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瀉心湯在婦科臨床的應用
1 甘草瀉心湯
方出《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是治療狐惑“蝕于喉”、“蝕于陰”的方劑。藥有甘草、黃芩、人參、干姜、黃連、大棗、半夏。
乳頭瘙癢 應某,45歲,2005年3月19日診。乳頭瘙癢6年,時發(fā)時止,癢劇時常常搔抓至破;外陰毛際瘙癢10多年。月經(jīng)正常,帶下不多,色白,無異味;生育史:2-0-0-2,乳頭檢查未發(fā)現(xiàn)異常,婦科檢查僅發(fā)現(xiàn)陰道內(nèi)有少許糊狀分泌物。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治法:清熱化濕解毒。生甘草9g,炒黃芩10g,黨參12g,干姜3g,炒黃連5g,大棗6個,半夏10g,白鮮皮12g,地膚子10g,苦參10g,5劑。2005年3月23日診:毛際癢,乳頭癢,帶下如豆腐渣,舌脈如上。生甘草9g,炒黃芩10g,黨參12g,干姜3g,炒黃連5g,大棗6個,半夏10g,白鮮皮15g,炒黃柏10g,苦參12g,龍膽草5g,土茯苓15g,蛇床子12g,5劑。制霉菌素栓每日1粒,陰道內(nèi)置藥,克霉唑軟膏局部外抹。2005年3月28日診:乳頭、毛際瘙癢明顯減輕,帶下除,或覺胃脘不舒,舌脈如上。中藥守上方加砂仁(沖)5g,5劑。4月1日診:乳頭瘙癢未發(fā)生,毛際偶爾發(fā)癢,舌脈如上。生甘草9g,炒黃芩10g,黨參12g,干姜3g,炒黃連5g,大棗6個,半夏10g,白鮮皮15g,炒黃柏10g,苦參12g,龍膽草6g,蛇床子12g,5劑。2005年4月6日診:乳頭、毛際瘙癢未再發(fā)生。
2 瀉心湯
這是婦人“吐涎沫”誤下后出現(xiàn)“心下痞”,當涎沫止后治痞的方劑。藥有大黃、黃連、黃芩三味?!督饏T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癥并治》以此方治療“吐血、衄血”。
妊娠惡阻 鄭某,28歲,1988年7月8日診。妊娠45天,惡心嘔吐,多涎,口淡,喜熱飲,大便正常。先用理中湯加半夏、丁香、蔻仁、陳皮、蘇梗,連服3劑無效;再用旋復代赭湯加陳皮、沉香、丁香、蘇葉,3劑后仍無效。惡心嘔吐加重,食人即吐,時中夾少量血液,大便秘結。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法:辛開苦降,通補兼施。方劑:瀉心湯合半夏瀉心湯加減。黃連2g,大黃2g,黨參12g,半夏12g,干姜6g,菊花10g,川石斛12g,炒粳米30g,2劑。7月1 9日診:藥后惡阻消失,3天來又有嘔吐,昨晚嘔出血塊,舌脈如上。中藥守上方加白及6g,3劑。8月9日診:惡阻消失,食欲增加,3天前食鴨后脘痞,嘔吐,注射葡萄糖加維生素B6無效,昨晚嘔血,大便正常。舌脈如上。中藥守7月8日方去石斛、粳米,加白及9g,海螵蛸10g,2劑。用藥后惡阻痊愈。
按語:妊娠惡阻輕者為痞,重者即吐涎沫和食物,甚至吐膽汁、嘔血。如痞或吐屬于內(nèi)有郁熱,尤其是大便秘結者,當首選瀉心湯,此下通上不為逆,經(jīng)過加味,其效蜚然。
3 半夏瀉心湯
此方為“嘔而腸鳴,心下痞者”設。藥有半夏、黃芩、干姜、人參、黃連、大棗、炙甘草。
妊娠惡阻 章某,28歲,2005年1月27日診。妊娠2月嘔吐1月,口淡泛酸,曾有陰道少量出血史。小便頻數(shù),大便正常,舌淡紅,苔薄膩,脈細。治法:辛開苦降,和胃降逆。方劑:半夏瀉心湯合吳茱萸湯、左金丸(《丹溪心法》)。
半夏12g,炒黃芩5g,炒黃連3g,干姜5g,炙甘草5g,黨參12g,吳茱萸2g,海螵蛸20g,大棗6個,4劑。3月8日診,上癥已消。
發(fā)表于《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