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塞性動脈硬化
閉塞性動脈硬化是由于周圍動脈粥樣硬化而致動脈慢性變窄或閉塞的一種疾病,以下肢大、中型動脈多見。多發(fā)生在50歲以上,以男性多見,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冠狀動脈及腦動脈粥樣硬化等,女性在停經(jīng)后發(fā)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與脂質代謝異常、血液動力學改變、凝血及纖溶系統(tǒng)的紊亂、動脈壁本身的改變有關。
有哪些癥狀?
1.間歇性跛行:表現(xiàn)為在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產(chǎn)生疼痛感,以至不能行走,迫使患者需要站立或休息片刻后疼痛才消失。如再行走一段路程,疼痛又復出現(xiàn)。行走速度相等,間歇跛行距離亦常相同(200-500米)。
2.靜息痛:表現(xiàn)為晚間患者平睡10-15分鐘后發(fā)生手足部疼痛,最初在足趾發(fā)生難以忍受的疼痛,然后逐漸發(fā)展至足底部,甚至足踝部。如將患肢抬高,疼痛加?。环诺突蛏宰骰顒?,站起來走動片刻癥狀減輕或消失,再平睡時疼痛義出現(xiàn)。
3.其他常見癥狀:肢體怕冷,沉重無力,麻木感,刺痛感,甚至燒灼感。持續(xù)的缺血可使患肢發(fā)生組織營養(yǎng)障礙,以致皮膚蒼白變薄、毳毛脫落、溫度降低、肌肉萎縮、趾甲增厚變形及骨質疏松等。后期可產(chǎn)生趾、足或小腿的干性壞疽和潰瘍。
如何診斷?
凡50歲以上,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病史和下肢慢性缺血癥狀,患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即應考慮本病的可能。已有患肢營養(yǎng)障礙者,多數(shù)可作出初步診斷。為確定病變性質,判斷受累血管的位置、范圍和程度,了解側支循環(huán)建立的情況,應作患肢抬高和下垂試驗、多普勒血管檢查儀、容積描記儀、X線和動脈造影等。
如何治療?
黃苠30克,黨參20克,牛膝12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仙靈脾12克,生地12克,雞血藤20克,北沙參15克,澤蘭12克。
*潰瘍創(chuàng)面有紅腫時,加公英30克,黃柏12克,忍冬藤、花各15克。
*有心絞痛、胸悶,加丹參15克,陳香櫞12克,麥冬12克,郁金12克。
*局部創(chuàng)面外敷紅油膏、白玉膏。
上藥加水煎煮2次,將兩煎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用,每日1劑。
有哪些單驗方?
1.丹參30克,銀花30克,赤芍60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土茯苓6克,牛膝15克,地龍10克,元胡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黨參、黃芪、鬼箭羽各30克,葛根18克,當歸15克,川芎、紅花各12克,共為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
3.薏苡仁、丹參各30克,牡蠣18克,牛膝、玄參、郁金、雞血藤、蒼術各12克,黃柏、穿心蓮各9克,青黛6克,浙貝母3克,牛黃2克,白及1克,共為細末,每次服2克,每日2-3次。
特別提示
1.徹底戒煙,適當運動,以運動到疼痛為止,然后充分休息。
2.注意保持肢體清潔,保暖,防止外傷。
3.注意飲食調理,食物以低脂低糖為主,少食高膽固醇和高脂肪酸飲食。
4.如有高血壓或糖尿病應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