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醫(yī)針灸

 共同成長888 2013-08-11
中醫(yī)針灸

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

  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是莖乳突孔內(nèi)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jīng)炎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jīng)癱瘓。臨床以突然發(fā)生的一側(cè)面部癱瘓,眼歪斜為主癥。常見以下二種證型。

  辨證治療:

  主穴:地倉、頰車、陽白、四白、攢竹、顴髎、合谷

  1.風邪外襲:

  【診斷要點】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感覺異常,耳后耳中隱痛,額紋消失;或有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苔薄白或薄黃,脈浮緊或浮數(shù)。

  【處方】風池、翳風、外關

  2.虛風內(nèi)動:

  【診斷要點】口眼歪斜,面部麻緊感,面肌蠕動,每于說話或情緒激動時口眼抽動,或有頭暈耳鳴,目澀無淚;舌淡或紅,少苔,脈弦細。

  【處方】太溪、足三里、風池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面頰區(qū)、肝、眼、口、腦、下屏尖、額

  皮膚針:取穴:陽白、攢竹、太陽下關、地倉、頰車、風池。方法:中等刺激,再拔以火罐,隔日一次。
 
 


                            肩關節(jié)周圍炎

  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癥。臨床以肩痛和活動受限為主癥。

  辨證治療

  主穴:肩髃、肩貞、肩內(nèi)陵

  1.風寒濕痹

  【診斷要點】肩部竄痛,遇寒加重或日輕夜重,得溫痛減,肩酸痛不舉,動則痛??;舌淡,苔薄白,脈弦滑或弦緊。

  【處方】曲池、外關

  2.經(jīng)脈失養(yǎng)

  【診斷要點】肩痛日久,肩臂肌肉攣縮,關節(jié)僵直,動作受限,酸痛乏力,局部得溫癥減,受涼加?。簧嗟蛴叙鳇c,脈細(弱)。

  【處方】氣海、足三里、三陰交

  肩內(nèi)側(cè)痛,加尺澤、陰陵泉;

  肩外側(cè)痛,加合谷、陽陵泉;

  肩后痛,加后溪、條口透承山;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肩、肩關節(jié)、鎖骨、腎上腺、壓痛點

  透針法:取穴:條口透承山、陽陵泉透陰陵泉。單肩病取健側(cè)穴,雙肩病則雙側(cè)取穴。

  針刺方法:病人坐位,兩腿屈成直角,用3-4寸長毫針針刺入條口或陽陵泉穴,徐徐進針,頻頻捻轉(zhuǎn),在得氣的情況下,囑病人活動患肢,動作應由慢到快,用力不宜過猛。本法適用于病程短的病例。
 
                    功能性子宮出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由內(nèi)分泌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所引起的子宮內(nèi)膜異常出血,稱為功能性子宮出血。診斷要點為婦女不在行經(jīng)期間,陰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斷。

  辨證治療:

  主穴:三陰交、血海

  1.血熱內(nèi)擾

  【診斷要點】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斷,血色深紅,血質(zhì)粘稠,氣味臭穢;口干喜飲,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處方】隱白、水泉

  2.濕熱下注

  【診斷要點】下血量多,色紫紅而粘膩;帶下量多,色黃,味臭,陰癢,大便秘結(jié)或溏而不爽,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心煩易怒;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處方】中極、陰陵泉

  3.瘀滯胞宮

  【診斷要點】經(jīng)血淋漓不絕,或驟然下血甚多,色紫黑而有塊;小腹疼痛拒按,下塊后痛減;舌質(zhì)紫黯,有瘀點,苔薄白,脈沉澀。

  【處方】膈俞、隱白、地機、中極

  4.氣不攝血

  【診斷要點】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凈,色淡,質(zhì)?。幻嫔S少華,神倦肢怠,氣短懶言,納呆便溏舌質(zhì)淡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處方】氣海、脾俞、足三里、百會

  5.腎陽不足(虧虛)

  【診斷要點】下血量多,日久不止,色淡紅;兼見少腹冷痛,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細而遲。

  【處方】氣海、腎俞、命門、復溜

  6.腎陰虧虛

  【診斷要點】下血量少,色紅;伴頭暈耳鳴,心煩不寐,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處方】關元、腎俞、太溪、陰谷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子宮、卵巢、內(nèi)分泌、腎上腺、肝、腎、神門
 
 
                                失眠

  是指睡眠不正常,輕者入睡困難,或睡眠不實,或醒后不能入睡;重者徹夜不眠。常伴有頭痛、頭暈、健忘等癥狀。

  辨證治療:

  主穴:四神聰、神門、三陰交

  1.心脾兩虛

  【診斷要點】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夢;心悸,健忘,頭暈,肢倦乏力,腹脹,便溏,面白無華;苔薄白,舌質(zhì)淡,脈細弱。

  【處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陰虛火旺

  【診斷要點】心煩不寐,或稍入睡即醒;頭暈,耳鳴,腰酸膝軟,遺精,健忘,手足心熱,口干咽燥;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

  【處方】太溪、大棱、腎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診斷要點】煩躁易怒,難以入睡;頭暈頭痛,胸脅脹痛,口苦,目赤;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數(shù)。   【處方】肝俞 大陵 行間

  4.胃腑失和

  【診斷要點】睡眠不實;胸膈滿悶,脘腹脹滿,噯腐吞酸;苔厚膩,脈滑。

  【處方】中脘 足三里 內(nèi)關

  5.心膽氣虛

  【診斷要點】失眠多夢,易驚醒,膽怯心悸;善驚易怒,氣短倦??;舌質(zhì)淡,脈弦細。

  【處方】心俞、膽俞、陽陵泉、丘墟

  其它療法:

  1.耳穴貼壓:皮質(zhì)下、交感、心、肝、脾、內(nèi)分泌、神門。

  2.皮膚針:沿頭、背部督脈、膀胱經(jīng)輕度叩刺,以皮膚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胃炎

  胃炎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臨床以胃脘痛、痞滿、嘔吐為主癥。屬中醫(yī)學“胃痛”、“嘔吐”、“痞滿”范疇。

  辨證治療:

  主穴:足三里、內(nèi)關

  1.寒邪凝滯

  【診斷要點】 胃痛暴作,痛勢較劇,得溫痛減,遇寒痛增,口和不渴,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

  【處方】中脘、梁丘

  2.飲食停滯

  【診斷要點】 胃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惡心嘔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氣后痛減,口氣重濁,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或弦滑。

  【處方】 中脘、天樞

  3.肝氣犯胃

  【診斷要點】 胃脘脹滿,脘痛連脅或痛無定處,噯氣頻繁,每因惱怒、郁悶發(fā)作或加重;苔薄白,脈沉弦或沉細。

  【處方】 期門、陽陵泉

  4.濕熱中阻:

  【診斷要點】 胃脘灼熱脹痛,得食則重,甚食入即吐,泛酸嘈雜,口干口苔,口氣重濁;舌紅,邊尖尤甚,苔黃膩,脈滑數(shù)。

  【處方】 內(nèi)庭、厲兌、陰陵泉、三陰交

  5.胃陰虧虛:

  【診斷要點】 胃脘隱痛,嘈雜似饑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shù)或弦細。

  【處方】 中脘、三陰交、內(nèi)庭

  6.脾胃虛寒

  【診斷要點】 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納呆神疲,或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甚黑便;舌淡或胖大,苔白而滑,脈細弱或遲緩。

  【處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胃、脾、肝、交感、神門

  皮膚針:取穴:第6-12胸椎兩側(cè)足太陽經(jīng)背俞穴,上腹部任脈及足陽明胃經(jīng)。方法:自上向下依次叩打,急性胃炎宜重叩至皮膚隱隱出血為度;慢性胃炎手法較輕,叩至皮膚潮紅即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帶狀皰疹

  是一種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本病以成簇水泡呈帶狀分布,伴局部刺痛為主癥。多發(fā)生于單側(cè),有些患者常于皮膚損害消退后遺留較長時間的神經(jīng)痛。

  辨證治療:

  主穴:皮損局部及與皮損相應之同側(cè)夾脊穴

  1.肝經(jīng)郁熱

  【診斷要點】皰色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shù)。

  【處方】陽陵泉、足臨泣、行間、太沖、血海

  2.脾虛濕蘊:

  【診斷要點】皰色淡紅,皰液渾濁,皰壁松疏,易于潰破,滲液糜爛;伴納呆,腹脹便溏;苔黃膩,脈滑數(shù)。

  【處方】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曲池、血海

  3.氣滯血瘀:

  【診斷要點】皮疹消退,局部疼痛難忍;伴煩躁失眠,精神不振,胃納不佳;舌暗或有瘀點斑;苔薄白,脈弦細。

  【處方】隨病變所在經(jīng)脈選俞穴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肺、肝、下屏尖、神門、皮質(zhì)下

  皮膚針:取穴:皮損周圍及與病灶相應的夾脊穴或背俞穴。方法:重叩刺,以微出血為度。皰疹初起階段,每日2次,待疼痛減輕皰疹開始吸收時,改為每日1次。

  貼棉灸:以脫脂棉少許,攤開展平如病灶大小的薄片,貼于患部,點燃,急吹其火,使其迅速燃完。然后再換薄棉,如法再灸,如此3-4次,以皮膚潮紅為度。亦可先用皮膚針叩刺局部微出血,再施以3~4次貼棉灸,其效更佳。
 
                           肥胖癥

  肥胖癥是人體內(nèi)脂肪貯存過多,如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5~20%即為肥胖。肥胖癥分為單純性為繼發(fā)性兩類,前者不伴有明顯神經(jīng)或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變化,臨床最為常見。針灸減肥以治療單純性肥胖為主。

  辨證治療:

  主穴:足三里、中脘

  1.痰濕阻滯

  【診斷要點】體型肥胖,嗜睡,易疲倦,納差,口淡無味,女子月經(jīng)少或閉經(jīng),男子陽痿;舌胖有齒痕,脈沉緩或滑。

  【處方】脾俞、胃俞、陰陵泉、豐隆

  2.胃火熾盛

  【診斷要點】體型肥胖,胃納亢進,消谷多饑,面赤聲揚;舌質(zhì)赤,苔膩,脈滑數(shù)。

  【處方】天樞、合谷、曲池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取穴:胃、內(nèi)分泌、三焦、緣中。方法:每次餐前30分鐘按壓耳穴3-5分鐘,有灼熱感為宜,10次為1療程。
 
                             網(wǎng)球肘

  網(wǎng)球肘是肱骨外上髁部橈側(cè)伸肌腱附著處的慢性勞損,臨床以肘部疼痛,腕和前臂旋轉(zhuǎn)功能障礙為主癥。

  辨證治療:

  主穴:曲池、阿是穴

  1.寒濕外侵

  【診斷要點】肘部漫痛,得溫痛減,遇勞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難;苔薄白脈浮緩。

  【處方】肘髎、手三里、尺澤

  2.氣血瘀阻

  【診斷要點】有驟然揮臂或絞擰衣物史,痛如錐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難或握物無力;苔薄白,脈弦緊。

  【處方】尺澤、合谷

  3.肝腎兩虧

  【診斷要點】肘痛,晝輕夜重,持物無力,伴頭暈目眩耳鳴,腰酸膝軟;舌紅少苔,脈細弱。

  【處方】肝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手三里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肘、腎上腺、神門

  皮膚針:取穴:壓痛點。方法:叩刺局部出血,加拔火罐,每2-3日行1次。
 

                            牙痛

  是牙體或牙周等疾病累及感覺神經(jīng)引起的常見癥狀。

  辨證治療:

  主穴:合谷、頰車、下關

  1.風熱侵襲

  【診斷要點】牙痛突然發(fā)作,陣發(fā)性加重,得冷痛減,受熱加重,牙齦腫脹;形寒身熱,口渴;舌紅苔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處方】 風池、外關

  2.胃炎上蒸

  【診斷要點】牙痛劇烈,牙齦紅腫或出膿血,得冷痛減,咀嚼困難;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紅苔黃燥;脈弦數(shù)或洪數(shù)或滑數(shù)。

  【處方】二間、內(nèi)庭

  3.虛火上炎

  【診斷要點】牙痛隱隱,時作時止,日輕夜重,牙齦暗紅萎縮,牙根松動,咬物無力;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嫩紅少苔,脈細數(shù)。

  【處方】 太溪、照海、懸鐘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牙、神門、屏尖   
 
                              戒煙

  針刺戒煙是指通過針刺,使吸煙成癮者對吸入和噴出的煙草霧產(chǎn)生一種惡嗅感,從而使其達到戒煙的目的。

  【處方】合谷、戒煙穴(位于列缺與陽溪之間)足三里、神門

  耳穴貼壓:神門、口、肺、氣管、內(nèi)分泌
痛經(jīng)

  婦女在行經(jīng)期間或行經(jīng)前后,出現(xiàn)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脹痛,甚則劇痛難忍,??砂橛忻嫔n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嘔吐等癥,稱為痛經(jīng)。

  辨證治療:

  主穴:三陰交、太沖

  1 寒濕凝滯

  【診斷要點】經(jīng)前或行經(jīng)時小腹冷痛,重則連及腰背,得熱痛減;伴經(jīng)行量少,色暗有血塊,畏寒便溏;舌苔白膩,脈沉緊。

  【處方】中極、地機、歸來

  2 肝郁氣滯

  【診斷要點】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小腹脹痛,脹甚于痛,經(jīng)中有瘀塊,塊下后疼痛減輕;月經(jīng)量少,淋漓不暢,色黯,胸脅兩乳作脹;舌質(zhì)黯或有瘀斑,脈沉弦。

  【處方】曲泉、氣海

  3 肝腎虧損

  【診斷要點】月經(jīng)后小腹隱痛,按之痛減;月經(jīng)量少色淡,質(zhì)稀,腰膝酸痛,頭暈耳鳴;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關元、肝俞、腎俞、照海、足三里

  4 肝郁濕熱

  【診斷要點】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小腹疼痛,甚則痛及腰骶,或感腹內(nèi)灼熱;經(jīng)行量多質(zhì)稠,色鮮紅或紫,有小血塊,時乳、肋疼痛,小便短赤,帶下黃稠;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

  【處方】中極、次髎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子宮、內(nèi)分泌、交感、腎
                               
                          腰痛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軟組織損傷所引起的常見臨床癥狀,以腰部疼痛,活動受限為主癥。

  主穴:阿是穴

  1.寒濕腰痛

  【診斷要點】腰痛重著,痛連臀國,轉(zhuǎn)側(cè)不利,遇陰雨天加重;苔白膩,脈沉遲緩。

  【處方】命門、大腸俞、陰陵泉、委中

  2.濕熱腰痛

  【診斷要點】腰痛,痛處灼熱感,熱天或雨天加重,活動后可減輕,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弦數(shù)。

  【處方】陰陵泉、三陰交、委中

  3.瘀血腰痛

  【診斷要點】有腰部外傷史,腰痛如刺,痛處固定拒按,日輕夜重,轉(zhuǎn)側(cè)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沉澀。

  【處方】命門、委中、膈俞、血海

  4.腎虛腰痛

  【診斷要點】腰痛酸軟,喜揉喜按,反復發(fā)作,遇勞則甚,雙膝無力,陽虛則手足不溫,腰背少腹冷痛,少氣乏力,舌淡脈沉細;陰虛則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鳴,舌嫩紅脈弦細數(shù)。

  【處方】腎俞、太溪、腰陽關、委中

  腎陽虛:關元、氣海

  腎陰虛:絕骨、照海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腰椎、骶椎、腎、神門

  頭針:取穴:下肢感覺區(qū)、足運感區(qū)。方法:1.5寸毫針沿皮刺入,捻轉(zhuǎn)1~2分鐘,然后通以電針,在治療的同時,囑患者活動腰部。

  皮膚針:取穴:阿是穴、委中。方法:用皮膚針叩刺出血,再拔以火罐。
 
 
                               偏頭痛

  偏頭痛是由于發(fā)作性血管舒縮功能不穩(wěn)定及某些體液物質(zhì)暫時性改變所引起的頭痛,可有視幻覺、偏盲等腦功能短暫障礙等先兆,發(fā)作時可伴有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表現(xiàn)。

  辨證治療

  主穴:風池、太沖

  1.水不涵木

  【診斷要點】偏側(cè)頭痛,腰膝酸軟,目眩耳鳴,肢拘唇麻,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白濁;舌紅少苔,脈弦而細。

  【處方】太溪、腎俞、太陽

  2.痰熱內(nèi)阻

  【診斷要點】偏側(cè)頭痛,昏蒙如裹,嘔吐痰涎,腹瀉或便秘,畏光流淚,鼻塞多涕;舌苔黃膩,脈滑。

  【處方】頭維、豐隆、中脘、陰陵泉

  3.肝風上擾

  【診斷要點】偏側(cè)頭痛,眩暈,目斜肢癱,煩躁易怒,面紅目赤,便秘溲黃,脅痛不眠;舌紅苔黃,脈弦有力。

  【處方】行間、陽陵泉、懸顱、率谷、內(nèi)庭
 
                             坐骨神經(jīng)痛

  坐骨神經(jīng)痛是指沿坐骨神經(jīng)通路及其分布區(qū)的疼痛。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臨床以臂部、大腿后側(cè),小腿后外側(cè)、足外側(cè)疼痛為主癥。常見以下三種證型。

  辨證治療

  主穴:腰2-5夾脊穴、阿是穴、環(huán)跳

  1.風寒濕痹

  【診斷要點】腰腿冷痛,上下走竄,屈伸不便,遇陰雨寒冷氣候加重,或伴下肢腫脹;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沉。

  【處方】秩邊、陽陵泉、命門

  2.瘀血阻滯

  【診斷要點】有腰部內(nèi)挫傷史,腰腿刺痛,痛處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間痛甚,不能俯仰,轉(zhuǎn)側(cè)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脈滯澀。

  【處方】陽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氣不足

  【診斷要點】腰腿隱痛,反復發(fā)作,遇勞則甚,下肢萎軟,惡風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舌淡苔少,脈沉細。

  【處方】陽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陰交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坐骨神經(jīng)、臀、腰骶椎、腎、壓痛點

  皮膚針:叩刺腰骶部及在壓痛點刺絡出血,加拔火罐。
 
                            落枕

  是在睡眠后發(fā)生的一側(cè)頸項強直,活動受限,患部酸楚疼痛,重者可向同側(cè)肩背及上臂擴散。

  辨證治療:

  主穴:落枕穴、阿是穴

  1.太陽經(jīng)病變

  【診斷要點】頸項強直,痛連項背,頭部俯仰受限,不能左右回顧,項背部壓痛明顯。

  【處方】后溪、昆侖、天柱、大杼

  2.少陽經(jīng)病變

  【診斷要點】頸項強直,痛連肩臂,頸部不能側(cè)彎和左右轉(zhuǎn)動,頸側(cè)部壓痛明顯。

  【處方】懸鐘、外關、風池、翳風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頸、頸椎、肩、神門、壓痛點

  皮膚針:取穴:風府、啞門、風池、天柱、肩井、肩外俞。方法:自上而下,自內(nèi)向外進行叩刺,以皮膚潮紅為度,然后拔以火罐。
 
                          頭痛

  頭痛是指頭顱上半部,即眉目以上至枕下部為止范圍內(nèi)的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癥狀,可見于多種急慢性疾病。

  辨證治療:

  主穴:百會、風池、太陽

  1.肝陽上亢

  【診斷要點】頭痛目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面赤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處方】太沖、陽陵泉

  2.痰濁上擾

  【診斷要點】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吐痰涎;舌苔白膩,脈滑。

  【處方】頭維、中脘、豐隆

  3.腎精虧損

  【診斷要點】頭痛且空,兼眩暈,腰痛酸軟,神疲乏力,耳鳴少寐;舌紅少苔,脈細無力。

  【處方】腦空、腎俞、懸鐘、太溪

  4.氣血虧虛

  【診斷要點】頭痛綿綿,遇勞則甚;兼見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華,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處方】心俞、脾腧、足三里、三陰交

  5.瘀阻腦絡

  【診斷要點】頭痛經(jīng)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細弦。

  【處方】阿是穴、合谷、三陰交、血海、委中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枕、額、腦、神門、肝

  皮膚針:取穴:太陽、印堂、阿是穴。

  方法: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適用于肝陽上亢及瘀阻腦絡型。
 
 
                               閉經(jīng)

  凡女子年齡超過十八歲,月經(jīng)仍未來潮,或已形成月經(jīng)周期,但又連續(xù)中斷三個月以上者,稱為“閉經(jīng)”。

  辨證治療

  主穴:三陰交

  1.肝腎不足

  【診斷要點】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心煩;舌淡紅,苔薄少,脈沉細。

  【處方】關元、肝俞、腎俞

  2.脾胃虛弱

  【診斷要點】心悸怔忡,氣短懶言,神倦肢軟,納少便溏;舌淡,脈細。

  【處方】脾俞、胃俞、足三里

  3.營血虧損

  【診斷要點】面色淡白無華,皮膚干燥,形體消瘦;舌淡,脈細。

  【處方】膈俞、肝俞、脾俞、氣海

  4.肝郁氣滯

  【診斷要點】月經(jīng)突然數(shù)月不行,兼胸脅脹滿,小腹脹痛、精神抑郁,煩躁易怒;舌質(zhì)黯或有瘀點,苔薄白,脈沉弦或沉澀。

  【處方】太沖、氣海、血海

  5.寒凝血滯

  【診斷要點】小腹冷痛,得熱痛減,形寒肢冷;苔白潤,脈沉緊。

  【處方】關元、命門、合谷

  6.痰濕阻滯

  【診斷要點】形體肥胖,胸脘滿悶,白帶量多;苔膩,脈滑。

  【處方】中脘、氣海、豐隆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子宮、卵巢、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肝、脾、腎

  皮膚針:取穴:督脈、膀胱經(jīng)(腰骶部)方法:輕度或中度刺激,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帶下病

  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zhì)、氣味發(fā)生異常,或伴全身、局部癥狀者,稱為帶下病。

  辨證治療

  主穴:帶脈、三陰交

  1.脾虛濕困

  【診斷要點】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zhì)粘稠,無臭味,綿綿不絕;伴面色萎黃,納少便溏,精神疲倦,四肢倦??;舌淡苔白膩,脈緩弱。

  【處方】氣海、脾俞、陰陵泉、足三里

  2.腎陽虧虛

  【診斷要點】帶下清冷,量多,色白,質(zhì)稀薄,終日淋漓不斷;小腹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夜間尤甚;舌淡苔白,脈沉遲,尺脈尤甚。

  【處方】腎俞、關元、命門、次髎

  3.陰虛挾濕

  【診斷要點】帶下量不甚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zhì)粘稠或有臭氣;陰部干澀不適,或灼熱感,五心煩熱,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舌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shù)。

  【處方】腎俞、太溪、次髎、陰陵泉

  4.濕熱下注

  【診斷要點】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膿,或挾有血液,或混濁如米泔,臭穢;陰中瘙癢,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處方】中極、陰陵泉、下髎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子宮、卵巢、內(nèi)分泌、腎、脾

                            近視

  近視是以視遠物模糊不清,視近物清晰為特征,因眼部屈光不正而引起的一種眼病。

  辨證治療:

  主穴:睛明、攢竹、球后、承泣

  1.目筋攣急

  【診斷要點】 視物能近怯遠,近視清晰,緊張用眼則視力驟下,休息后明顯恢復;脈弦細。

  【處方】四白、太陽、瞳子髎、風池、太沖、太溪

  2.氣虛神傷

  【診斷要點】 視物能近怯遠,易視疲勞,恍惚健忘,夜寐多夢,神疲乏力,頭暈,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處方】關元、足三里、百會、神門

  3.肝腎虧虛

  【診斷要點】 視物能近怯遠,視物昏暗,時見黑點,干澀,腰膝酸軟,陽萎遺精,頭暈耳鳴;舌淡嫩,脈細弱。

  【處方】太溪、太沖、肝俞、腎俞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眼、肝、脾、腎、心
 
                            月經(jīng)不調(diào)

  月經(jīng)不調(diào)是指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量、經(jīng)色、經(jīng)質(zhì)等發(fā)生異常,并伴有其它癥狀而言。臨床分為經(jīng)行先期、經(jīng)行后期和經(jīng)行先后無定期。

  辨證治療:

  主穴:三陰交、血海

-經(jīng)行先期

-月經(jīng)后期

-月經(jīng)先后無定期

  經(jīng)行先期

  月經(jīng)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月兩行,并連續(xù)兩個月經(jīng)周期以上。

  1.氣不攝血

  【診斷要點】月經(jīng)提前,經(jīng)量或多或少,質(zhì)稀色淡;神疲肢倦,心悸氣短,自覺小腹空墜;舌淡,苔薄,脈細弱。

  【處方】脾俞、氣海、足三里

  2.虛熱內(nèi)擾

  【診斷要點】月經(jīng)提前,量少,色紅,經(jīng)質(zhì)粘稠;且伴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處方】關元、然谷

  3.實熱內(nèi)擾

  【診斷要點】月經(jīng)提前,量多質(zhì)稠,色深紅或紫紅;面赤口干,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處方】地機、行間

  月經(jīng)后期

  月經(jīng)延后7日以上,甚或四五十天一潮,且連續(xù)兩個月經(jīng)周期以上。

  1.寒凝血滯

  【診斷要點】月經(jīng)延遲,經(jīng)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舌苔薄白,脈沉緊。

  【處方】氣海、歸來、天樞

  2 陽虛血滯

  【診斷要點】月經(jīng)延遲,經(jīng)量少,色淡, 經(jīng)質(zhì)清??;小腹隱隱作痛,喜熱喜按,腰酸無力,大便溏??;舌淡苔白,脈沉遲。

  【處方】氣海、命門、太溪

  3 陰血虧虛

  【診斷要點】月經(jīng)延遲,量少色淡;小腹空痛,身體消瘦,頭暈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紅,苔薄少,脈虛細。

  【處方】氣海、脾俞、膈俞、足三里

  4 肝氣郁滯

  【診斷要點】月經(jīng)延遲,量少色黯或有小血塊;小腹脹痛或胸腹、兩脅、乳房脹痛,精神抑郁;苔白,脈弦。

  【處方】太沖、蠡溝、子宮

  月經(jīng)先后無定期

  月經(jīng)不能按周期來潮,或提前,或錯后,并連續(xù)兩個月經(jīng)周期以上。

  1 肝氣郁滯

  【診斷要點】月經(jīng)周期不定,經(jīng)量或多或少,色紫紅,質(zhì)粘稠有塊,經(jīng)行不暢;胸脅乳房脹痛,噯氣不舒,善太息;舌苔白,脈弦。

  【處方】太沖、肝俞、期門

  2 腎氣不足

  【診斷要點】月經(jīng)周期不定,量少,質(zhì)稀,色淡;神疲乏力,腰骶酸痛,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弱。

  【處方】關元、腎俞、太溪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子宮、內(nèi)分泌、卵巢、腎
 
 
                              中風

  中風急性期經(jīng)治療后病情趨向穩(wěn)定,進入恢復期和后遺癥期。應及早進行針灸治療。

  辨證治療

  主穴:足三里、三陰交

  1.肝腎陰虧,風陽未平

  【診斷要點】 半身不遂,神志有時欠清,煩躁不安,面紅口干,失眠盜汗,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苔或光剝,脈細數(shù)或弦數(shù)。

  【處方】 肝俞、腎俞、太溪、行間、神門

  2.脾胃虛弱,痰濁不化

  【診斷要點】 肢體軟癱,嗜睡,呼以能應,痰多而粘,神疲納呆,大便溏??;苔白或黃或濁膩,脈緩而滑。

  【處方】 脾俞、中脘、陰陵泉、天樞

  3.心脾俱虛,氣血兩虧

  【診斷要點】 肢體軟癱或麻木,倦怠嗜睡,精神萎頓,心悸易驚,夜寐不安,納呆食脹;舌淡,脈細弱。

  【處方】 心俞、脾俞、氣海、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對癥治療,常用穴如下:

 ?。?)上肢癱:肩禺、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大杼、尺澤、曲澤

 ?。?)下肢癱:環(huán)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懸鐘、昆侖、三陰交、丘墟

 ?。?)吞咽困難:廉泉、扶突、風池、合谷

 ?。?)失語:廉泉、啞門、通里、三陰交、太溪
 
                            便秘

  是指多種疾病導致的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或糞便干燥艱澀難解。

  主穴:天樞、支溝、上巨虛

  1.熱結(jié)便秘:

  【診斷要點】大便干結(jié),堅澀難下;面紅身熱,腹脹腹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shù)或滑實。

  【處方】大腸俞、內(nèi)庭、大橫、曲池

  2.氣滯便秘:

  【診斷要點】大便秘結(jié),欲便不能,便質(zhì)正常;脅腹脹滿,甚則腹痛,噯氣頻作,納食減少;苔薄膩,脈弦。

  【處方】 太沖、陽陵泉

  3.氣虛便秘:

  【診斷要點】大便并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排便費力,掙則汗出短氣,甚喘促,便后疲乏;面色晃白,倦怠懶言;舌淡或淡嫩,苔薄,脈虛。

  【處方】 肺俞、脾俞、足三里

  4.血虛便秘

  【診斷要點】大便秘結(jié)而干;面白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唇舌淡;舌質(zhì)淡嫩,脈細澀或細弱。

  【處方】 脾俞、足三里、膈俞

  5.陰虛便秘

  【診斷要點】 大便燥結(jié),解出困難,狀如羊屎;形體消瘦,五心煩熱,口干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處方】 大溪、照海

  6.陽虛便秘

  【診斷要點】 大便艱澀,排出困難;小便清長,夜尿頻,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畏寒肢冷,面色晃白;舌淡苔白或潤,脈沉遲。

  【處方】 腎俞、命門、大橫、(灸)神闕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直腸下段、大腸、便秘點、皮質(zhì)下、交感。

 
                           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是支氣管受到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引起的炎癥,分急性支氣管炎和慢性支氣管炎兩類。本病以咳嗽、咳痰為主癥,屬中醫(yī)學“咳嗽”的范圍。

  主穴:肺俞、尺澤、合谷

  1. 風寒襲肺

  【診斷要點】咳嗽,咽癢,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頭痛發(fā)熱,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處方】列缺 風池 風門

  2. 風熱犯肺

  【診斷要點】咳嗽痰黃,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黃涕,身熱頭痛;苔薄黃,脈浮數(shù)。

  【處方】曲池 大椎

  3. 痰濕蘊肺

  【診斷要點】咳嗽痰多,痰粘色白;胸脘滿悶,神疲納差,舌苔白膩;脈象滑。

  【處方】太白 太淵 豐隆 脾俞

  4. 肝火爍肺

  【診斷要點】咳嗽陣作,痰少質(zhì)粘;胸脅作痛,咽干口苦;舌紅,苔黃少津,脈象弦數(shù)。

  【處方】行間 經(jīng)渠 肝俞

  5. 肺腎陰虛

  【診斷要點】 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或咯血;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乏力,腰膝酸軟;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

  【處方】肺俞、膏肓俞、尺澤、照海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肺、氣管、神門、交感、腎上腺

  皮膚針:沿項后至第七胸椎兩側(cè)的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叩刺。急性支氣管炎宜重叩至皮膚隱隱出血為度;慢性支氣管炎且輕叩法至皮膚潮紅。針后配以拔罐,療效更佳。
 
 
                         消化性潰瘍

   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潰瘍。本病以上腹痛、吐酸、嘈雜、嘔吐為主癥。屬于中醫(yī)學“胃脘痛”、“吞酸”、“嘔吐”范疇。

  辨證治療:

  主穴:胃俞、足三里

  1.肝氣犯胃:

  【診斷要點】 胃脘脹痛連脅,噯氣吞酸,甚至嘔吐,每因情緒波動易發(fā)或加重,納呆,大便不暢;苔薄白或薄膩,脈弦。

  【處方】 期門、公孫、內(nèi)關

  2.肝胃郁熱:

  【診斷要點】胃脘灼痛,痛勢急迫,泛酸嘈雜,口干口苦,煩躁易怒,便干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shù)。

  【處方】 肝俞、太沖、內(nèi)庭

  3.胃陰虧虛

  【診斷要點】

胃痛隱隱,胃中嘈雜,食后脹甚,心煩不寐,口燥咽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細數(shù)。

  【處方】 脾俞、三陰交、內(nèi)關

  4.脾胃虛寒:

  【診斷要點】 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神疲乏力,面色光白,手足欠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或遲緩或沉細。

  【處方】 脾俞、中脘、(灸)關元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胃、脾、交感、神門、內(nèi)分泌、皮質(zhì)下

  皮膚針:取穴:第7-12胸椎兩側(cè)的夾脊穴,足太陽經(jīng)背俞穴,上腹部任脈及足陽明胃經(jīng)。方法:自上向下循序叩打,至皮膚潮紅為度。
 
 
                           感冒

  感冒是由多種病毒、細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局部癥狀重,全身癥狀輕為其臨床特點。流行性感冒則起病急,發(fā)熱,頭痛關節(jié)疼痛等全身癥狀較重,上呼吸道癥狀一般較輕。屬于中醫(yī)學“傷風”、“時行感冒”的范疇。


  辨證治療

  主穴:合谷、曲池、外關

  1.風寒感冒

  【診斷要點】發(fā)熱輕,惡寒重,鼻塞聲重,流清涕,頭疼身痛,四肢酸楚,無汗;苔薄白,脈浮緊。

  【處方】風池、風門、列缺

  2.風熱感冒

  [診斷要點]發(fā)熱重,微惡寒,頭脹痛,咽喉腫痛,鼻塞,流濁涕;苔薄微黃,脈浮數(shù)。

  【處方】風池、大椎、尺澤

  3.暑濕感冒

  【診斷要點】 見于夏季,惡寒發(fā)熱或身熱不揚,頭昏頭重,鼻寒流濁涕,胸悶泛惡,食欲減退,腹瀉;苔黃膩,脈濡數(shù)。

  【處方】 足三里、中脘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肺 氣管 內(nèi)鼻、咽喉、額

  皮膚針:沿背部督脈、膀胱經(jīng)叩刺至潮紅,再拔以火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