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邁客1979
國慶長假才三天,祖國各地景點爆棚甚至超載的新聞已經(jīng)不絕于耳。今天更是爆出九寨溝游客超出接待能力的200%,從而導致千名不滿游客“攻陷”售票處要求退票的新聞。有識之士呼吁錯峰出行、環(huán)保者更是大聲疾呼希望國人放過不堪重負的九寨溝,其焦慮之情令人唏噓。 其實,國人長假期間扎堆出行,蜂擁而至各大景點造成花錢買罪受進而情緒失控同管理者發(fā)生沖突,甚至釀成刑事案件的情況去年已屢見不鮮。在經(jīng)歷過去年長假慘痛教訓后,很多旅游者都曾發(fā)誓或者警示他人以后長假不要再湊這個熱鬧。但是,今年長假為什么國人還不知道吃一塹長一智,仍然要一窩蜂地去全國各地找苦吃呢。在我看來,除去假期制度局限以外,很多國人在對待長假出游問題上也存在以下四個誤區(qū)。 一、從眾心理 長假活動被簡單化、定式化。似乎長假就意味著出行旅游,是時尚、流行的唯一標志。國人雖然預料長假出行不易,卻仍硬著頭皮實踐這項艱辛的時尚。因為人們在追求與模仿流行事物時,心理上會產(chǎn)生一種安全感:既然這么多人都在旅游,那就一定是合乎時宜的,一定是正確的。因此,即使被堵在高速上,人們遛狗、做廣播操、偷冬瓜這些在平時看來不正常的舉動也變得正常了。如果自己與別人一樣不正常,不正常也變成了時尚。 二、攀比心理 看到別人策劃舉家旅行,自己就閑不住了。別人出游,自己宅在家中就會被別人看扁,讓人覺得自己沒情趣、沒愛好、生活單調(diào)。甚至怕被別人看作沒錢、不成功。別人去年在九寨溝曬過美景,今年自己就一定要曬過她,而且還要帶個更好的相機;閨蜜在馬爾代夫海灘曬恩愛,自己就一定要逼著老公去訂夏威夷的機票。長假旅游變成了曬富、曬豪華、曬自尊、曬成就、曬老公能耐、曬戀愛成果的PK擂臺。旅游失去了其真正的目的和意義:實現(xiàn)自我舒適感、提升審美情趣、獲得身心和諧、以幻想的生活方式生活。心理學顯示,自我防御與自我顯示,讓某些人為發(fā)泄自己被壓抑的自尊與感情而選擇在長假“鋌而走險”。為了克服自己的自卑感與劣等感,往往人們采取最簡單的“脫貧”方式:追逐與攀比 三、吃虧心理 四、僥幸心理 也有人自作聰明,以為去年國慶長假的災難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此時自己鋌而走險、反其道而行之也許會僥幸覓得空檔。這種博彩心理在一定條件下也許奏效,但如果當很多國人有前三種心理支撐的時候,這種僥幸心理也難逃在高速上開二小時挪二公里的厄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