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親家之間,有必要“親密”嗎?
我公婆的家庭,是工人家庭。好走動。他們那一大家子,幾乎每個月,都有人不是過生日,就是結(jié)婚,要么就是辦喪宴。什么聚會,都要參加、隨禮。好熱鬧的一大家子。
我自己娘家,也就是我父母,好清靜。他們從不擺壽宴,也不參加親戚之間的聚會。屬于典型的高級知識份子家庭(我父母,都是高級工程師)。一年四季,過得都很簡單、清靜。 婆婆很會腌制小咸菜,每每去了,都要讓我?guī)б恍┙o自己的父母嘗一嘗??晌腋改傅膽B(tài)度是:別沾他們家的!以后不要帶!市場上的咸菜(八寶菜),不比他們家的強?! 沒必要帶來帶去!要不,以后,沒完沒了!可,我作為人家的兒媳婦,真沒法把父母的原話,就這樣遞過去。我只好說,他們很高興地接受了。 以后,再帶,我就自己拿回家,和愛人一起內(nèi)部消化。 單從拿咸菜一事上,就體現(xiàn)了,我父母的堅決的態(tài)度:不能和親家走的太近乎! 公婆,在我和他們的兒子搞對象那三年,就會在每年的春節(jié)前夕,都要熱情地邀請我父母,一起來吃年夜飯。但每次,我父母都找借口:不去!哪對哪???還沒過門了!就是過門了,也不在一起吃年夜飯!就不想這么“近乎”! 這一點上,我就很看不慣我父母的作法了。人家公婆是好意:你們二老,就我這么一個閨女,閨女嫁人了,把你們二老大年夜扔下,做公婆的,就過意不去。現(xiàn)在,不都是興:大年三十,兩邊的親家找個飯館坐下,一起吃頓年夜飯么?怎么你們還別別扭扭? 親家之間,關(guān)系處好了。不是對小倆口,也有好處么? 可是,我父母的態(tài)度是:沒這個必要!他們的理由是:好也是你們小倆口,壞也是你們小倆口。沒必要把雙方的父母一起搭上! 我想問的就是: 婆家人是好客一家,娘家人是圖清靜,不想沾事的家人,公婆特想和我娘家人走動,可我娘家人就是一味地拒絕。當(dāng)兩家人,你推我擋,不合拍時,尤其在年夜飯是否一聚的問題上,老是滯氣,到底如何解決是好? 到底,哪一方的父母說的、做的,合乎情理?我應(yīng)該支持哪一方? 問題補充:親家之間,應(yīng)該是“親”,還是“疏”?
首先:親家,親的是下家,而不是上家。
親家的結(jié)成,主要是因為雙方兒女結(jié)婚并生出與雙方都有血緣的下一代,所以下一代會很親;而4位老人或許以前認(rèn)識,或許有什么關(guān)系,或許壓根就不認(rèn)識,所以一般不會很親,只會很客氣。 其次:親家之間,不一定要“親密”。 親家之間,是因為兒女結(jié)婚而“親”的,隨兒女離婚而不“親”。是附庸的一種關(guān)系。說白了,雙方兒女之間的夫妻關(guān)系穩(wěn)固,親家不“親”也無妨,兒女之間的夫妻關(guān)系不行了,親家再“親”也沒用。所以不一定要“親密”。 最后,要不要“親密”,取決于雙方的意愿。 親家之間,能“親密”固然很好,過年過節(jié)整個家庭氛圍熱鬧一點、喜慶一點。但這個“親密”,談不上“有無必要”,主要還是取決于雙方的意愿。 雙方都想“親密”那就“親密”,雙方都不想也好辦,你這是一方想一方不想。我認(rèn)為有一方不想就不要勉強。 |
|
來自: 趕路聽風(fēng) > 《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