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胎息口訣抄自服氣經(jīng),是確實(shí)的孤本原文,相信坊間沒有,縱有也是絕版之收錄印本,抄錄它是要提供給網(wǎng)友參考,說明拙作中提到的「胎息」實(shí)有所本源,不是完全由我自己憑空所編造想象而來,但拙作中的口訣,實(shí)際上與真正胎息法并不盡相同,某些部份是我自己經(jīng)想象仿真出的意境,這一點(diǎn)必須明確提出,以免網(wǎng)友誤解,而真確的胎息法如下,網(wǎng)友可以比較一下,看看其中的差別。
此文并非專文,乃是集新舊胎息訣要而寫的精要,所以有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及五臟六腑的練法,是道家長生氣功的法門,但此文并不能代表完全的胎息長生法門,氣功訣法有服氣、煉氣、調(diào)氣、行氣、委氣、閉氣、咽氣、六氣、食飲調(diào)氣……諸多法要,有六甲玉女法,有食氣辟榖法,有食黃氣法等等,與枕中記諸般禁忌避忌,實(shí)非短短一篇胎息口訣可以涵蓋。
這里所抄錄的文句,我已做了批注,并加上標(biāo)點(diǎn)符號,原文是沒有這些的,所以您也可以將之消去,自己標(biāo)注,我不敢保證自己劃分的標(biāo)點(diǎn)斷落一定正確,所以先聲明:純供參考,網(wǎng)友最好別照著練,一旦出了問題或無功效,別來找我。
最后面加一則御氣法,與抱樸子、玉云張果老、陳希夷胎息訣,作為引證。
※序:
序曰:在胎為嬰,初生曰孩,嬰兒在腹中口含泥土,喘息不通,以臍咽氣,養(yǎng)育形兆,故得成全。
是以臍為命門,凡孩或有初生尚活,少頃輒取不收者,但以暖水浸臍帶,向腹暖三、五過即蘇,則知臍為命門,信然不謬,道長欲求胎息,先須知胎息之根源,按而行之,喘息如嬰兒在腹中,故名胎息矣。
乃知返本還源,卻老歸嬰,自有由矣,綿綿不間,胎仙之道成焉。
故先序經(jīng)紀(jì)體用兼明備矣。
[page]
※胎息口訣:
凡欲胎息,先須于靜室中,勿令人入,正身端坐,以左腳搭右腳上,解緩衣帶,徐徐按捺支節(jié),兩手握固于兩腿上,即吐納三、五過,令無結(jié)滯,滌慮清閑,虛心實(shí)腹,左右徐徐搖身,令臟葉舒展,訖,還,徐徐放著實(shí),即鳴天鼓三十六通,漱滿華池。
然后存頭戴朱雀、腳履玄武、左肩有青龍、右肩有白虎,然后想眉間卻入一寸為明堂、卻入兩寸為洞房、卻入三寸為丹田宮(注一),宮中有神人,長二寸、戴青冠、披朱褐、執(zhí)絳簡。
次存中丹田(注二),中有神人,亦披朱褐。
次存下丹田(注三),中有神人,亦披朱褐。
次存五臟,從心起首,遍存五臟六腑(注四)。
存五臟中,各出本方,氣及三丹田中,素云合為一氣,于項(xiàng)中出,煥煥分光九色,上騰可達(dá)三丈余,想身在其中,此時(shí)即口鼻俱閉。
心存氣海中,胎氣出入,喘息只在臍中,如氣急,即鼻中細(xì)細(xì)放通息,順氣平還,依前用心為之,以汗出為一通,亦不限過數(shù),如體熱悶,即心存氣,遍身出如飯□(注五)中氣,此名滿息,久久行之,入玄寂中,出妙默中,再明洞觀形中五臟六腑及大小腹胃,受膏散如黃土色,脾長一尺二寸,在胃上前后磨動不停,停則不和,飯食不消,即是不磨矣,當(dāng)須閉氣以手摩腹一百下,即自然轉(zhuǎn)磨矣。
次存心,心似紅蓮,華未開,下垂長三寸,上有九竅,二竅在后、正面有黑毛,七葉,長二寸半。
次存肺,肺似白蓮,華開五葉,下垂,上有白□(注六)膜在心上覆心。
次存肝,肝在心后,七葉,紫蒼色,上有黃□(如注六)膜,從左邊第三葉下,膽在此也,其膽色青黃,長二寸半。
次存腎,腎狀如覆柸,黑色,卻著脊去臍三寸,上小下大,左為上,右為下。
遍觀一形三十六位及三百六十骨節(jié),皆有筋纏,骨青白如玉色,筋色黃,白髓若冰雪,有三百六十穴,穴穴之中,皆有鮮血,如江河池潭也。
及見左腳中指第二節(jié),是血液上源,其中涌出,通流一日一夜,繞身三萬六千匝(注七),至右腳中指第二節(jié),則化盡,所以人若睡必須側(cè)臥拳局,陰魄全也。
亦,覺即須展兩腳及兩手,令氣遍身,陽氣布也。
若如此修行,即與經(jīng)所言動善時(shí)之義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無,喘息如嬰兒在胎以臍通氣,故謂之胎息矣,綿綿不間,經(jīng)三十年,以繩勒頸不令通氣,亦不喘息,喘息常在頸中,水底坐,經(jīng)十日、五日亦可矣,若行此事,功效如前,若覺得真,更須修道,此事乃是一門不可不作。
注一:也名泥丸宮。 注二:中丹田,心也,亦名絳宮。 注三:在臍下二寸半,名紫微宮,又名氣海也。 注四:此原文為「府」,為求通解,茲從新寫法于文,后繼之亦同。 注五:計(jì)算機(jī)無此字形,很難寫,只能解釋即汗出遍身如煮飯電飯鍋上的蒸氣水珠,比擬熱氣蒸騰、汗水淋漓之意。 注六:此字左「月」右「永」,計(jì)算機(jī)打不出來。 注七:原文為上「一」下「巾」,乃古簡字,計(jì)算機(jī)無法打出,取意而改為「匝」,循環(huán)也。
[page]
※御氣之法:
上至泥丸,下至命門,二景相隨,可救殘老矣。
若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若能息息之中,使神、氣相合,則胎從伏氣中結(jié),氣從有胎中息,胎氣內(nèi)結(jié),永無死矣,成功之后,男子聚精,女子結(jié)嬰,雖動于欲,不能與神爭,是謂真,返精為神也,此者乃是上清玉真修息之訣,日能行之,自得其味,漸得太上真道。
注:此處所用之「氣」,原文為上「無」(簡寫)下「火」之字,相信常看武俠小說的便知道是何字,但此計(jì)算機(jī)亦無法打出,氣字雖然同義,總覺得差了一點(diǎn),以下諸文,皆如是也。
※抱樸子胎息訣:
凡修行之人,須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順也、歸也、伏也、寧也、靜也,若四威儀中常如是,決入真道,必著諸境,虛心實(shí)腹,最為妙也。
但澄息心定,心定則氣寂,氣寂則神靜,神靜則境空,境空則寂滅,寂滅則無事,無事則清靜,清靜則道生,道生則自然,自然則逍遙,既入逍遙,則無量自在,得做神仙,自然五行總聚,六氣和合,八卦配偶成于內(nèi)丹,身形永勢不壞矣。
※玉云張果老胎息訣:
夫胎者,受生之宮也,息氣納于元海,在母臍下一寸三分,名曰丹田,受真精成形,納天地之氣,一月如珠,二月如露,三月如桃李,此名淳和之氣,樸也,子在母胞之中,母呼則呼,母吸則吸,至于十月,氣足而生,六情轉(zhuǎn)于外,豈于返視元初?不守內(nèi)息,故有生死,故圣人云:「我不縱三尸。」,六情常息于丹田,守而無退。
凡修道之人,先修心靜之門,又云:「了心修道。」,則省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道,修道者返費(fèi)功而無益,先了心源,然后自定,自然龍虎伏,觀仙道必成矣。
夫丹田者,在臍下一寸三分,是元?dú)庵畬m位,管三百六十坐精光神,守護(hù)元?dú)猓瑑?nèi)有神龜一坐,吐納元?dú)?,往來呼吸,一晝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皆元?dú)庥诳诒侵行钩觯室胄皻馑?,而生病也?/P>
丹田者,生氣之源,一名丹田,二名精路,三名氣海,四名守宮,五名大源,六名神室,七名元藏,八名采寶,九名戊己,十名本根,皆是太和元?dú)饩又怪?,若存精氣于丹田,則得長生久視之道,凡修行之人,行住坐臥常含納真息于丹田,則得元?dú)獬蓪?shí),久練而成仙矣,斯乃真人之胎息者也。
※陳希夷胎息訣:
夫道化少,少化老,老化病,病化死,死化神,神化萬物,氣化生靈,精化成形,神、氣、精三化練成真仙,故云:「存精、養(yǎng)神、煉氣?!?,此乃三德之神,不可不知。
子、午、卯、酉四時(shí),及是陰陽出入之門戶也,定心不動,謂之曰「禪」,神通萬變,謂之曰「靈」,智通萬物,謂之曰「慧」,道元合氣,謂之曰「修」,真氣歸元,謂之曰「煉」,龍虎相交,謂之曰「丹」,三丹同契,請之曰「了」,若修行之人知此根源,及可入道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