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臨床上治療膀胱癌的方法很多,中醫(yī)治療運用十分廣泛,不過中醫(yī)治療主要在輔助治療中發(fā)揮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西醫(yī)治療給病人帶來的副作用,使療效大大提高。 1)濕熱下注型。 主證:尿頻、尿急、尿痛,以小便黃赤灼熱,口渴,心煩,腰際酸楚,下肢浮腫,或小便淋瀝,短少,甚則不通,小腹脹滿,舌質紅,苔黃膩,脈細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佐以止血、通便。 方藥:以淋為主證用小薊飲子《丹溪心法》,以瘀為主證用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小薊飲子:生地黃30g,小薊15g,滑石15g,木通9g,蒲黃9g,藕節(jié)9g,淡竹葉9g,當歸6g,山梔子9g,炙甘草6g。 八正散:車前子9g,瞿麥9g,萹蓄9g,滑石9g,山梔子9g,炙甘草9g,木通9g,大黃9g。口渴重加石斛,出血量多不止加三七粉。 分析:小薊飲子中小薊、藕節(jié)、蒲黃涼血止血祛瘀;滑石、木通、淡竹葉清熱利水通淋;山梔清心除煩;當歸、生地滋養(yǎng)陰血以防利水傷陰;甘草調和諸藥。八正散中車前子清熱利濕,瞿麥治熱淋之有血,萹蓄分清泌濁,滑石利六腑澀結,山梔涼心腎,木通利尿,大黃清熱,甘草調和諸藥。 2)寒濕蘊結型。 主證:小便癃閉,滴瀝不盡或尿頻溲長,尿色淡紅,偶挾血塊。四肢厥冷,畏寒,小腹脹滿,形體虛胖,面色咣白,舌淡胖,苔白微膩,脈沉細。 治法: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方藥:五苓散《傷寒論》。豬苓10g,澤瀉15g,自術10g,茯苓10g,桂枝7g。小腹脹滿不舒較甚,加烏藥、川楝子、元胡,小便混濁加萆薢、射干;尿色鮮紅不止加血余炭、小薊、仙鶴草。方中澤瀉直達下焦,利水滲濕,豬苓淡滲;茯苓利水兼健脾、白術健脾運,輸津液,化水濕;桂枝溫陽化氣,助利小便。 3)瘀毒蘊結型。 主證:腹痛劇烈,可觸及包塊,小便不通,或尿色暗紅,挾雜血塊,舌質紫暗,有瘀點,苔黑,脈澀弦。 治法:活血化瘀,散結止痛。 方藥: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蒲黃、五靈脂各等分先用釅醋調成二錢,熬成膏。方中蒲黃活血祛瘀,兼能止血,五靈通利血脈,祛瘀止痛,加入釅醋以助二藥活血散瘀止痛之效。 4)氣血兩虧型。 主證:無痛性血尿,或排便無力,不暢,頭暈,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四肢倦怠,納食不香,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健脾益腎。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當歸10g,川芎5g,白芍8g,熟地15g,人參3g,白術10g,茯苓8g,甘草5g。 伴有腰酸加枸杞子、杜仲、生地、補骨脂;少腹附脹加柴胡、升麻。 方中人參、熟地、生姜、大棗甘溫益氣補血,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當歸、白芍養(yǎng)血和營,川芎活血行氣,甘草調和諸藥。 5)肝腎陰虛型。 主證:尿血時久,小便短赤,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夜有盜汗,身形消瘦,舌質紅苔薄,脈細數(shù)。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熟地24g,山茱萸12g,淮山藥12g,澤瀉9g,茯苓9g,丹皮9g。如有骨蒸潮熱、遺精、盜汗重加知母、黃柏,如伴有肢冷畏寒加補骨脂。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茱萸滋養(yǎng)肝腎而澀精,淮山藥補脾固精;澤瀉泄腎利濕以防熟地滋膩;丹皮清瀉肝火,制山茱萸之酸收,茯苓淡滲脾濕,助淮山藥健運。三補三瀉,相輔相成。 |
|
來自: 神醫(yī)圖書館318 > 《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