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個帖子,lz說她或是他到美國讀大學四年了,到現(xiàn)在上課還是很難聽懂,下面就有大量跟帖表示遇到知音的,說:大家都以為出了國英語就自然而然滾瓜爛熟了,而懷揣著三腳貓英語,羞愧滴不敢告訴他們:姐在這聽不懂老師講課,看電影只看畫面,姐只跟中國人來往……
大部分人可能會有和我一樣的想法----能出國的人,天天泡在英語環(huán)境中,英語肯定是聽說讀寫樣樣精通。
我抱著同樣美好的愿望,期待著自己的英語水平出國之后呈冪次方成長。
一個月后,發(fā)現(xiàn)我錯了
我的英語大概是這樣一個水平,大家可以做一下參考。應該把水平改說成我獲得過的英語相關成績,因為現(xiàn)在看來它們根本不能劃等號,大一公共四級考了598,大二六級考了620,大三上學期復習一個星期考過了BEC高級,大三下考GRE,英語專業(yè)的專四專八都一次性通過。
Discovery① 關于日常表達
我發(fā)現(xiàn),我來英國一個月了,跟他人的對話中使用到的還是之前掌握的簡單又基本的詞匯,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很……,咳咳。
學過英語的都知道,英語同中文,不少單詞都有同義詞,或是表達相近意思的短語,此路不通,可走他道。
例如,那天,我們準備把堆滿碗碟的推車從客廳推到廚房去,因為擔心一移動摞在一起的碗碟會掉下來,所以提前取了幾個出來,一起干活的德國義工就問我在干嘛,我想說這些碗碟不穩(wěn)定,會有掉下來的危險,但怎么都想不起來“穩(wěn)定”用英語怎么說,只好換著告訴他,"These bowls ain't in a balance." 雖然這是一個完全不正確的表達方式,但是說出來對方也能懂。
See?就是我們很多不會表達的詞匯,換一個簡單的詞匯,表達一個大概,他人也會理解的。
還有,我燙傷之后,有人關心我用藥了沒,我不知道"抹"用英語怎么說,就用了put some cream,心想說我在皮膚上放上去點藥膏,跟涂的效果的也差不多嘛。后來查字典發(fā)現(xiàn)用put或apply表達涂抹還都是正確的呢。
印象深刻的一次,我們的houseparent,名叫K,一大家子的事她都要面面俱到,大到購買一切我們需要的東西,小到惦記著n個衛(wèi)生間之一的廁紙快用完了。有次快臨近下班,她滿臉疲乏地告訴我她很累,那時我沖上心頭地想對她說,“你可真是太辛苦了!”
但是就不知道怎么用英語表達,我微微轉過頭,雙眼充滿憐惜地看著她,希望能給她一絲絲安慰,其實心里小人在咆哮啊:"你可真太辛苦了!"到底用英語怎么說?。。。。。。。。?!
再舉例說,我們每天要在house里打掃衛(wèi)生,干活之前要分工,eg:表達掃地,擦桌子,拖地,收拾桌面,以上出現(xiàn)的動詞都可以用一個動詞do來代替,后面加上具體的對象,或者更簡單的直接說do the living room,就把一個屋子里的活全都概括了。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真正出過國的人英語表達能力還是不上升的原因之一,自我表達時遇到不會說的詞匯換一些其他簡單的詞匯或短語就解決掉了,他人表達時聽到正宗地道的表達方法真恨不得手邊有紙有筆可以記下來,我就經(jīng)常有這樣的沖動??墒侵辉诙溥^這么一遍,除非印象十分十分深刻的,基本都從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等到下次遇到相類似的場景,心頭一緊,哈哈,終于可以把那個前幾天才學到的地道表達派上用場啦,可還是要糾結下到底是以Did you…?開頭還是Have you…呢
哎,算了吧,最后脫口而出的還是原本就會的那個簡單詞匯。
Discovery②我們需要怎樣的詞匯量
先講一個我犯的笑話。
在我們house里,每次吃飯都是大家圍坐餐桌,靜等houseparent K在一旁服務。我們早飯都是把切成小塊的不同水果混合谷類,再加酸奶或牛奶,谷類品種繁多,分別裝在大玻璃瓶,K會依次問每一個人想吃哪一種。
第一天,我完全不知道那些谷類的名字,只好用手指某一個別人已經(jīng)要過的,說我要一樣的。
當天晚上我就決定學學這些谷類的名字,工作完我特意溜到儲藏室盯著大瓶子上的標簽看了一個遍,牢牢記住了我想吃的那一個。
第二天早上吃早飯,等啊等,終于輪到K問我了,我正襟危坐,以洪亮的嗓音飽滿的音色告訴K: May I have some rice,plz??
她,愣,住,了
What??她反問道
我難道說得不對么,我昨天晚上看得清清楚楚;瓶子標簽上寫的就是Rice啊,我發(fā)音不準嗎??
正準備調整狀態(tài)再次告訴她Rice時,她舉起了那個我念了一晚上的瓶子,說,Ah,Darling!it's brownflake.
請,不要笑俺;
Rice是大米,我知道的,但是看標簽上那么寫,我就真相信裝在里面的那種谷類也叫Rice,殊不知那瓶子以前是裝大米的,后來沒有換標簽,讓我鬧了個大笑話。
要知道,我背Gre詞匯之前可被告知,這是實用殿堂級別的。悲劇的是備考完沒多久我就把那些曾經(jīng)機械背誦的單詞騰出大腦了。
因為不用,所以忘得快。
要說來這邊之后最大的進步,是名詞詞匯量的增加。
我從我照顧的孩子,其實也不算孩子,18歲。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最多,她每天早上見到我,都會把我的發(fā)型,以及身上穿的,戴的東西從頭到腳用英語描述一遍,形狀顏色質地巨細無遺,我因此知道劉海叫fringe。
之前總覺得衣服嘛,不就是clothes,現(xiàn)在知道jumper,top,jacket,blouse,dressing,suit,sweater,shirt來表達不同類別的衣服。
看見一個物品,能叫出來它特定名字,算是國內英語單詞學習上的雞肋,也難怪,我們多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各種形似,同義動詞的辨析還有一個動詞短語eg:pick up十幾個意思的記憶上面。
還記得,兩年前的一個晚上,那天還是我生日,我們全班為準備專四加晚課,我被分配講一個詞匯辨析題,選項是renew restore refresh rejuvenate,講完一遍同學還有疑問,后來我就搬著厚厚的牛津辭典上講臺上辨析舉例子,說了大概半個小時。
想想那個夜晚的詞匯辨析留給我的唯一印象就是,我20歲生日的那個夜晚,我還在上課!!!!
那么怎樣來記憶這些生活中常用單詞呢?
以前在國內住外國人的沙發(fā),我遇到聽不懂的食物名稱,他們都會跟我說說食物的原料,制作工藝等,這樣也就抓得八九不離十了,但是到了大不列顛,我對一個食物pardon一下,他們給我把材料一解釋,我只能更迷糊。
所以,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我每天吃的都是我不知道名字口味奇特的食物。我會問那些孩,"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小孩blahblah一說我才知道。
我們每天吃的cheese有七八種,給面包上抹的各種spread有十幾種,天天見,頓頓吃,也就都記住了。
說到底了,也就是重復,要強調的是高效重復——建立實物與英語單詞之間的直接對應,而不是通過英語單詞記住其中文意思,然后看到實物反射到中文意思,再聯(lián)想到對應的英文單詞。
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就是,英英詞典,我推薦正在用在線詞典http://oald8./(有純正的英美音對比),這樣可以省掉在實物和單詞之間搭建一座中文橋的麻煩,因為不知道中文意思,看到實物也就能鍛煉得條件反射出英文了。
Discovery③ 多聽就一定有效么
之前在備考BEC高級的時候,我有過一段猛練聽力的日子,基本上只要醒著的時候耳朵里都在聽BBC,效果讓我很驚喜。
前提是,我在反復聽,一段新聞,從剛開始完全聽不懂,到聽了十幾二十遍大概能聽個大概,但還有個別單詞抓不住,直到看到對照文本聽清每一個單詞,我才會換下一段音頻。那段時間雖然不長,但讓我的聽力有了很明顯的提升。
再說前幾天,我們學校的幾個同事一起出去看電影,他們三個來自德國,一個匈牙利,都是英語非母語。
那天看的Bourne Legacy,我只能說:我最喜歡最后一段飆車的戲段,看得我好過癮吶,為嘛??
因為基本上沒有對話,都是動作戲。
在我提前查看網(wǎng)上內容簡介的情況下,看一場全英文的電影,我還是好掙扎。
而且,我前幾天查了下,才知道看的那場亂七八糟的電影叫諜影重重4,哎,我真的是把它當成無名小電影看的,要知道這么有名,當時真不應該在電影院犯迷糊的。
我在國內看英文劇或電影時習慣性地會盯著中文字幕,無字幕電影簡直就是折磨,到了國外,又不是穿過了時空隧道或是吃了聰明藥丸,理所應當?shù)剡€是對一場無字幕電影表示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
以上兩種都是在聽英語,且都是沒有字幕和提示的聽,為什么前一種訓練會讓我提高,而后一種只是我花了9英鎊去看的一場熱鬧呢。
我自己,暫且把它們歸納成有效聽力和無效接收。
各國語言在表達時會發(fā)出不同的音域頻率,世界上能引起聽覺的聲波頻率主要在20~20000赫茲之間。世界各國的語言都有不同的頻率。據(jù)測定,中文,法文都是音域在2000赫茲以下的低頻率語言,而英語則是音域在2000赫茲以上的高頻率語言。從小我們聽慣了中文的低頻率語言,形成自己優(yōu)先頻率帶,聽其他音域的能力則需要第二次形成。
而在反復聽同一段音頻的時候,就像曾經(jīng)一個美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在一次演講中,用一把小錘堅持不懈地敲打一個巨大的鐵球,剛開始會紋絲不動,但始終朝著一個點施力,鍥而不舍。就算前幾次聽完之后感覺沒有也沒任何進步,也請不要放棄,這是在一點點積累有效聽力。簡單的事情重復做,就會產(chǎn)生累積效應。當一小錘、一小錘的力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讓鐵球動起來,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前段時間在收拾房間的時候,我開著bbc radio,語速快,各種口音,再加上我沒有用心聽,所以就算聽一天,雖然有量是24小時,但是生詞各種多,聽一遍,嗖的過去,連生詞讀音都沒記住更別說去學習那些生詞了,故乘以質量0,收獲等于0。
我這兩天摸索出一個對我來說蠻有用的方法,想提高聽力的同學也許值得一試。
看bbc的短劇,一集大概二十多分鐘,條件是剛開始要無字幕,然后可以調出英文字幕,強調:不要中文字幕。
我在這邊可以用BBC 的iplayer在線看,好處在于可以設置字幕的顯示。我以前用過的射手播放器貌似是有這種設置字幕的功能.
如果剛開始覺得一下半個小時的信息量過大,可以用時間劃分,五或十分鐘為一段,把一段完全搞懂之后可以進行下一段。
我第一次這樣做的時候,看了10遍,懂了50%,然后點擊顯示字幕,對照著英文,我能懂75%,剩下的就是生詞和地道表達的問題了,兩者各占一半,比如說我聽到train這個單詞,跟火車沒任何關系,后來查了英英辭典才知道它還有[裙子后擺]的意思,這也就回到剛說的第二點詞匯量的問題上了。有時熟語里每一個單詞都懂,但就是不理解,就像中國成語一樣,幾個簡單的單詞組合在一起就有了另外一層意思。
想想看每次聽新聞學到的單詞都是爆炸,恐怖,槍擊,示威之類的生活中很少用到的單詞,看短劇的好處在于通過畫面和劇情的提示,我們可以猜測某些表達,更關鍵的是,其內容更接近生活,幫助建立更多生活場景的應對,而且是條件反射式的。
神奇的專注的力量,訓練幾天,我有感覺聽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對話更清楚了。
我這么笨,都可以進步,相信大家一定會比我做得更好。
爸媽一直認為我的英語很無敵,說我的英語到這邊簡直就是小菜一碟,我真的很羞愧,很難說出口告訴他們我以上所述的殘酷事實。得瞞著他們才不會把他們對我的期待擊落一地,
不,過,讓人值得欣慰的是,我現(xiàn)在堅持每天記單詞,練聽力,一點一滴微小的積累跟進步會讓我離那個完美的境地越來越靠近,或許半年或一年后,我可以把這個看似遙遠的目標一點一點變成現(xiàn)實。
作者:曲瀾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