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朱良春先生用蟲類藥的經驗
筆者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即問業(yè)于著名中醫(yī)學家朱良春先生。蒙朱老不棄,數(shù)十年來,對我之臨證,悉心指點,并將其用蟲類藥的經驗傾囊相授,使我終生受益。今錄部分朱老經驗的心得體會,供同道參考。
一,頭痛
為常見病之一,其淺而近者為頭痛,深而久者為頭風。其痛偏在頭部一側者則稱為“偏頭痛”,“偏頭風”。前者多為外感風寒暑熱,或內傷肝陽上亢,脾虛清陽不升之兼證,主證去,即自愈;后者則屢愈屢發(fā),有的會達數(shù)年,數(shù)十年之久,且虛實兼見,不易根除,其中一部分頭風極為頑固,一般常規(guī)用藥,很難取效。朱良春先生從久病精血必虧與久痛入絡著眼,擬定“蝎麻散”一方:全蝎20克,天麻,紫河車各15克,共研細末,分成20包,每服一包,一日2…3次。痛定后既為每日或間日服一包,有顯著的療效,有的甚至可以獲得根治。我用此方時,常配以小劑湯藥,如因感冒風寒誘發(fā),證見口干,舌紅者,用薄荷,茅根,菊花泡開水沖服;氣虛之體,乏力,自汗,遇勞則發(fā)者,用黨參,黃芪,升麻,炙甘草,大棗煎湯送服;肝腎陰虧,頭目眩暈,遇惱怒則發(fā)者,用枸杞子,菊花,石斛,白芍,鉤藤,夏枯草煎湯送服;無其他癥狀者,用淡茶水送服即可。茶性苦降,善清頭目,不會影響藥效。
蝎之功用在尾,無尾者入藥效果則欠佳,故處方稱“全蝎”。活全蝎易腐爛,都是用鹽漬過的,用時須用熱水浸洗后曬干,即“淡全蝎”。用全蝎作散劑(或用空心膠囊裝貯)比入湯劑效果好。
二,尿床
多見于小兒,但成人亦有尿床者,治之亦更為棘手。我從前治療尿床,多用縮泉丸,腎氣丸,水陸二仙丹之類,有效者,有不效者,或暫愈不久而又復發(fā)。后來用單方公雞腸一具,洗敬,燉爛吃,雞內金一個研沖服,有些效果,但患者很難堅持服用下去,因為北方人不喜歡吃腸雜,嫌臟,洗起來也麻煩。后來我采用了朱老的“蜂房散“,即蜂房100克,放瓦片上,焙半焦,研粉,一日兩次,白天一次,臨睡前一次,每次4克,開水沖服。有一中學生,幾乎夜夜尿床,以至不能住校,學習大受影響,四處求醫(yī),用了幾千元都沒有好,我讓她服“蜂房散”后,當天見效,隨訪大半年中僅一,二次尿床。蜂房有韌性,不烘烤便研不碎,應予注意。近來我在蜂房散的基礎上,加進麻黃30,雞內金30,甘草30,研粉,每次5克,一日二次,觀察一些病人,療效不錯。
三,瘰疬
多為頸部淋巴結核,圓形,如指頭大小,一枚或數(shù)枚不等。局部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可動,不熱不痛。內服藥常用消瘰丸加減,藥如浙貝,玄參,牡蠣,夏枯草,黃芩,百部,丹參,桃仁,炒白芥子,海藻。但僅用內服藥消退起來較慢,遵朱老經驗,外用蜈蚣散,即金頭蜈蚣一條,用白紙兩張裹住,點火燒之,趁熱將蜈蚣研成細粉,入少許香油中,攪勻,涂抹患處,一日二次。我在興華大學講課時,一廣東學生頸部有一枚結核,如法用之,(未用內服藥)僅一周即完全消散。后來又用過多人,亦效。惟有的人對蜈蚣過敏,用后感到刺癢不適,不得不停用。
四,頑痹
痹證初起,多為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襲入,久之,則濕變?yōu)樘担瑲庋贉?,痰淤相合,深入骨骱,阻于精隧,而致關節(jié)腫大變形,疼痛不已,用祛風,散寒,逐濕,清熱多不能效,必以蟲類藥物,搜剔鉆透,直達病所,始克有濟。前人說“久痛入絡”,就是指的這種情況。考歷代著作,大致從唐宋時期開始,就用蟲類藥物治療痹證,朱良春先生從《千金方》《本事方》《圣濟總錄》《臨證指南醫(yī)案》等著作中,汲取了大量前人的用藥經驗,倡用蟲類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其自擬之益腎蠲痹丸,即以蟲類藥物為主,療效卓著?,F(xiàn)在此藥已經面世,而在其由藥廠批量生產,投放市場之前,我就學習老師的經驗,將方中的蜈蚣,全蝎,白花蛇,蜣螂,地鱉蟲,蜂房研粉,裝入膠囊中吞服,再視其病之寒熱虛實,配以湯藥取效。三十年前,四川灌縣人民醫(yī)院陳定可藥師,患“類風關”多年,遍求中西醫(yī)治療無效,骨節(jié)腫痛,彎腰駝背,生活已不能完全自理,我即以朱老方與之,服藥大半年而愈,最近還來電話,說多年以來一切都很正常,沒有復發(fā)過。
五,骨刺
即骨質增生,多發(fā)于頸,腰,膝,足跟及其它負重關節(jié),為中老年人常見病之一。根據(jù)中醫(yī)學“腎主骨”的認識,我在長春劉柏齡先生的經驗方骨刺增生丸的基礎上,加用蟲類藥物,組成“三骨湯”,取得較好的效果。常用藥如熟地,淫羊藿,鹿角膠,山甲珠,威靈仙,骨碎補,透骨草,補骨脂,續(xù)斷,赤白芍,紅花,制川烏,當歸,丹參,地鱉蟲,三七(研吞)等。方中的地鱉蟲不可或缺,研來吞服效果更好。
地鱉蟲亦用于腰痛,不僅對跌打損傷,風寒濕熱所致的腰痛有效,腎虛腰痛也有效。用量一到兩個,用酒精浸泡二十分鐘后,曬干,研末,一日兩次,白開水或黃酒送服,連用7天為一療程,可單用,也可與補腎方藥合用。
五,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肝炎遷延不愈,其病理變化由濕熱,氣滯而漸至肝血郁滯,淤凝肝脈,氣血兩虛,肝脾腫大。為此,朱老曾擬定復肝丸一方(紫河車,三七,紅參須,地鱉蟲,姜黃,郁金,山甲珠,雞內金),有益氣活血,化淤消癥之效,為扶正驅邪之良方。多年以來,我觀察到此方對肝脾腫大,或單肝腫大,肝功能異常,血清蛋白改變都有較好療效。地鱉蟲在方中起到活血消癥,和營通絡的作用,為不可或缺之品。脾腎陰虛,肝腎陰虛,肝郁脾虛者,除用復肝丸外,應配合對證湯藥;肝膽濕熱尚盛,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者,應以清利濕熱為主,不宜搬用復肝丸,或于原方去紫河車,人參,即無“實實”之弊矣。
治療骨質增生的體會
骨質增生俗稱“骨刺”,可見于人體任何部位的負重關節(jié),以頸椎、跟骨、腰椎、膝骨關節(jié)最為常見,是中老年人常見病之一。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患處疼痛,伴酸脹麻木,患者頗以為苦,如跟骨骨刺每在初立、初走時劇痛難忍;頸椎骨刺可引起頸、肩、臂、背部放射性疼痛,頭痛,惡心,眩暈,猝倒。
我治療骨刺,是受20世紀70年代長春劉柏齡先生骨質增生丸的啟發(fā),他認為骨刺是由于腎虛,不能生髓充骨而致骨的退變,骨質增生丸(熟地、肉蓯蓉、骨碎補、雞血藤、淫羊藿、萊菔子)有抗增生和鎮(zhèn)痛作用,既使骨質得到物質的填充而修復,又能使經絡暢通而改善癥狀。很明白,劉先生是在中醫(yī)學“腎主骨”的理論指導下擬定此方的。此方不僅對骨刺有效,對其他痹證也有效。80年代中期我去江西講學,萬蘭清教授說她用骨質增生丸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效果也不錯。
我臨床師劉氏方之意而變通之。例如我常用的補腎壯骨藥是鹿角片、鹿角膠、山甲珠,取以骨補骨之意;余如山萸肉、補骨脂、淫羊藿、骨碎補、續(xù)斷、狗脊、牛膝、杜仲、桑寄生等,取其既能補肝腎,又能強筋骨。如續(xù)斷,《本草匯言》說它“所斷之血脈非此不續(xù),所傷之筋骨非此不養(yǎng),所滯之關節(jié)非此不利”;狗脊,《名醫(yī)別錄》說它“堅脊,利俯仰”,《本草求真》說它“凡一切骨節(jié)諸疾,有此藥則關節(jié)自強?!睂谴虇窝a不行,還必須補中有通。骨刺的疼痛有一個特點,即初立、初行即疼痛甚劇,活動一會兒就會好一些,活動后則氣血流通,說明其病乃是瘀滯,所以要因勢利導地使用活血行氣藥(反之,活動久了,如久立久行,而致酸痛加劇,則是虛的表現(xiàn))。其中用于活血最有效的藥是地鱉蟲。黃宮繡說它“去血積,搜剔至周,主折傷,補接至妙”,余則三七、紅花、赤芍、當歸、乳香、沒藥、丹參。用于骨刺的行氣藥最好是威靈仙,《本草正義》說它“以走竄消克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風寒濕三氣之留凝隧絡,關節(jié)不利諸病,”《藥品化義》說它“性猛急,走而不守。”我家鄉(xiāng)草藥醫(yī)說它的別名叫“九十九條根”,又有“鐵腳”之稱,可知其性通利善行。
以上用藥,綜合起來,我稱作補腎化瘀法。疼痛較劇,夜甚,胃寒肢冷,舌質不紅者,加制川烏、炮南星、細辛、桂枝、附子,則為補腎活血溫陽散寒法。
病案舉例:
病例一:袁某,女,50歲,北京145中教師,1998年12月19日初診。髕骨軟化,骨刺,上下樓時痛。舌淡,脈沉細。用補腎化瘀法:熟地15g,骨碎補15g,赤、白芍各20g,木瓜10g,續(xù)斷12g,淫羊藿15g,紅花10g,威靈仙12g,山甲珠3g(研粉二次沖),川芎10g,當歸10g,懷牛膝10g,炙甘草6g。七服。1月9日復診,膝已不痛,腰酸,食后腹脹。易方調理而安。 |