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疣
尋常疣是由乳頭瘤病毒引起的表皮良性贅生物性皮膚病,以乳頭狀角質隆起、無自覺癥狀為特征,青少年多見。
本病的病因是直接接觸或經(jīng)污染物如針、刷子等間接接觸而傳染。在免疫缺陷時,如霍奇金病、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的病人易發(fā)生尋常疣,因此認為尋常疣的感染可能與細胞免疫缺陷有關。此外,外傷也是引起該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哪些癥狀?
1.好發(fā)部位:兒童及青壯年的手、足背、指(趾)、甲緣等處。
2. 皮損特點:初起小如粟米,漸大如赤豆,突出表面,呈半球形或多角形隆起,色灰褐或污黃,表面粗糙,狀如花蕊,初發(fā)為1個,可因自身接種而多發(fā)。
3.發(fā)生于甲緣處者,稱為甲周疣,有觸痛,易致皸裂而感染。疣體呈絲狀突起,頂端角化者,稱為絲狀疣,好發(fā)于頸部或眼瞼,常單發(fā)。有的疣體表面呈參差不齊的指狀突起,稱為指狀疣,亦多見于面部。
4.一般無自覺癥狀,位于甲緣者,可蔓延至甲下發(fā)生壓迫痛。
有哪些特殊臨床類型?
1.甲周疣:發(fā)于甲廓部,易出現(xiàn)裂口,繼發(fā)化膿性感染,可向甲下蔓延。
2.指狀疣:為一簇集多個參差不齊的指狀突起,其尖端為角質樣物質,好發(fā)于頭皮,亦可見于趾間及面部。
3.絲狀疣:為單一柔軟細長的絲狀突起,頂端被有干操角質,正常皮質或棕灰色,好發(fā)于眼臉、頸部。
如何治療?
基本方一
馬齒莧50克,敗醬草30克,板藍根30克,紫草20克,金銀花20克,茜草根15克。
*皮疹發(fā)于頭面部,加白蒺藜12克;
*發(fā)于足部,加川牛膝10克;
*發(fā)于手部,加防風8克;
*癢甚,加白鮮皮10克;
*病程日久,皮疹呈深褐色,加白花蛇5克。
水煎,分為2次服用,每日1劑,10天為1個療程。
用于尋常疣。
基本方二
桃仁12克,紅花9克,熟地12克,赤芍9克,白術9克,何首烏6克,白芍12克,丹皮9克,牛膝6克,赤小豆9克,穿山甲6克。
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混合,以一小杯白酒為引,分2次服。如服6-8劑無效即停止。
用于泛發(fā)性尋常疣。
外用藥
1.鴉膽子取仁搗爛如泥,外敷疣體,包扎3-5天,換藥1次,注意避免與正常皮膚接觸。
2.黑色拔棍膏熱滴疣上,包扎>3-5天換藥1次。
有哪些單驗方?
1.馬齒莧30克,煎服,或搗爛外敷。
2.狗脊30克,地膚子30克,煎洗。
3.新雞內金摩擦患處。
特別提示
1,調節(jié)免疫機能,抗病毒和破壞疵組織。
2.勿搔抓,避免播散。
3.中藥內服藥在女性懷孕期或月經(jīng)期忌服。
4.外治時,先治療最早發(fā)生的母疣,其余子統(tǒng)有自行消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