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蓮池書院創(chuàng)辦于清朝雍正年間。當時,通過順治、康熙兩朝的開創(chuàng)經(jīng)營,中國成為強盛、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為了鞏固其專制政權,治理天下,統(tǒng)治者“大興文治”,提倡尊孔讀經(jīng),促使原有的書院聲望更高。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頒布上諭,令各省建立省級官辦書院,時任直隸總督的李衛(wèi)對封建教育向來比較重視,于是與當?shù)毓賳T共同創(chuàng)辦了“直隸書院”,該書院因建在蓮池的:“南園”,故又名“蓮池書院”,其設備、經(jīng)費等項開支均由政府撥發(fā)。
直隸為畿輔“首善”之區(qū),蓮池書院系直隸最高學府,因此,自開辦伊始即得到統(tǒng)治者的高度重視。歷任總督時來巡視,加之學者名流薈萃,清廷亦對其“恩隆優(yōu)渥”,僅乾隆就曾三次“幸臨”書院,并賦詩嘉勉。
蓮池書院當時藏書頗多,建于元代的萬卷樓中最多時曾達到30000余卷,對在此修業(yè)的學生頗有幫助。此外,還有《蓮池書院法帖》刻石38方,這是一部珍貴的書院“石籍”,其書法格調(diào)高逸,技藝超絕,至今保存完好。
蓮池書院自創(chuàng)辦后,先后在此擔任院長、教授、主講者有不少文化名人,如張敘、汪韓門、章學成、黃彭年、何秋濤、王振綱等。
正是由于蓮池書院的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優(yōu)越,因此其聲譽在全國眾多官辦書院中名列前茅,形成了“恢宏教化,聲播四方”的局面,培養(yǎng)出一批封建官僚、文人、學者。據(jù)保定有關縣、府志載,其修業(yè)者“彪炳于仕途,議院、學校者,不可屈指數(shù)”。清末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即其中之一。
光緒三十年(1901),清廷實行“維新”,廢除科舉,開辦學校,各地書院更名易轍,蓮池書院改稱“校士館”、“文學館”,直到1908年停辦。這座書院作為當時直隸省的文化、教育中心,先后存在175年之久,在封建社會晚期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古代的書院多在南方,因此,這座蓮池書院作為北方的文化遺產(chǎn)具有一定的價值。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曾巡視過這座古蓮池,他說:“蓮池有名,是因為有蓮池書院,蓮池書院當時在全國是很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