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見人就哭的尷尬 典型場景:小葉子是個7個月的女孩子,長的像洋娃娃似得,人見人愛,小區(qū)的男女老少都喜歡她,小家伙也不怯生,誰抱都行,媽媽一度為寶貝女兒的陽光性情得意,可是好景不長,麻煩來了,一夜之間,原本見人就笑、誰抱跟誰的小家伙突然變了個人似得,再也不要別人碰了,只讓媽媽抱,即使是原本抱過她幾次的阿姨,現(xiàn)在也別想再把她接過去,更讓媽媽尷尬的是,有時候別人剛想逗她,撇嘴就哭了,弄的對方很尷尬,媽媽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家伙怎么突然變得這么不上臺面,情急之中,媽媽聽信了小葉子奶奶的辦法,沒事就抱小葉子到人多的地方去,試圖讓小家伙習慣跟陌生人接觸,結(jié)果小葉子卻更退縮了,有時候甚至嚇的緊緊抱住媽媽的脖子…… 善待建議:小葉子的反應(yīng)其實很正常,因為孩子到了6個月之后,一般都會經(jīng)歷一個怯生的階段,這標志孩子正在形成跟媽媽之間的親子依戀,智力已經(jīng)發(fā)育到能區(qū)分媽媽和其他人的程度,但由于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還沒有建立好,排斥陌生人也是很正常的。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千萬不要著急,要理解這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發(fā)展的表現(xiàn),而且消退這種行為的關(guān)鍵在于進一步鞏固親子關(guān)系,讓孩子確認自己的愛,這樣孩子才能獲得面對外界的情感支持和內(nèi)心力量,那么如何盡量避免發(fā)生孩子怯生讓對方難堪的情況呢?不妨在孩子接觸陌生人前做好針對性的準備工作。比如,考慮到孩子尚未建立對陌生人的好感時,往往會戒備心很重,就不妨提醒對方不要急于跟孩子有肢體接觸,可以先通過夸贊孩子、拿玩具給孩子玩等方式拉近跟孩子的距離,然后再慢慢接近孩子。另外,孩子容易害怕特定群體,比如戴著墨鏡、蓄著大胡子的人,在跟這些人接觸前,可以先提醒對方去掉墨鏡等可以去除的“可怕”特征,然后再采用剛才提到的辦法循序漸進的跟孩子互動。當然,也可能會出現(xiàn)無論如何努力,孩子都難以接受對方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就不妨做好解釋工作,以便消除對方的挫折感和對孩子可能的誤解。 2、吞吃食品包裝袋 典型場景:鵬鵬是個8個月大的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在廚房里忙活,讓前來探望的小姨看護一下小家伙,小姨就一邊吃著小零食一邊走進來逗小家伙,逗了一會兒后,小姨去衛(wèi)生間洗手,剛進去不久,就聽到姐姐在臥室里大叫,“哎呀,怎么吃進去啦!一天忘記給你帶小手套就闖禍!”小姨出來一看,天,原來鵬鵬這個小家伙把小姨丟在床上的零食包裝袋給放到嘴巴里了,幸虧只塞進去一部分,否則后果真是不堪設(shè)想…… 善待建議:一歲以內(nèi)的孩子,一般還處在口手敏感期,嘴巴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工具,喜歡把拿到手的東西放進嘴巴里嘗試一下,這對他們來說是在正常不過的反應(yīng),然而也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有的家長因此喜歡給孩子帶上小手套,這樣的確可以避免孩子吃進細菌或危險品的風險,但從孩子的心理發(fā)育角度來說,卻是不那么可取的行為,因為這會在無形中阻斷孩子探索世界、認知世界的過程,比較好的做法是把孩子的小手洗干凈,同時做好監(jiān)護工作,坦然提供不同性狀、干凈無毒、沒有安全風險的東西給她玩,塞進嘴巴也沒關(guān)系的,那些不宜被小家伙拿到的東西,則最好不要出現(xiàn)在他觸手可及的視野里。 3、亂扔東西的苦惱 典型場景:爸爸媽媽帶11個月的彤彤去黃阿姨家里玩,中午,媽媽正抱著小家伙吃飯,小家伙突然饒有興趣地把玩具扔在了地上,爸爸忙過去撿起來,遞給她,沒想到小家伙笑嘻嘻地從爸爸手里接過之后,“啪嗒”一下又扔到了地上,還看著爸爸媽媽的臉笑,一副得意的樣子,爸爸又揀,她開心地又扔,媽媽還以為她不要玩了,就讓爸爸收起來,誰知小家伙一看把玩具拿走了,就哇的一下哭出來….. 善待方案: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在學習區(qū)分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對象,這是自我意識的最初級形態(tài),通過這種游戲體驗成長的快樂是很自然的,如果成人能夠多配合小家伙做做這類游戲,耐心一點,孩子扔了就幫他們撿起來,讓他們玩的痛快點,甚至提供不同質(zhì)地和性狀的東西讓他們?nèi)樱ㄌ峁┑奈锲芬懦踩[患),則他們不僅可以從中體驗到不同物體扔下去的感覺,還有助于他們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 4、米飯灑的到處都是 典型場景:嵐嵐1歲5個月了,越來越喜歡自己動手倒騰東西,媽媽每次給她喂飯時非要自己也拿個勺子在里面舀,結(jié)果每每把飯灑的到處都是,自己也吃不到嘴里多少,媽媽真是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 善待方案:根據(jù)心理學中的“自發(fā)使用原理”,孩子在發(fā)展手部精細動作的過程中,往往喜歡及時運用剛剛學會的本領(lǐng),再加上此時的寶寶已經(jīng)開始萌發(fā)自我意識,喜歡自己動手也是很正常的。媽媽要尊重孩子的愿望,給她提供動手的機會,如果擔心這樣會給看護工作帶來麻煩,可以采取一些配合措施,比如,在孩子的碗底下或桌子旁墊上報紙,這樣孩子即使弄撒飯粒,收拾起來也會便當很多;如果孩子不反對,也可以在任由孩子勺著吃的同時,家長也拿個勺子在一邊喂她。這樣,既滿足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愿望,又不會影響她進食的量。 5、高跟鞋的誘惑 典型場景:1歲9個月的琪琪,越來越喜歡穿大人的鞋,看到大人的鞋子就忍不住把小腳套進去,今天姑姑穿了一雙拖鞋,上面有蝴蝶結(jié)與鉆,琪琪看了說好看,便要穿,將自己的小涼鞋粘帶一撕,用腳一甩便將自己的鞋給蹬掉了。然后便穿著襪子的腳踩在地上,穿著小姑姑的鞋子到處走,走了一中午,下午媽媽下班回來,又走了半個多小時才舍得換回自己的鞋子,還不過癮,還將奶奶的拖鞋穿著走了好幾趟,覺得不過癮,要求媽媽也將鞋子脫下來給她穿,我告訴她,媽媽的是運動鞋,太大了,她不依,仍堅持要穿…… 善待建議:孩子喜歡穿成人的鞋子、衣服之類的行為,有的心理學家將其解釋為“自居作用”,即孩子希望通過這種模仿,把自己變成和那個成人一樣的人,比如,漂亮的姑姑、能干的奶奶、優(yōu)雅的媽媽等,這種模仿的意義,遠遠超過好玩的游戲本身,其背后潛藏著孩子對那個成人的認同感,關(guān)系到孩子今后性格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從另一個角度,孩子喜歡穿大人衣裝的行為也折射了他們渴望長大的“情結(jié)”,弱小的他們渴望像成人一樣有力量,就選擇了這種在表面上模仿成人著裝的行為。不管怎么說,孩子的這種行為都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蓄意要給成人制造麻煩,家長要理解和尊重孩子這一年齡階段的特點,不粗暴干涉他們,但為了減少安全風險,在孩子喜歡動輒穿成人鞋子的年齡里,家長最好避免穿那種容易帶來安全隱患的高跟鞋。 6、偏要“指鹿為馬” 典型場景:一歲半的坤坤對指認東西越來越感興趣,每次新認識一種小動物什么的,都會激動的伺機給媽媽看,最近媽媽教他認識了小狗,小家伙對這種小動物可來了勁,看到圖片上的小狗或者現(xiàn)實中的小狗就得意地指認它們,媽媽當然很開心兒子這么聰明,然而今天卻發(fā)生了讓娘倆不快的一幕,那就是坤坤看到一只小貓咪后,指著告訴媽媽那是“狗狗”,媽媽連忙糾正,說那么不是“狗狗”,是“貓貓”,小家伙不開心,堅持說那就是狗狗,還氣的上來推媽媽…… 善待建議:孩子在語言發(fā)展初期,由于思維水平的限制,很容易出現(xiàn)詞匯的“外延擴大”或“外延縮小”現(xiàn)象,坤坤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外延擴大,很可能他從媽媽教的小狗概念里那里知道了小狗是一種“毛茸茸的、四條腿的動物”,看到同樣特征的貓,就這么認為了,而且,由于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正在萌芽,很容易堅決地維護自己的主張,不接受媽媽的糾正也在所難免了。認識到這一點后,媽媽可以在以后在教坤坤認識事物時,盡量精確的描述,尤其幫坤坤掌握該事物的關(guān)鍵特征,這樣孩子指鹿為馬的概率就會小很多,當然,萬一發(fā)現(xiàn)了指鹿為馬的現(xiàn)象,孩子不高興媽媽當場糾正時也不必強行矯正,以后媽媽再看到那種被錯指的事物,依然堅持正確的稱呼就行了,孩子隨著生活經(jīng)驗的豐富,會慢慢接受的。 7、墻上涂了大花臉 典型場景:20個月的欣欣,終于在媽媽的引導下喜歡拿筆涂鴉了,媽媽也為小家伙的進步高興,可是有一天媽媽下班回來,還沒到走到樓層,欣欣就高興地在門口迎接媽媽,迫不及待地拉媽媽去看她畫的頭發(fā),媽媽好奇地跟著她到房間里一看,但見房間的墻上出現(xiàn)了一簇簇的頭發(fā),媽媽大驚,立馬告訴欣欣不可以這樣在墻上畫的,欣欣卻一副委屈的樣子…… 善待建議:孩子愛上涂鴉之后,由于規(guī)則意識還沒有充分發(fā)展,往往會出現(xiàn)到處亂畫的現(xiàn)象,這不是孩子有意搞破壞,他們不過是想讓自己美麗的畫印在喜歡的地方而已,而墻面、床單或喜歡的衣服之類的地方,往往是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極好空間,了解到這個特點之后,媽媽在對孩子進行規(guī)則教育的同時,不妨做好三點防范工作:1、給孩子提供有吸引力的畫紙,比如漂亮的涂畫本,引導孩子盡量畫在畫紙上;2、給孩子買無毒、可水洗的畫筆,這樣萬一孩子孩子把畫畫在不該畫的地方也不會發(fā)生洗不掉的情況;3、照顧孩子喜歡在墻上畫的特點,給孩子布置一面涂鴉墻,可以用一開的大白紙貼在墻上,也可以買專門的涂鴉板。 8、就是不理你 典型場景:眼看著近兩歲的樂樂每天都是一個人悶頭在家里玩,擔心她會孤單的媽媽決定給她找個伴,心里想著這樣兩個孩子就可以一起做游戲,這對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以后更好地適應(yīng)幼兒園生活肯定很有幫助,很快媽媽就找到了附近朋友家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俊俊,并邀請對方到家里來玩,把這個消息告訴樂樂之后,樂樂也一度很開心,俊俊進門之后,樂樂也很開心,可是很快就像忘記俊俊的存在一樣,依然自顧在那里玩自己的小火車,俊俊呢,也是自顧在那里玩自己的積木,把樂樂當空氣,兩個媽媽開始納悶了,為啥兩個孩子不知道友好呢…… 善待建議:兩歲左右的孩子,雖然已經(jīng)開始渴望同伴交往,“平行游戲”卻依然是他們交往的主要形式,即各玩各的,互不干擾,看似“誰不都不搭理誰”,其實卻不然,對于孩子來說,雖然沒有共同的游戲把他們連結(jié)在一起,彼此的存在卻會消除他們的孤獨感,這是一種很奇妙的交往形式,他們能夠意識到對方是自己的游戲?qū)ο?,自我感覺其實是“在一起玩兒”呢。成人應(yīng)該理解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交往特點,不去多管閑事,不強求孩子非要按照成人理解的那種交往方式相處,只要孩子相處下來感覺很開心,就是很好的結(jié)果。 9、尿在床上的“小水洼” 典型場景:上一分鐘,兩歲多的桐桐還在床上玩的好好的,下一分鐘表情就開始不對頭了,媽媽順著小家伙的眼神往下一看,天,腳下的床席子已經(jīng)是一片小水洼,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看到小水洼的寶貝忽然興奮用小腳丫在上面“啪啪”地踩了起來,一邊踩一邊興奮地叫著:“這是我的小水塘!……”看著一床狼籍和即興“戲尿”的小淘氣,媽媽真是差點暈過去! 善待建議:從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來看,兩歲多的孩子,正處在對大小便這類排泄物感興趣的時期,對他們來說,這東西和日常用的杯子、玩具一樣差不多,一點也不臟,所以他們會理直氣壯地跟心愛的寵物分享自己的便便,甚至玩弄自己的小便,這一點,當媽媽的首先要理解與寬容,當然,為了減少類似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媽媽可以在桐桐樂的配合的情況下,對她進行排便的規(guī)則訓練,盡量幫她建立在馬桶上排便的習慣,但也不能期望值過高,因為對于這個年齡的桐桐來說,偶爾在床上或地板上亂撒尿?qū)嵲跊]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又不是什么臟東西!另外,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讓他們控制小便遠遠不如大便容易,所以有的孩子可以做到每次大便時都告訴父母,小便則做不到,對此當父母的應(yīng)該多一點耐心。 10、偏要拿回他的書! 典型場景:媽媽帶兩歲多的妞妞去看小表妹時,想到小表妹喜歡看書,就把妞妞小時候看過的一些書收拾了一下,裝在包里帶到了小表妹家,誰知到了小表妹家,媽媽剛把這些書拿給小表妹,就被妞妞看到了,這下小家伙可不敢了,大叫著沖了過去,一把從小表妹手里搶過自己的書,嘴里叫著“這是我的書,我的,不給你看!”小表妹看到妞妞姐姐兇巴巴的樣子,頓時嚇傻了,撇嘴就哭起來,妞妞卻依然在那里憤憤不平,抱著她的書立在旁邊,一副準備斗爭到底的樣子,媽媽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個情況,走過去想強行拿幾本安慰小表妹,妞妞哪里愿意,拼命保護自己的寶貝,把媽媽的手都抓破了,這下媽媽可氣壞了,一巴掌打了過去,還不解氣,又朝妞妞嚷了起來“有你這么小氣的嗎?這么大了還不懂得分享!也不知道讓著妹妹!小姨給你買過多少好吃的!平時給你講的道理聽到哪里去啦?”,被教訓的妞妞,早就哭成了淚人兒…… 善待建議:兩歲多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即使是原本懂得分享的孩子,此事也會往往變得特別喜歡維護自己的東西,不愿意跟別人分享,這是因為他們正在學習主張自己的所有權(quán),因而迫切希望排除他人的占有和侵犯。但這種“護東西”的行為也是階段性的,隨著孩子的物權(quán)敏感漸漸消失,交往敏感慢慢到來,孩子又會重新變得喜歡分享起來。也就是說,這種看似小氣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需要家長予以尊重,不要動輒給孩子帶上“小氣鬼”的帽子,以免給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也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否則很容易讓孩子獲得一種意識-----我自己的東西也是不能支配的。這對孩子今后學習主張自己的正當權(quán)利不利。為了避免出現(xiàn)案例中的尷尬局面,家長在拿孩子的東西送人的時候,最好事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 11、抗拒幼兒園 典型場景:冰冰今年三歲了,前幾天幼兒園開學,爸爸媽媽把她送到了幼兒園,沒想到一貫活潑開朗的冰冰非常反感入園,每天都哭哭啼啼的不肯去,強行送到幼兒園后,小家伙在那里也像變了一個人似得,不同小朋友講話,也不好好吃飯,媽媽道理講了一大堆,小家伙還是不喜歡幼兒園,可把媽媽愁懷了…… 善待建議:冰冰的表現(xiàn),是入園初期的孩子常見的情緒和行為障礙,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入園初期往往會面臨多重的適應(yīng)任務(wù):一個是跟媽媽或其他教養(yǎng)者的長時間分離,二是獨自面對陌生的幼兒園環(huán)境,三是從多人圍著自己轉(zhuǎn)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被迫轉(zhuǎn)向較少受到關(guān)注的集體生活環(huán)境,如此等等,這些突如其來的轉(zhuǎn)變對于一個三歲孩子來說,無異于一下子遭遇多個突發(fā)事件,其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是相當巨大的,哭鬧、拒斥入園、行為退化等表現(xiàn)就往往成為他們宣泄情緒、應(yīng)對困境的方式。這個時候,當父母的千萬不要過于焦慮,更不要談起幼兒園就衣服愁眉苦臉的樣子,否則孩子更容易把幼兒園看成可怕的場所。妥善的做法是給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多的愛和寬容,在情感上支撐他們,允許他們出現(xiàn)暫時的行為倒退,比如尿褲子、粘媽媽等,為了減少入園焦慮,父母還可以在孩子入園前就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帶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提前上該幼兒園的親子班、給孩子找個熟悉的同伴一起入園等等,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入園初期受到的沖擊??梢云诖?,隨著孩子入園焦慮的消失,孩子很快就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12、誣陷爸爸偷吃她的東西 典型場景:三歲多的黎黎喜歡吃酸奶,前幾天媽媽帶她去超市的時候,應(yīng)她的要求買了很多花花綠綠的酸奶,黎黎非常珍惜這些酸奶,每天都要打開冰箱門看一看。有一天,黎黎突然向媽媽告狀,說爸爸偷喝她的酸奶,媽媽吃驚,但也沒當回事,沒想到第二天、第三天,小家伙還是這樣告狀,媽媽開始重視這件事,找爸爸興師問罪,爸爸大喊冤枉,說自己從來沒有這樣做過,媽媽將信將疑地打開冰箱門數(shù)了數(shù),果然該在的酸奶都在,原來是黎黎這個小家伙在說謊,這下輪到媽媽擔心了,孩子這么小就說謊,該怎么辦呢? 善待建議: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想象力迅速發(fā)展的時候,想象出來的畫面往往會栩栩如生,以至于他們自己都分不清哪是想像哪是現(xiàn)實,黎黎出于對酸奶的珍愛,因為擔心爸爸偷吃她的酸奶,就無意中把擔心發(fā)生的事情描述成了真正發(fā)生的事情,這是符合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的。這不是孩子的品質(zhì)問題,而是分不清想像和現(xiàn)實所致,了解到孩子說謊背后的這個動因之后,媽媽可以告訴黎黎,爸爸是大人,不會喝兒童酸奶的,孩子放下心來之后,就不會再堅持撒謊告狀了。 13、跟書有“仇”的跳跳 典型場景:跳跳這個小男生,就跟他的名字一樣,從小就活潑愛動,大小動作技能發(fā)展的都很好,在幼兒園喜歡體育活動、動作記憶能力特別好,武術(shù)動作啦、舞蹈啦什么的,一學就會,搭積木啦、做模型之類的精細動作,他也很喜歡,自己在家也喜歡倒騰著各種手工游戲玩,不用媽媽怎么操心,但媽媽也有苦惱,那就是跳跳這個小家伙別看做動作類游戲很專業(yè),拿起書本就坐不住了,給他買點繪本之類的,他都不怎么感興趣,這讓媽媽很擔心,萬一這孩子長大了不愛學習怎么辦呢? 善待建議:孩子的學習類型偏好,大體有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和混合型四種,從案例中的描述來看,跳跳應(yīng)該屬于運動型的那種學習類型,善于通過肢體動作來學習,對于閱讀這類通過眼睛吸收信息的學習方式卻不怎么擅長,家長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學習類型偏好,不強求孩子非要發(fā)展偏視覺型的閱讀能力,畢竟對于學前期的孩子來說,任何活動都是學習過程,運動中一樣可以學到視覺型的孩子難以學到的東西。當然,不強求不等于放棄引導,家長也可以通過做好示范、讓孩子挑選喜歡的讀物、及時鼓勵強化等方式引導孩子的閱讀行為,但不要期望值過高。 14、咬了幼兒園小朋友 典型場景:媽媽去接園的時候,小班的老師告狀說丹丹把經(jīng)常跟她一起玩的小朋友六六給咬了,而且咬在臉上……這可把丹丹媽嚇了一大跳,怎么也不會想到一向文弱的丹丹會咬人,連忙拉住丹丹問個究竟,沒想到丹丹委屈的說:“我喜歡她嘛,想讓她到我們家里來玩!”有這么荒唐的理由么?丹丹媽困惑了…… 善待建議:用咬人表達愛意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天方夜譚,因為三歲多的孩子,盡管交往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交往技能卻可能比較局限,很可能在模仿爸爸媽媽用親吻他們表達愛意的過程中,由于尚不懂得如何把握親吻的度,結(jié)果把牙齒也用上了。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加強孩子交往技能的指導,比如,引導孩子用語言直接表達,或者用擁抱或者拉手等身體語言表達愛意。 15、昂貴積木換來憤怒小鳥 典型場景:菲菲過四歲生日,爸爸為了表示對女兒的愛,花大價錢給她買了一套昂貴的積木,小家伙看上去并不是特別感冒,但過了兩天,菲菲突然提出要把積木帶到幼兒園去,爸爸媽媽不假思索地答應(yīng)了,當下下午放學后,爸爸去接園,但見菲菲興高采烈地從幼兒園里跑出來,手里拿著一只憤怒的小鳥朝爸爸撲過來,爸爸問她積木呢,“給臻臻了呀,呶,這是跟他交換的,可愛吧?”菲菲得意的說。爸爸大驚,強壓怒火訓斥道“這樣你就吃大虧了知道么?”…… 善待方案:父母在給孩子買禮物的時候,往往會覺得越貴越好,孩子眼里的好禮物,則往往跟價格無關(guān),貴的不一定是他們喜歡的,看似不值錢的小東西,卻可能讓他們愛不釋手,出現(xiàn)菲菲這種拿昂貴積木換一個不起眼的毛絨玩具的情況,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必耿耿于懷,更不必用“吃虧”、“沾光”之類的說教來批評孩子,玩具是用來娛樂孩子的,只要孩子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就是美好的結(jié)果。如果不希望孩子老做這樣的“傻事”,以后可以在買玩具之前征求孩子的意見,這樣就可以提高孩子喜歡的“命中率”。 16、狠話連篇 典型場景:丁丁今年4歲多,原本是個脾氣比較溫和的孩子??墒亲罱欢螘r間小家伙卻一反常態(tài),喜歡說一些很難聽的狠話。比如,爸爸不小心惹了他,小家伙就氣的沖爸爸大嚷“給我滾出去!在不滾就把你踢下樓去”,丁丁要吃零食,媽媽拒絕了他。小家伙因此很不高興,惡狠狠地說:“哼,不讓我吃糖,我就把你吃掉!一口一口地把你咬碎,吞下去!”爸爸媽媽納悶極了,實在不明白自己溫和的兒子為什么突然變得這么野蠻….. 善待建議:丁丁這種說狠話的行為表現(xiàn),如果排除了模仿的因素,應(yīng)該是進入了“詛咒敏感期”的緣故,試圖通過說狠話體驗語言的力量,而不是孩子變得野蠻了,這個時候,父母不必從道德意義上去評判孩子的行為,也不要從字面上去理解孩子語言的意思,因為有時候他們一般并不會去實踐這些語言表達的東西,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這些語言是什么意思,他們只是從父母驚愕、激動的表情里,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才愈加喜歡使用這些語言而已。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繼續(xù)講這些話,裝作沒聽見即可,孩子在發(fā)現(xiàn)自己說出來這些話并不能達到期待的效果后,就沒有繼續(xù)使用的動力了。 17、誰也不能動我的頭發(fā) 典型場景:燦燦是個非常淑女的小朋友,總是留著一頭披肩長發(fā),又喜歡穿裙子,看上去像個小公主,小家伙也非常喜歡自己的這個形象,總是以公主自居??墒墙衲甑南奶焯貏e熱,小家伙的披肩長發(fā)帶來不少麻煩,捂出來很多痱子,總是很癢,奶奶建議她把頭發(fā)剪掉,媽媽也希望能給她剪得短一點,可是小家伙一聽要給她剪發(fā)就氣的大哭大鬧,奶奶和媽媽都拿她沒辦法…… 善待建議: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在性別角色和自我認同敏感期,一方面,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性別形象,往往會根據(jù)對同性別外表的“刻板印象”裝扮自己,比如,女孩就要留長發(fā)、穿紅衣服,男孩子就要留短發(fā),穿藍衣服等。這些看似表面的性別認同,其實對孩子性別意識的順利發(fā)展意義重大,需要予以尊重。另一方面,這個時期的孩子,又總不滿足當下的自我形象,總希望通過喜歡的人格形象來健全和完善自己,因而又往往以某個喜歡的角色自居,比如,漂亮的白雪公主、勇敢的奧特曼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在汲取這些形象的某些特質(zhì),從而不斷建構(gòu)自己的人格狀態(tài),最終形成自我。所以,像燦燦這種拼命維護自己披肩發(fā)的做法是應(yīng)該得到尊重的,媽媽如果擔心生痱子,可以勸說燦燦把披肩發(fā)扎成辮子,勸說過程中,也不妨考慮燦燦的心理特點,通過尋找扎辮子的美好女孩形象喚起燦燦的認同,進而在這個基礎(chǔ)上勸說她變換發(fā)型。 18、客人一來就激動 典型場景:五歲的浩浩是個“人來瘋”,家里一來客人,就興奮的上竄下跳,一會兒自我感覺良好地當眾表演個節(jié)目,一會兒做點搞笑動作,一會兒到客人和媽媽中間鬧騰幾下,有時候搞的媽媽的招待活動都無法順利進行,讓媽媽非常尷尬,可是,怎么說這孩子都屢教不改,媽媽真是被他氣的頭大…… 善待建議: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出風頭,總有這樣那樣的具體原因,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跟渴望得到尊重和關(guān)注、空虛無聊有關(guān)。了解到這一點后,媽媽不妨通過讓孩子參與接待活動來滿足孩子的這些心理,比如,客人進門之后,鄭重地跟客人介紹孩子,或者讓孩子做自我介紹,以便喚起孩子被尊重的感覺;招待客人過程中,讓孩子幫著做些準備桌椅碗筷、給客人端茶倒水等活動,讓孩子有事可做,讓他們沒時間空虛無聊;在適當?shù)臅r機,讓孩子當眾展示一下他們的本領(lǐng),一般來說,表演完畢之后客人總會給孩子一定的夸贊,這有利于調(diào)動孩子的向好心理,讓他們不再好意思搗亂。 19、愛“臭美”的小妞 典型場景:五歲多的青青越來越愛美了,每天都要挑選漂亮的衣服穿,早晨經(jīng)常因為穿哪件衣服磨蹭好久,有時候弄的媽媽上班都遲到了,這還不算夸張的,更讓媽媽不解的是小家伙經(jīng)常偷偷用媽媽的化妝品打扮自己,有一天媽媽下班回來,看到小家伙把自己的小嘴巴涂的血紅血紅,還抹著重重的眼影,真是有點哭笑不得,又有點擔心,這孩子這么小就這么臭美,以后上學了還有心思學習嗎? 善待建議:青青的行為,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性別社會化過程中對媽媽的角色認同,希望通過模仿成為像媽媽一樣美麗的人,由于還不懂得美的真正內(nèi)涵,就選擇了這種表面的模仿;第二個是孩子進入了審美敏感期,這個敏感期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特別對于女孩子來說,處理好這個敏感期,對于孩子將來的氣質(zhì)、審美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些人長大后也不會怎么打扮自己,就可能源于這個敏感期沒有得到較好的尊重和引導。所以遇到青青這種情況,家長不妨這樣處理:1、引導孩子從更深層次上認識美的內(nèi)涵,比如,可以引導孩子,衣服只好干凈、得體就是美的;真正的美不僅僅穿的漂亮,更重要的是做事漂亮,心靈美。2、遇到孩子挑選衣服的情景,可以給孩子制定方便執(zhí)行又有一定選擇余地的規(guī)則,比如,挑選衣服不能超過三次,或者在頭天晚上睡前挑選好次日的衣服等等。這樣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又不會耽誤太多時間。3、給孩子提供安全無毒的化妝品,允許孩子在家里化妝,但事先約好,出門要抹掉。 20、越來越敏感的軒軒 典型場景:大約從四歲半開始,原本活潑開朗、大大咧咧的軒軒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特別喜歡粘爸爸媽媽,而且變得很愛哭,一不如愿就會抹眼淚?,F(xiàn)在快五歲半了,一點改觀都沒有,還有更粘人的趨向,還經(jīng)常說:“媽媽,我好難過,你陪陪我好不好?”還喜歡靠在媽媽身上,跟爸爸也是如此,爸爸一出差,他就難過的哭,哪天爸爸在外不給他打電話,也會不開心…….這些變化讓媽媽感到非常不解,一個男孩子家,變成這個樣子,該怎么讓他有點男子漢氣息呢? 善待建議:四歲半到五歲半的孩子,一般正處在情感敏感期,變得特別脆弱,以前不會引發(fā)哭泣的事情,現(xiàn)在也會成為讓他流淚的導火索,容易哭哭啼啼,但家長的傳統(tǒng)觀念里,女孩子這個樣子一般不會受到太多責難,男孩子一出現(xiàn)這種變化,就容易偏離父母的角色期待,給父母造成困擾,其實和女孩子一樣,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經(jīng)歷這樣一個階段,他們也有哭泣和尋求情感支撐的權(quán)利,父母最好不要在這個時期過多地用男孩子要堅強、勇敢之類的應(yīng)對孩子的情感需求,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走向獨立。孩子只有在情感得到充分滿足后,才會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展示自己本來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