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
黃庭堅 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江西修水縣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后擢起居舍人。紹圣初,新黨謂其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羈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zhí)政,屢遭貶,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貶所。
《砥柱銘》
北宋書法家黃庭堅的《砥柱銘》卷,是他散落民間的最重要的書法瑰寶之一。這幅手卷長達11米,畫心長8米,內容是黃庭堅生前最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寫的《砥柱銘》,全文600多字。卷上有宋代賈似道、明代項元汴直至清代民國藏家的大量題跋和鈐印。2010年以4.368億元拍賣成交。
黃庭堅《砥柱銘》,行書。此卷長八米,抄錄唐代魏征《砥柱銘》,全文六百多字。黃庭堅
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獨特,是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劉金庫指出,《砥柱銘》在宋代時為王厚之、南宋權相賈似道收藏,是賈似道收藏的“黃庭堅雙璧”之一;入明則為著名收藏家項元汴所藏,在明代鑒賞家張丑的《真跡日錄》中著錄,明天順年間歸黃庭堅十一世族孫黃洵(字公直)所藏;入清則為項源、伍元蕙、羅天池等有名藏家所藏,后從廣東流入日本,為日本有鄰館收藏,此后被一個臺灣收藏家購得,最終,在時隔915年之后,現(xiàn)身于北京。并于2010年6月3日被拍出了中國藝術品成交記錄——3.9億元,加上12%的傭金,總成交價4.368億元。
參考譯文:
貞觀11年,皇帝治理天下已十二年了。大道普行國內,威望施加海外,天下萬物實行統(tǒng)一標準,荒蠻之地得到根本治理,(武將)大功告成,(文官)各定名分,時時和諧,歲歲富庶。又過二月,向東巡狩于洛陽,祭祀覲禮已畢,鑾駕又轉向西,跨越險固的函谷關,踏上傳說分陜而治的地方,緬懷各位圣賢,俯瞰滔滔黃河。砥柱石聳立于黃河之中,大禹廟在黃河之畔?;实鄱苏卮髦漓氲墓诿?,與發(fā)明這種帽子的漢高祖劉邦一樣?!按笥?,真找不出你的缺點??!”皇帝發(fā)出了和孔子相同的感嘆?;实郾M情地回顧,懷念敬仰不已。于是命令司職人員在砥柱石上刻下銘文祝祭。
銘文內容是:“大哉伯禹,水土是職。掛冠莫顧,過門不息。讓德夔龍,推功益稷。櫛風沐雨,卑宮菲食。湯湯方割,襄陵伊始。事極名正,圖窮地里。興利除害,為綱為紀。寢廟為新,盛德必祀。傍臨砥柱,北眺龍門。茫茫舊跡,浩浩長源。勒斯銘以紀績,與山河而永存?!?/SPAN>
魏征具備熱愛君主的仁心,具備指責錯誤的正義,其智慧足以治理世事,其德行足以征服萬物,我平生對他非常欽慕。我經(jīng)常為好學之人書寫魏征的《砥柱銘》,忘卻了其行文是否工拙,我只看到其道德的嫵媚。我的朋友楊明叔,通曉經(jīng)術,愛寫詩文,奉公如己,清正廉潔,不靠阿諛之言奉承上司,也不以驕慢態(tài)度欺誑下級,可以稱得上是魏征(曾被封為鄭國公)精神的繼承者。有人說:世風萎靡消沉,我心如同中流砥柱(可能是引用劉禹錫詩“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說的是世風日下,你就像這些水流里沉浮不止的氣泡,既不能作良師為人師表,也不能作人臣佐治天下。但是,有魏征的《砥柱銘》放在座位旁邊,(我們)就可以同時得到(大禹和魏征)這兩位老師。即便如此(指世道頹喪),將《砥柱銘》的氣節(jié)奉為身體力行的準則,上級的喜好和下級的畏懼,都豈能使楊明叔沉淪而改變節(jié)操呢?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fā)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jié)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經(jīng)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后人所謂宋代 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fā)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于《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強調個性創(chuàng)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chuàng)作相印證。
流傳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蘇軾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秾,表現(xiàn)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xiàn)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后》等。
用筆如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云之遇風,往而卻回也?!彼钠鸸P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顏魯公《八關齋會報得記》來,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
《經(jīng)伏波神祠詩》,行書墨跡,紙本,46行,每行字數(shù)不一,共477字。原跡現(xiàn)在日本。此詩帖,洋洋數(shù)十行,揮灑自如,筆筆精到,氣勢開張,結體舒展,范成大評“山谷晚年書法大成,如此帖毫發(fā)無遺恨矣,心手調合,筆墨又如人意?!贝颂且环N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jīng)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