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牡丹 林秦文攝 福建安溪 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家鄉(xiāng)的這種常見植物顯然是引人注目的,讓人容易記住的。其大型顯著的美麗花朵,足以和北方的牡丹相媲美,稱其為野牡丹并不過分。當然這種植物和真正的牡丹也很好區(qū)分,因為它的葉子是對生而且全緣的單葉,并具有顯著的基出弧形脈,通常還被有粗毛,而牡丹的葉子則是互生的大型復葉,并且光滑無毛。 野牡丹 -林秦文攝 福建安溪 野牡丹花的構造很有特點,不僅完全不同于牡丹花,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比牡丹花更耐看。從整體上看,野牡丹的花直徑一般5-6厘米,呈玫瑰紅色或粉紅色,具5個萼片和5個花瓣,子房半下位,密被毛。其特殊之處主要在于,雄蕊顯著二型。長雄蕊生于外輪,顯著分為兩個部分,上部帶紫色,花藥披針形,基部無瘤,藥隔基部伸長,呈柄,彎曲,末端2深裂,也為黃色,下部的花絲也為黃色。這樣的雄蕊構造很是奇特,如果從下部往上看,就如同一把黃色的叉子,其頂端在叉子連接點下部又突然生出一個彎曲的巨大尾狀物體。內(nèi)輪的短雄蕊構造則比較簡單,較小,長度約只有長雄蕊的一半,即基本達到長雄蕊的分叉處,整體均為黃色,花藥基部前方具1對小瘤,藥隔不伸延。 野牡丹 肖翠攝 因為上述的特殊構造,使得野牡丹的花看起來很別致。人們不禁會問,野牡丹的花為什么長成個樣樣子呢,其各個部位究竟有什么用呢?答案很明顯,各個部位這樣安排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達到傳粉的目的。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野牡丹也是典型的蟲媒傳粉植物。其訪花昆蟲雖然有很多種,但主要傳粉昆蟲為木蜂。木蜂在訪花時徑直向具有黃色花藥的短雄蕊飛去, 降落時其足剛好落在長雄蕊藥隔基部的鉤狀突起上, 蟲體的壓力使長雄蕊向中心靠攏, 其上的花藥也隨之向上彈起并貼近傳粉者的身體, 花藥的頂端與其身體的腹部及側面相接觸, 外輪雄蕊的花粉通過木蜂的高頻振動后從花藥頂孔彈出, 附著到木蜂的腹部和背部兩側。當木蜂訪問下一朵花時,花粉便被帶到另一朵花中,從而達到傳粉的目的。從中可見,野牡丹花的兩種雄蕊在傳粉過程中所起的功能也是不一樣的。外輪紫色雄蕊中的花粉為后代提供雄配子,如同正常的雄蕊功能一樣,而內(nèi)輪黃色雄蕊中的花粉則為傳粉昆蟲提供食物。 野牡丹 肖翠攝 野牡丹分布很廣泛,云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均有分布,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朗的灌草叢中,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野牡丹的花期也很長,可從5月份一直開到7月份,具有園林開發(fā)利用的價值。此外,野牡丹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野牡丹 肖翠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