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儒家著名的典籍,書中記載的多是孔子及弟子與時人應(yīng)答的話語,為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們整理編纂而成。 《論語》二字,乃論道之語的意思,內(nèi)容有很多關(guān)于立身行事的古訓(xùn),不論是政治教化、個人修養(yǎng)、道德規(guī)范、教育、哲學(xué)等方面都平易精要懇切,稱得上是一部人生智慧的寶典,因此無論古今,《論語》都是一部人人必讀的寶典。 此書特別精選二百余篇的篇章,針對篇章內(nèi)容做細(xì)致的分析與探討。除了讓讀者能優(yōu)游于古人典籍的豐富內(nèi)涵,希冀啟發(fā)讀者延伸思考,啟迪現(xiàn)代人被塵封已久的純凈心靈,并透過古人善良傳統(tǒng)文化的陶冶,自覺的找回純真的本性。 此外,本書透過深入淺出的說明及相關(guān)文章故事的選讀,讓讀者不受時空的隔閡,涵泳于古典優(yōu)良文化之中,開啟生命的正見與善根,活出現(xiàn)代人應(yīng)有的道德精神與希望。
目錄:
· |
三省吾身 |
· |
學(xué)而時習(xí)之 不亦說乎 |
· |
巧言令色 |
· |
百善孝為先 |
· |
賢賢易色 |
·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 |
慎終追遠(yuǎn) |
· |
知之為知之 |
· |
子夏問孝 |
· |
三十而立 |
·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 |
林放問禮之本 |
· |
仁心 |
· |
君臣之禮 |
· |
吾何以觀之哉 |
· |
祭神如神在 |
· |
里仁為美 |
· |
人之過也 |
· |
士志于道 |
· |
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
· |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
· |
君子之于天下也 |
· |
放于利而行,多怨 |
· |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
· |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
· |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
· |
吾道一以貫之 |
· |
見賢思齊 |
· |
德不孤 必有鄰 |
· |
見己過而內(nèi)自訟 |
· |
不念舊惡 |
· |
性與天道 |
· |
寡欲則剛 |
· |
無加諸人 |
· |
聞一知十 |
· |
邦無道則愚 |
· |
不知所以裁之 |
· |
焉用佞 |
· |
善與人交 |
· |
夫子之志 |
· |
夫子恥之 |
· |
中庸之德 |
· |
今女畫 |
·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 |
孟之反不伐 |
· |
人之生也直 |
· |
君子不可罔也 |
· |
觚不觚 |
· |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 |
己立立人,己達(dá)達(dá)人 |
· |
敬鬼神而遠(yuǎn)之 |
· |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
· |
三人行,必有我?guī)?/TD>
| · |
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
· |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fā) |
· |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
· |
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
· |
述而不作 |
· |
志于道,據(jù)于德 |
· |
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 |
夫子為衛(wèi)君乎 |
· |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 |
得見有恒者,斯可矣 |
· |
溫而厲 |
· |
與其不孫也,寧固 |
· |
我欲仁,斯仁至矣 |
·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
·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 |
子不語怪力亂神 |
· |
仁以為己任 |
· |
以多問于寡 |
· |
禮 |
· |
君子人也 |
· |
周公之才之美 |
· |
三讓天下的泰伯 |
· |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 |
禹,吾無間然矣 |
· |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
· |
動容貌,正顏色,出辭氣 |
· |
吾知免夫,小子! |
· |
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
· |
無私 |
· |
鳳鳥不至 |
· |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 |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 |
· |
不舍晝夜 |
· |
功虧一簣 |
· |
子路終身誦之 |
· |
吾不試,故藝 |
· |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 |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
·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 |
孔子于鄉(xiāng)黨 |
· |
友誼與孝 |
· |
席不正,不坐 |
· |
敬天敬神 |
· |
聞斯行諸? |
· |
過猶不及 |
· |
賜不受命而貨殖焉 |
· |
回也于吾言無所不說 |
· |
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
· |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
· |
言必有中 |
· |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 |
未知生,焉知死 |
· |
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
· |
善人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
· |
賊夫人之子 |
· |
君子成人之美 |
· |
克己復(fù)禮為仁 |
· |
聞與達(dá) |
· |
崇德辨惑 |
· |
子張問明 |
· |
忠告而善導(dǎo)之 |
· |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
· |
子欲善而民善矣 |
· |
民無信不立 |
· |
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 |
· |
君子博學(xué)于文 |
· |
善人為邦百年 |
· |
子貢問士 |
· |
名不正則言不順 |
· |
富之教之 |
· |
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 |
· |
欲速則不達(dá) |
· |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
· |
剛毅木訥近仁 |
· |
狂與狷 |
· |
君子泰而不驕 |
· |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
· |
君子和而不同 |
· |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
· |
不敢不告也 |
· |
公伯寮其如命何 |
· |
驥稱其德也 |
· |
賢者辟世 |
· |
言與行 |
· |
欲速成者也 |
· |
子路問成人 |
· |
子貢方人 |
· |
以直報怨 |
· |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
·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 |
知我者其天乎 |
· |
管仲之仁 |
· |
深則厲,淺則揭 |
· |
有教無類 |
· |
不曰「如之何」者 |
· |
一以貫之 |
· |
君子求諸己 |
· |
學(xué)與思 |
· |
君子固窮 |
· |
無求生以害仁 |
· |
言忠信,行篤敬 |
· |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 |
君子義以為質(zhì) |
· |
顏淵問為邦 |
· |
如有所譽(yù),其有所試 |
·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
善人難得 |
· |
君子有九思 |
· |
君子有三戒 |
· |
君子有三畏 |
· |
為學(xué)四等第 |
· |
益者三友 |
· |
修文德以來之 |
· |
問一得三 |
· |
時然后言 |
· |
益者三樂 |
· |
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
· |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
· |
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 |
· |
六言六蔽 |
· |
夫子將仕矣 |
· |
古今民之三疾 |
· |
吾豈匏瓜也哉 |
· |
色厲而內(nèi)荏,猶穿窬之盜 |
· |
恭寬信敏惠 |
· |
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 |
· |
學(xué)《詩》 |
· |
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
· |
子欲無言 |
· |
君子亦有惡 |
· |
無可無不可 |
· |
直道而事人 |
· |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
· |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 |
· |
子路遇丈人 |
· |
殷有三仁焉 |
· |
夫子之墻 |
· |
仲尼,日月也 |
· |
大德不逾閑 |
· |
博學(xué)篤志切問近思 |
· |
執(zhí)德弘,通道篤 |
· |
士見危致命 |
· |
君子學(xué)以致道 |
· |
小人之過也必文 |
· |
日知其所亡 |
· |
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 |
· |
學(xué)而優(yōu)則仕 |
· |
君子之過 |
· |
哀矜勿喜 |
· |
君子有三變 |
· |
君子信而后勞其民 |
· |
君子知命 |
· |
二帝三王之道 |
· |
屏四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