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秦氏簡介 歷史 洞庭秦氏是毗陵(今常州)秦氏的分支.毗陵秦氏奉(宋)學士觀(少游公)為始祖.5世祖宗邁(益之公)游西山,愛山水之勝,卒葬西山縹緲峰之陽飛仙山.子遜(君顯公)廬墓,遂定居安仁鄉(xiāng),更名秦家堡.歷八百年.子孫昌盛,成為洞庭秦氏大家族. 洞庭秦氏鼎盛于南宋后期.宗邁公第三子通,字子明登紹定己丑(1229年)武進士,殿試第一甲第一名,官湖北,徙居黃安(今紅安),為紅安秦氏始遷祖. 宗邁公長孫儀(元德公)登宋理宗淳祐七年丁未(1247年)張淵徵榜進士,除翰林編修,尚娥明郡主,晉封公主.歷授金紫光祿大夫寶文閣直學士贈駙馬都尉. 宗邁公以孫儀貴誥贈金紫光祿大夫.配鄒氏,誥贈夫人.君顯公以子儀貴誥封金紫光祿大夫,配蔡氏誥封夫人. 駙馬公三子孝懋,孝光,孝義皆以駙馬公從蔭. 公主卒于度宗咸淳六年庚午(1270年),駙馬公卒于咸淳九年癸酉(1273年).駙馬公遺訓耕讀傳家,不仕元朝. 洞庭秦氏以五世(駙馬公的五位孫子)鴻(淬之公),鵬(琢之公),鳳(廷彩公),凰(祥符公),鸞(行云公)為五派傳承世系. 支派 秦家堡彈丸之地,容不下昌盛后裔。遂往外遷居發(fā)展。先是遍及整個洞庭西山,繼而向東山,蘇州,上海及附近城鄉(xiāng)遷移。更遠及湖廣,四川以至全國各地.支派不可勝數(shù). 脈絡清晰,與洞庭譜能連接的有: 湖北紅安秦氏支及河南羅山秦氏分支.始遷祖通,字子明.為宗邁公第三子,為洞庭2世.官湖北.徙黃安 湖南永州,益陽,四川中江,安徽南陵秦氏冥(明)秀公支.冥(明)秀公是廷彩公派8世.為避靖難之亂徙永州. 吳江韭溪支秦氏,是行云公派第13世緡賈松陵,子圣贅韭溪李氏傳承發(fā)展. 湖南印塘暨安徽南陵文瑞公支秦氏,文瑞公是廷彩公派13世.屯長沙衛(wèi)徙居. 洞庭三山支秦氏是廷彩公派14世濟之公遷居三山,為三山秦氏始遷祖. 洞庭東山支秦氏是廷彩公派14世廷珪公贅東山長圻村傳承. 在雙向尋親,尋根過程,以及錫山支宗親保余和張漱泉兩位先生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多支在其譜牒含有遷自洞庭秦氏的信息.但因洞庭譜編修于(明)正德年間,難以尋找連接點的情況 崇明秦氏.在其崇明秦氏宗譜內,有"自洞庭林屋移崇"的記載. 在湖南永州,益陽,以及廣西,川渝等地,有惠公(各地分別名鳳廷,廷鳳,元之)---景文,景武,景春公支.而在益陽資陽譜明確記載元之公遷自洞庭. 湖南寧鄉(xiāng),永州秦氏通甫公支,在資陽冥秀公支譜,有洞庭信公生子通甫公的記載. 盱貽<秦氏族譜>有舊傳元末由吳縣遷居盱貽之說. <海陵秦氏族譜>有秦觀十七世孫海量,元末自蘇州遷海陵. 濱海世美堂支秦氏,其譜序有始遷祖自遠公遷自蘇州閶門.該譜文藝錄有詩"縹緲仙居在十州,湖濱曲曲映長流,千秋奕業(yè)文星拱,萬卷圖書武庫收" 聯(lián)系元末蘇州曾發(fā)生洪武趕散之說,以上各支都可能是洞庭支派.只因洞庭譜成譜較晚,不可能反映當時逃離宗親情況,留下了無奈的無考. 尤其在同治譜獲悉,徙居湖南各地宗親,以鄉(xiāng)誼組織維系,沒有在當?shù)亟⒅ёV,共修于洞庭同治譜內.距今140年了.當時剛才出生未久的孩子,至今當有五,六代傳承了.失去了珍藏的家譜之后,后代還能知道自己的祖籍嗎?祖籍宗親在尋找你們.你在尋根嗎?你可能是洞庭秦氏后人嗎?請來洞庭秦氏宗親群查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