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泰國最北部清萊府境內的金三角地標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于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邊境地區(qū)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qū)盛產鴉片以及深加工毒品,是世界主要的毒品產地,而舊時全部是用黃金交易毒品,從而得名“金三角”。 為什么金三角是鴉片的沃土? 由于“金三角”地區(qū)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而我們所到的泰國清萊府,就位于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成為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 這里是王太后行宮正對著的山峰,風光秀美,人稱“小瑞士”
什么人曾在這里種植鴉片? “金三角”地區(qū)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區(qū)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qū),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fā)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qū)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yè),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guī)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zhàn)經驗。 另外,在“金三角”地區(qū)還流傳著一個“沒有祖國的軍隊”的故事。說的是國民黨殘余李彌敗退后留在金三角地區(qū),為了生存,開始集體種植鴉片,形成了現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加工基地!但因為他們的政治觀點是反共的,因此雖然他們很想回到中國,但終究沒有實現,因此就成了一支“沒有祖國的軍隊”。 當地的農民
金三角的涅槃 “金三角”仍蘊藏著許多可憎可惡的秘密,但也顯露出可喜可嘆的變化。 1988年,泰國王太后在金三角地區(qū)創(chuàng)立“雷東(DoiTung)計劃”,旨在幫助種慣罌粟的農民改種其他作物,此后罌粟種植近幾年在泰國幾乎消失殆盡。這里的“鴉片博物館”(Hall of Opium)就是這個計劃的成果展覽場所。 同時,王太后還在清萊建立了自己的行宮,去世前每年都堅持來到金三角地區(qū),推行谷物及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甚至親自示范種植過程。 為了幫助當地貧窮的農民,王室和政府在這里大力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游客歡迎的泰國旅游景點之一。 “金三角”怎樣成為毒源地 “金三角”毒源地的形成已有100多年歷史。19世紀三次英緬戰(zhàn)爭(1824—1826、1854、1885—1886)后,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為攫取巨額利潤,英國殖民者首次將鴉片種植、生產技術帶來,強迫當地人大規(guī)模種植罌粟,加工成鴉片后銷往中國和東南亞等其他國家,從而植下了煙毒的禍根。1948年緬甸重獲獨立時,鴉片種植已遍布撣邦和部分邊疆地區(qū)。 20世紀50年代,國民黨李彌殘部在云南戰(zhàn)敗后退到緬甸東南地區(qū),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占領了撣邦的一些地區(qū)作為立足點,著手發(fā)展鴉片生產并壟斷了毒品交易,使該地區(qū)種毒產毒進入第一個高峰期,其鴉片年產量在50年代末已達700噸,占當時世界非法鴉片年生產總量的50%。 20世紀60年代是“金三角”地區(qū)鴉片生產的黃金時期。隨著生產、加工工藝的不斷改進,該地區(qū)海洛因純度日漸提高,數量逐漸增大,部分販毒組織開始種植、加工并制造大麻及精神藥品,染指世界范圍的毒品交易,大規(guī)模的販毒集團迅速崛起,先后出現了羅興漢、坤沙等大毒梟。從60年代末起,隨著侵越美軍吸毒群體的迅速擴大,海洛因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極大刺激了“金三角”地區(qū)鴉片類毒品的種植和生產。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民黨殘余勢力逐漸衰弱,受過國民黨軍隊正規(guī)訓練的多股民族武裝紛紛獨立,逐步形成武裝割據勢力。到80年代末,緬共解體,一分為四,進一步加劇了割據局面,各武裝販毒集團紛紛搶奪地盤和販毒通道,其中坤沙領導的蒙泰軍獨占鰲頭,占據了毒品交易大部分市場份額,在財力和人力上都得以極大加強。此后數十年,坤沙與緬政府形成對峙局面,幾次交鋒,雙方均無功而返。迫于國際社會的壓力,坤沙于1996年率部向緬政府無條件投降,第二代毒梟宣告結束。 “金三角”毒品的地域分布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演變,現在的“金三角”已突破原有范圍,地理位置不斷北移、延伸至緬北、老北、越北等地區(qū)。在整個“金三角”地區(qū),緬甸的毒品生產以緬北撣邦為主。撣邦是緬甸最大的一個邦區(qū),面積約占緬甸國土總面積的1/4,北部與中國、泰國、老撾接壤,長期以來一直在地方武裝的控制下,是“金三角”地區(qū)最主要的罌粟種植和海洛因生產地。 “金三角”地區(qū)中的泰國部分過去主要是罌粟、大麻的非法種植和海洛因加工制造地。70年代后,泰國政府積極推行“改植計劃”,采取強制禁種措施,并加大對販毒集團的軍事行動,使該地區(qū)毒品產量大大減少,但目前仍有海洛因秘密加工點,是“金三角”地區(qū)重要的海洛因和鴉片出口地。90年代以來,泰國發(fā)現有大規(guī)模種植大麻的現象,大麻的非法販運不斷增加,非法制造安非他明的情況也日見突出。 “金三角”的老撾部分,過去一直種植和加工鴉片,近年來轉向海洛因的加工制造,形勢日趨嚴峻。境內武裝販毒集團實力強大,活動猖獗。其毒品流向也由過去主要向泰國出口,轉為近年來通過緬甸、越南、中國、柬埔寨運出的居多。 “金三角”地區(qū)的毒品種類 “金三角”地區(qū)的毒品生產在60年代和70年代及以前一直以鴉片為主。60年代末,該地區(qū)的鴉片年生產量為1000噸,70年代末為1200噸,80年代末為1500—2000噸。80年代中期后,由于海洛因的嗎啡含量及毒性、刺激性大大高于鴉片,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海洛因的體積和重量又比鴉片大大減小,“金三角”地區(qū)的制毒者開始在生產鴉片的基礎上精工提煉海洛因,并從歐美引進先進設備、配劑和加工技術,不斷提高海洛因的提煉技術和純度,使“金三角”逐漸成為以出產海洛因為主的毒品中心。進入20世紀60年代,“金三角”地區(qū)在生產鴉片、海洛因、嗎啡等阿片類毒品之余,開始了大麻的非法種植,并在精神藥品需求量增大的刺激下開始非法制造精神藥品。尤其是90年代后,隨著以冰毒、“搖頭丸”為代表的苯丙胺類毒品濫用的不斷蔓延,“金三角”地區(qū)又開始大量制造冰毒、“搖頭丸”等毒品。我國目前截獲的該類毒品大部分來自“金三角”地區(qū)。 金三角,一塊中毒百年的沃土 在希臘神話里,死神有一個兒子——一個手持罌粟的男孩,名馬非斯(Morphine),他是睡神。罌粟在希臘語里的意思是“催眠”,在死亡與安睡之間插著罌粟,金三角這塊被“催眠”百年的土地,始終與這種集美麗、邪惡于一身的花朵相伴。 鴉片經濟由來已久 罌粟屬于罌粟科草本植物,可以提取鴉片、嗎啡、海洛因等多種毒品。據說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已在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東部山區(qū)發(fā)現了野生罌粟,公元前1500年前后傳入埃及,公元初傳入印度,公元6~7世紀傳入中國。唐代稱鴉片為“底野迦”或“福壽膏”,完全是一種“舶來品”。罌粟花主要用于觀賞,鴉片也僅限于藥用,而且數量有限,因為醫(yī)生們當時就提出警告:“其治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 18世紀70年代,葡萄牙人首開鴉片貿易,但規(guī)模不大;1757年英國占領印度,并在1780年由東印度公司取得了印度鴉片總代理權,鴉片輸往東方的數量迅速猛增,由此也拉開了西方殖民者在亞洲販毒和種植罌粟的序幕。 19世紀初,英國控制了印度后,為擴大對亞洲的控制加強其與法國爭奪勢力范圍的能力,準備從西南入侵中國,將印度、緬甸與中國的長江流域連成一片。為此在1824年至1885年的60多年時間里,英國殖民統(tǒng)治者連續(xù)對緬甸發(fā)動了三次侵略戰(zhàn)爭,最終侵占緬甸全境,使緬甸淪為英屬殖民地。 1824年3月,英軍入侵緬甸開始了在緬甸的殖民統(tǒng)治,第一個將罌粟的種子撒向了金三角。 美麗的薩爾溫江以及中國的怒江流域是出產上好鴉片膏的絕妙地方。1886年1月英國吞并緬甸全境后,強迫撣邦人民大規(guī)模種植罌粟,鴉片產量亦十分可觀。早在1824~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zhàn)爭英國剛開始侵入緬甸不久,東印度公司便把大量的罌粟種子運進了撣邦,強迫緬北山區(qū)各少數民族種植罌粟。出于所謂“醫(yī)藥”用途,英國通過在印度的公司收購這種“醫(yī)藥原料”。 許多“紳士們”親自上山,來到原始的少數民族的聚居區(qū),傳授著種植方式極為簡單的交易“產品”,他們最終說服了山民開始大面積播種,并夸大了鴉片在缺醫(yī)少藥的山區(qū)的重要性。很快,山民們對此產生了依附情況,加之收購渠道的暢通,于是大量鴉片通過英國人的西印度公司行銷到全球各地,其中很大一部分與軍艦一道叩開了中國晚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大門,打了一場有名的“鴉片戰(zhàn)爭”。 此后,罌粟花便在撣邦地區(qū)一直盛開,到1948年緬甸重獲獨立時,鴉片種植已遍布了整個撣邦高原和中國、泰國、老撾部分邊疆地區(qū)。鴉片最終成為緬北多數山地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經濟,為日后金三角的形成打下了深深的經濟的基礎。 商人們?yōu)榱藫屬忴f片,往往采取預付定金的方法,同時也向種植者提供優(yōu)良的罌粟品種。農戶們生產的鴉片,既可以拿到集市上銷售,也可以等著商人前來收購,還可以直接用鴉片交換日常生活用品,這使他們對鴉片的依賴越來越強,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鴉片生產、販銷及其帶來的暴利吸引了更多的西方販子往返穿梭于“金三角”地區(qū),搶購鴉片,并形成了販毒團伙,明爭暗斗,殺人事件時常發(fā)生。英國殖民者和當地土司頭人勾結,既收取罌粟種植者的鴉片生產和銷售稅,也向外來商人收取鴉片經營和保護稅,成為鴉片生產和經營中的最大利益獲得者。 1893年,法國入侵老撾,把掠奪來的許多土地用來種植罌粟,也在金三角地區(qū)播下了罪惡的種子,據相關資料記載,在老撾播種的罌粟種子是從緬甸傳過來的。最初,以山地少數民族零星種植為主。1893年,老撾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后,法國殖民主義者看到英國人在緬甸鴉片貿易中攫取的巨額利潤,迫不急待地在老撾的土地上推行開來。老撾南塔、波喬兩省的苗、瑤、拉祜、阿佧等民族開始大規(guī)模播種罌粟。 其間,法國殖民者為了鼓勵山民的種煙積極性,專門組織了實力雄厚的商人收購鴉片,而后將這些鴉片販運到印支地區(qū)及世界各地牟利。 鴉片販子們采取建立鴉片種植基地的辦法,并派有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輔導。有時,他們向煙農預付種子和糧食錢,以刺激山民們的種煙熱情。 二戰(zhàn)后,法國看中老撾、越南的土壤適宜罌粟生長的條件,在印支半島大肆推廣鴉片種植。后來,遠隔重洋的美國佬對這里也饞涎欲滴,效仿法國人在金三角一帶扶持鴉片生產。 到了本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人填補了法國人在印度支那遺留下來的“真空”,幫助南越西貢政權作戰(zhàn)。美國政府如法炮制,派遣中央情報局官員,幫助老撾上寨山地民族(主要是苗族)中的反共酋長們訓練、組織武裝,發(fā)給精良武器,拉他們打共產黨。但是,只有在美國答應購買對方的鴉片之后,才換取了山地民族的支持。最初,美國把收購的鴉片運回國內提煉成麻醉藥品,供醫(yī)療部門使用。但為時不久,就供大于求,無力“消化”了。于是,美國干脆撕下人道主義的面紗,與毒梟合作,轉而向東南亞各國和其他地區(qū)推銷。這樣,在東南亞地區(qū)就陸續(xù)出現了許多販毒集團。它們在鴉片收割季節(jié),麋集“金三角”,瘋狂收購。而在越南作戰(zhàn)的美國士兵為了尋求刺激,也大量吸起毒來。而且除本身吸毒外,還利用種種條件把毒品夾帶回國。一時間,越南的西貢竟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毒品集散地。 20世紀60年代開始到70年代,整個金三角地區(qū)迎來了毒品生產的大發(fā)展時期,毒品年產量超過了1000噸,緬甸國內民族戰(zhàn)爭和緬共時代,出現了鴉片將軍羅星漢,之后金三角又進入坤沙時代。制毒技術也明顯提高,將鴉片深加工制成能產生高額利潤的海洛因。毒品種類從鴉片、黃皮、嗎啡、3號海洛因發(fā)展到了純度達98%的4號海洛因。1992年,金三角的鴉片產量已突破2500噸,占當年世界鴉片產量的一半以上,可以說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金三角的鼎盛期,金三角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毒品基地。 金三角的變遷 “金三角”有多大?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金三角"位于東南亞緬甸、泰國、老撾三國交界處,面積約15-20萬平方公里。從最開始緬、老、泰三國交界處的等邊三角形,逐漸演變成現在包括緬甸、老撾、泰國、越南在內的更大的“金三角”,它形似一個直立長三角形的寶塔。 金三角形狀變化的最顯著特征在于塔身的百分之七十已進入緬甸。近15年,緬甸北部已成為金三角最重要的毒品產地,1996年,緬甸的鴉片產量已超過了整個“金三角”區(qū)域產量的80%以上。越南的某些港口目前已成為通往西方國家毒品的必經之路。 金三角成因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和夜賽河交匯處沖積形成了一個三角洲,湄公河從中國西北的青海徑直向南流去,穿過了中、老、緬、泰、越及柬埔寨,全長4009公里的河道形成了無數的峽谷和絕壁,產生大片交通死角。使得金三角地區(qū)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與發(fā)達地區(qū)的聯(lián)系較少,加上地形、地貌和地理氣候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給這個區(qū)域眾多民族的生存繁衍,還有各式各樣的割據勢力、區(qū)域力量或民族武裝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生存和回旋之地。 復雜的地理、紛繁的民族、武裝割據的力量,為在這里上演的種種神秘的故事搭造了一個極佳的舞臺。 金三角的毒品產量 一種相對公認的說法是金三角是全球20%鴉片的供應源頭,而每年經過金三角地區(qū)販運的海洛因卻占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qū)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兩年的消費量。 目前,全世界鴉片產量高達4850噸,世界市場上鴉片需求量的87%產自阿富汗。雖然遇到干旱,阿富汗34個省的罌粟種植面積仍達13.1萬公頃,產量仍有上升。與此同時,素有“金三角”之稱的泰國、老撾和緬甸三國接壤地區(qū)的罌粟產量卻出現了大幅度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