《山海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chǎn)、風(fēng)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為《山經(jīng)》和《海經(jīng)》兩個部分。《山經(jīng)》即《五藏山經(jīng)》五篇;《海經(jīng)》包括《海外經(jīng)》四篇,《海內(nèi)經(jīng)》四篇,《大荒經(jīng)》四篇和又一篇《海內(nèi)經(jīng)》。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dāng)?shù)氐纳裨拏髡f。其中《精衛(wèi)填?!贰ⅰ犊涓钢鹑铡?、《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因而早已成為全民族的精神財富。此書來源甚古,但作者是誰,至今疑莫能定。自漢代以來,大致有四種說法。 一,作者不明說。最早介紹《山海經(jīng)》一書的,是西漢的司馬遷。他在《史記?大宛傳》中說:“至《禹本紀》、《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北砻髟摃髡卟幻鳌?/p> 善本《山海經(jīng)》 二,大禹、伯益說。大禹、伯益是離今四千余年,即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人物。最早提出這一說法的是新莽時的劉歆,他在《山海經(jīng)表》中說:“已定《山海經(jīng)》者,出于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上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jīng)》?!苯又?,《列子》中記載說:“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東漢王充在《論衡?別通篇》中說:“禹主行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所不至,以所記聞作《山海經(jīng)》?!啊端鍟?經(jīng)籍志》云:“蕭何得秦圖書,……后又得《山海經(jīng)》,相傳以為夏禹所記?!庇浭鲭m有差異,但認為《山海經(jīng)》系夏禹或與之同時的伯益所作,卻成為歷來的普遍看法。 元·曹善手書《山海經(jīng)》 三,出于眾人之手,作于戰(zhàn)國, 成于西漢說。宋代的朱熹在《楚辭辨證》中首先提出,中國古代的神話集中于《楚辭》的《天問》篇中,《山海經(jīng)》是根據(jù)《天問》而作。王應(yīng)麟進一步引述朱熹的觀點,認為“《山海經(jīng)》記諸異物飛走之類,多云東向,或日東首,疑本因圖畫而述之。古有此學(xué),如《九歌》、《天問》皆其類”。(古代《山海經(jīng)》確有圖畫,晉郭璞曾為《山海經(jīng)圖》作《贊》,今《贊》尚存,圖已佚。)明人胡應(yīng)麟說:“余嘗疑戰(zhàn)國好奇之士,本《穆天子傳》之文與事,而侈大博極之,雜傳以(汲冢紀年》之異聞。”以成此書?!端膸烊珪偰刻嵋氛J為:“觀書中載夏后啟、周文王及秦漢長沙、象郡、余暨、下雋宿地名,斷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間人所述,而后來好異者又附益之。”今人袁珂則確切地 說明:“以今考之,實非出一時一人之手,當(dāng)為戰(zhàn)國至漢初時楚人所作。”并且提出:“除《海內(nèi)經(jīng)》四卷是作于漢代初年而外,其余均作于戰(zhàn)國時代?!睉?yīng)當(dāng)是一 部長時期的集體合作的著作。 四,近代許多學(xué)者提出《山海經(jīng)》作者的新假說。衛(wèi)聚賢《山海經(jīng)的研究》和蒙文通《略論<山海經(jīng)>的寫作時代及其產(chǎn)生地域》等文認為,根據(jù)書中地名、物名、神怪圖象,以及稱書為“經(jīng)”、“藏’等的說法,推斷此書很可能是從印度至中國各地的一路記錄。而這一記錄者,就是戰(zhàn)國時墨子的學(xué)生,印度人隨巢子。這樣,又為《山海經(jīng)》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探索思路。 然而,《山海經(jīng)》的作者究竟是誰?仍有待新的論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