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苦,真正苦 九十三歲的老母突發(fā)小中風,左上肢一下子廢了,既不能上舉,更不能握物,就那樣無力地垂掛在肩上。幸而平時還懂點有關的醫(yī)藥常識,趕緊送醫(yī)院檢查,不出所料,結論是多發(fā)性腦梗。于是住院治療。蒼天保佑,醫(yī)生高明,藥物有靈,兩個星期后,下垂無力的手臂居然可以抬起來了,一直張開的五根手指也能開始彎曲成拳。接著就高高興興出院。記得入院之初醫(yī)生告誡說,這種病在發(fā)病之初的七天內,有可能不斷發(fā)展,情況會越來越嚴重,你們要有思想準備,不要責怪醫(yī)院:怎么進來還好好的,在你們這里呆幾天就變壞了?我聽了唯唯。因為我們的一個熟人腦中風,情況就是如此。突然頭暈摔了一交,醒過來一邊的手腳便不能動了。送醫(yī)院的第一天還頭腦清醒,能說話、吃飯,第二天便不能下咽食物了,第三天開始昏迷,盡管醫(yī)院采取了各種槍救措施,但最終還是在第八天上離開了人世。生老病死本乃人生常事,有時人力豈能回天。母親已經髙壽了,我們自然有了各種準備。當天,醫(yī)生還叮囑,像我母親這樣的高齡病人,必須有家屬日夜守護在旁,一刻不能脫離。母親生了我們兄妹四人,除小弟還在工作,其他人均已退休。值班守護,自是子女應盡之責,誰也沒有推諉。我是老大,自當帶頭做個榜樣,第二天起,一連三日,白天黑夜都老老實實守在老母身邊。母親掛吊針,要從早晨九時到下午五時,一應洗漱、飲食、大小便諸般瑣碎細事,都一一盡心加以料理。遙憶幼時母親在十分艱難的家境中對我們的含辛茹苦的撫育,現(xiàn)在正是返哺回報之時,豈可有絲毫的懈怠。就送樣,兄妹們輪流值班守護,母親在醫(yī)院總算平安地度過了十四個晝夜,我們也略盡人子之責,一方面心中頗有安慰,另一方面,在醫(yī)院耳聞目睹種種,又頗多聯(lián)想和感慨。不覺技癢,寫成文字,一吐為快。 我母親住的醫(yī)院是一所區(qū)屬中醫(yī)院。就我所見,住院部收治的病人絕大多數(shù)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我母親的病房,共三張床位。從進院至出院這14天,進出病人共有五位,最大的九十五歲,最小的七十歲。我母親旁邊病床上的老人已經九十五歲了,比我母親還高了二歲。她是因為頭暈才進了醫(yī)院,檢查下來沒有大的問題。每天吊三瓶藥水,醫(yī)生說幫她調理一下。這位老阿婆生了四子四女,最大的女兒已先她而去。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因當時家境貧寒,早早送給了人家。老伴過世,剩下的三個兒子嫌居家照顧麻煩,商量來商量去,達成一紙協(xié)議,每家出五百元,把她送進了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辦的養(yǎng)老院。老阿婆盡管百般不愿意,但兒子們堅持,她也無可奈何。這次住院,有幾個夜晚,兒孫輩川流不息地來看望她,一時間病床邊花團錦簇,很是熱鬧。但她整天沉默寡言,極難得說一、二句話,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六十多歲的小女兒一直陪著她,很了解她的心思。雖然她在養(yǎng)老院生活上有基本的照顧,起居有節(jié),一日三餐也還周至,但她仍想回到兒子身邊去,沒有了親人,精神上是相當孤獨和寂寞的。但又有誰能真正領會她的心情呢?臨出院前一個晚上,她一個勁地盯著她女兒問:“我這次出去,到哪兒去呢?”,那充滿祈求和渴望的眼神,使人不忍卒睹。女兒自然懂得母親問話的含義,但她不能擅作主張。第二天,當她婉轉地向她大哥轉達母親的意思時,這位兄長卻沒有任何回應。不用說,這位老人最后仍然回到了養(yǎng)老院。這位九十五歲的阿婆,身材瘦小,面容清癯。雖然出身農家,但有很好的文明習慣。她穿著整齊干凈,每天起床,必到衛(wèi)生間對鏡梳妝,頭發(fā)一絲不亂;每餐之后,一定漱口。她的子女乃至孫輩,生活都安定小康,而且對老人還算慷慨。因此,她在物質上不虞匱乏。但我認為她還是個老來苦。她的苦,主要還不是病痛,而是內心的苦。 靠窗口的的床位上躺著一位八十二歲的老大爺,他有老年癡呆,又有輕微腦梗。右手始終載著一只手表。時而清醒,時而糊涂。幸而他的老伴身體比他健康,盡管大他二歲且滿頭霜雪,但晝夜陪伴,吃喝拉撒擦洗換,全她一人擔當。晚上,侍候好老伴以后,她蜷縮在老頭腳旁睡上一覺;但即使睡下了,也不安穩(wěn),常常一個晚上要起來三四次,照看老伴,招呼他大小便,倒洗便壺。然而她從不叫苦,從無怨言;也不覺得累。我們都佩服她的好筋骨、好精神。這對老夫妻,生有二子三女。兒女們每天輪流來從旁協(xié)助母親照料病人。尤其是小兒子,是個老板,且住在縣城,每晚必來,來必帶上好些精心燴制的菜肴。但老人的情況很是不堪,行走不便,大小便不能自主控制,有時人還站立著,剛剛尿濕換上干凈的內褲,小便又從腿股間流了出來。最厲害的時候,一下子要連換四條褲子,忙煞了旁邊的人。但是他照樣笑嘻嘻的,若無其事。這樣的老人,老伴賢惠,子女們也算孝順。應當有福了。但在病房里陪伴的健康人,不管是老人自己的家屬,還是鄰床病人的親友,一致都認為,這老人真苦??嘣谒庾R模糊,不知自己在做什么事。他雖然還活著,但親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體貼、溫存,恐怕再也不能感受到了,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辛苦地地連累親人。這該是一種怎樣的悲哀!他還苦在行動失去自由,一飲一啄,一舉手,一投足,都不由自主,都得有人協(xié)助。我還在擔心,如果大他二歲的老伴身體也垮下來了,他將怎么辦?他們的子女又將怎么辦? 上面說的這位老人也先我母親出院。接著又住進一位中風偏癱的女阿婆,84歲。她的一只手一只腳完全不能動,口眼有點歪斜,能說話,但口齒不清;比我母親嚴重多了。后來才知道這已是第二次發(fā)病了。她老伴還健在,只有一子一女。但男老伴照顧不來人,只是來看看。兒子是個個體戶,生意很忙,無法陪伴,隔一二天來看一次,看過即走。于是照料病人的事就全攤在女兒和媳婦身上了。她們兩個輪流看護,倒也把病人照顧得不差。尤其這個媳婦,頗為難得。雖然她心直口快,有時嘖有煩言,但在行動上絲毫沒有怠慢和差池,非常細心體貼,為減輕病人苦痛,她還想了許多辦法。有一次,她指著我們半開玩笑地對她婆婆說,你為什么不像隔壁阿婆那樣,多養(yǎng)幾個。這幾天一直姐和我輪著來,多辛苦!婆婆無言,只是歉意地笑笑。但她這幾句無心說出的話,卻令我心中一個激泠。是啊,我們下一代都是獨生子女,他(她)們的父母病了,該由如何來陪伴照料?記得前兩年生病住院,除了老愛人,全由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三人來照料。近在咫尺女兒都忙著工作,只來看我一次,再也沒有來過。想到這里,不覺惘然。 這其實是個老話題了。上海早已是一個老齡社會,空巢家庭也所在多有。我母親及其病友還算是有幸的人。更多的則是僅靠老夫妻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失偶者,身體尚可,還能自己照顧自己。但他們終有不能自己料理的時侯,何況還有許多已經是老弱病殘;或者更有甚者,經濟困難,子女不孝。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身心將何以自處?他們如何在平和安詳中了卻殘生?我也已屆古稀之年,想到未來,不禁感嘆:老來苦,才是真正苦!普天之下,誰無父母,又孰能不老?也許你今天還是個豐神俊朗、體格強壯的翩翩美少年,轉眼之間,你就已是“頭童齒禿”、“視茫茫而發(fā)蒼蒼”的干癟老頭子了;也許今天你還是個體態(tài)窈窕、貌若天仙,可引萬人回頭的美嬌娥,可幾何時,你就是一個滿臉皺紋、腰背痀瘺的老雞婆了。因此,愿全社會的人包括各級政府,都來認真體會這句話,善待所有老人。 順便說一句,我母親所住的醫(yī)院是奉賢區(qū)中醫(yī)院,有中風???。這個醫(yī)院,醫(yī)生認真,護士細心,療效頗高。在當?shù)匕傩罩杏泻芎玫穆曌u。這是一所值得病家信賴的醫(yī)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