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不離家《生活》記者解讀相關(guān)法律知識
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一部電視劇如是說,可現(xiàn)在,卻有一些人選擇了離婚不離家。分手了,還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是心甘情愿?是無可奈何?還是各有所圖?
各人單過,成本增加
&nb
sp;進入婚姻的第五個年頭,劉先生發(fā)現(xiàn)妻子有了外遇。幾次正面交鋒過后,妻子承認自己“有了人”,劉先生提出離婚,妻子雖然不情愿,但還是和他辦了手續(xù)。
兩人在離婚協(xié)議中約定,房子歸劉先生所有,他需付給妻子10萬元補償金。辦完手續(xù)后,妻子提出,因為無處可去,自己只能還住在這套房子里。而劉先生呢,由于一時拿不出10萬元錢,也只好答應(yīng)了妻子的請求。
其實,劉先生很清楚妻子心里的“小算盤”:自己租房住,要花去一筆錢;自己買菜做飯,費用也不低。如果在家里住呢,起碼可將房租省去,其它的費用也會降低。而劉先生更不愿意捅破的是:妻子很后悔離婚,想借同居時機與他“破鏡重圓”。
解說:離婚是要付出經(jīng)濟成本的,對于男女雙方都是如此。如上,離婚后,劉先生需要付出10萬元“買房錢”,妻子呢,租房的費用、生活的費用都要由自己承擔。有專家說,相比起一個人來,兩個人共同生活會大大降低成本。
為了孩子,維持體面
當孩子12歲時,孫女士的婚姻亮起了“紅燈”。其實,早在兩年前,她與丈夫之間就已出現(xiàn)了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鐵幕”拉下,兩個人都明白:想做到和睦融洽已不可能。
孫女士和丈夫都很愛孩子,已開始懂事的孩子讓兩人明白:這時公開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終生的。而孫女士還另有苦衷:自家姐姐已在三年前離婚,如果讓父母知道自己也離了婚,對老人的打擊太大,她想在父母面前維持個體面的婚姻。
平靜地談了幾次后,孫女士和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xù)。兩人約定:對其他人保密;表面上還在一起生活,但任何行為互不干涉。
解說:傳統(tǒng)婚姻向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也因此,當家中一人婚姻失敗時,家里從上到下都會感到焦慮與緊張,這在女方家里表現(xiàn)尤其明顯。老人們往往會認為,離婚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是一輩子都抹不掉的污點。
對于有家庭責任感的人來說,與自己冰冷的婚姻相比,孩子的感受更重要。因此,維持體面就成了一種選擇。
躲避債務(wù),轉(zhuǎn)移財產(chǎn)
幾年前,老蘇與朋友合伙做生意賺了不少錢,他買了房子買了車。去年,老蘇聽信了一個親戚的話,投資了一家工廠,沒想到不僅把賺到的錢都賠了出去,還欠了不少債。
老蘇怕債主們連房子都不給他留下,于是想出一個主意:與妻子離婚,將財產(chǎn)都分給妻子,這樣自己的損失會少些。
盡管已離婚,但老蘇和妻子還過著與以往沒有任何差別的生活。
解說:近幾年,離婚已成為商海沉浮者轉(zhuǎn)移財產(chǎn)、躲避債務(wù)的方法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夫妻二人仍在一個鍋里吃飯,除了那一紙文書,一切似乎沒有任何改變。可是,這種離婚不離家是建立在夫妻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chǔ)上,如果離婚后妻子變了心呢?
記者觀點
無論出于什么目的,曾經(jīng)的夫妻選擇離婚不離家,都說明人們傳統(tǒng)的婚姻家庭觀念正在逐步發(fā)生轉(zhuǎn)變。
離婚會增加生活成本,除去這一點外,來自現(xiàn)實的壓力也讓一些人選擇離婚不離家。對于男女雙方來說,無論離婚是早有預謀,還是突然來臨,都會讓雙方在很長時間內(nèi)感到茫然無措。因而,離婚后,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希望尋求慰藉與寄托,同時,上一次婚姻的迷惑或許會跟隨你很長一段時期,“迷惑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離婚不離家成為可能。
但從法律角度來看,法院準予離婚的生效判決書、調(diào)解書和婚姻登記機關(guān)的離婚證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離婚了,還在一起生活,就屬同居行為。所以,明智的人們在離婚不離家期間,還是要“明算賬”為好。記者潘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