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際瘡】 〖一方〗 ※附注:發(fā)際瘡又稱“腦后發(fā)”,生于脖子后發(fā)際處,常常愈后復發(fā),故西醫(yī)稱為多發(fā)性毛囊炎。嚴重的是多個毛囊發(fā)炎、感染化膿,可生于身體各處,生在腦后的稱腦疽、砍頭瘡,尤應注意。 ※附注:本方對嚴重的砍頭瘡也有效。 ※附注:狼毒有毒,此水不可飲,有患者吃七次而愈。 〖三方〗 ▲方藥:藤黃、乳香、沒藥各15克,蓖麻子仁50粒,朱砂5克,冰片3克。 ※附注:本方對一切癤癰及皮膚潰瘍均有效。 【瘰疬】 ※附注:服本方最好不讓患者知道,以免引起不良心理作用,癥狀較輕者一般一、兩次即可痊愈。 〖二方〗 ※附注:服用本方,輕者一個療程,重者兩個療程可愈。 〖三方〗 〖四方〗 ▲方藥:蜥蜴,10個,癩蛤蟆1個,蜈蚣兩條,紅粉、胡椒各5克。 ■用法:上藥研細,儲瓶備用。用時以醋調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附注:通常一個療程可愈,嚴重者可再服用,治療期間最好多吃些海帶。 〖五方〗 ▲方藥:雙花、蒲公英、連翹、玄參各20克,昆布、牡蠣(搗)夏枯草、地龍各30克,穿山甲、蟬蛻、全蝎各15克。 ※附注:本方曾治愈陳年瘰疬患者多人。 【瘡口胬肉】 〖一方〗 ※附注:瘡口胬肉系瘡口內有肉芽突出,疼痛難忍,瘡口長期不愈合,因為本方治療5—7天即見效。 ※又:有人單用醋調烏梅肉,將其敷胬肉上效果也好。 【痔瘡】 〖一方〗 ▲方藥:①乳香、沒藥、兒茶、五棓子、地龍各15克,豬膽一個。 方藥:②川烏、草烏、川椒、黃芩、防風、青藍各15克。 ※附注:大便干燥者應配服瀉藥,以保持大便通暢。 ▲方藥: ①雙花、槐花各30克,黃芩、連翹、貝母、地龍、郁金各15克。 ②蟬蛻、全蝎、土鱉蟲、穿山甲、乳香、地龍、沒藥、大黃各30克。 ■用法: ①藥水煎服,每日一劑,日二、三服;②藥研細,散服或丸服。每日二次,每次10克,于服湯藥兩小時后服下。 ※附注: 3—5劑即有顯效。 【痔漏】 〖一方〗 ▲方藥:黃連、胡黃連、雙花、蒲公英、槐花各30克,穿山甲、敗龜板、蟬蛻、桃仁、紅花、血余炭、蜈蚣、大黃各1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以豬膽汁調后做成綠豆丸大,每日二、三服,每次10克。 ※附注:通常服本方一料即可痊愈。 【痔瘡出血】 〖一方〗 ▲方藥:地榆炭、槐花、藕節(jié)、威靈仙各15克,大黃10克,附子、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脫肛】 〖一方〗 ▲方藥①:五棓子、明礬、兒茶各25克。 ▲方藥②:黃芪、當歸、川芎、黨參、陳皮、升麻、地龍、雞內金各15克,王不留行、牛夕、牡蠣各20克。 ■用法:①藥研細儲瓶,以藥敷患處用。②藥為湯劑,每日煎服一劑,日二、三服。每日用“痔瘡洗方”(見 ※附注:注意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可在湯藥中加大黃15克),服用本方及患處敷藥,3—5天即愈。 【坐骨神經痛】 〖一方〗 ▲方藥:鮮毛莨。 ■用法:鮮毛莨一兩棵,洗凈搗爛,用時取一手指肚大小敷痛處,或敷環(huán)跳、委中、承山、三陰交穴位,每敷1—3小時。 ※附注:毛莨草又名天灸草,辛溫、有毒、為皮膚引赤劑,有灸療作用。如敷處起泡,可放水后涂紫藥水。一般敷1—2次即見效,曾治16例,痊愈14例。 【足跟刺痛】 〖一方〗 ▲方藥:川芎、威靈仙各25克。 ■用法:上藥研細,每取少量撒入襪中, ※附注:一兩個月后可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