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禪宗的淵源與發(fā)展

 liibun 2013-08-04

禪宗的淵源與發(fā)展

道成,編輯整理

2013年81

一、宗義概述

二、印度源流

三、早期禪宗

四、成熟期禪宗

五、中期禪宗

六、明清禪宗

七、現(xiàn)代禪宗

八、從漢地外傳

九、禪宗思想與修行

十、禪宗文化

禪宗,又稱宗門,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達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漢傳佛教宗派多來自于印度,其中以禪宗最具獨特性格。禪宗祖師運用各種方法教學(xué),以求達到開悟的境界。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實踐,從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達到真正認識自我。

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fā)展可分成五個時期:

一、菩提達摩至六祖惠能大師,為早期禪宗。

二、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fā)展為五宗七派,晚唐至南宋初,為禪宗的發(fā)展期。

三、南宋初臨濟宗大慧宗杲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dǎo)默照禪,至明中晚期,為禪宗的成熟期,即中期禪宗。

四、至明中葉,禪凈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僧人以念佛坐禪為務(wù),為禪宗的衰落期,即晚期禪宗,始于晚明至清末。

五、清末民初,有鑒于佛教的衰微,虛云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期。

禪宗的流播主要為江南,集中于廣東、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甚廣,至今仍延綿不絕。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大受歡迎,遂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一、宗義概述

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禪宗之“禪”字,由梵文“禪那”音譯而來,意為“靜慮”、“思維修”、“定慧均等”。它是指經(jīng)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Samadhi,又譯為止、定、禪定、心一境性),進入深層冥想(即毗婆舍那)的過程。它是佛教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即三無漏學(xué)。禪宗的禪,是指證悟到本性的狀態(tài)。

二、印度源流

1原始佛教的止觀禪法

釋迦牟尼佛,通過《阿含經(jīng)》告誡弟子,修行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解脫,脫離輪回,證入涅槃。

部派佛教將初步證悟稱為現(xiàn)觀、見道、得法眼凈,即原始佛教中的證得初果須陀洹,成為圣人。見道之后,必須繼續(xù)修道,陸續(xù)證得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最終證得四果阿羅漢果,此為無學(xué)果,或稱漏盡者。修行方法,主要有五停心觀、四念住等,通過戒定慧三學(xué)、八正道、七清凈、十六觀智、三十七道品等的修習(xí),可證得戒清凈、心清凈、最后證得究竟解脫,斷盡一切煩惱。通過止禪,即奢摩他,可證得四禪;通過觀禪,即毗婆舍那禪,可證得阿羅漢果。

2、中觀學(xué)派:以龍樹為開端的中觀學(xué)派,由觀察緣起,而進入中觀,證悟空性,最終成佛。

3、唯識學(xué)派的禪觀:認為”一切唯有識“的存在,即”心外無境“,以瑜伽作為禪修的方法。因此,通過修習(xí)而轉(zhuǎn)識成智,就可達到外境的轉(zhuǎn)變。

唯識學(xué)分成真心與妄心兩派。真心一派與如來藏學(xué)說結(jié)合,建立《楞伽經(jīng)》的傳承。在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唯識派傳承,即地論宗,與真心一派相近,相信人有個原始無污染的本質(zhì)心(真如),因此,修道最重要的,就是找回本來的狀態(tài)。

4、如來藏學(xué)派的禪觀:認為存在不變的最終本體,稱為如來藏或真如,將禪視作為對本體的領(lǐng)悟,或是對自性的徹見。

三、禪宗的早期發(fā)展

1、禪宗先驅(qū):漢朝的安士高、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等佛教翻譯家,開始將修行禪定的佛教經(jīng)典引入中國。安士高為佛教初期最有聲望的譯者,禪學(xué)譯籍有《禪行法想經(jīng)》、《禪定方便次第法經(jīng)》等,包括《人本欲生經(jīng)》、《安般守意經(jīng)》、《陰持入經(jīng)》、《道地經(jīng)》、《阿毗曇五法四諦》、《十二因緣》、《八正道》、《禪行法想》等。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所譯禪籍,有《若禪秘要法經(jīng)》、《坐禪三昧經(jīng)》等。

根據(jù)這些經(jīng)典教授學(xué)習(xí)禪定方法的僧人,被稱為禪師,為中國禪宗的先驅(qū),但是禪宗建立者,則是菩提達摩。關(guān)河地區(qū)的三論學(xué)鳩摩羅什將龍樹學(xué)傳入中國,竺道生依此提出頓悟成佛的觀點??招杂^點與魏晉玄學(xué)的結(jié)合。

2、地論宗

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研習(xí)《十地經(jīng)論》為主,屬唯識學(xué)派。隋唐之際,講《十地經(jīng)論》的大德稱為“地論師”,其宗派則名為“地論宗”。

始于北魏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譯出世親所著《十地經(jīng)論》,《十地經(jīng)論》為世親對《十地經(jīng)》(《華嚴經(jīng)》〈十地品〉之別譯)的注釋,內(nèi)容是解釋菩薩修行的位階。由于菩提流支與勒那摩提(Ratnamati)二人對《十地經(jīng)論》的見解不一,故后來分為二派。

源于菩提流支,而始于道寵的流派,稱為“相洲北道派”;源自勒那摩提,而始于慧光的“地論宗”,則稱為“相洲南道派”?;酃獾茏臃ㄉ?,再傳隋代凈影寺慧遠大師,與天臺宗智顗、三論宗吉藏,合稱隋代三大法師。此外更有慧順、道慎、靈祐、慧藏、智炬等,皆為地論宗大師。后并入華嚴宗。

道家玄學(xué):當(dāng)佛教進入中國時,正逢魏晉玄學(xué)的興盛期。追求返璞歸真,回到本來狀態(tài)。竹林七賢遠離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正如后世禪宗祖師的狂態(tài)。

3、菩提達摩與楞伽宗

禪宗早期的先驅(qū)者是南朝宋中天竺僧求那跋陀羅,及其門下所建立的楞伽宗。在宗義上,與南印度的如來藏學(xué)派有密切的關(guān)系;在修持上,重視頭陀行與禪定。菩提達摩于中國南朝劉宋時,乘商船到達廣州,從學(xué)于求那跋陀羅,后以四卷《楞伽經(jīng)》教授弟子,屬當(dāng)時的楞伽師。

相傳當(dāng)時南海的刺史肖昂,寫了一道表上報梁武帝。達摩亦聞?wù)f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建康(今江蘇南京)與其談法。當(dāng)時梁武帝一心欽慕佛法,不論是建寺、造經(jīng)、供僧,皆不遺余力,因而自認很有功德,不知道離相妙修求證佛果菩提。達摩卻一語道破,告訴梁武帝毫無功德。因雙方會晤不契,達摩“一葦渡江”,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傳人。

后傳二祖慧可(487年—593年)、三祖僧璨(?—606年)、四祖道信(580年—651年)、五祖弘忍(602年—675年)、六祖惠能(638年——713年)。他將楞伽宗傳播至中國北方,落地生根,成為一個獨特的門派。

四、早期禪宗

強調(diào)不立文字,意在“不立名相”,主要出自《楞伽經(jīng)》。禪宗所追求的是“一路所問,千圣不傳”的第一義,這種義是離一切語言文字相、心緣相、分別相的。語言文字只是作為所顯義理的媒介,真正的義理是不可以語言文字來用表達的。故佛教提倡“依義不依語”,破除對語言文字上的執(zhí)著,所謂“不立文字”即依此理而成。禪宗另一個源流則是受到三論宗與天臺宗影響,在中國南方地區(qū)所發(fā)展出的般若南宗,其領(lǐng)導(dǎo)者為牛頭法融,因此又稱牛頭宗。禪宗四祖道信,結(jié)合了楞伽宗的清凈佛性說與牛頭宗的中觀看法,遂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宗派-禪宗。

達磨、慧可,以楞伽密傳法印,故二祖有《楞伽經(jīng)》四卷,可以傳法印心,而三祖僧璨,則有《信心錄》一卷,四祖以下別開牛頭禪,五祖以下慧能神秀之壁書,尤為開中國千載以來未有之宗風(fēng),此為中國禪宗大轉(zhuǎn)變。

從此,南頓北漸分河飲水:后北漸傳于日本,南頓一花開五葉遍傳中國。

《六祖壇經(jīng)·決疑品第三》中有段著名的公案。

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

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shè)齋。有何功德。

達摩言:實無功德。

弟子未達此理,愿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圣之言。

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shè)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1楞伽宗:又稱南天竺一乘宗、南宗,因求那跋陀羅《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為名。

2、東山法門(又稱黃梅禪),因弘忍居黃梅雙峰山之東為名。

3、北宗:因神秀的“漸悟”為名。

4、南宗:又稱曹溪禪,因六祖惠能的“頓悟”、居于曹溪為名。

5、曹溪北宗——荷澤宗:因神會位于山東菏澤為名。

6、曹溪南宗——石頭禪:因石頭希遷為名。

7、洪州禪:因道一法師居于江西洪州開元寺為名。

8、保唐宗:因成都保唐寺無住禪師為名。

9、牛頭宗:因法融大師為名。

1、楞伽宗

始于南朝宋中天竺僧求那跋陀羅譯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四卷,當(dāng)時以楞伽經(jīng)為傳授經(jīng)典的僧侶被稱為楞伽師。后菩提達摩以此四卷《楞伽》傳授門徒,為禪宗的開端。之后菩提達摩進入中原后,傳法至四祖道信,于黃梅雙峰山傳授禪法,道信法師受三論宗、天臺宗的影響,一改以楞伽印心的傳統(tǒng),開始以《文殊說般若經(jīng)》傳授門徒。門下五祖弘忍,住憑墓山傳法,因憑墓山在雙峰山之東,故號稱東山法門。弘忍大師開始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及《大乘起信論》傳授門人。后由惠能大師承繼其禪法,為六祖,又稱南宗、曹溪宗,為禪門正宗。別傳神秀大師,稱北宗。南宗始于惠能大師,大弘頓法,又稱曹溪禪。后神會大師將南宗傳至洛陽,北宗遂衰。

2、僧璨與《法華經(jīng)》

禪宗三祖僧璨(?-606),亦作僧粲、僧璨等。隋代禪僧,《五燈會元》卷一稱“三祖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這說明佛教史家對僧璨的情況不甚明了。《續(xù)高僧傳》卷21《唐蘄州雙峰山釋道信傳》有這樣幾句話:“又有二僧,莫知何來,入舒州皖公山靜修禪業(yè),聞而往赴,便蒙受法?!贝酥兴f的舒州即今安徽省的潛山縣,這二僧之一就是僧璨,因為禪宗四祖道信(580-651)“聞而往赴,便蒙受法”,所以道信是僧璨的弟子。這“二僧”的另一位,相傳是僧璨的同學(xué)可法師。1982年在杭州出土一塊銘文磚,刻有下列文字:“大隋開皇十二年(592)七月僧璨大師隱化于舒之皖公山岫,結(jié)塔供養(yǎng)。道信為記?!边@塊磚銘所記,與現(xiàn)代佛教典籍相符,應(yīng)當(dāng)是可信的。

僧璨最初以居士身份謁二祖慧可(487-593),北齊天保三年(552),慧可授法弟子僧璨,當(dāng)時僧璨已經(jīng)40多歲了。以后,他就隱居于舒州皖公山。北周武帝(560-578年在位)滅佛期間,僧璨隱居于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十多年來無人知曉。隋開皇十二年(592),十四歲的沙彌道信前來拜師,說:“愿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鄙舱f:“誰縛汝?”道信答:“無人縛?!鄙舱f:“何更解脫乎?”于是道信大悟。

僧璨向道信傳授《妙法蓮花經(jīng)》的“會三歸一”理論和佛性理論,這對道信極具影響力。道信在此服勞九載,后于吉州受戒。僧璨經(jīng)常向道信傳授玄微禪理。時機成熟后,僧璨即付矛道信衣法,傳法偈如下:“華種是田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后往羅浮山,不許道信跟隨,讓他在原地弘法,說:“昔可大師付吾法,后往鄴都行化,三十年方終。今吾得汝,何滯此乎?”道信是僧璨的唯一弟子,僧璨對他寄托厚望。

兩年以后,僧璨又回到原地。在一次為眾說法后,在法會大樹下合掌立終,其時為隋煬帝大業(yè)二年(606),世壽不詳。唐玄宗謚智禪師、覺寂之塔。相傳僧璨曾著《信心銘》,佛學(xué)界對此提出疑義?!缎判你憽肪C合佛教、道教義理,又綜合空、有兩宗。《信心銘》的第一名話就是:“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币馑际钦f,修禪的最高境界,就是消除虛妄分別。還講到“住性合道,逍遙煩惱?!边@很像是道教回歸自然的思想。以后還講到“絕言絕慮”不住斷、常二邊見的中道實理,這顯然是空宗理論。“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反映出有宗的真如理論。

3、道信的黃梅禪

在道信之前,禪宗祖師多修行頭陀行,門徒不多,但是道信改變了這個作風(fēng),開始以佛寺為中心來向大眾廣泛傳授禪法,禪宗大振。道信受到天臺宗及三論宗的影響,將般若中觀學(xué)與念佛法門融入楞伽經(jīng)的傳統(tǒng)中,開始以《文殊說般若經(jīng)》結(jié)合《楞伽經(jīng)》教授門徒。開始將授菩薩戒加入禪宗,形成戒禪合一的新宗風(fēng)。

4、牛頭禪

牛頭宗為三論宗的旁支,始于法融大師,為牛頭初祖。傳統(tǒng)上認為法融大師為禪宗四祖道信之徒,但是經(jīng)后世考證,兩人的年代不相當(dāng),應(yīng)是誤傳。因此牛頭宗是由三論宗旁出,在江南地區(qū)獨立發(fā)展的地區(qū)性宗派。但是因為與禪宗理念相近,所以逐漸融合在一起。牛頭宗重視般若中觀之學(xué),與傳統(tǒng)禪宗重視《楞伽經(jīng)》不同。

5、弘忍的東山法門

弘忍大師以《金剛經(jīng)》取代《楞伽經(jīng)》與《文殊說般若經(jīng)》,作為傳法的核心。

五祖寺中曾經(jīng)發(fā)生過著名的禪宗作偈之事。因五祖弘忍年事已高,急于傳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禪修水平。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裥?/span>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惠能

此后,弘忍招惠能登堂入室為其宣講《金剛經(jīng)》,并傳衣缽,定為傳人。此時六祖,受命南歸。此后禪宗分為南頓北漸。

6、北宗禪

神秀是漢傳佛教禪宗北派創(chuàng)始人。早年博覽經(jīng)史,唐武德八年(625)在洛陽天宮寺受具足戒。五十歲,至蘄州黃梅縣雙峰東山寺參謁弘忍,從事打柴汲水等勞役以求法。深為弘忍所器重。弘忍圓寂后,神秀去江陵當(dāng)陽山玉泉寺,大開禪法,聲名遠揚。

武則天聽到他的盛名,于久視元年(700)遣宋之問迎請,當(dāng)時神秀已年過九十。大足元年,(701)抵東京洛陽,住于內(nèi)道場,受高遇。武后時常詢問,并命于當(dāng)陽置度門寺、于尉氏置報恩寺,表彰功德。由此成為長安、洛陽兩京法主,則天、中宗、睿宗三帝親教授師,所傳教法盛行華北,號稱“北宗”。唐中宗即位(705),神秀住洛陽六年,于神龍二年(706)在天宮寺圓寂,謚大通禪師。

五、成熟期禪宗

惠能歸嶺南后,于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在該寺內(nèi)講《涅盤經(jīng)》之際,“時有風(fēng)吹幡動,一僧曰:風(fēng)動;一僧曰:幡動;爭論不休,惠能進曰:不是風(fēng)動,亦非幡動,仁者心動”。印宗聞之竦然若驚。知惠能得黃梅弘忍真?zhèn)?,遂拜為師,并為之剃度?/span>

次年,惠能到曹溪寶林寺(今廣東韶關(guān)南華寺),弘揚禪宗,主張“頓悟”,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在此傳法長達37年之久。當(dāng)時,六祖惠能的同門師兄神秀,主張“漸悟”,在華北勢力頗盛,號稱“北宗”。神龍元年(705),武則天和唐中宗即遣內(nèi)侍薛簡往曹溪召其入京?;菽芤跃锰幧搅郑赀~風(fēng)疾,辭卻不去。薛簡懇請說法,將記錄帶回報命。中宗因贈摩納袈裟一領(lǐng)及絹五百匹以為供養(yǎng)。并命改稱寶林寺為中興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給予法泉寺額,并以惠能新州故宅為國恩寺。

惠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他又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xué)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臥動作中,也可體會禪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無念為宗”,“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所謂無念,即雖有見聞覺知,而心??占胖狻!白孕臍w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皈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皈依。”

禪宗從達摩始百余年間,皆以《楞伽經(jīng)》相印證,故亦稱為楞伽宗。達摩的三傳弟子道信開始,兼以《金剛》等經(jīng)為典據(jù);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簡單的《金剛經(jīng)》義代替了《楞伽經(jīng)》,其目的在于擺脫名相煩瑣的思想束縛,而單刀直入求得開悟。

惠能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菽芤院螅U宗廣為流傳,于唐末五代達于極盛。禪宗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

禪宗特點,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幾乎完全沒有神學(xué)氣息。禪宗修持以定慧一體為特色。近代學(xué)者胡適在《荷澤大師神會傳》中曾有考證:印度禪的這二十八祖的法脈是后人杜撰的,因為敦煌本《六祖壇經(jīng)》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在梵文中也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

近年來,中國大多數(shù)學(xué)者都認為:《六祖壇經(jīng)》的基本內(nèi)容,代表了惠能的思想,同時其中也有后人增益的成分。

唐玄宗開元二年(730年),在洛陽的明定南北總是非大會上,惠能弟子神會辯倒北宗,形成全國性的影響,曹溪禪宗后逐漸替代北宗。

(一)曹溪禪門下的分化:因惠能之后不再傳法衣缽,曹溪禪后分為曹溪北宗、曹溪南宗、保唐宗。曹溪北宗即為荷澤宗,曹溪南宗分化出石頭宗、洪州宗、保唐宗三支,而以石頭、洪州為禪門正宗。

1、荷澤宗

曹溪北宗即為荷澤宗,始于神會大師,承繼六祖法脈,又被尊為禪宗七祖,但他的地位不被南宗各派所承認,因荷澤宗在洛陽一帶傳布,因此又被石頭、洪州認為是曹溪禪中的北宗。

2、石頭宗

曹溪南宗又分為石頭禪和洪州禪。石頭禪始于石頭希遷法師。希遷法師先于曹溪六祖門下出家為沙彌,惠能去世時,年僅十四歲,后依于六祖門下青原行思,于是成為禪宗大師。荊州的天皇道悟,澧洲的藥山惟儼,潮州的西山大顛,皆出于希遷門下。云門宗,法眼宗,曹洞宗,據(jù)說都是石頭系統(tǒng)的傳承。

3、洪州禪

洪州禪,始于南岳懷讓,但是真正光大南岳門下的,為洪州道一。道一大師住江西洪州開元寺,故稱洪州宗。其門下懷海,出了溈山靈祐,黃蘗希運,為溈仰與臨濟二宗的根元。

4、保唐宗

此外,南宗中還有一分支為保唐宗,始于成都保唐寺無住禪師,在四川地區(qū)獨立發(fā)展。它的特點是融合了北宗與南宗。無住禪師未出家時,從居士陳楚璋學(xué)頓教法,陳楚璋為五祖弘忍門下老安和尚(嵩山慧安)弟子。無住后從六祖弟子并洲自在受法出家,又從學(xué)于凈眾寺無相(又稱金和尚),無相為弘忍門下智詵的再傳弟子。所以宗密認為他是由五祖門下分出的,但保唐宗《歷代法寶記》則自認為六祖曹溪門下。

5、牛頭宗

牛頭宗傳至六祖慧忠,鶴林玄素,徑山法欽時牛頭禪大盛,與洛陽荷澤神會,江南的洪州道一、石頭希遷,并為禪宗重鎮(zhèn)。但因后繼無人,后逐漸為曹溪宗所吸收,融入石頭宗之中。

六、中期禪宗

六祖惠能門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所謂“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晚唐至北宋初期,共分臨濟宗、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溈仰宗五宗,再加上臨濟門下分出的黃龍、楊歧兩派,合稱五宗七派(或稱五家七派),為唐朝以后的佛教主流。但宋朝后,僅存臨濟與曹洞二宗。

五家七派:主要出于石頭、洪州二宗。溈仰、臨濟二宗出于洪州道一門下,曹洞、云門、法眼皆出于石頭希遷門下。

1、溈仰宗:百丈懷海門下溈山靈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創(chuàng)立于湖南寧鄉(xiāng)溈山密印寺,慧寂治所在棲隱寺(今江西宜春的棲隱禪寺)。

2、臨濟宗:百丈懷海門下黃蘗希運禪師住持黃蘗寺(在今江西宜豐縣)初露端倪,臨濟義玄從希運學(xué)法33年之后,往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創(chuàng)立。臨濟宗傳至石霜楚圓(9861039)門下,又分出黃龍派、楊岐派。

3、黃龍派:慧南創(chuàng)立。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

4、楊岐派:方會創(chuàng)立,因住楊岐山(治所在今江西萍鄉(xiāng)上栗縣)而得名。后由大慧宗杲光大,傳授話頭禪法,大行于世。

5、曹洞宗:由洞山良價與其弟子曹山本寂創(chuàng)立,良價禪師治所在今江西宜豐縣洞山,良價的弟子本寂(840901)在洞山普利院學(xué)法數(shù)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黃境內(nèi))統(tǒng)揚師法,遂使宗風(fēng)大舉。由于良價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禪林中把師徒兩人創(chuàng)立、弘揚的新禪宗稱為“曹洞宗”。后傳于宏智正覺禪師,建立默照禪法。

6、云門宗:文偃創(chuàng)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門山(在今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北)光泰禪院而得名。

7、法眼宗:文益創(chuàng)立。南唐中主李璟賜謚其為“大法眼禪師”而得名。

南禪家風(fēng),參見:永嘉玄覺

(二)禪凈融合,參見:永明延壽及法眼文益

五代宋初法眼宗禪師永明延壽有《萬善同歸集》三卷傳世,認為修行得道,可以由不同的方式覺悟,因此不能執(zhí)著某一法門,而否定排斥其他法門。他的說法被后世引申,認為禪與凈土,二者有互相扶助的關(guān)系,自力結(jié)合他力相結(jié)合,即禪定結(jié)合念佛方為最好、最圓滿的修行方法,即“禪凈一致”。相傳為永明延壽大師所作的《念佛四料簡偈》更明確地表達了這一理念。但這份文獻在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于元朝天如惟則撰寫的《凈土或問》,因此其真實性是有疑問的,并且它已經(jīng)開始轉(zhuǎn)向以凈土為主軸的修行方式,與禪凈雙修的模式有所偏離。南宋之后,禪凈結(jié)合已成為禪宗內(nèi)部的大趨勢:曹洞宗長蘆清了有《往生集》傳世;云門宗契嵩“夜分誦觀音名號,滿十萬聲則就寢”;云門文偃的四世法孫儀懷作《勸修凈土說》,其中更主張“凈土兼修,不礙禪”。

(三)禪史重塑

據(jù)佛經(jīng)《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中載,佛陀在靈鷲山為眾人說法時,閉口不言,拈花而立。全場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就在眾人不明就里的情況下,佛陀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傳給了摩訶迦葉尊者。佛陀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與摩訶迦葉”,因此摩訶迦葉尊者為西天(印度)禪宗第一代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秉承世尊衣缽,將法脈傳給二祖阿難尊者,法脈迭傳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秉承師父般若多羅尊者的囑咐,來到中國弘法,成為中土禪宗初祖。

七、晚期禪宗明清禪宗——禪宗的衰落期

參見:紫柏真可、云棲祩宏、憨山德清、靈峰智旭、密云圓悟及臨濟宗

自南宋之后,禪宗衰微,明末憨山德清大師,已有禪宗五家不振之嘆,稱臨濟宗風(fēng),獨有紫柏真可大師可承續(xù),然后繼無人。至于民間,則以因蓮池祩宏、藕益智旭大師的倡導(dǎo),以三教合一、禪凈雙修為主流。雖然說禪凈雙修,但實是以凈土宗稱名念佛、求往生為主,已經(jīng)不是原有禪宗宗風(fēng)了。至于明朝中葉凈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凈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使得當(dāng)時的僧人唯以念佛坐禪為務(wù),禪宗逐漸失去創(chuàng)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始于晚明至清朝結(jié)束為止。

明末臨濟宗,密云圓悟法師,在浙江天童寺傳授臨濟禪法。其弟子漢月法藏,作《五宗原》介紹禪宗五家,以圓相為萬佛之祖,臨濟為正宗,但受到圓悟法師反對,作《辟妄七書》、《辟妄三錄》以反駁。法藏弟子潭吉弘忍作《五宗救》,為法藏申辨,并認為《辟妄》諸書為偽書,加以批判。

清初,法藏一派在南方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清世祖愛好參禪,曾召海會寺憨璞性聰、浙江玉林通琇、木陳道忞、茚溪行森、旅庵本月、山曉本晰等入宮內(nèi)說法。清世宗曾自號“圓明居士”,把古德參禪語要編輯成《御選語錄》共十九卷,更從章嘉國師學(xué)習(xí)禪學(xué)。章嘉國師就是負責(zé)把《藏文大藏經(jīng)》全部翻譯成滿文。而清雍正皇帝,自許為禪宗血脈,編集《雍正御選語錄》,并撰寫《揀魔辨異錄》,以上諭要求各地官員對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嚴加調(diào)查取締。表面上是為了維護佛門正統(tǒng),實則是對各地僧人進行清查與思想控制,導(dǎo)致禪宗大衰。

八、現(xiàn)代禪宗

清末民初之際,有鑒于佛教的衰微,虛云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虛云和尚在近代傳承臨濟,兼弘曹洞,又遙承了早已斷流的法眼、溈仰、云門三宗,以一身兼嗣五宗法脈,承前啟后,融會了五宗禪修法門,為禪宗的復(fù)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九、從漢地外傳

1、藏傳佛教

北宗神秀門下普寂傳人摩訶衍禪師,在8世紀后期來到西藏傳揚禪宗。初期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遭到在西藏傳法的印度僧人的質(zhì)疑。當(dāng)時唐朝禪師摩訶衍(Mahayana),藏文稱其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揚禪宗,后與蓮花戒辯論,史稱“頓漸之爭”。

大乘和尚所倡論點是,成佛之道應(yīng)通過個人突發(fā)的頓悟,此頓悟來源于摒除包括善惡在內(nèi)的一切思考。蓮花戒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他堅持只有經(jīng)過逐漸的修持,才能取得成就,批評頓悟派不辨善惡,不積善行,幻想立地成佛,實為束手待斃。雙方反復(fù)爭辯,甚為激烈。大乘和尚曾一度占上風(fēng),但最后敗北,被迫返回沙州(今甘肅敦煌)。

赤松德贊下令,不得再修大乘頓門法。因為西藏王室刻意壓抑漢傳佛教的影響力,使得漢傳佛教無法進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圓滿、大手印傳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漢傳佛教影響的痕跡。

2、日本禪宗

日本禪宗,于鐮倉時代自中國傳入,由于獲得鐮倉幕府支持,形成日本特有的佛教禪宗系統(tǒng)。以武士身分取代平安時代的貴族執(zhí)政,幕府將軍崇尚以“忠君、節(jié)義、廉恥、勇武、堅忍”為核心的思想,結(jié)合儒學(xué)、佛教禪宗、神道教,形成日本武士階層的道德規(guī)范“武士道”。

日本的茶道、插花、武術(shù)、傳統(tǒng)文學(xué)等,皆受到日本禪宗很大的影響。1187年,日僧明庵榮西于中國受傳臨濟宗黃龍派心印,歸國后大興臨濟宗禪法,1202年創(chuàng)建京都建仁寺。1246年,南宋禪師蘭溪道隆至日本,傳入臨濟宗楊岐派禪法,并于1253年創(chuàng)建鐮倉建長寺。1223年日本道元禪師入宋,從學(xué)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凈禪師門下,傳回日本,1246年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為日本曹洞宗的開始。今人圣嚴法師,即為曹洞傳人。

日本禪宗現(xiàn)主要有曹洞宗、臨濟宗、黃檗宗(1654年福建臨濟宗黃檗山萬福寺隠元隆琦應(yīng)邀赴日所傳)。

世界禪與鈴木大拙:20世紀初,鈴木大拙向西方傳播禪宗思想。但總的來說,鈴木大拙所傳播的禪宗思想,更多是一種生活哲學(xué),而非世界觀哲學(xué),更適合大眾口味,因此也被一些禪宗人士認為是“皮毛禪”。

3、韓國禪宗

曹溪寺是韓國禪宗的中心,卻位于首爾的市區(qū)。自繁華的鐘路街區(qū)往安國站方向,不遠處就是曹溪寺。一進寺門最先看到的是幽雅的古樹。大雄殿前的槐花樹和白松都是樹齡近百的老樹。其中槐花樹高26米,一到夏天,茂密的枝葉在陽光下投射出巨幅的樹蔭,將寺廟裝點得更顯幽靜。而白松是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的古樹,具有很高的價值?;被淝熬褪蔷佑谒聫R中心的大雄殿。大雄殿修建于1938年,比景德宮的勤政殿規(guī)模更大更雄偉。殿內(nèi)不僅能看到釋加摩尼像和虔誠作揖的信徒們,還能欣賞到各色美麗的丹青。大雄殿前的7層石塔內(nèi)陳放著真身舍利。

4、越南禪宗

東南亞各國也受到了禪宗的影響。越南禪宗最早為滅喜禪派,為從三祖僧璨受禪法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Vinitaruci,又譯“滅喜”)所創(chuàng)。后又有中國無言通禪派(觀壁派)、云門宗、曹洞宗禪派等傳至越南。

5、北美禪宗

目前在北美弘揚佛教的人數(shù)并不多,系統(tǒng)卻很繁雜。因為印度的佛教曾以三個不同的時代,三個不同的姿態(tài),分向三個不同的地區(qū)傳播,即三大語系的佛教,形成了三種不同的性格。漢傳佛教屬于顯教,藏傳佛教的屬于密教。中國佛教又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

今天的北美,是各系佛教匯集的地方,但是仍以禪宗最受北美社會的歡迎和愛好。今天在北美傳播禪宗的人,不論他們是來自哪一個國家,禪的根源是中國,直到近代,在中國最風(fēng)行的仍是禪宗。中國人在北美弘揚禪宗最有力的則為十六年前到舊金山的度輪法師(宣化老和尚),他是虛云和尚的弟子,現(xiàn)在不僅于西岸各城市有分院數(shù)處,且已創(chuàng)立了一所法界大學(xué),經(jīng)常有數(shù)十位出家弟子跟隨他修行。

在美國東岸,美國佛教會大覺寺,由前任住持仁公法師(仁俊長老)的促勸及副會長沈公家楨居士的贊助。開設(shè)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特別班、精進班學(xué)生之中,已有人準備發(fā)心出家,終身修行。并由學(xué)生發(fā)行了一份《禪》(ChanMagazine)的英文雜志。

6、歐洲禪宗

九、禪宗思想與修行

禪宗創(chuàng)始于南北朝來中國的僧人菩提達摩。他在佛教釋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主張“人皆有佛性,透過各自修行,即可獲啟。

1、菩提達摩(月岡芳年1887)

發(fā)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進一步提出“頓悟成佛”說。唐朝初年,僧人惠能承襲道生的“頓悟成佛說”,并將達摩的“修行”理念進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凈,只要明心見性,即可頓悟成佛”的主張。禪宗主張修道不見得要讀經(jīng),也無須出家,世俗活動照樣可以正常進行。禪宗認為,禪并非思想,也非哲學(xué),而是一種超越思想與哲學(xué)的靈性世界。禪宗思想認為語言文字會約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禪宗認為要真正達到“悟道”,唯有隔絕語言文字,或透過與語言文字的沖突,避開任何抽象性的論證,憑個體自己親身感受去體會。禪宗為加強“悟心”,創(chuàng)造許多新禪法,諸如云游等,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禪宗的頓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時空、因果、過去、未來,而獲得了從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縛中解脫出來的自由感,從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卻依然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禪宗不特別要求特別的修行環(huán)境,而隨著某種機緣,偶然得道,獲得身處塵世之中,而心在塵世之外的“無念”境界,而“無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從凡入圣”,而更是要“從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與日常事物接觸時,心境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換言之,凡人與佛只在一念之差。

2、禪宗經(jīng)典

此宗并不注重經(jīng)典權(quán)威,但仍依經(jīng)中背后所含之真理修行?!读鎵?jīng)》反映出惠能思想及早期禪宗面貌,故為禪宗所推崇,《金剛經(jīng)》及《維摩經(jīng)》亦為禪宗所力薦。

3、修行方法

作為漢傳佛教中的重要宗派,禪宗僧侶除了必須遵守通行的持戒、清規(guī)、夏居等規(guī)定外,還有一套獨特的修行方式。

4、坐禪

參見:三昧、禪定、大智度論及四念處觀

禪宗注重實修與實證,其中坐禪為禪宗主要實踐方式。坐禪時,必須調(diào)節(jié)飲食、睡眠、身、息、心(調(diào)五事),并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中實以定為中心。禪宗認為,佛典浩如湮海,其中境界為超越世出世間法。非言語可及、推理可得,只有通過禪定才可證知。不過仍然有高僧反對坐禪,唐朝荷澤神會大師即極力反對坐禪。他認為坐禪沉空滯寂,不見自性。

主要修行法門為數(shù)息法門、觀心法門和圓覺法門。數(shù)息法門即默數(shù)自己的呼吸。呼吸方法不須采用丹田,自然呼吸即可,只求細長松靜,也不須刻意調(diào)控。數(shù)呼吸時,單數(shù)呼氣或者吸氣之一。只從一數(shù)至十,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不已。專心數(shù)息,排除雜念,記數(shù)分明,心依于息,息依于心,別無他想。即“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倘若剎那念起,進入于六塵境界,即當(dāng)將心攝來,回到數(shù)息中。觀心法門,則是先休心息處,讓所有的心緒煩惱一概放下,所過的善事惡事都不思量,過去未來一概不想。內(nèi)心直觀當(dāng)下念頭,往來起滅。勿隨順,亦不斷除。只靜靜看著。妄念起時,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后起,仍是看著,妄念復(fù)滅,念若不起時仍如是看著。久久純熟,自然不會有念頭生由,即與般若相應(yīng)。即使看著自己的妄心妄念,也能做到“知而勿隨”。圓覺法門則是強調(diào)“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身心、事、物與及諸佛世界,有若夢幻空花,亂起亂滅,如是知幻即離,心無所取,亦無住著,猶如虛空,妄念無從而生。此時,心境湛寂,分明清晰,便是本來面目。

法無優(yōu)劣之分,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即為良法。亦不須拘泥,可同時修二法或三法。禪坐的目的是為了達到“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觀)的境界,而且必須常修定慧,與佛法相應(yīng),方才為真正坐禪。而坐禪攝心至澄明境界時,即應(yīng)忘卻坐禪,切不可自行得意或有分別心。

5、公案

參見:寒山及寒山寺

公案為禪宗獨特的教學(xué)手段和方法,廣義上的公案為古代考試題目,后特指為佛教高僧考驗僧眾的題目。由于公案的故事情節(jié)多彩,且其含義深參,因此禪師喜歡講述公案情節(jié),以考聽者的佛教修行水平。從而對聞?wù)叩乃季S進行引導(dǎo)和分析,并給學(xué)生有個參悟機會。通常情況為禪師用極混擾人的話引人說話,普通僧眾若心隨話轉(zhuǎn),落到能所對立,或名相,或常斷見上去了,即露馬腳,或被高僧揪住,甚至繼續(xù)逼迫,使錯誤昭顯,從而使人知錯而改。著名的禪宗公案典籍為《碧巖錄》、《五燈會元》等。

參公案的風(fēng)氣一直遠遠流傳,乃至當(dāng)代,嵩山少林寺每年都舉行禪宗公案,引眾多僧侶及佛學(xué)愛好者討論學(xué)習(xí)。比如2009年辨禪比賽的決賽題目即為“達摩面壁,背向何處?”

6、默照禪與話頭禪

參見:大慧宗杲

至南北宋之際,曹洞宗門下正覺宏智禪師,鑒于臨濟宗叫人看話頭、看公案,流于空疏,故起而倡以靜坐為主的默照禪,但大慧宗杲認為曹洞宗只教人靜坐,不求妙悟,是“默照邪禪”,對此宗大加批評。宏智正覺門下也后繼無人,在南宋后,影響力就變得非常的小。

臨濟楊歧派門下的大慧宗杲對當(dāng)時的禪宗,提出兩大弊病:一種是好打高空,在公案及言語機鋒上逞能,另一則是只知靜坐觀心的“默照邪禪”。他進而提倡所謂的話頭禪〈又稱看話禪〉,要人以參趙州禪師的無字話頭。“只這一(無)字,便是斷生死路頭底刀子也。妄念起時,但舉個無字,舉來舉去,驀地絕消息,便是歸家穩(wěn)坐處也。”“千疑萬疑,只是一疑。話頭上疑破,則千疑萬疑一時破,話頭不破,則且就上面與之廝崖。若棄了話頭,卻去別文字上起疑、經(jīng)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塵勞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屬。”

大慧宗杲的話頭禪后成禪宗主流,但是到了明清之后,凈土宗興起,禪宗逐漸與凈土宗合流,形成一股新的趨勢。

十、禪宗文化

1、民間禪宗信仰——羅教

中國佛教發(fā)展到明代,社會則出現(xiàn)了大量的民間教門。在此之前,民間教派中的彌勒教、摩尼教與白蓮教占主要地位;但自明代中葉至民末則出現(xiàn)了許多教派。他們在教義、組織、儀式等方面已經(jīng)區(qū)別于原來的民間教派。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與禪宗最為密切的民間教派為羅教。

羅教也被稱為無為教和羅祖教。為明朝人羅夢鴻創(chuàng)建。該教結(jié)合了佛教禪宗和道教中的許多教義和傳統(tǒng)。從禪宗中,羅教吸收了“心造一切”的概念,認為人的苦難是由于心欲造成,因此羅教追求無為、棄欲,以達到最高的內(nèi)心狀態(tài)。羅教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自稱為禪宗的一支。同時他還從道教吸收了道玄來解釋世界的形成。其認為世界是從真空家鄉(xiāng)中形成的,并演化為世界萬物。由此外部世界不是禪宗的教義中那樣從內(nèi)心產(chǎn)生的,而是外部事實的。和眾多的附佛外道一樣,羅教也制造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偶像崇拜:無極圣祖,其神是所有生物的主宰,尤其在人死后有判決人的再生、超度或入地獄的權(quán)力。之后被政府定為邪教,并遭明令禁止。

2、禪宗與文學(xué)

抖擻辭貧里,歸依宿化城。繞籬生野蕨,空館發(fā)山櫻。

香飯青菰米,佳蔬綠芋羹。誓陪清梵末,端坐學(xué)無生。——(唐)王維《游感化寺》

隨著禪宗的弘揚,除眾多佛僧外,大量的文學(xué)家都有上佳的禪詩禪作,其中包括唐朝的王維、孟浩然,宋朝的蘇東坡等。

3、禪宗與繪畫

參見:十牛圖

禪宗中的經(jīng)典繪畫汗牛充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宋朝的廓庵師遠的十牛圖。其為中國佛教禪宗修行的圖示,并有許多版本。牧牛圖頌通常由頌與圖組成,頌自身有時又包括一短序。自宋代以來,這類作品很多,其中有三種很為時人留意。其作者分別為清居、廓庵、自得。清居的是五圖,廓庵的是十圖,自得的則是六圖。在這幾種作品中,廓庵的顯然最為完備,它包括圖、頌與序三部。亦有認為十牛圖為宋代廓庵師遠改作清居禪師八牛圖而成。現(xiàn)在流傳較廣的有宋朝廓庵師遠與普明禪師的版本各有十幅。其主要表達了禪宗的摒棄我執(zhí)、心性妙圓的理念。

4、禪宗與飲食

參見:素食、五葷、五辛及茶道

受禪宗影響,亞洲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方都有素食齋房,并形成獨特的菜系風(fēng)格。比如在日本的許多廟里如南禪寺、大德寺及天龍寺等都有提供。

擴展閱讀:

1.《禪學(xué)思想史》,忽滑谷快天,

2.《鳴沙余韻》,矢吹慶輝,東京:巖波書店,1933

3.《神會和尚遺集》,胡適,臺北:胡適紀念館,1970

4.《中國禪宗史》,印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